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得失 1

干吗要有底线?

突破口依然是吕布。

只能是吕布。

因为打吕布没有后顾之忧,刘备这样一个小心谨慎之人。现在是只求自保,哪还有攻人之心。

的确,大多数情况下,仁慈之人进攻不强。不管什么东西,一定要他人送到他手上为止。即便这样,到手的东西也要一推二推三推,实在是推无可推再半推半就地收下。

这是仁慈之人的一个特点。

刘备就是这样。

他不敢突破自己。

原因很简单,一旦突破自己,他就不是刘备了。在依靠一颗仁慈之心得到一些东西时,他注定要失去另一些东西。

对于这些失去,刘备安之若素。

曹操算准了刘备的安之若素,所以他向濮阳进发了。

这一次,他一定要拿下吕布。只有拿下吕布,才能拿下刘备。这是一个正确的进攻秩序。

因为吕布和刘备,是两个不同性格类型的人。一个是豺狼,一个是兔子。不与豺狼争食,而直接将豺狼当食物,曹操的人生,可谓凶悍无比。

吕布也凶悍无比。

他站出来了。

独自站在濮阳城外,迎接曹操的千军万马。

不错,吕布也是这样的人,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谁怕谁啊!

陈宫却还是怕。

不是怕曹操,而是怕吕布。

因为他绝望地发现,在经过短暂的谦虚谨慎之后,吕布同志又开始骄傲自满了。谁的青春有我狂。帅哥吕布当风而立,睥睨曹操的千军万马。

也睥睨陈宫的苦口婆心。

陈宫一向以为,打赢一个人是容易的,打赢一支军队是很难的。不错,在一对一的较量中,吕布是不输曹营中的任何一个人。但吕布一个人打得过一支军队吗?

打赢一支军队,武功是最靠不住的。

计谋也不大靠得住,因为曹军中多计谋之士。

靠得住的是大局观和气度。

只有依靠大局观和气度取得的胜利才是完全彻底的胜利。

吕布有大局观吗?

吕布有气度吗?

没有。

所以陈宫对吕布苦口婆心,希望他不要做一个勇士,要做一个统帅,做一个有大局观和气度的统帅,做一支军队的灵魂人物。

吕布却依旧要做勇士。

因为吕布觉得,只有先做好勇士,才能做好统帅,要在气势上压倒敌人嘛,要身先士卒嘛。仗是怎么打出来的,不是靠耍嘴皮子耍出来的,而是靠人头落地砍出来的。

当然,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吕布的生存价值就是做勇士。和陈宫比计谋吗?那是以己之短比人之长。所以,只能比武功。吕布要以自己的绝世武功豪迈地告诉陈宫,在这个世界上武功有时候比计谋更重要。因为武功里有计谋,武功其实就是最大的计谋。

但是,意外发生了。

曹军里来了个陌生的对手。

许褚。

许褚是新近加盟曹操的一个勇士。和吕布一样,他的生存价值也是做勇士。

他们打了个平手。

吕布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此之前,他没有遇到过和他打成平手的对手。

许褚也觉得不可思议。和吕布一样,在此之前他也没有遇到过和他打成平手的对手。

两个人打不下去了。

打不下去的原因是收不了场。虽然说世上什么事情都可以收得了场,但此仗例外,例外在他们的观念上。在这两个武功盖世之人的头脑里,格斗的结果无非只有两个:胜利和失败。

如果不能胜利,他们或许可以接受失败,但绝对接受不了平局。他们以为,所谓的平局就是人世间竟然存在着另一个武功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这样的发现让他们气馁。

必须死去一个——他们只追求独一无二。

却又不能死去一个,因为俩人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这是平局的意义之所在。

就这样,在尴尬的平局当中,两个孤傲之人徒劳地攻击对手却毫无结果,这样的感觉于他们而言简直是生不如死。

曹操出手了。

他要打破平局。

作为打破平局的一个重要举措,曹操让典韦等五员大将上场,他们和许褚围成一个圈子,六打一,一定要让吕布死翘翘。

吕布的眼睛睁大了:不会吧,老大,这也太无耻了。拜托,做人有点底线好不好?

曹操笑了。

他是不会给吕布底线的。因为他不是刘备,他是曹操。既然天上不会掉下个徐州城给他,他干吗要有底线?

