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制度

厅内,陈迎宾想起刚刚求安说的契田,就顺口问了下,答案是与萧国体制政策有关,听求安叙述了番后,他不由脸色古怪了起来。

居然国家没出乱子,私利在先、以权谋私等等因私而起的阴暗也并不多,造主家大户反的更是没有,为什么?

想半天,找到的唯一解释,还是跟祖神传说有关,是它的信仰宫法教义这些东西,才诱发出了这世界的不同。

比如信仰,在很多事情上,必然是信仰习惯对人们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另外,萧国在监督监管监查方面做得较到位,它们也在相应的约束人们一些行为,而这三类职使恰恰又是信仰虔诚者才可担任,两重约束相加才致使一些无神论现代人费解的事,仍旧长存于世。

如此看来,自己终是低估了祖神信仰各方面对人们产生的深远影响。

——

萧国体制怎么说呢,和陈迎宾之前认为的纯封建制有所出入,属于外形是,内在却有些杂,光是围绕田土与经商这两个经济命脉实施的各项关联制度,就附生得有类似共产、贵族制度、改开后的现代制度等几种,从而衍化出了颇不为现代人理解的社会阶层团体。

在田土与商业的所有权上,它都挺似共产,均为国有。

在这两项的经营上,萧国却又打破了国有,使用了承田制承商制,就是可以承包,然,非固定金额揽包,而是以一种与国家合作的形式,有点似国家出本金或说入股由你来负责经营,之后你得交钱交粮上去,数目上,比之固定金额独自揽包会高上一截,承包方可说是利润空间有限。

就这,也不是谁都能包的,有条件,你得是公家人,何谓公家人呢,可理解为体制内人员,有官身将职、封衔授爵、功勋荫后,这三类那肯定是,另有从事低阶公职及当兵从军这类人。

有界线标准,在武,至少领兵五十人成为兵甲长,此项乃女子专利,在文,最低得做个公衙小库房的文办管事之类,大头兵和库房打杂扛包的当然不能算跻身体制内。

承了田经了商,就可称主家了,允许招仆纳随去经营,也可在形式上转包给别人,契田即是如此,但事实上转包的人仍然算是主家下属,这个跟衍化出的社会阶层关系有关联。

而主家则是向国家负责,总之只有做了主家,才能做包田经商等项目,差不多算是当地主或法人代表了,只能是差不多算,最终解释权与所有权仍捏在中枢手中呢。

从以上看,主家带有点特权阶层贵族制度的影子。

但不是,因为无世袭,它确实就不会如贵族制那样一代代传下去,而是人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成为公家人来获取这份特权,这种承包特权更像是国家对贡献有力者或其后人的一种暂时性回馈。

比如陈迎宾就因母之功有个典校荫爵,他固然是拥有承包权,但他此生若没什么突出建树遗荫不了下一代,爵位到他也就截止了,后代便不会继续享受承包特权,除非曲落雁能为后人争取点恩遗之荫,从特权代代换新,人人能参与来看,这好像又跟现代制度有些沾边。

萧国不分什么士农工商地位高下,也没有科举,读书倒和前世一样,同为晋身而读,但只要未跨过公家人评判门槛,照样无法承田经商,并不会如前世古代那般,有了文化就拥有什么特权。

并且,读书的回报也和前世古代不同,不可能出则为官,都是先应募些写写算算小公职,这点与现代选拔公务员相仿,同样会进行考核。

但想成功募上一职,那难度不小,只因男子在这世界想享受承包特权,独有应募一条出路,导致和现代一个样,男女应募者在共挤一条路,人基数增多,难度相应也就加大了,何况萧国的公人职位哪有现代这么全面这么多,在这里应募公职那是真真正正的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公职出几个缺招人,谁若考上了,其几率不亚于是中了状元榜眼探花。

萧国在此方面做得也与现代近似,面向的是全民,比如某个公职上人员患病或年岁大无法胜任工作了,均会传报全国并定下数个月期限,这时间之内不论路途远近,只要有信心,谁都可去出缺地投考竞争。

在农耕国家,田地经商两项可谓与全民经济息息相连,但要插手它俩得成为公家人,诚然就使不论军队招兵还是衙门募职,皆是应者如云。

经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富强贫弱,也决定出社会的阶层。

萧国的阶层团体并不复杂,大体上就四类。

国主帝家一脉,管理平衡着国家的一小撮人。

人数不多的自由从业阶层,到处做零工为生,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犯过劣迹,户藉上被注了明细没有主家愿长期收留的人,另有如山里猎户、采药人这类,不依靠别人而代代过活的人,萧国少山少林,所以这类人并不多,他们的生活居住等条件都不怎么好,往往都是居于山林之中。

公家人,很大一个团体,不论从军从政或者小公职上蹉跎,只要熬到标准,就可以申请承田及经商了,这个经商指坐地开店运货买卖等等,都有一定规模才算,打点野物摆个地摊这类临时买卖不在其列。

