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晋偶像 1

一个叫单福的人开始做秀了。不错,是做秀。他在新野街市上“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很是醒目。

当然最醒目的是他唱的歌词: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这歌词唱得很幽怨。是怀才不遇的幽怨,愤世嫉俗的幽怨,也是渴求发现的幽怨。

刘备发现了他。事实上刘备别无选择。在没有引来伏龙、凤雏之前,他总要有一个军师替他排兵布阵,哪怕是毛遂自荐者。

单福走马上任了。没有人看好他,包括刘备。这个世界往往是这样,来路不明的人最容易受到轻视,如果没有业绩来说话的话。

好在,这样的业绩很快就来了,因为曹操打来了,雄赳赳气昂昂地打来了。曹操派曹仁、李典带着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很有先拿刘备开刀的意思。

准确地说,要拿下刘备人头的是吕旷、吕翔二人。他们带领五千人马,直扑新野。这是致命的直扑。因为几个时辰之后,人头落地了。

吕旷、吕翔的人头被张飞、赵云砍下。当然,功劳不能算在此二人身上,或者说最主要的功劳不能算在此二人身上,要算在单福身上。单福在这一小小的战役上小露身手,终于令刘备们刮目相看。

但这只是开始。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只要对方不认输,就不能算结束。曹仁就不认输。

曹仁之所以不认输是因为他自恃有才。在排兵布阵方面,曹仁有秘而不宣的武器。他鸣鼓进军,布成一个阵势,很有请君入瓮的意思。

刘备当然不敢进到瓮里,他要的是破瓮之道。单福给了他破瓮之道。单福的破瓮之道听上去神神叨叨的,充满了东方神秘主义色彩。他是这样说的:“这是八门金锁阵啊,很难破的。”

刘备的心悬起来了。他被单福的最后一句话吓倒了。这是神秘的力量。神秘是这样一种东西,先抛给你一个匪夷所思的名词,然后再吓你一下,但目的却在字面之外。单福危言耸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衬托他的非同凡响。因为接下来,他要给出的正是破瓮之道。单福说这八门叫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果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入则亡。现在八门虽布得整齐,但要找它的破绽,还是容易的。我们如果从东南角上生门击入,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

刘备听得一头雾水。的确,这样的玄学专业性太强,充满了似是而非和东拉西扯的“穿越”逻辑,除非有实践的确凿验证,否则没人知道它的正确性究竟如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真是千古不易的名言。所以接下来,赵云冲进去了,以为验证。赵云引着五百士兵从东南而入,呐喊着杀入中军。曹仁便引军往北走。赵云不追赶,他突出西门,又从西杀转东南角上来,逼得曹仁军大乱。然后刘备率军冲击,结果曹兵大败而退。

胜了。刘备和他的弟兄们。胜了,单福。单福的胜利是锦上添花式的胜利。他令刘备们刮目相看了。但单福不满足于此,因为一个偶像的诞生靠的不是一两次的胜利,而是接二连三的胜利。单福接下来的贡献是计夺樊城。

事后想起来,樊城之所以能夺成与曹仁的蠢蠢欲动密切相关。《易经》上说,一动不如一静。曹仁没读过《易经》,所以他不知道这个深刻的道理。当他蠢蠢欲动地带着全部人马自以为先知先觉地偷袭刘备的营寨时,他不知道在这一刻,他的悲剧命运已然铸就。

悲剧是双重的:一是刘备在单福的提醒下早有防备,将曹仁的劫寨变成了反劫寨。曹仁的手下人马悲哀地发现,这个夜晚自己要站着进去躺着出来了;二是关羽趁虚而入,夺得曹军的大本营樊城。曹仁劫寨不成,死战逃脱,在李典保护下渡过河面上岸奔至樊城时,才发现城头已经变幻大王旗。

关羽在他的旗帜后面放声大笑。由此,单福功成名就,终成新晋偶像。

优点,也是弱点

对曹操来说,目前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是刘备,而是单福。

这是一个军师的可怕力量。曹操不允许刘备身边存在这种力量。

但他无可奈何。因为单福身份不明。在这个世界上,一个身份不明的人是神秘的,也是难以控制的。

因为找不到命门。不错,是命门。每一个人都有命门,只要他是人。命门是弱点,是进入乃至于控制该人的通道。唯一通道。

有些人贪财。有些人好色。有些人无知。自大。有些人爱面子。有些人惧内。有些人有洁癖。有些人怕蛇。有些人怕黑。有些人同性恋。

这些都是命门。掌握了这些命门,基本上也就可以控制命门背后的这个人。曹操不知道单福的命门是什么。他甚至不知道单福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名字吗?可这名字背后,能透露什么信息呢?

