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连营10里

陆逊认为江东军困难重重的时候,廖化同样感觉汉军处境棘手。

攻打宜都的时候,汉军已经集合起不少兵力。

武陵和零陵两地的汉兵加在一起,战兵数量在一万以上。

加上各种豪强武装、辅兵以及降兵,汉军账面上的兵力就更多了。

很可惜,廖化并不能集中使用这些兵力。

夺取宜都之后,汉军开始分兵。

习宏统帅零陵兵,驻扎在宜都,守卫城池,看管降兵与战俘。

宜都地势险要,守住这里,汉军便切段了江东军沿着长江西上,救援夷陵的最便利通道。

汉军主力继续北上,离开宜都不久,全军再度分兵。

樊高统帅部分五溪蛮在猇亭一带扎下营盘,成为宜都北方的一道防线。

尽管不需要绝东道,樊高的任务却并不轻松。

樊高不仅需要阻拦江东军斥候的侦查,必要时候,还得挡住北面来敌,为宜都争取反应时间。

廖化统帅苏由、沙摩柯等将领,带领主力继续往东北行军。

重重分兵之后,负责绝东道的人马,已经不足一万。

如果廖化把这些兵力集中在一点,倒也可以形成强大的军事效果。

然而,想要断绝江陵与夷陵的联系,汉军就注定不能死守一点。

为了避免江东军斥候找到汉军的封锁漏洞,增加容错率,汉军同样不能死守一条线。

汉军的唯一选择,就是扩大防御面积,进行纵深拦截。

廖化与沙摩柯、苏由二将划分好责任区,汉军再次分兵。

留下机动兵力居中策应,廖化带领的其他将校,继续按照部队编制层层分兵。

苏由和沙摩柯两人做出了和廖化完全相同的决定。

整支汉军就像天女散花一样,散开了。

以夷陵东侧官道为主干,汉军大肆修建营地,连营十余里。

以汉军的兵力,根本没有能力建造十几里的大营,将士们也并非真的需要这么多军营容身。

大多数的营地,更像一个哨所,或者,烽火台。

警戒的功能远远超过战术价值。

连营十里,让大军化整为零,扩大了警戒范围,能够有效拦截敌军斥候。

汉军的防御能力同样不弱,将士们都是来自同一支部队。

同一编制的将士们临近扎营,一旦遇敌,士卒们得到信号,便可以再次化零为整。

事实上,汉军的这个天女散花阵,也确实经受得起实战检验。

陆逊的判断很正确,孙权并不会放弃西荆州。

得知宜都守军突围的消息后,孙权没有在第一时间派兵收复失地,而是派出使者,联络夷陵。

在汉军的拦截下,这些江东军的使者即使没有身死,也无力西进。

江东军开始集合人马,试图派兵打通汉军的封锁。

这段时间,汉军已经击退了两拨试图前往夷陵的江东军。

第一个与廖化交手的,是汉军的老对手孙桓。

孙桓的部队刚刚从宜都突围,损失惨重,即使补充了新兵,部队战斗力还是没能恢复。

但是,孙桓到达战场的时机选的很好。

汉军立足不稳,没能彻底完成营区的建设,防区内有不少破绽。

面对江东军的突袭,汉军没能立即做出有效抵抗,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江东军优势开局,孙桓却没能抓住战机,趁机突破封锁,杀进夷陵。

