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与司马迁

历史发展的巨轮滚滚向前,由战国的纷争,秦朝的暴政到了汉的昌盛。客观来讲,汉武帝在位时期应该是汉朝最硬气的时候,击匈奴,兴国力。但平心而论,汉武帝对于文化并没有太大的贡献……

汉代的文学主体是汉赋,代表为武帝的宠臣司马相如主持。司马相如是一个历史之奇葩,本身为天下闻名的才子,才华横溢,曾经凭借《凤求凰》获得富家女子卓文君,如言: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由此可见,司马相如才华横溢。但问题在于,司马相如缺失了中国人的骨气,一味地讨好朝廷,例如《子虚赋》,如言:

其土则丹青赭垩,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瑉琨吾,瑊玏玄厉,碝石碔玞。

《子虚赋》重点内容为夸耀汉朝园林的奢侈,但司马相如与当时的士人竟然不以为这是恶习,当做兴盛的表现,那么昌盛背后的腐朽由谁来揭晓呢?

这时,司马迁登场啦,历经了全国的游览,在朝廷任官,后在政变中惨遭宫刑,他的前半生并不是一个杰出的人,一个会对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人,但困厄之后,他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了,拿一杆笔记录了之前的中华历史。

所以说,今天我们能自称“炎黄子孙”“汉人”,司马迁功不可没。史记中每一个部分的结尾都是“太史公曰”,可见司马迁早已做好面对皇权的危险,这一点来看,他是汉朝的忠诚斗士。

《报任安书》中有言:修身者,智之符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表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由此可知,在汉朝的司马氏,一个是王权顺应的温顺者,另一个是针砭利弊的斗士,无论他们是什么人,都是文学上的巨星,不可磨灭。还是两首拙诗结尾:

品汉之二司马(一)

凤求凰兮才横溢,却因眼界顺元狩。

心中骄傲无处泄,几部汉赋留人间。

品汉之二司马(二)

平心而论是书生,行为意志为斗士。

无子无嗣孤伶仃,一本史书建中华。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