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亮相即惊艳

这课讲的是“相声”。

平裁的旗袍与相声演员的大褂形似,正巧贴合这种始于明清、盛于当代的民间曲艺给人的印象。

今天何田田讲话都是带着点北方方言口音的,就是为了贴合相声主题的情景。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是源于世俗生活的民间艺术,既然如此我们也要在生活当中寻找艺术的素材。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市井生活图,在里面找一找,看看有没有何老师的‘同行’,都是搞艺术的。”

何田田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张仿古的街市插画。

很快,学生们就在图里边边角角的地方找到了唱戏的、讲相声的人。

“对,有唱戏的、有讲相声的。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看这两个表演相声的人究竟讲了什么有意思的事儿?”

趁着大屏幕放视频的间隙,何田田仔细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

完蛋,那么搞笑的相声片段,竟然一个笑出来的孩子都没有。要知道,前几个班看这段《猜灯谜》的时候都笑得不行,课堂氛围也是热闹的。

看来今天公开课这个阵仗,是吓得孩子们笑都不敢笑了。

听课的领导和老师带来了压力,还分散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何田田能做的是将所有学生拉进属于她的领域,不再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影响。

看完视频,何田田用简单的几句话讲解了相声艺术的发展历程,为接下来的环节铺垫,“同学们想一想,你觉得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站在台上,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功?”

一男生举手,接过话筒答:“不能笑场!”

“很好,请坐。够入戏、不笑场是演职人员在台上应该有素养。还有吗?”

每当课上的老师问出“还有吗”,就代表她想要的答案还没被说出来。

“还有哪些技巧、功底是要相声演员掌握的?”她进一步缩小范围。

一女生答:“说话要口齿清晰。”

何田田心中一喜,“非常好,上台讲话字正腔圆、口齿清晰。这正是相声演员‘说’的基本功。”

点到这儿,一名男同学反应过来脱口而出,抢答道:“说学逗唱?”

“对了!谁说的‘说学逗唱’?蒋羽熙啊,一看人家就是懂行的!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看一个相声演员的功底过不过关,就要看他‘说学逗唱’的功夫有没有练到家!”

何田田屏幕上放了贯口《报菜名》的部分文本,问:“有没有同学想来试一试的?”

果然,当着这么多老师没有学生有胆子举手。

何田田早有预料,道:“那何老师先来打个样儿。再请同学们来试试看。”

早从小学开始,何田田就已经在播音主持班里称王称霸了,她的嘴皮子可是童子功。一条贯口而已,洒洒水的事情。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腊肉、松花、小肚儿、晾肉、香肠儿、什锦苏盘、熏鸡白肚儿……”

她走在同学中间,清晰、圆润的字音珠子似的一个接着一个蹦出来,轻巧而流畅地“哒哒哒”落在地上,从头到尾连换气儿都没卡壳过。

学生们纷纷扭头看着何田田,顶着一颗颗星星眼,自发鼓起掌来。

“感谢各位同学捧场哈!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现在哪位同学来捧个人场,上来试一试?”

这回,有几只小手悄悄地擦着耳朵边举起来了。

何田田挑中了一位“受害者”,把话筒递了过去。

“蒸羊羔,额,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鸡,啊不,烧花鸭……”

他的口误让同学们开始窃窃笑出声音来。

何田田的示范做的游刃有余、不费吹灰之力,这很容易给人有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但真开始做了,才会发现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

不过该鼓励还是要鼓励的,至少人家勇气可嘉。

何田田稍作指导和纠正,帮他顺完了整个文本,让班里同学也为他鼓掌喝彩。

“逗”是一智一愚二人的交锋逗乐也可以解释为“斗”。“唱”用了德云斗笑社的综艺片段,对比了一段师父和徒弟的柳活。学生们看着综艺片段,笑着笑着也听得出差别,直呼“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讲到这里,她故意道:“诶,我是不是落了一条没讲啊?”

孩子们理了一下刚刚讲过的内容,抢着答道:“学!”

“哎,对!是‘学’还没讲。‘学’我们其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模仿’,在北方方言里,‘学’这个字在日常中的应用有很多情况包含了模仿的含义。比如……”

她抓住了一个在跟同桌窃窃私语的学生,故意压低了声音,像是说悄悄话那样,“哎哎,小董,你别跟她说,你听我说。刚才发生了一个大八卦,我得跟你好好‘学一学’。”

突然缩小的音量,也让其他胆大包天开始走神唠嗑的学生回过神来,注意力重新被吸引。

转头,何田田重新调整音量向大家解释道:“这个‘学一学’就是指用模仿的形式复述刚刚发生过的事情。”

解决完小小的纪律问题,何田田继续向下推进课程。

“既然相声艺术取材于民间生活,那我们练习‘学’功,也自然要从身边开始。请同学们再看一眼我们刚刚看过的这幅市井生活图,这里面的商铺都是卖什么的?”