从主将到普通士卒,都过于注重自身安全,这支部队在行军过程中异常谨慎,在警戒汉军的过程中浪费了太多兵力。

得到孙桓的助攻,汉军成功完成了兵力调动,对孙桓发起反击。

江东军攻势受阻,将士们丢掉了所有战果,向东撤军。

战后,廖化惩处了一些犯错的将校,补上了汉军防御漏洞,加快了营区建设。

孙桓败退之后,过了几天,江东军派出了第二波部队。

这一次统兵西进的,是徐盛。

徐盛虽然能打,但他的部队在宜都城外全军覆没,麾下将士大多是江东军新兵。

徐盛部的新兵们不仅没能发挥出实力,反而在攻营过程中手忙脚乱。

汉军的防线却基本成型,依托连营,各部将士对江东军采取坚决阻击手段,江东军同样无功而返。

连续击败了两拨江东军,孙权似乎终于意识到了汉军的实力。

江东军没有急于发动第三波进攻,部队在麦城集中。

廖化并没有因为两次胜利就沾沾自喜,作为防守的一方,他不能有丝毫马虎。

汉军即使胜利无数次,失败一次,就将失去一切。

廖化派出大量斥候,打探起敌军的情报。

汉军的目的是绝东道,因此,为了避免江东军斥候穿过封锁,任何人进入防区,都会遭到劝返与攻击。

江东军却没有这么做,敌人对斥候的防范力度很小。

汉军斥候大多避开了江东军的侦查,不仅打探出了麦城江东军的情报,个别胆子大的斥候还混进了麦城,潜伏了下来。

斥候们的消息并不准确,可以确认,江东军在麦城一带集合重兵。

再加上孙桓和徐盛进攻失利的将士,江东军已经集结起超过五千大军。

江东军暂时由老将韩当统帅,驻扎在麦城。

廖化立即召集部将,进行军事会议。

廖化先肯定了将士们的功绩,“众将无中生有,迅速建立起连营,不仅阻挡了江东军斥候的侦查,还打退了江东军的两波突袭,你们辛苦了。”

“江东军兵力不断集结,迟早会发起第三波突击,这一次,敌人的攻势只怕会更强。”

“被动的防守,恐怕不能解决实质性问题,都说说意见吧。”

依旧还是沙摩柯第一个提出建议,“要我说,咱们也别跟江东军打阵地防御战了,一点都不过瘾。”

“咱们不如减少外侧营区的防御兵力,把敌军引到腹地,四面合围。”

沙摩柯得意洋洋,“这样一来,我们不仅可以消灭敌人,还能保证最大程度围歼敌人的有生力量。”

头脑简单的沙摩柯开始使用计策,对廖化和汉军来说,这是一件好事。

按照沙摩柯的提议去部署,如果战事成功了,汉军将会获得极大收益。

但是,汉军同样冒着极大的风险。

既然选择诱敌深入,进行四面围歼,汉军就得放弃外侧大量营区。

而且,江东军深入腹地的后果难以预料。

先不提江东军是否会抓住时机,派人穿过封锁,与夷陵守兵交换情报。

如果把情况想象的更严重些,汉军即使顺利包围了江东军,也面临着被敌人内外夹击,战败的风险。

一旦汉军战败,不仅绝东道的任务失败了,之前建造的十里连营,也会遭到损毁。

甚至于,大军稍有不慎会从败退转换成溃退,成为被围歼的一方。

汉军还没有陷入绝境,廖化并不需要冒险。

沙摩柯的建议有很大的问题,但他提建议的行动却值得鼓励。

廖化点点头,“蛮王确实很认真的考虑过战情,值得赞赏,你的建议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当做我军的一招后手。”

“如果将士们对江东军展开围歼,那时候,还得麻烦五溪勇士奋勇杀敌。”

廖化看向苏由,“你呢,你有什么看法?”

苏由抱拳行礼,“敌军在临沮集合,必然是为了突破我军封锁,然而,仅仅依靠敌军现有的兵将,远远达不成目的。”

廖化点点头,认可苏由的判断。

汉军连营十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合格的防御体系。

在反击孙桓和徐盛的过程中,汉军又修正了许多错误做法,对兵力配置进行轻微调整。

派兵少了,只会无功而返,想要突破汉军的连营,增兵成为了江东军唯一选择。

苏由继续解释:“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江东军必然会按兵不动,更不会攻击咱们的连营,利用这段时间,我军应该继续加固营房。”

廖化有些不解,“我军难道同样按兵不动?”

苏由摇了摇头,“敌军在麦城集结,当地的产出无法支撑大军的日常用度,武器装备与粮饷物资全都需要从江陵调集。”

廖化听明白了苏由的话外之意,“你的意思,是对敌军物资下手?”