有了田有了铺,你可以招人自耕自营也可以包与别人,会有很多人围绕着你的这份特权而过活,当然,承包范围方面会根据你贡献及家境给予规格限制,如田地,中枢也不可能全都包出去,会留一部分作为军田。

萧国使用承包制度的另一层含义,是贡献者代表着可信与能力,那么能力越大责任就该越大,可以养活更多的人,为国家管好及上交更多的钱粮,而钱粮物资国家除留存备用一些,大部分又会以俸禄奖赏抚恤等方式反哺给民众,形成个良性循环,双方以这种相辅相成的方式令国家走向更富强。

公家人这个阶层,可以说因国家赐予的特权承担起了养活大半国人的责任,也掌握着国家大部分经济。

陈迎宾对公家人阶层就一个好奇的地方,有人手有经济怎么就没人想造反做国主呢?

这不好明问,隐晦的旁敲侧击了下,求安目光了然,大意是你果然把这也忘了,随后解惑说仍是跟个传说有关,国主一脉很特殊,讲起来颇费时,让他去读神恩开天,每个萧国人必读的启蒙书,看一看便明白了。

平民,最大的一个阶层团体,也是陈迎宾最不理解的阶层,为何。

全是无产阶级。

这个阶层唯一产业,是户籍上登记的祖藉住址房屋,但人口一代又一代在分流,祖屋,哪住得下这许多后代,除了本家传承的那一房远祖,其余分流出去的本家人口,他们均是没有住房的,而且这个仅流于形式的产业,也不是所有人都有,不乏家道败落卖掉或犯了事被国家收回的。

除了耕田时田边暂搭的茅屋草房或山林间猎人自搭的屋子此类默认在制度之外,其它任何城市农庄等地方的土地是不准随便建房的,因为土地为国有,还是,你得成公家人做了主家才行,只有享受了特权,你才拥有建业筑屋的机会,后辈子孙若争气,没败掉它才算是真正的立了一脉家族。

那,茫茫多的平民住哪,生计又如何解决。

平民阶层出路大致是两条。

主流出路,去签仆约,依附主家,为其从事做工务农经商等等,也可种契田、包工坊、营商铺等等,收入会比单纯的依附强上一点。

不过这个也存门坎,得你在此方面较突出让主家放心包给你才行,否则若你不懂乱整,弄得颗粒无收,不但是影响了主家,也让国家收入在跟着受损,又好比那位毛郎中,她其实也是包承的某位主家医庐,若学医有成后口碑不过关,主家定不会给其经营代理权的,医死人可没法收拾。

另一个路子是去公家机构做活计,例如当辅兵伙兵协田兵、各衙门下辖的各种小机构内做杂活,这条路以男性为主,而且是没啥特长、人又比较憨拙的男性才会选择此路,因为没啥前途,干的事没技术含量对自我提升也没帮助,除了能吃住,饷钱较现如今的外来打工蛮仆也高不了几许。

不论哪种生计出路,只要不出岔子,主家与公家机构都好比是一个个国营企业,而平民就依附着端铁饭碗,至于能不能自立门户,这就得看直系亲人中有没人能跻入公家人行列了。

仆检所这么个公家机构,实际上就是为平民而设并为之服务的,保障与平衡着主家平民双方利益,它的部分功能可理解为相当尽责的职介所。

想开点的话,这种双方依附的阶层方式,使平民们啥事都不用担什么心,活得轻松,一切都有主家顶前面。

但这搁现代人眼中,显然就不易接受和理解了,前世已经证明大锅饭并没有令国家强盛,更限制了个人发展,人皆有私心都向往着作主发家,后来,就走上了那啥特色的道路。

可在这里,偏偏这种很像大锅饭的依附制度就存活了下来,还千年不衰,或许这其中就是祖神教义在对私心起约束作用吧。

平民们没闹腾,可能还因一点,这世界的规则是平民们纵使没有产业,但保留有社会地位,虽说许多事需主家作主,地位低上主家一头,但并不会达到高低贵贱之分那种程度,可以较平等的对话。

尤其是这些年输入了外族劳力后,平民们基本都脱离了签约为仆,逐渐的演变为一种类似家臣或随从的身份,在地位待遇上、亲疏关系上都有别于了仆从,至少,已高过现今的外族仆从。

像醉儿求安这种仆从身份在府里地位较高的特例,在别人家是很少出现的,这主要成因是两个娃婴孩时就被上代曲家主母拎回来了,且是孤儿,就落户在了仆检所,未经他俩同意便签了二十年仆约,然后扔府里养着,说白了,行个善事,曲陈两个主人当家后也待其甚宽,才造成这一情况,情感上,两个娃成年约满后,多半也是不会离开,同样会作为平民依附在曲家。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