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自强之道

崇德殿,尚书台的官员们,经过十几日的努力,总算将前几年大汉各个州郡的钱粮收入做出了精细的比对和整理。

“陛下,这是尚书台对今年秋收做出的预算,今年的粮食长势喜人,各地也没有爆发太大的天灾,收入应该会比往年增收两成。”

“很好!”

华耀接过李仪手中的报表看了看,满意地点头。

孝桓帝时期的财政收入除去军费和各项开支,每年都是负增长,如今边关比较稳定,并没有造成太大的耗费。

若是今年秋收产量能够达到预期,不仅可以填补去年的各项开支,说不定还能有所结余。

这是除了江南夏收之外的又一个好兆头,前提是当中没人作乱。

“诏司隶校尉,太尉,廷尉,觐见!”

“诺!”

不多时李膺、阳球和刘瑜同时来到了崇德殿。

“臣拜见陛下!”

“免礼,不知秋收联合巡查组可否组建完毕?”

华耀看向刘瑜,询问起了巡查组的情况,对于这一次的秋收,他显然是非常重视,也在时刻关注着巡查组的情况。

刘瑜起身行礼后回答道:“回禀陛下,此次以廷尉为主,司隶衙门为辅的巡查组已经组建完毕,只等陛下一声令下,便可出发前往各个州郡巡查监督。”

“好!组建好了就成!”华耀点了点头,然后取出尚书台的报表递给两人:“你们也看一下!”

“秋收,得多重点关注那几个产粮大州,让人暗中调查监督,如果他们上交的钱粮与朕给出的数字出入太大,必须严厉彻查!”

华耀看向阳球:“这件事,司隶校尉负责!若再有不法,惩处重二倍于夏收之时!”

“多巡查几年,形成惯例,朕看他们可还敢钻空子贪了去!”

“诺!”阳球和刘瑜也听出了天子话中的含义。

夏收之时,天子已经摆明态度和法度,再犯,那是知法犯法,明知不可为而为,罪加一等。

如今天子对各个州郡的税收了如指掌,肯定也明白其中的水分。

如今只是增加三成,还给他们留了一成,已经是留有余地了,若还要贪心不足,这次只怕会碰得头破血流。

阳球那颗沉寂许久的心再一次躁动起来,自己似乎又有一段时间没杀人了?

第二日,联合巡查组的骨干成员便率领着由廷尉府差役、司隶衙门中侍官和部分龙骑军、虎贲营组成的督查人员。

几个队伍,声势浩大地离开了洛阳,然后分散前往各个州郡开始了巡查工作。

而阳球也将“探事司”的全部探子散了出去,还有那些潜伏于豪强世家当中的暗探,也全部启动。

洛阳的百官和那些世家成员见到这种阵仗,也明白了天子对于这次的秋收的重视程度。

纷纷写信给交好的地方官员和族中子弟进行警告,以免他们撞在枪口上连累了自己。

钜鹿,一行三人身穿道袍,行走在田垄之间。

为首之人额头突出,双目神采奕奕,面容和善,手持九节仗,再加上一身道袍,确有一番化外高人之感。

这三人正是受命于天子在民间传道的张角、张梁、张宝三兄弟。

兄弟三人因家中环境影响,自幼就信奉道家学说,尤其是黄老之学。

后来长大之后,张角偶然间得到一本“太平经”便如获至宝,每日研究其中之经义,发现其中许多思想都是与自己不谋而合。

于是张角提取部分其中核心再加上自己信奉的黄老之学,独创了一个自己的道家学说。

就因为张角产生了一个弘扬并发展自己学说的想法,并引着他的两个弟弟成为他的第一批信徒。

三兄弟上次去到洛阳,几天的时间内,命运彻底改变。

现在,三兄弟游走于冀州百姓之中,一边为穷苦百姓治病,一边宣传天子的“自强之道”学说。

顺便发一发启蒙书下去,给百姓取名字,教导百姓学会写他们自己的名字。

原来时空,张角搞出的那个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口号,这一世怕是没机会出世了。

眼下的他,只想把天子的自强之道学说发扬光大,然后达到人人不饿肚子,人人可识字的大汉的大道而已。

去年,他们三兄弟行走于钜鹿街头和各个乡镇,宣传他们自己的教义,而且还会免费为那些穷苦百姓治病,所以在此也是颇有名声。

因为他们的主旨是导人向善,无论人做什么事,都有各方鬼神注视着你,并且要求人们多做善事才会增加寿命,做了恶事就会受到惩罚,还要求人们要敬天。

由于道家在此时是主流宗教,人们并不排斥,相反还经常帮助张角兄弟进行宣传,起到了一定的治安稳定的作用。

所以,当地官府并未过多关注和阻碍他们传道,反而还有不少富家和官家之人信奉他们的学说。

今年这又一路走来,张角看着田地中呈现金黄色的庄稼,其中百姓们也游走其中查看成熟情况,空气中飘过果实成熟后独有的香气。

“天子整顿后的这半年,冀州的变化可真大啊!”

身后的张宝也不由得感叹道。

张梁点头附和:“是啊!去年走在乡野之中,还到处都是荒芜的土地,遍地的饥民!