一无所知。这是信息的不对称。在任何时代,信息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未来。

不过程昱知道一切。程昱说,单福其实不叫单福,而叫徐庶,他是颍川人,字元直。单福是他的假名。

曹操笑了。当然他感兴趣的不是这些,而是徐庶的才能。他想弄明白的一点是,徐庶和程昱的才能之比较。

程昱说了这样一句话:“十倍于昱。”这样的回答让曹操心生寒意和恼意。寒意是他和刘备在军师能力方面的比较是他弱刘强;恼意是他不明白自己的号召力为什么不如刘备。

天下杰出人才,怎么可能效力于刘备而不是他曹操呢?曹操百思不得其解。但程昱以为,曹操纠结于这个问题是没有必要的。世间事各有归属,目前重要的是斩断这种归属。徐庶不是效力于刘备吗?让他终止这项服务就可以了。

所以接下来,曹操需要寻找的就是徐庶的命门:这个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很快就找到了。程昱提供给他的。程昱说徐庶这个人既不贪财,也不好色;既不无知,也不自大;既不爱面子,也不惧内;既没有洁癖,也不怕蛇;既不怕黑,也不搞同性恋。

他唯一的弱点是有孝心。不错,孝心是优点,也是弱点。就像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优点一样,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都是弱点。

因为可以被利用。徐庶的孝心一旦被利用,它就成了命门。可以控制徐庶的命门。曹操恍然大悟,决定依计而行。

徐庶他妈却不配合。老太太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有信仰。信仰是比文化更加坚硬的力量。关于这个认识,曹操很快就体会到了。

徐庶他妈视死如归。在被曹操“请”到许都软硬兼施之后,徐庶他妈始终坚守底线,不给儿子写劝降书。

只是很遗憾,这样的坚守在程昱看来,是脆弱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劝降书是可以山寨的,而且很快就被山寨了出来。这封山寨版的劝降书是这样写的:“近汝弟康丧,举目无亲。正悲凄间,不期曹丞相使人赚至许昌,言汝背反,下我于缧绁,赖程昱等救免。若得汝降,能免我死。如书到日,可念劬劳之恩,星夜前来,以全孝道;然后徐图归耕故园,免遭大祸。吾今命若悬丝,专望救援!更不多嘱。”

徐庶得到了这封令他心如刀绞的劝降书。毫无疑问,他将面临人生的一个重大选择:是要刘备,还是要老娘?或者说是要忠,还是要孝?

这实在是个千古难题,但是,对徐庶还是做出了选择。因为他是一个孝子。孝子永远把“孝”放在其他选项之前。所以真正痛苦的人其实是刘备。

刘备将失去一个事业上的强大帮手。要命的是,这个帮手是不可或缺的。乱世当中,什么最贵?还是人才啊!

刘备泪如雨下。孙乾没有泪如雨下,而是想到了此事的可怕后果——徐庶不能走啊!徐庶进曹营,对曹操来说,那是如虎添翼。可对刘备来说却是致命打击。另外要命的问题还在于,徐庶知道刘备的军中虚实,他此时跳槽服务于敌人,有泄露机密的嫌疑。所以孙乾建议刘备,苦留徐庶。徐庶如不去曹操那儿,曹操必杀其母,如此一来,徐庶和曹操就算是有不共戴天之仇了,今后,他肯定会誓死效命于主公的。孙乾如是说道。

刘备若无其事地问道:如果他非走不可呢?

孙乾呵呵冷笑:那就只有杀了他了。反正不能落入曹操之手。

刘备沉默不语。这是暧昧的沉默不语。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想法。的确,刘备是个“仁”字走天下的人,可现如今,仁义不能留人的话,那这仁义还有什么用呢?

可能,玉石俱焚是最好的选择了。我得不到的,天下其他人也别想得到。孙乾以为,刘备接下来就会做出顺理成章的选择。因为只要是个人,就会趋利避害,就会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但是没有。

刘备没有如是选择,而是做出了趋害避利的选择:送徐庶去曹营,以全其孝道。关于这个选择的动机,刘备是这样解释的:“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

刘备一如既往地维持了他的高大全形象,成功地为其仁义招牌再次打了补钉。所谓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举,刘备继三让徐州之后,又一次做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非常选择。

孙乾大失所望。不错,一个人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秀,但一个人不可以在其性命攸关的时候一而再、再而三地做秀。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混,而是带着一帮兄弟们在混。

弟兄们的利益怎么办?弟兄们的身家性命谁来维护?孙乾想要一个公道。

刘备没有给他这个公道。他甚至没有再次解释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团队小头目的特权。可以拍板决定一切,可以不解释一切。他唯一要做的,就是承担一切。一切所带来的荣耀和恶果。

世事峰回路转。失去的其实也就是得到的。甚至,得到的大于失去的。

因为徐庶在临走之前郑重向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诸葛亮。

这个三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就此浮出水面。当然此时的他还在襄阳城外二十里地的隆中奇货可居。他在那里做隐士,自比管仲、乐毅。这听上去有些狂妄,可徐庶给他的推荐语是“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

毫无疑问,刘备的好奇心起来了——敢情,这是大腕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