图是网上找的,但招牌写的内容却是何田田自己P了半个多小时弄上去的。

看图说话这种任务相当简单,学生们七嘴八舌地把答案倒了出来。

何田田做思考状,“你们说,这街上这么多卖东西的商户,我只是支一个招牌……你觉得够吗,有人来买我家东西吗?”

学生们纷纷摇头。

一名学生抢话道:“得叫唤!”

“诶,对!我得叫唤几声,让别人知道我卖的是什么。”何田田肯定了孩子的回答,又引导说,“有没有一种更加贴切的词汇?”

场子已然热了起来,孩子中先后蹦出来几个小词。

“叫卖!”

“吆喝!”

何田田抓住了那个她想要的答案。

“对啦!就是吆喝。同学们不要小瞧吆喝啊,其实吆喝也是我们民间曲艺的一个小小的分支。这些小贩的吆喝声是带曲调和节奏的。让我们来学一学大家找到的这些商铺的吆喝声。”

简单的几句带节奏的吆喝声学起来相当容易,孩子们试过几次就开了嗓子,状态也上来了。

“想不到同学们掌握得这么快这么好!不过‘学无止境’,单纯是节奏对了可不能算是‘学’功练到位了,男女老少的不同音色语态也能模仿得惟妙惟肖,这才算是功夫到家。”

何田田再次调出那张市井生活图。

“同学们再仔细看看,卖瓜子儿的是老的还是少的?卖酸梅汤的是男的还是女的?拿冰糖葫芦的是小孩儿还是大人?”

接下来才是这堂课的重头戏,何老师要教大家用不同的声线说话了。

“男声对于男同学来说是舒适区,但女同学找这种低沉的声音就不容易了。我们学男声的时候要用到胸腔的共鸣。来同学们把手放在胸腔的位置,用‘嗯’唱这个低音,找自己的胸腔震动的感受。”

女同学们在台下捂着胸口,按照何田田的引导用一连串的元音稳住胸腔共鸣的位置,再齐齐粗声粗气地说出那句吆喝。

何田田转着弯儿表扬道:“哎呀,这听起来可是一屋子的壮汉!”

别说学生,台下听课的老师都跟着笑了。

“挑战了女同学的舒适区,男同学也来试试吧。”何田田的目光转向班里的男生们。

青春期性别意识超强的男生一个个开始别扭了。

“啊这……”

“不了吧、不了吧。”

男生扭扭捏捏不愿意当众演女生?何田田有的是招儿治他们。

“同学们,京剧大师梅兰芳听过没?”

学生们:“听过!”

“他是唱什么角儿的?”

“旦角!”

何田田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梅兰芳大师男的女的?”

“男的。”

“旦角是女性角色还是男性角色?”

“女的。”

何田田露出奸计得逞的笑容,“懂了吗?”

“懂了。”

随后,刚变完声的男孩子们一个个捏起嗓子,开始用戏曲念白的声腔讲话。

“去努力找到自己的头腔,找你眉心的那个点,把声音抛出来。一、二、三,走!”

这帮男孩们叽叽喳喳叫出了怡红院吊嗓子的气势,说完便绷不住笑得前仰后合。

八一班的声音就这样变过和尚班,变成了戏班,又变作了老年大学,最后变成了幼儿园大班。

“看来,咱们班同学的‘学’功已经小有所成了。那不得难度超级加倍,才能符合我们的水准?不如我们来段长的,来段真的贯口吧!”

带着所有人读了一遍文本后,何田田又开始上难度了。

“现在我们的‘学’功要派上用场了,这段贯口的每一句话我们都要用男女老少不同的人物来读。”

她有理有据地分析道:“第一句‘我买了一个烟袋乌木杆’,这拿烟袋的老人小孩儿啊?”

孩子们迅速理解了她的意思,齐齐佝偻后背,用老人沙哑的声音读了出来。

“第二句,‘二兄弟描眉去演戏’他演的是旦角!”

学生们越来越兴奋,还有的男生手上捏起兰花指夸张又妖娆地演上头了。

“第三句,‘粉皮墙,写川字’在墙上画画的是小孩还是大人啊?”

身高已经齐平成年人的八年级学生又在声音层面回归了童年模式。

一圈玩下来,孩子们已经彻底放开了。

心思活了,嗓子热了,氛围也躁了。

何田田对眼前的状况十分满意,道:“既然这都难不倒大家,那我得放大招了。现在,我们把捧哏和逗哏加入到这段贯口当中,看看能摩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她点了几个状态特别活跃的同学排队上台当逗哏,自己站在了捧哏的位置上。

“现在捧哏要开始为难大家了。”何田田拿出一张正反两面都写了“女”字的A4纸,“现在我这边出什么字,逗哏就得用什么声来说。”

排在第一个的男同学抱头扭曲着身体发出了尖锐的“No”,逗得台下的学生和老师笑成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