第106章 同去南华学科学

耿定向一行人在南华的参观访问和学习采访,甚至出书,做节目等,在南华民间也只是觉得来了群很有文化的读书人,来学习我们南华的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这说起来很是自豪,间接地增加了移民们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而已!

但是,随着收音机上的节目一期一期的播出,李贽写的《南华见闻录》在塘沽和上海的报纸上连载了以后,在大明的文化界顿时掀起了一股关于南华科学的热潮。

尤其是在大明的京师,恰逢科举之年,科举之后,中了进士的自然兴高采烈地准备进入大明朝堂为官。但是更多的是科举落榜的人,一届科举顶破天录取进士三四百人之间,对于数量多达几十万的举人们来说,根本就杯水车薪,竞争那时相当的激烈!绝大多数的举人都会落榜,能中进士的百中无一。

而现在,从收音机里面,或者是从塘沽的报纸里面,大明前户部尚书耿定向和前云南姚安知府李贽,带着一群读书人去到了南华,并且通过采访或者是写书的形式发表,告诉大明的读书人,中进士并非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在南方几万里之外的南华,另有一方天地,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这里的农人年年丰收,这里的工人出产各种及其精巧的商品,这里的管理层极度开明,最重要的是这里急需大量的读书人前来学习之后任职任事,是所有想要发挥自己的才能的人理想之地!

所以,会师放榜之后,一些落第的举人觉得多年科举总归是落第,不如另外寻找出路,虽然举人的社会地位在大明已经是人上人了,但是有谁不想更进一步呢,又有谁不想有个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呢!哪怕是偏远地方的一个小县知县也不枉多年读书的夙愿啊!于是有人就开始串联,说科举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太难了!天台先生从南华传来信息,说只要不是读死书的迂腐之辈,若来南华必定会有用武之地。何不去投天台先生?

也有人觉得,我这次会试不中,或许下次能中的,还是回乡好好备考,准备三年后卷土重来吧!但是更多的人,闻听了串联者的鼓动,都怦然而心动。是噢,去南华,也未尝不是一种出路,去看看又不会损失什么,大不了不好再回来科举就是嘛!于是,很多人聚在一起商议,同去,同去,去南华也见识学习一下何谓科学!

一时间,来京师参加会试的落第者,从者如云,大家相约一起去塘沽南华驻地联络,讲明要去南华投靠天台先生或者百泉先生的,可没说一定要留在南华哦!

此时的塘沽,韩冬正带着陆天孝逐步接手这一摊子事情的管理,先是带着陆天孝进宫见了见当今天子,还有司礼监大太监陈宏,交接一些事宜。只这一件事就把陆天孝给骄傲得不轻,话说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是头一回面圣呢!激动的不行,不行的!万历皇帝倒是非常遗憾,他很喜欢和韩冬相处的方式,让人感觉很轻松,但是也不能把人家绑定在京师吧,人家家人都在南华,常年不见。非仁君之道!所以还是怏怏地同意了韩冬的接替者的事情。

话说回来,一群读书人找到了塘沽办事处,指明要找韩冬说话。这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几百个举人呢,即使是放在大明也是影响非同小可的。陆天孝紧张地对韩冬说道:“韩老弟,这个事体你可要处理妥当了才好回南华去,我怕这么多的举人,一旦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我们后续的招徕人才的行动!你还是多操心吧,也让我跟着学习一下怎么处理这样的问题!”

韩冬道:“陆兄,这类的问题其实很好办,参照移民的方式办理就差不多了。不同的是,读书人要礼遇,何谓礼遇?就是你得给他面子,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当然,我们南华的规矩也要提前讲清楚才行。好吧,这次我来处理,完了之后,带着这批人一起转回南华,省得路上出什么岔子,你跟着学习一下。以后若是有类似的事情,你觉得拿不定主意的,可以直接打电话给振东,或者直接打给我也行!”

所以塘沽这边莫说是读书人指明要见韩冬,即使不指明,也会是韩冬来接待他们。首先,韩冬让人恭敬地把这群读书人请了进来,韩东是什么人啊,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那种。很快就把一群读书人忽悠的找不着北了!

这群读书人领头一个叫赵之泰,一个叫李成熙,听了韩冬的种种描述,以及像他们这样的举人到南华,最不济也能任个府学提学官之类的职务,若是头脑灵活,学习培训的成绩比较突出,治理一府或者一县之地也是寻常。这如何能让人不动心!

韩冬还说了:“赵兄、李兄,我南华刚刚整合了南洋土著王国,现下南洋地区的所有能说汉话的人,包括开明土著和移民,都归我南华管理,眼下急需各种人才啊!不要说用武之地,只要你有足够大的本事,广阔的天地任你施展。还望诸位仁兄能尽可能多的联络同道中人,一起前往南华参访。若是将来在南华任职,还可以考虑家人一起移民过去,生活水平绝对比在大明高一大截!前者有徐文长诸位也听说了吧,还有沈明臣,后来又有天台先生和百泉先生还有一众年轻的读书人已经在南华开始学习培训了!再者说了,我等读书人最看重的事要立言、立功、立德,去南华教化土著,传扬孔孟之道,让我中国文化传遍四海八荒,不正是立言、立功、立德的途径么?”

赵之泰这会儿已经被忽悠的热血上头了,紧接着又被韩冬讲什么立言、立功、立德,这鸡血打得起劲!激动地对韩冬说道:“还请韩生代为致意,并且安排我等一起随着前往南华之地参访。多招徕人手的事情,我等回头立马去做,此番话语流落出去,定能让大明的读书人趋之若鹜!”

李成熙也说道:“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吾等必不会让孔孟蒙羞!”

大家约好,一群书生回去京师呼朋唤友,多组织一些人来一起前往。这边韩冬安排船只,定于农历五月初六从塘沽出发,沿途停靠上海,之后直接去往南华都城新洛城。

五天之后,赵之泰和李成熙他们回来了,带回来的读书人总数达到四百多人,也不全是举人,还有一部分是京师本地的一些秀才也来了!韩东是来者不拒,凡是愿意去南华发展的,一概接收,反正一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轰!不在乎多几个秀才,莫说秀才,就是童生也有地方安排他们!就看他们到时候愿不愿意了!呵呵。

经过初步的沟通,大家都同意先去看看,若是能在南华任职,就直接留在南华,后续可以考虑连带家人一起移民过去,此是后话。若是与心中想的不一样,想要回来,也不勉强,南华负责给安排送回来。这样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当下,一群书生意气风发,准备随韩冬去南华大干一番事业,以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

五月初六,这个命名为大明文化访问团,正是登船启航,带着船上所有读书人的满怀希望,驶向心目中的圣地南华而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