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南华见闻录(下)

如果说张振东的科学概论只是一道餐前的开胃小菜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几天,随着黄爱国、钱正坤、于红、杜淳民、杨国明、罗庆夫等人的课程,就算是一顿真正的饕餮大餐!

几乎所有的来宾都被南华的科学内涵迷住了,这还仅仅是大面上的初步讲解,就已经让他们觉得耳目一新,即使是在文史的方面,也因为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引出很多更贴近史实的结论的时候,让耿定向他们本来自以为傲的文史方面也是大涨见识!

自然科学方面就更甭提了,那本来就是大明传统读书人的弱项,听了南华专家的课以后,他们才真正觉得自己以前实在是坐井观天了。这天下还有这么精细的学问,真是研究到极致啊!而且还能实用,比如电灯、汽车、收音机、电视等等,不都是科学门类之下研究的成果么?

南华方面也不讳言,黄爱国就直接对耿定向说道:“在伦兄,实不相瞒,你们是第一个来南华的高层次的文人团队,科学的发展需要大批具有实干和钻研精神的文化人来推动。我南华建立时间才多长,应急培训的也只是堪堪能用罢了!我们希望兄等能利用自身在大明文化界的影响力,呼吁更多的读书人前来南华学习、工作。移民或者保留大明籍贯都可!还望在伦兄和宏甫兄多多帮衬呀!”

耿定向和李贽这几日已是被科学给迷住了,一心地想要多学习一些科学知识。听到黄爱国的要求,随即拍着各自胸膛打包票道:“国公放心,我们即刻写信回大明,招呼熟识朋友多多推荐人来。另外,南华广播电台上也可以适当地宣传一下嘛!现下大明的收音机已经不少了,当能有效果!”

黄爱国顺着杆子爬,道:“改天有空,我让电台专门给两位安排一个专访吧,主要是呼吁读书人来南华,这里有新知识,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当然也有好的待遇等等!”

两人连连点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国公安排好知会我等一声便是!”

科普之后,紧接着安排的是带着所有的来宾到处参观,这个时间就比较长了,计划是参观二十几天的时间,在参观的期间,黄爱国还专门安排了电台和电视台的一起跟着随访录制和拍摄,以便做成节目在电台和电视台播出!

在这个过程中,大明来的读书人,包括耿定向和李贽,都跟疯了一样积极吸收南华的各种知识。所有人随身都带着配发的小本本外加一根铅笔,随时随地写写画画,把看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留待以后慢慢消化!

带队的张振东还取笑他们说道:“天台先生,你们一群人目前的形象可不像是大明的读书人,倒像个木匠一般,每个人耳朵之上别着一根铅笔,随时准备划线呢!只是缺把锯子!呵呵!”

耿定向也笑道:“木匠也罢,教书匠也罢,都是匠嘛!学有所成才是根本,只恨自己少生了几颗脑袋!呵呵!”

在钢铁厂,看着一车一车的矿石粉被添加到冶炼炉中,熊熊烈火燃烧不止,时间不长就有红色的铁水流出,那效率可真是惊人,一个昼夜产出的粗铁,也就是生铁,按照南华的单位来说有几百吨之多,嚯!怪不得南华有如此多的钢铁物件。

炼铁之后是炼钢,看到不用经过锻打,直接通过控制含碳量就能炼成钢,那冒烟的火车跑得钢轨就是这样直接生产出来的。更不用说火车本身也是钢铁铸造的了!

他们从来没想到,原来钢铁还有这么多分类,有生铁、铸铁、中碳钢、高碳钢、不锈钢等等,真是研究到极致呀!

相对于钢铁厂带来的强烈震撼,化工厂则是平淡了一些,毕竟那些高压高温的化学反应罐无法直接看的见,只能看到反应好的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出口出现,这个相对冲击性没有那么震撼,但是用途绝对比钢铁还重要!

汽车厂、摩托车厂、自行车厂等的参观却充满了趣味性,来宾可以亲自体验骑行和驾驶的乐趣。以至于总是有人念念不忘这几个工厂,说希望能到这样的工厂来干活的都有呢!

除了各大工矿企业之外,还参观了电台、电视台,详细了解了各种节目的制作和播放的全过程,话说,这些内容就连徐渭来南华很长时间了也没机会这么详细的参观过呢!

然后是参观教育领域,医学院、医院、师范学院,南华大学,各个职业培训学院,各大高中,当地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去走了一遍,对于南华的义务教育政策,且不分男女必须接受教育,李贽等人士赞不绝口,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教育的重视,是我华夏民族一直以来传统,但是南华在这一方面做得更好,更彻底!

李贽在他的《南华见闻录》里,有这样一段话:虽然教书育人是我中华一直以来的重要传统,然南华人似乎做得更好一些。义务教育的提法,受惠的不仅仅接受教育者本人,而是整个社会层面都会受到这种政策的益处!实乃大大地善政!

后期,还组织各处参观了各大农场,以及畜牧场等,看着拖拉机带着各种农业机械,飞快地在田间地头作业,一排排的抽水机在“吐吐吐”地抽水浇地,整个农村地区可以说是粮食满囤,牲畜成群,鸡犬相闻,鱼盐便宜!文人们不由得连连赞叹道:“这耕地不用牛的传言,终究还是说得浅了!不但耕地不用牛,几乎所有的农活都可以机器来干,真是省人力,有效率!粮食不愁矣!”

看着牧场里的奶牛、细毛羊等,才晓得,原来牲畜的喂养也不是一个简单活计,这都是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撑的!就连牧场里用的割草机、打捆的机器,甚至挤奶和奶制品后加工的过程都是有技术含量的。原来宾馆里喝的牛奶是这样来的,商场买的布匹是用这个纺织而成,真是不见不知道,一见才知晓!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不可反映在这方面么!

虽然南华对于来宾的生活照顾得还算细致,但是架不住节奏比较快,这些人又整日地在疯狂学习了解中,中间还要时不时地被电台或是电视台拉去做专题节目,接近一个月的参访下来,所有的来宾几乎都瘦了一圈,尤其是李贽,颧骨突出,眼珠子都是红的了!

但是所有的付出总会有收获,随着一期一期的电台节目的播出,事情带来的影响在迅速的扩大,大明已经有人传信来,也要前来参访学习,已经在具体的接洽中了。耿定向的专访也是频频发出邀请,直言南华乃是学问的圣地,不可不来!

李贽把几十万字的《南华见闻录》直接印刷成小册子发行,大明则是随报纸赠送,这部书虽然不是宏篇大论,但是在整个的文化界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著作,在大明引发了追捧的热潮,一时间,洛阳纸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