一切为了胜利,而胜利者是不受谴责的。

此时的曹操两眼圆睁,要看一场胜利是如何在他手上实现的。

选择性失明

吕布只得逃了。

世上事往往是这样,有底线的打不过没底线的。因为后者无所不用其极。

但吕布却逃不回城里。

濮阳城城门紧闭。城头,站着一脸坚毅的田首富。

田首富原本打算给吕布开门的,条件是他战胜对手。

上一次,吕布就战胜了对手,所以,田首富给他开门了。田首富总是这样,给胜利者开门。因为他不想失去自己巨大的财富。

当然了,濮阳城可以失去。毕竟这座城池不是自己的。事实上,这座城池也不是任何一个人的,古往今来濮阳城头坐过多少主人啊,他们都走了,唯独城池还在。

所以田首富对濮阳城不感兴趣,只对自己的财富感兴趣。当然,他也明白很多人都对他的财富感兴趣,比如吕布,比如曹操。

田首富不能剥夺他们对他财富的兴趣。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讨好他们,以阻挡他们对其财富的兴趣。

接下来,他要讨好的这个人是曹操。在田首富看来,曹操的破城已是指日可待。

不,指时可待。

因为曹操无所不用其极。

田首富对无所不用其极的人比较敬佩,他自己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所以,这个黄昏,注定不属于吕布,属于曹操。

所以,在濮阳城头,唯一有资格坐下来和曹操把酒临风的是田首富而不是别的什么人。

因为田首富于曹操,功莫大焉。

他把城门打开了。

曹操却不想与田首富把酒临风。他只想把他咔嚓了。

曹操不喜欢反复无常的小人。

在先前,田首富帮助吕布设计请君入瓮,紧接着又关门打狗,让曹操极为厌恶。

现如今,田首富先是紧闭城门,赶跑了吕布,又大开城门,请曹操入城。曹操不知道,哪一个田首富才是真实的田首富。

郭嘉却以为,两个田首富都真实,因为他们都属于一个田首富,跟着走的田首富。

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一种人,一生只跟走。的方向就是人生的方向。所以他们的一生没有朋友,没有是非,没有底线。虽然有时候高朋满座,四周都是他称之为朋友的人,但他心里知道,这些人并不是自己的朋友。虽然有时候坚持底线,一副不成功便成仁的样子,可随便给点压力,底线马上就断了……

一生只跟走的人目标明确,表情坚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杀伐决断,冷酷无情,口蜜腹剑,首鼠两端,多疑而偏执,谨慎而冒险。用得着人时恨不得当人的孙子,用不着人时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是真正的以天下人为敌啊……

曹操听得目瞪口呆。

因为他觉得郭嘉不是在讲田首富,而是在讲他曹操。“多疑而偏执,谨慎而冒险。用得着人时恨不得当人的孙子,用不着人时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是真正的以天下人为敌啊……”这不正是他曹某人吗?

郭嘉也讲得目瞪口呆。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把田首富变成了曹操。但他知道,曹操是不会杀田首富了。因为他们两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人。

作为一个人是不可能随随便便杀死自己的。哪怕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

毕竟,反复无常的人也可以爱憎分明的,反复无常的人可以像很多正义感强的人那样,从心底里憎恨那些反复无常的小人,尽管他本身就是这样的人。

如果用一个术语来形容此种现象的话,没有比以下五个字更合适的了。

选择性失明。

吕布逃到了定陶。

跟随他一路走来的,依旧是那个如影随形的陈宫。

在濮阳城破之时,陈宫的确想过是否就此离开吕布的。但很快,他就否决了这个想法。

因为以天下之大,要想找到与曹操为敌的人,还真是非吕布莫属。

不错,刘备也可以与曹操为敌,但在陈宫眼里,刘备太过懦弱。

有时候,一个人仁慈到极点就成了懦弱。仁慈,到最后竟也会成为仁者的包袱。陈宫很难想象,刘备会独自一人站在濮阳城前唱大风歌与曹操大战。这样的事情,只有吕布才干得出来。

所以,陈宫注定了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要跟着吕布去奔波。目的只有一个,要了那个负心人曹操的性命。

当年舍弃了前途跟那个人去流浪;现在拼却了余生去索他的卿卿性命。陈宫明白,这就是自己的宿命。

一个前县令在如此乱世中的宿命。

总以为还有下一个

定陶有山。

山中有林。

林中有什么?

没人知道。

陈宫以为,林中什么都没有,因为林就是林,不可能变成别的什么。

吕布却以为,林中有伏兵。因为曹操追过来了,他的伏兵一定埋在此处,等他上钩。

吕布决定上钩。他要将计就计,火烧这个曹操埋下的大钩。

陈宫劝阻,在没有证据证明林中确有伏兵的情况下贸然出击,结果肯定只有一个。

吕布当然不会听他的劝阻。

因为疑心。

一个疑心之人不可能听任何人的劝阻,他只听自己劝阻。

吕布偏执地相信,曹操的伏兵正神不知鬼不觉地在林中布下天罗地网,如此天机,却又偏偏被他看破,那份孤独,真是难与人言啊,哈哈。

他决定孤身走我路,让事实雄辩地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吕布带兵出击了。带着火把,冲进林中。

他要火烧天罗地网。

事实终于雄辩地证明,他的选择是错误的。

林中空无一人。

曹操没有在此设下伏兵,而是林外设下伏兵。林外的一条长堤下,埋伏着曹操的千军万马。

此刻,他们冲了出来,就像吕布冲进林中一样,他们也冲进了林中。

屠杀开始了。

曹操之所以能准确地猜到吕布会对这片树林感兴趣是因为他是疑心之人。

疑心之人对任何东西都怀疑,比如这片树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