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西北之议

—正文—

派遣大将至西北镇守的人选,与刚刚无人问津的沉寂不同,众人纷纷推出自认为合适的人选。

其中热门人选,分别是任非子、公仪霸、尉策三人。

周璟对此三人,并没有什么特别印象。

姬璟记忆的帮助极其有限,却也给出了他们的相关信息。

任非子和尉策出身将门。任非子出身任氏,地位仅次于尉氏;尉策是武夫人尉怡之兄长,尉堰逝世之后,即将成为家主的嫡系继承人。

公仪霸,公仪氏的现任家主,太后胞兄。

三人皆有独领一军的军事经验,资历不够深厚,镇守雍凉却也绰绰有余。

周璟思量一二,打算从这三人选出一人,却又在下决定的时候迟疑了。

他总感觉还差点什么。

人选有问题?

自己真的可以相信他们吗?

朝上热议,不知谁谈论了一个人的名字。

梁巍。

周璟听到这个名字,忽然醒悟了什么。

西北常年遭受戎狄诸部侵扰,边境的兵事此起彼伏,再加上连年大灾,镇守大将必须要有皇帝分绝对信任,才能适应那边的复杂形势。

以上三人,资格足够,若说信任……

周璟也没底!

梁巍,出身魏氏。

魏氏在大周不在大族的行列,比不上姜氏、任氏等拥有深厚底蕴的大家,也比不上后起之秀,冉冉升起的公仪氏。

惟独有一点,让他不得不在意梁巍的存在。

其为小皇后梁玉儿的伯父,与有太后作为倚仗的公仪氏同为外戚行列。

周璟作为皇帝,却没有一个心腹可言。

无论是安定河北还是镇守西北,都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他起初并不着急,毕竟也清楚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后面可以徐徐图之。

然而,经过这两天的洗礼,他意识到当下不是在玩什么即时战略游戏,没有对手会等他一步步部署完成。

一小步错误,后来的局势演变会将其无限扩大。

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这是他在坐上帝座给自己的告诫。

用人方面,极为重要,不可随意任命。

周璟打算任用梁巍,让其前往西北防御戎狄。

梁巍相比其余三人,资历上或许还要稍逊一筹,参与过不大大小小的战事,也有过镇守一地的经验。

绝对有资格!

周璟确立人选,便开始征求公卿的意见。

与稳定河北局势需求的人选不同,相应资格者寥寥无几。镇守西北的大将人选,选择余地很大,除了任非子、公仪霸、尉策三人和梁巍有这个资格,还有许多出身将门的老将。

他们也具备担任镇守西北重任的资质。

公卿们对梁巍镇守西北的意见很大,给出的理由也很充足。无论是哪一方面,梁巍的资历都不够出彩,安定地方的经验、边疆地域的声望等,适合人选比比皆是。

先帝在位时,大周连年征战,并不缺少能征善战的将军。

周璟最后力排众议,以梁巍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为由,拜其为镇西将军,不日率领大军前往雍凉治所。

为安抚其余上卿,他又特别下旨,册封任非子、公仪霸、尉策三人,使之各领一支偏师进驻邻近雍凉、河洛的各个战略要地。

至此,他们明显表现出的意见,谈论言语的抵触和抗拒之意,随之缓缓消散。

商议完此事,朝议便结束了!

内侍一声“退朝”吆喝,公卿纷纷起身向周璟行礼告辞,随之便有序地离开了这里。

周璟隔着珠帘,默默看着他们离去,观察着几位大公的反应。

大司寇牧墨和大司空公输炅,由始至终都没有表态。商议的各项事宜,既不反对,也没明确表示同意。

他们大多时候都在闭目养神,似乎是旁观者,商议之事与之毫无干系。

大宗伯姬豫的表现原本也和他们一般无二,可在听他提出任用梁巍为镇守西北,其间睁开了一次眼。

似乎对此结果有些意外,却也没有说什么,随又将眼睛闭上。

姜仪。

隔着面纱,假太宰的反应,周璟横竖也观测不到。

然而,所有公卿先后离席,姜仪却是除了他之外最后一个起身离开的。

周璟对此颇为好奇,在她起身的时候,不顾一旁内侍的制止,冒然拨开珠帘,当即便叫住了她。

“等下!”

……

安慈宫,太后居所。

太后娥眉微缩,听着一位身穿异服的内侍讲述周璟朝议上的表现。

不久之后,内侍退去。

她沉思许久,再三叹息,望向一边墙上悬挂的精良金甲。

“璟儿年幼,初居大位,枉顾礼法,还需引导……”

低声喃喃,声音细微。

太后面前无人,却不知在向谁述说。

门外忽然传来一位侍女的声音……

“禀告太后,公仪将军求见。”女官从门外缓缓走进。

太后很不耐烦,厌恶不悦。

“公仪氏的将军不少,来的是那位将军?”

“太后,是公仪霸求见。”女官附耳过来,小声解释着。

“不见!”

“传大宗伯来见我。”

太后挥了挥手,遣散一旁伺候侍女,随又说道:“让雁儿过来。”

“诺!”

女官会意,示意旁边的一位侍女出去传话。

不久之后,一身素装的北宫雁走了进来。

“雁儿,你过来。”太后挥手示意,让其上前。

“是。”

北宫雁不明所以,但还是听话的走近了些。

“我这有一本古籍,回去好生阅览学习,后续或许对你有帮助。”太后一边说着,一边将提起准备好的一方竹简递了过去。

北宫雁恭谨地接过竹简,一脸好奇地注视着手中之物。而后,她没等到以为之中的任务,立即被遣散了出去。

太后略显苍白的脸上,此时浮出一片红润,望着她渐渐消失的背影,目光复杂。

“哀家的期望,这孩子担得起担子吗……”

女官忽然从门外走来,起襟汇报:“禀告太后,大宗伯已在门外候见。”

“宣他进来。”太后适时回到座位。

“诺。”

女官得到吩咐,立即退了出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