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娱乐大众是需要天份的

暂且放下对温泉度假村的幻想,李耕继续加班加点剪视频。

终于赶在春节前,他完成了第一个视频的制作,然后当然就要上传了。

正如之前李耕和何永明分析过的那样,此时视频网站江湖与未来并不一样,2011 年的今天,虽然 A、B 两站都已经出现,但是仍然还是只 ACG 宅们自娱自乐的小众网站。

更加大众向的 UCG(用户创造内容)视频网站,仍然是优酷、土豆之流。

而这两家的合并的事情,也还后来的事情。

做都做了,李耕图的就是影响力,B 站、优酷,甚至油管等能传都传了一份,还特地转发到大眼仔上。

以这个时代的小水管,光是传到几个视频网站,就花了他一天的时间。

好不容易传好,就已经是除夕夜了。

做出这么一个视频,真不是那么容易,只是刚好放假,李耕时间相对充分。

但是将近两周的制作周期里,又拍又剪,他已经近乎到了极限。

“到头了到头了,今天必须好好睡一觉了!”

躺下前,李耕喃喃自语。

最近,为了剪视频,他好不容易养成的规律作息甚至发生了紊乱,可以说牺牲极大。

疲惫带来好睡眠,第二天李耕一觉睡到将近十点。

吃完早饭后,再次回到了电脑前,找出已经成功上传到视频网站的作品,点开播放。

一个只有几秒钟的简陋片头出现。

整个视频时长 20 分钟左右,分别是硬件展示、各操作系统使用体验比较、点评展望、参考资料等等,在这里,李耕使用后世常见的横评结构。

不过老实讲是比较水的,因为其中部分需要专业仪器的测试,要么这个时代还不存在,要么存在但他自己没法做,只能引用外网的测试数据。

如果有决心的话,下更多的功夫去搞一搞这方面的资源,说不定他也能混一个国内数码评测 OG 的角色。

毕竟这个时候还处于垂直门户向视频平台的过渡期,后来那些数码自媒体多数还不存在呢。

但是何必呢?

整个视频的质量,李耕自己还是满意的。

虽然没有专业测试仪器资源,相比后世那些堪称硬核的同行还是偏向主观体验多一些,少了些干货和说服力,不那么独立客观第三方,但是文案、数据、剪辑乃至观点,他自问已经做到了能力范围之内的最好。

看着自己跨出了成为视频 UP 主的第一步,大胆地在网上秀出自己的观点,而且是相当激烈的观点,各种指点江山,虽然没露脸但出声了。

某种程度上,对李耕而言也是一种改变。

反复欣赏了几遍,李耕开始浏览各网站上渐渐出现的反馈。

“转发!”

“哇,博主好有钱,这么多手机,全是旗舰!”

“加起来一定很多钱吧?”

“干货满满!”

“如果没有后面的指点江山了,我觉得会好很多!”

“什么?Windows Phone 没戏?你怕是不知道微软技术有多牛逼吧?”

“WebOS 太好用了,Veer 也好可爱啊!”

“苹果算什么,垃圾!买苹果不就是为了装逼么?!”

“我觉得黑莓很好,全键盘永远滴神!没有按键的手机有生产力我是不信的?”

……

仔细看着每条评论,李耕心情很是愉悦。

这种说什么都有人关心的感觉确实很能满足一个人的虚荣心。

但是你也必须接受,不论你说什么都会有人唱反调。

接着,他又随手统计了一下几个平台,因为微博有数万关注用户,播放量是最高的,但是所有平台算起来也没有超过十万。

虽然心里也有一夜爆红的幻想,但这样的结果,并没有超出李耕的预料。

这才过了区区一个晚上,即使是在数码产品圈子,进一步的扩散也需要时间。

影响力是需要时间去发酵的。

至于出圈,这得看命了。

相信只要上过两天网,就会知道,真正能够大火的内容,可能是你完全不能想象的那些,不是你内容质量高到天上就一定会出圈的。

其实李耕这个视频的发布时间选得不是很好,临近年关了,大家的心思都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比起年终奖,有多少人会在意互联网一个博主发了一个手机评测视频呢?

但是也说不准,数码爱好者过年不是不看评测嘛。

然后其他大多数博主不做内容,你的内容曝光率不就高起来了么?

关键还是看质量,质量不好,没有噱头,黄金时间也白搭。

反正李耕犹豫了一下,还是赶在节前发了,管他呢,本来就没抱太多期望,拖到年后,他可未见得还有这闲心了。

看了一会儿数据和评论,又挑了一些比较典型的评论回复。

李耕感到有些累,正准备关了电脑出门转转,手机震动,他拿出来一看,是高烨在群里发了消息。

“李总牛逼啊,搞这么多台手机?”

除了何永明,做视频的事情李耕没有向身边的朋友透露。

不过包括高烨在内的一些朋友都有在微博上关注了他。

而且也不止身边的朋友,像小飞线报的作者,站长群等,其中不少人也关注他。

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如今的他多少算得上是一号人物了。

高烨就是在微博上看到的,还转发了。

李耕回了一个笑脸。

“呜呜呜,李老板越玩越高端了!”

潘悦然出没。

李耕直接无视。

“我发现,手机评测也是一个挺有前途的方向?”

没一会儿,吴光耀也发言了。

“唔,是这样,作为个人,如果能做持续做合格的内容,还是有一些机会的,问题是想象空间不是太高。”

李耕信手回复了他,“做视频的话,严肃向反而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吧。”

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永远是娱乐向的内容。

不论微博还是抖音,热门的永远都不会是那些数码、科技、科普等等有一点门槛的内容,而是明星八卦、唱歌跳舞、家长里短等等。

越是专业、越是垂直领域、越是门槛高的内容,受众就是越是狭隘。

也许有人能翻越二者的藩篱,但那终究是少数中的少数,而且可遇不可求。

娱乐大众是需要天份的。

上一世已经证明,李耕已经看透了自己没有这个天份,这一世,他不认为自己会突然获得这样的禀赋。

好在,他对自己也没有这个预期。

……

几个小伙伴们在群里又聊了一会儿。

一开始还围绕着李耕的视频,很快话题就歪到不知哪里去了。

假期里头,这群人都比较有空,经常在群里神侃。

前几天李耕正忙着,多数时候神隐。

现在他一冒泡,就被拖着聊了好一会儿。

陆陆续续,又一些其他网友发现了李耕的新作品,尤其站长圈和数码爱好者的重合度还挺高,获得了不少讨论。

这年头,手机横屏还算新鲜,把各种主流非主流的移动操作系统都拉出来放一块,就更新鲜了。

至于李耕的私货,说什么的都有。

有信服的,有反对的,更多的是不置可否的。

但是在这 2011 年这个时间节点,反对的人还是多了一些,这也没啥不好,有争议才有流量嘛,这些人为李耕的视频带来了不少热度。

虽然还是不温不火,但眼看影响力一点一点发酵,李耕心中仅存的辛苦打水漂的担忧放下了。

再不去管各个渠道零星的讨论,他将手机往兜里一揣,跟顾丽芸说了一句自己要出门。

穿戴整齐,离开了家。

这些天,他可是受够了整天对这屏幕剪视频的日子,今天必须外出溜达溜达,换换心情。

于是就这样,李耕的第一个视频出现在了网络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