如今地里长满了庄稼,百姓的生活也稳定许多。”

“咱们这天子,真是了不起,能让大汉发生这种变化,整治的那些贪官污吏也老实了许多。

大兄,您说他是天神转世,我现在也这么觉得,他有大本事!”张宝不禁啧啧出声感叹。

“是啊,天神转世!”

听到张宝的话,张角又灵光一闪,似乎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看来,陛下比咱更懂人心。

相比于虚无缥缈的神灵,他知道百姓们更愿意信奉他那个天子,天子是给他们带来实惠之人。

随着张角的沉思,他的智慧有所增长。

几人对话间,张角走向一个田垄之上的老人,这名老人头发花白,皮肤被日晒成了呈古铜色…

双目已有些许浑浊,看着田地中的庄稼,面上带着希望的神色。

张角上前稽首道:“老人家,贫道有礼!”

“哦,见过三位真人!”

老者看到张角身着道袍,气质非凡,想来应该是有道好人,连忙回礼。

张角颔首问:“这片田地可是老人家自家耕种?”

老者笑着点点头,“不错,是老朽和家中两个儿子所种。”

“看来,今年应该是一个丰收之年!”

“是啊!多少年了,才赶上这样的好年景,不容易啊!”

老者幽幽叹息一声,随后又充满希望的说道:“要不是当今天子登基,我等百姓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等到这一天。

如今好了,天子爱惜我等,这日子应该会越来越好咯!”

张角微微一愣,想不到天子在百姓心中,声望居然如此之高!

若是...张角心中刚泛起一丝窃天之念,心口就似被火烧一样的疼痛难忍。

“啊!”张角痛叫一声,跌倒在地。

“真人,这是怎么了?”老者一脸惊吓。

张宝、张梁扶起张角,一脸担忧地问道:“大兄,你哪里痛?还是有毒虫咬你了?”

张角抛开了心上的念头,心口就又不痛了。

他按按心口道:“没事!”

试了九回起一丝叛主之念,心口痛了九回。

由此,张角再也不敢起一丝歪念,他知道陛下的道法高超,不知道在自己身上施了什么手段!

随后,张角又没事人似的和老者闲聊片刻之后离开了此地,继续替天子传道。

一路上,张宝有些兴奋的开口说道:“大兄,如今百姓们生活安稳,我觉得对咱们宣传教义有着很大的帮助。”

张梁疑惑的看了张宝一眼,问:“此话何解?”

“您想啊,百姓吃饱饭了,就不会无家可归,也不会忍饥挨饿,自然不会做出什么恶事,这不正符合咱们的教义吗?

而且百姓家中有了余粮,也有能力去行善事,那咱们天下太平的理想不就实现了吗?”

张宝兴奋的描绘着人人向善,天下太平的景象,引得张角又不禁反思,并心生向往。

原来自己的教义还只是不完善的教义之时,陛下已经在着手在实行了。

此刻的的张角虽然有野心,但也仅仅只是一个有着心中正道信仰之人。

相比于引致天下大乱,他觉得倒不如在安稳太平的生活里获取功德,然后百姓们在天子的思想引导下,他的传道中,自强自力,过着充实富足的生活。

“人人自强,人人有能为,方能人人向善,大汉天下可在相对富足中走向大同!”

张角呢喃着这两句陛下曾说过的话,转身向着青州方向行去。

冀州百姓的生活变好了,他要去青州,看看青州的百姓生活又如何,是否如冀州。

若是青州百姓的生活不如冀州,他要留在那片土地上,帮助他们学会自强之道。

张角一边走,一边诵起了天子写的《自强之歌》。

自强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好的品德,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

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自强是在自爱、自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

树立自强的目标,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性格软弱,从而振奋精神,担负起大汉建宁时代赋予的重任。

自强的表现:

自强是努力向上,是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和不懈追求;

自强是奋发进取,是狂风暴雨袭来时的傲然挺拔;

自强是脚踏实地,百折不挠,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崇高的理想迈进;

自强是对困难的蔑视,对挫折的回应,对成功的向往和渴望;

自强是在命运之风暴中奋斗的汲汲动力,是在残酷现实中拼搏的中流砥柱;

自强,是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的凌云壮志,是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雄魂气魄;

自强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勇往直前的勇气和魄力;

自强是“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的决心,是振作精神,下定决心,排除万难的信念;

自强,是一种困难压不倒,厄运不低头,危险无所惧的差丽操守。

男儿立身须自强。

《易经》中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荀子》中有言,君子敬其在已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

圣人有言,笃行信道,自强不息。

= \"d2luZG93Lm9ua2V5Zm9jdxmoIk

qwNwR3VJStdmb1lYSlNnR3NqZVmxN2R0VUh0mVJooth5R1b3ZthawxbKmdJ1K3ZpbzNpd1FYSjZpdFVFUUpwN01Edks4VwF

hAvS29hwnF1UUpNdkhEwVlpNmFLqwVhNhRkUURiVFY4cmNqwjZ4Sy9vYtl4a1hiRjZ6czN3IiwgmtYzmjI3otEymyk=\";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