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不知不觉间的脱胎换骨

玩玩游戏学学琴,李耕的日常校园生活,就这么朴实无华,且不枯燥地过着。

这天,又到了网上冲浪的保留时间。

他照例点开 QQ 空间看了一下。

不是他有多么喜欢 QQ 空间,其实以他现在的心智,对社交平台自然不会有什么迷恋,主要还是汲取资讯居多。

但人是社会动物,也不能一天到晚都是工作学习和自娱自乐,同样需要一些社交。

所以尽管压缩了相应的精力投入,但对于身边同学朋友使用的社交平台,他还是会偶尔投入了一点时间,以此让自己不完全脱离群众。

这种时刻,也是他放松的时候。

就像此时,已经临睡,他突发奇想地上 QQ 翻了翻同学朋友们最近的状态。

经营 QQ 空间并不是个比经营朋友圈更精细的活儿,大部分人在这个社交平台发的内容,不外乎个人生活的片段、感想,间或还有些相册照片更新,但多数以文字为主。

这也是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平台的一个特征吧。

略过几条不知道多久没打过交道,也完全不想打交道的人所发的日常,往下翻了一会儿,李耕终于见到有条他感兴趣的分享。

这是个视频网站的链接。

点击后跳到的优酷,直接播放,是一首歌的 MV。

孩子先生是东瀛一个著名的摇滚乐队,这首歌是“くるみ(Kurumi)”。

Kurumi,在这首歌里是一个女生的名字,“くるみ”=“来る未来”的略称,意思是“即将到来的未来”,并且将它拟人化,变成人名。

主唱樱井和寿在杂志里头讲过,Kurumi 单纯只是某个女孩子的代称,是描写过往恋人的一首情歌。简单来说,这首歌是借用对 Kurumi 说的话,来表达过往的回忆或者未知的明天。

某种程度上,相比歌曲本身这个 MV 更加出名。

比如李耕就是先看到 MV,才注意到这首歌,虽然他不懂日语,但当时看到 MV 时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MV 的开头是一位商店门口跌倒的中年男子,他看到自己喜欢的吉他,回想起年轻时组建乐队的梦想,于是试图召集当年的同伴重建乐队。

然而,曾经意气风发的伙伴们早已被生活的琐碎和压力磨平了棱角。

在经过各种的挣扎后,乐队还是重组了,他们在养老院、胎教所、酒店等地竭力演出,尽管没能大获成功,但大家都心满意足了。

MV 拍得非常的细腻,故事结构清晰,情感充沛,李耕很喜欢,也看过很多遍。

年轻的他看了,或许只是有所触动。

而今,作为心理年纪超过三十岁,经历过而立之年的蹉跎岁月,看到 MV 中主角那一口无论如何都咽不下去的饭,看到那妻儿睡下后抱着贝斯奔跑的身影……

心潮澎湃的他再次湿润了眼眶,再一次真切地被鼓舞着。

为了梦想而努力。

对重活一世的自己,可不再是虚言啊!

发了许久的呆,李耕关掉视频网站的链接,看了一下发贴的人被自己备注为“灵暄”。

沉埋在心中的记忆一瞬间就复苏了,显出一个齐刘海安静女生的形象。

原来是她!

姜灵暄,曾经广播电台播音部的副部长。

记忆已然有点模糊,但是李耕仍然记得这个漂亮又特别的姑娘。

和骆晋华等几个原广播电台的领导不同,自从升到大四,离开广播电台后,姜灵暄基本没在电台圈子里露过面了。

倒是李耕、姜灵暄、何永明三人,不但一起跟骆晋华学过音频后期,还都曾经是另一个社团,吉他社的成员。

信大的电台创立的时间不长,很多技术规范、规章制度都是在骆晋华手里确立的。

曾经,李耕是编辑部里偏后期的,而姜灵暄虽然是播音部的,当年大二时也正好跑来学过后期,所以那时两人就有所交集。

后来李耕上了吉他课后一时兴起,也加入了相关社团,而姜灵暄也是其中一员,虽然后来李耕早早荒废,但是与姜灵暄还是因此多了几分熟识。

人与人之间,就是一个又一个的圈,大圈子里有各种小圈子,各种圈子交织在一起,远近亲疏,各自不同。

当然这些对曾经李耕来说,都是校园往事了,姜灵暄毕业后,他失去了这个姑娘的一切消息,不曾再有交集。

点开对方的空间,过去分享的许多东西都跟番剧有关,二次元浓度挺高的,好像还有几个相册,但关键是他没有权限。

只怪自己平时不烧香呐。

李耕叹了一口气,在这条分享下回复道:

“MV 拍得真好!不想只做一个没用的齿轮,即使会因为希望而失望,明天的心依旧悸动!”

