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 桓公复国谋巧计 乐池借机统两军

第三十五回桓公复国谋巧计乐池借机统两军

回前词《石州引》

赵军攻魏,争夺城垣,乱战不已。中山新君隐藏,乘机聚兵崛起。三方搏斗,难分胜负雌雄,各依山垣奋威举。高人出智策,欲联兵返昔。施计,暗书通达,晓谕意愿,盼复开启。权衡利弊,谋划可否共与?思结姻系,君主亲妹下嫁,征得小将竟赞许。复国以自立,君臣权同比。

话说乐羊闻听吴起噩耗,与恩师辞世双重悲哀,身心受到极大伤害,实为难于承受,竟致病倒不起,虽经挚友王栩百般调治,却因心病难愈,不久便与世长辞。在病重期间,对王栩交代了身后事,望其看护好孙子乐池,教其成才掌权,接替乐家基业,弥留之际嘱咐乐池,要尊王栩为师爷,自当亲人看待。并将自己死后葬地,丧事从简等交代清楚,才冥然逝去,王栩深怀悲伤,按其所嘱照办,将乐羊葬在林山脚下,完成了其所应之事。后又协助乐池整饬军伍,安插所带徒众做将尉,分派各城垣驻守,将兵权牢固控制在手中,也是为乐池树威立尊,在当魏国失去援助后,能够抵御赵军攻击,保住所控辖疆土。却有原中山国君后裔太子姬恒,匿藏在深山之中,也在战乱时乘势而起,在山区建立了自己队伍,并以复国为己任,与魏赵两军争夺地盘,打的是难解难分,彼此互有胜负。

这时有人劝告姬恒,联合乐池共同对抗赵军,利用其为原中山国臣乐舒之子的关系,抛弃从前旧的仇恨,合兵罢战,固守疆土,共同完成复国大业。这新君姬恒终究不凡,虽然还年轻,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气度,心怀雄韬大略,当他听完所出谋策之后,便清醒认识到,这是条复国建业的捷便之路。因为他听说,这乐池小他几岁,却是个非凡的兵帅新秀,不可多得的将才,他承继祖父兵道之学,又加师爷的悉心授教,在与敌大战中磨练成熟。姬恒内心清楚知道,要想复国立足,必须要有贤能之人辅佐,方可撑起国之基业,身边这些老臣年事已高,虽然忠诚可靠,却无杰出能者为辅,又岂能坐稳国君之位。当听了那位大夫的策谋后,使其茅塞顿开,意识到联合乐池的重要性,便想如何才能将此事办成呢?当用何计,让他颇费思量。

于是,姬恒便问那位大夫道:“卿所论甚当,我自当从之!但如何才能与那乐池相通联合呢?”那位大夫道:“君主可先写封书信,将您的意愿说明白,定要诚恳可信,使其觉出君主的诚意。还要对其有明确的许诺,且要真正兑现才行。否则,乐池实握兵权,并不惧怕咱弄计,若是弄巧成拙,或还会因而自取灭亡,这是柄双刃剑呐!”姬恒便点头说道:“吾自知利害,不必多说,已知该如何做了。”于是姬恒经慎密思谋后,写了一封密信,派个亲信善言之人,暗送至灵寿城中,亲自交到乐池之手,也是作为试探,看乐池将如何对待。姬恒做完这件事后,不知乐池是何想法,但却对属下臣将下令,暂不对魏军再行袭扰,只对赵军照常进袭,也是为表露出善意,足见其是很讲究策略的。

当时乐池正在灵寿城中,平日督训军马,谋划对付赵军的方略,自有王栩帮辅策划,也是应对眼下战事,当山中叛军近日,忽然停止袭扰,也觉有些疑惑。这日忽然接报,说是那原中山新君,派人送来一封密信,看要否接见来者?乐池听说后很显惊讶,不知是何来意,见师爷王栩在身边。于是问道:“听闻这中山国君,还真有后人承续其业,据说名叫姬恒,隐藏深山十多年,如今却暗自立成了新君,还积蓄了一支人马,到处滋乱闹事,扬言要复国报仇。如今却派人来送信,不知是何用心?师爷看应接见否?”王栩听后也是一愣,略作思谋后,便说道:“看来这原中山国君,还真有后人尚存,要么怎能在山中集聚起人马,不时袭扰我城垣乡野,甚是勇斗难缠,也确实为心腹之患。如今却突然与我罢战,或是知我们与魏国脱离管制,其策略有所改变,这又送信来见,且看其到底如何意图,也好掌握内情,便可利今后针对施策,谋略方向定夺。我看还是接见为妥,见信便知其情,有何不好呢?”说的也是经过深思熟虑,乐池连忙点头应是。

