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退位让贤

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王有德指使张宝民撵走刘春娥老师的事情一时间在秦家村传的沸沸扬扬,有群众去找李公明请他出面到乡政府去揭发王有德,大伙齐心协力要把王有德轰下台,毕竟刘春娥老师还得叫他一声表姑父,而王有德倒台正差这临门一脚。

李公明正在大张旗鼓收集人证物证准备资料的时候,秦五爷却悄悄把王有德叫到家里来,顺便还把秦大爷也请了来。原来排资论辈,王有德还得把秦五爷叫一声堂舅。

堂外甥有难,堂舅岂能袖手旁观,更何况想要扳倒王有德的不是别人,正是秦五爷的死对头李公明。秦五爷不想让财神爷称心如意,但也不会助纣为虐,因为王有德这件事情本身做的极其不光彩,他只是想以自己的方式解决这件事情,从而让李公明白忙活一场。

那天,秦五爷特意挂出了他珍藏多年的一幅中堂,点亮了煤油灯,打着手电筒让王有德去看,同时念给大家听道:山不在高,有木成林,水不在深,开渠行轮,如斯环境,劳动为荣,建设有计划,生产无亏空,日午灌稻田,清早负柴薪,可以学工匠,务庄农,无私欲之妄念,无迷信于鬼神,衣食求简洁,健康保长生。吾唯曰:何患之有?——步刘禹锡陋室铭之韵:王贵xuqi.org 海豹小说网

王有德一字一句念到最后大喜,不由脱口而出“咦,这不是我爷爷写的书法吗?”

“没错,这副中堂是你爷爷当年写的,词也是你爷爷做的。但不知有德你看出了什么?”秦五爷端起一杯浓浓的罐罐茶,先是轻轻的吹了一口,然后又小心翼翼的吸了一口,只听“嗉”的一声茶的香气便顺着口腔灌满了肠胃。

“姑父,你这不就是我爷爷写的一副中堂吗,我家里多的是,卖了也不值几个钱。”王有德知道秦五爷叫他来不是看中堂这么简单,但他也不想太明白,就乱说一通。

“守仁,你呢?”秦五爷的神情突然严肃了起来,心想你这王有德都火烧屁股了怎么还嬉皮笑脸的,就想让守仁点化他一下。

秦守仁当然知道自己的父亲想要什么样的答案,便总结了一句“无私欲之妄念,何患之有?”

“无私欲之妄念,何患之有?”王有德不由一愣,他在努力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秦五爷也不卖关子了,直接告诉王有德今天叫他来是要把一件事情说明白,让他自己去琢磨。但在说这件事之前,他请秦大爷专门讲了一下王贵的生平事迹。

王有德的爷爷王贵,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八岁入私塾,读书十余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入师范学校,后回乡创办小学十余所,在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他知难而进,四处奔波,千方百计地为山区教育事业而尽心尽力,是为吴砦教育先驱,获上级嘉奖。后被县领导委派到田管处当办事处主任。在任期间,实事求是,体恤民情,为吴砦地区的农民减免了不少苛捐杂税,深受老百姓的称赞。曾任县参议员。后在吴砦乡开中药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救死扶伤,为群众解除病痛,深得当时人们的爱戴。

1949年秋,国民党大势已去,为了阻止解放军西进,他们便炸毁了铁路桥。紧接着国民党骑兵学校的部队开进了吴砦城,随之国民党天水驻军的队伍也匆匆开来,在渭河对岸驻扎。摆开口袋阵,等着解放军来钻。但是没过几天,这两处国军之间却发生了冲突,一时间双方都进入了作战状态,朝着对方架起了迫击炮和轻重机枪,形势对于吴砦百姓十分危险。国民党军队找借口,闹意气,打内战的目的是为了发横财,扩大势力,不管百姓死活,在这一触即发的紧急关头,德高望重的王贵先生挺身而出,捧重礼奔波周旋于两军之间,终于说服两军长官,罢停干戈,免于战火,保住了吴砦和两岸百姓未遭祸殃。五十多年过去了,人们永远怀念这段历史功绩,至今还有些七八十岁的老人,赞叹不已。而秦大爷便是其中之一。秦李两家原本是住在吴砦城里的,就是为了躲避当年的战祸而逃到了二十里外的秦家村。

“知道了吧,这就是你爷爷王贵,教育助长,救死扶伤,舍己为人,济世流芳。”秦五爷不由感慨万千,回头再看看王有德,营私舞弊,任人唯亲,德不配位,愧对祖先。

秦大爷一边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袋,一边不慌不忙的说,吴砦是一座忠义之城,宋时有秦李两家先祖和太尉闫晋、将军吴瞒以死守护,近代有王贵等人竭尽全力,共谋发展,鞠躬尽瘁,他们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良心。回过头来再看看咱们,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假公济私,道德败坏,风气不正,祸害千年。

秦五爷和秦大爷这一番话说下来,自然令王有德无地自容,羞愧难当。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在刘春娥这件事情上真的是做错了,他不该有排外思想,给孩子们选老师就应该看她的教学水平,而不是个人关系。

“二位舅舅,你们都别说了,我明天就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我要向大家检讨,我要去看望刘春娥,我要向她道歉,我要到吴砦找乡领导,我要请求组织的处分,我要退位让贤,我要让守仁挑起秦家村的重担。”

王有德也算是个知错就改有担当的人,对于那晚在五爷家说的话一样不落都做到了。

李公明不知内情,以为是自己收集证据要举报王有德把他吓倒了,所以才向大家赔礼道歉,还推举秦守仁接了他的班。不过,李公明放出话来,秦家村不论谁当书记,只要不给大伙儿办实事,都过不了他这一关,隔天去街上赶集,一路走一路唱《二进宫》:“徐彦昭在班房扬撩舞袖,尊一声大明家众位王侯。老王爷晏了驾太子年幼,龙国太在金殿要让龙楼。那一家不服者随御本奏,龙国太降下罪老夫出头。此一去上殿去扬言出口,但不知应声者是哪家王侯。”

还真有那看热闹不嫌事大者,学那戏台上迎合李公明道:千岁等着!

李公明捋一捋下巴上的山羊胡很是得意:答应者何人?

来人:侍郎杨波!

二人开怀大笑,来人故意奉承,说李公明不应该叫李财神,而应该叫李千岁,忠君爱国的李千岁。

李公明这次没有笑,他习惯性的捋捋胡须,突然昂首挺胸,走路的脚步也明显加快了。

隔天,秦五爷一家人坐在一起聊天,大家都让守仁小心点,李公明肯定会给他没事找事,千万别让他抓着把柄。秦守仁却不以为然,说自己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李公明爱上那告他就尽管去告好了。

这话被建孝无意间听了去,第二天便去找桂英求情。说他爸爸才当上村支书,要给村里通路、通电、通水,请她爷爷不要再告状了。桂英却说,“大人的事情咱们还是少掺和吧。”

……

这一年,建孝14岁,桂英13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