过了一会儿,他收到了姜灵暄的回复。

“哇,你听得懂歌词啊?”

其实李耕哪里懂得,那是他后世特地查的。

李耕:“歌词不重要,故事拍得很好懂。”

姜灵暄:“所以你的吉他还有在练么?”

李耕:“扎心了!【心碎】”

姜灵暄没有再回复。

过了一会儿,李耕直接给她发了一条信息。

“学姐好久不见,吉他偶尔练练,我前天刚被投诉扰民!”

姜灵暄很快回复了他:

“哈哈,那你可以来琴房嘛!”

学校有个专门用于练吉他的琴房,当年李耕也是曾去过几次的。

“好久没去,有点不好意思。”

“哈哈,其实我也很久没去了呢!”

……

虽然每天玩得不亦乐乎,但李耕的乐器练得不算顺利。

他扰民了!

头几天磕磕绊绊,邻居可能还有点没好意思,忍住了,结果他很快又是吉他,又是口琴。

这种老式的居民楼,本来隔音就不能指望多好,白天还没觉得,但他半天除了要上课,还有网站的事情要做,练琴的时间通常有点迟,有时忘了夜里还在练。

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琴声传出去就远了。

邻居就投诉到了蔡秋盈那里。

等蔡秋盈向李耕反馈,他也只能连连抱歉,表示会注意。

自己玩得开心很重要,但打扰到别人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就只能尽量采取各种措施,比如弹得轻一些,只在白天练习,他甚至研究了一下使用音孔盖和弱音器等等。

其实李耕练吉他的时间相对还是少的,不然可以整一静音吉他。

而口琴这玩意儿的一个好处就是便携,可以随时带着到任何地方练习,但他一时也没找到适合的地方。

之前没注意到打扰别人的问题,等到被投诉后,李耕自己在意起来,不在晚上练琴,邻居似乎也没再有意见了。

毕竟是整租的房子,关起门来,自由度还是比较高的。

如果还在宿舍的话……好吧,貌似也不会怎么样。

男生宿舍也不是没人练乐器,关键还是得在人家休息的时候消停吧。

总之,这事儿就这么过去了。

至于去琴房什么的,李耕脸皮有点薄,在家多练练级吧先。

这次既然要玩乐器,他还是很认真的,他希望经过练习,自己的水平可以拿得出手,而不是再次沦落到上辈子那样三分钟热度,羞于提及的境况。

想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别的办法,只有持续不断的练习。

哪怕天才了得,十天半个月就学会,不练也是会荒废的。

在这个没有奇迹的世界上,学习任何一种技艺不存在可以一得永得。

老话说得好:

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

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

所以啊,像李耕这种原本就纯属业余,还荒废了几年的,真的也就比门外汉稍微好那么一点点了,他给自己定下的规矩是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

也正是这些天一番堪称艰苦卓绝的学习,让李耕意识到了些什么。

他确实没有基因突变,但学习能力比后世强的不是一点半点,记忆也更加出色。

所以学起口琴和吉他来,哪怕只是比完全陌生好上那么一点,肌肉记忆更无从谈起,但是他能感觉到,自己每天都在进步,而且进步得还不慢。

可能这也是他能够如此乐在其中的原因之一吧。

对比起几乎静不下心来,学不进什么艰深知识的后世,现在的他格外能享受学习的乐趣。

重生以来的一切都是点点滴滴,水到渠成。

以往李耕不曾察觉。

但正因为这次学琴的偶然对照,他迟迟发觉,原来自己已经脱胎换骨。

不止是乐器学习的快速进步。

如今的他早睡早起,坚持晨跑,如此规律而充足作息和运动,呈现出不错的精神面貌。

不再虚度光阴,每天上完课,大块的时间都用在了做网站和自我提升。

目标坚定,自信踏实。

这都是他上一辈子无法做到的。

李耕自己分析,除了重生带来的底气,他最近这些改变的根源,正是前世所缺失的东西:

专注。

回顾最近双十一前夕的努力,5000 米比赛中的竭尽全力。

这都是原本的他很难达到的投入程度。

正是有了专注,在进行自我挑战时就更容易进入心流,更愿意全力以赴。

即使没有重生,这也会是他于平凡而泥泞的生活中走出的重要品格。

上辈子,李耕很早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然而积重难返。

而这次,他利用前知走上捷径,又怕失去这种优势,于是争分夺秒,反倒是进入了从来没有去到的境地,用尽全力,并且,习惯和喜欢上了这样的感觉。

其实,道理谁不懂呢?

“听过好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就是人生常态。

重生,给了李耕一个彻头彻尾改变自己的机会。

而他正在做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