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春风又绿黑土地

1588年的四月,是北海地区移民来到这里的第二个春天了,移民杨老六一家人就是去年四月的时候,从河南安阳移民来到这里的。去年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墙倒屋塌,河水泛滥,本就生活艰难的杨老六一家更是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只得响应官府的号召,加入到移民北海的队伍中。

谁知,还真是来对了,以前在老家统共自家几亩薄田,还要租种地主家的天地才能堪堪混着野菜什物的吃个半饱。自从报名移民之后,一切赈济都是由南华的商队操办的,虽说没有大鱼大肉,但是白米白面都是管饱论顿的,况且,还有加足了咸盐的菜蔬,隔三差五地还有混着肉末和鱼肉的肉粥吃。这哪里是逃难?分明是享福好不好?

从老家到塘沽,然后坐船到营口,然后上岸继续走路,这一路走下来,人不但没觉得累,反而因为沿途的伙食照应的好,还胖了些许呢!最终,杨老六一家被分配到一个叫做佳木镇的地方,这里地处一条大河松花江的中游,北边还有一条大河叫黑龙江,东边也有一条大河叫乌苏里江,所以这块地方被起名叫做三江平原。

当初来到队长带着大伙来到这里的时候,前来迎接的一位年轻的军士,带着一群连汉话都还说不利索的土著人,据说叫什么赫哲部的,要今后汉人教他们学会种地,他们呢,则要教会汉人在这里生存的一些生活经验以及渔猎方面的技巧。

看着已经开垦出来的大片的良田里面已经长出了健壮的禾苗,移民们心里顿时安稳了!这里的土地黑的能冒出油来,插根筷子下去估计都能长出参天大树来!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

定下了安居之地后,所有移民都爆发出了超乎想象的建设热情,在年轻军士的指挥下,他们一边学习照料田里的庄稼,一边开始建砖窑,盖房屋,修暖炕,种菜蔬。很快就进入了定居状态,等到秋天的时候,地里各种庄稼,水稻、玉米、土豆、大豆、小麦等,全部都获得了大丰收,而这个时候,大家已经是基本上建好了房屋仓库。

丰收之后的佳木镇,家家粮满仓,房前屋后挂满了玉米棒子,连带着赫哲人也从来没见到过如此多吃不完的粮食。还别说,人家赫哲人在渔猎方面就是比汉人强,林子里的狍子、野鸡、鹿等,基本上是手到擒来,很多镇里的年轻人跟着一起去打猎,打回来的猎物吃不完,就用盐腌晒起来,准备冬天慢慢吃!嚯,谁说这里是不毛之地?这分明是掉到福窝里了好吧!棒打狍子瓢舀鱼,可真不是胡说八道来的!

秋收之后,就转入为过冬做准备的阶段了,听镇里的干部说,这里的冬天比大明冷上许多,而是时间也长,整个冬天干不了什么农活,所以叫做猫冬!家家户户在官员的指导下,准备过冬的木柴和煤炭,挖好了地窖,储备了足够多的萝卜白菜等菜蔬,还号召大伙多晒一些干菜,甚至是要学会辨识林子里的蘑菇之类,采回来晒干,留待冬日里当做菜蔬吃用。吓,那蘑菇之类的山珍也是我们这等平头百姓舍得吃的么?拿出去卖钱不是更合算么?有吃干蘑菇的,俺们还不如吃腌肉呢!

第一个冬天,让移民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滴水成冰,还有人传言说,出去撒尿都要带着根棍棍,尿一截,敲一下,哈哈,真是埋汰人,哪有那么邪乎?俺们这里都建好专门的茅厕好不好,不然这么冷的天,蹲个坑都冻屁股倒是真的!