苏由拱拱手,“将军明鉴,我建议主力部队继续加固营房,同时,派出骑兵,偷袭敌军的粮道,杀伤敌军运输部队,延长江东军的准备时间。”

“机会合适,骑兵们可以就地破坏江东军的物资;战机不成熟,骑兵也可以利用马速逃跑。”

苏由是凉州人,对来去如风的骑兵战术丝毫不陌生。

汉寿筑城的时候,苏由动用了自己的权力,从筑城的物资中匀出了一小部分,以骑兵老兵为骨干,组建并训练了一支骑兵。

尽管如此,受限于外界条件不足与骑兵素质的需求,汉军也仅仅训练出二百骑兵。

孙桓进行宜都突围的当晚,汉军骑兵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短暂的骑兵突击造成了江东军阵型混乱,为汉军步兵再次封锁防线缺口争取了时间。

为了保存这股骑兵力量,将士们并没有深入战场,达成目的后便迅速脱离战斗。

除了追击残兵之外,骑兵没有再打过硬仗,实力保存较完整。

如果真的把这支骑兵派出去袭扰,确实会给江东军造成压力。

只不过,苏由的这个策略同样不能重创江东军。

苏由摆明了欺负江东军骑兵力量不足,利用机动性和突击效果,发挥己方优势。

然而,骑兵反复突袭粮道,这就让汉军骑兵承担了极大的伤亡风险。

而且,摧毁一两批物资根本无力改变局势。

等到汉军破袭敌军粮道的意图暴露,江东军必然会做出应对。

敌军要么增派兵力,继续押运物资;要么在随军物资中增加一批防范骑兵的物资,便于运粮兵就地反击。

汉军骑兵会在破袭粮道过程中增加伤亡,将士们也会愈发疲惫。

到了那个程度,汉军奇袭粮道的得手可能,也会越来越小。

突袭粮道虽然有用,但战术效果并不会太明显。

苏由的话,倒是给了廖化一个提醒。

关羽给廖化的任务,是断绝东道。

但是,关羽从来没有跟廖化说过,汉军不能主动出击。

西线无战事,压力在东线。

廖化完全可以留下少量兵将守卫营区,趁着敌军没有防备,发起一轮突袭。

汉军甚至不需对江东军造成重创,只击破一支部队,那就足够了。

看向面前的众将,廖化下定决心。

为了避免行动泄密,廖化并没有当场,坦诚自己的想法。

廖化以加强防御为由,命令众将士整顿兵马,做好战斗准备,动员兵力,随时听候调遣。

随后,廖化派出斥候,打探起整个东侧战场的江东军虚实。

斥候们的动作很快,跟上一次一样,江东军并没有重视隐藏己方情报。

斥候甚至带回了江东军的更准确兵力配置。

孙桓,韩当。徐胜三人的驻军位置呈“品”字排列。

韩当统帅主力驻守麦城。

孙桓与徐盛的部队一左一右,在城外驻扎。

三支江东军互相照应,但是,部队距离较远,留下了很大破绽。

只要汉军的偷袭行动速度够快,就可以在其他江东军反应过来之前,重创其中一支部队。

廖化的目标是孙桓。

选择目标的时候,廖化不仅仅是在挑软柿子捏,他充分考虑了行动的成功可能。

孙桓的驻军位置在麦城西侧,距离汉军更近。

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惯性的。

孙桓在廖化面前屡败屡战,已经养成了作战不利就会撤退的习惯。

只要汉军的突袭力度够大,就能在瞬间瓦解汉军的抵抗。

廖化有信心,那位江东君的长腿将军,很可能会再次败退。

为了保证行动的顺利,这一次突袭,廖化将会动用在场汉军的主力。

沙摩柯和全部汉军骑兵跟随廖化,发起突袭。

苏由留守十里连营,警戒敌军趁机袭营。

就这样,廖化派出斥候,继续侦查情报之后,亲率大军发起偷袭。

半路上,廖化再度收到斥候打探的情报,江东军将领们似乎全体进入麦城。

汉军的出兵时机挑选的非常好,城外的江东军群龙无首,容易被击破。

廖化突然意识到,扩大战果的好机会,摆在了自己面前。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