要说这个赫哲部的人,虽然汉话说不利索,但是,过冬的经验确实比大明移民们丰富的多,老早就开始叫大家开始储备冬日的木柴,煤炭也是公家专门运来采暖贴补的。还有一种带铁皮烟筒的炉子,冬天屋里点上铁炉子,暖和的很!用粮食换来的钱钞从供销社里买来的棉布还有棉花,做成厚厚的棉袍子,任它风天雪地,出去外边也是能防风防寒的很!不像赫哲人的皮袍子,穿在身上呼拉呼拉地响,还有股子味道,不好!

所谓猫冬,也就是没法出去田里干活了,但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没有,整日吃了睡,睡了吃的。冬日里外面虽然寒冷,但家里头不冷啊,秋天收到地窖里的土豆、番薯等,这个时候拿出来,做粉丝、粉皮,收得黄豆也在指导下做成一些豆制品,又能自家吃,还能拿出一部分去卖了换钱,凡是不懒的,一整个冬天下来,光是加工出售各种农副产品也能进账不少钱钞,劳力多的家庭都有余钱购买那个什么收音机的话匣子了,还有什么自行车,只有2个轮子,骑上行走却是不倒,很是方便!

冬日里还招雇人手去不远的地方帮助修筑铁路,只是一些铺石子和枕木的活计,管吃管住还给工钱。家里有劳力的都争抢着前去报名务工,可不敢在家里闲一整个冬天,光吃闲饭么?会被人笑话的!

杨老六年纪有些大了,人家铁路工地不愿意招他去干活,杨老六也不愿意在冬日闲着,他跟着赫哲部的赫老头几个人一起学着钻林子,趁着大雪还没有及腰深,去采摘松子,这个是个高风险的活,那红松树长得十几丈高,要用绳子缚住,爬上去打,然后底下的人负责捡拾,一天下来,也只能打个几十斤的松子,还要人背着出来。很是辛苦,但松子比较贵,收入的钱钞可是不少呢!

原本以为要是猫冬,估计啥活也干不成了。可谁成想,一个冬天下来,杨老六不但没有消耗掉原本卖粮食的钱钞,还在冬日里大赚了一笔松子的钱,比起在铁路工地上干活还合算些呢!过年的时候,杨老六和乡亲们商议着,做人不能不知恩呐,准备了一些干蘑、松子、腊肉等稀罕物件,往镇政府的门前一送,也不提名姓,转头就走。镇政府的门前各种物资堆的成山一样高了!

转过年来,盘算一下自家的收入,嚯,吓杨老六自己一跳,家里几个小子去铁路上做工,过年带回来的工钱,还有发的过年福利,堆得屋里满满当当,光是钱钞就有一千多块钱,合大明的银子约莫一百多两了!再加上自己卖干蘑、松子的钱,接近两百两银子啦!杨老六一辈子也没见过如此多的银钱,虽然只是钱钞,没有银子看着亮眼,这可是能在供销社里买到所有物资的啊!杨老六整日地捉摸把钱钞藏到什么地方才能不被虫吃鼠咬,人都有点魔怔了!

终于,第一个漫长的冬天过去了,时间已经是农历三月底,阳历四月了,天气慢慢转暖,山上的雪已经化的差不多了,河里的冰也开始瓦解破碎,随着山上下来的雪水,一起涌向下游。番薯和水稻的秧苗已经在暖棚里培育上了,等地里的冰雪化尽,就得开始整理沟畦,再用拖拉机耕耙一遍,待气温再升高些,就可以开始栽种秧苗了!

一切都像是去年才来时候的样子,不同的是,杨老六现在腰包鼓了,家里的存粮能吃好几年,咸鱼腊肉一个冬天下来也不见少,反而见多呢!杨老六盘算着,等忙完春耕,自家要再起几间瓦房,家里几个小子年纪也是不小了,合该到了该议亲的年纪了,得提前把房子准备起来,圈里的猪羊,也要多养几只,圈舍也得多盖几间,反正粮食多的吃不完,多养些猪羊,一年下来总能卖个几百块钱!春风又绿黑土地,日暖河开又一年。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啦!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