于是,小将乐池便命,带那送信之人来见,自己端坐厅内高台上,铠甲着身,手按宝剑,神色端肃,威风凛然,顿使那使者见之胆寒。乐池命将送信人带上前来,武士侍卫一声传令,那人倒也似见过些世面,便稳步走到了乐池面前,施礼下拜道:“本使奉我中山新国君之命,给将军送上一封书信,望将军开阅后,即答复回书,也使小臣便于回去交代!”只见乐池威严说道:“吾与你那新君本为仇敌,且素未谋面,谁知是真是假?那你就说说这人的来历,若是我觉得真实可信,便接信观看,若为假作谎骗,即斩汝头!”那人听后一惊,却很快镇定下来,随即说道:“我们新国君名叫姬恒,为老国君亲子,本早为储君之位,因灵寿城危机,在魏国大军围城之前,便暗被朝中臣将带出城去,隐藏于深山暗处,也有十多年了。城中宫人多知此情,哪会有假?本人敢拿脑袋担保,我说的话句句是真!”乐池自知有此真情,也是早有耳闻,于是点头。

然后问道:“如今你这新君多大年纪,是何神貌?要如实道来!”那使者道:“我们新国君年有二十七岁,年轻有为,长得威武雄壮,就如将军相似,正是大展雄才之时,当为坚韧勇奋之君!”乐池听后,暗自钦佩那姬恒,知其为年少困于深山,除非有坚忍不屈之毅力恒心,才会有如此作为。于是便让递上书信,解开仔细观看,只见书中写道:“敬请乐池将军观阅:将军本为我国良臣之后,又为重臣贤婿之子,虽说祖父为攻灭本国帅将,也实为奉令之举,却不失为忠臣良将。乃父报国有志,岂作深咎!因吾君父误听奸佞谎骗,竟将其残害,激怒汝祖父尤甚,愤而攻城,以致吾君父败亡,也是相报甚惨,真也不胜悲哀!如今我们兵戎相向,其实均为自误。吾料魏赵结仇至深,必会争战在即,不若我两家化干戈为玉帛,趁赵军拒魏之际,共同联兵击赵,定会收复失地,重立中山国。到时将军居功至伟,继掌兵权,定当以高卿相待,绝不背信弃义!若还是不放心,我有小妹姬春,尚算俏丽,与将军年纪相仿,配为妻室,永结亲姻,后自当兄弟相称。吾知君为忠臣良将,实相依赖,当共执国运,岂不善哉!总强似这面对两敌之忧吧!望将军三思,万盼回复!”信后署名:姬恒亲笔!看似是真心实意之言。

这正是:本为仇敌却相通,雄韬大略阔心胸。密信道明联合意,字里行间露真诚。亲姻维系丝不断,誓言诺语重盼应。虽存旧怨可化解,世情翻转令人惊!

乐池看过这封书信之后,也是颇为心动,但毕竟还是年轻,不好判断是真情假意,于是便命人,带那来使先去吃饭歇息,说等商议后给予答复。随后将书信,递给师爷王栩道:“师爷看此事当如何对待,孩儿实在不好定夺!”王栩便接过细看一番,继而沉思片刻,随后说道:“观此书之意,看来还是真诚之言,不失为当今一条出路。由此也看出,这位新君果真不凡,心胸志向,均为良主明君作为,其身边定有怀智能者,深谙谋略之道,却能洞察析断,给这年轻国君,出了个高明策谋,当会是复国的最佳捷径。书中所说魏赵之争必发,亦是吾之判断,能看透有利时机,也算是睿智之士,若要防备受欺,办的牢靠无误,还当设法试探,方为明智之举。”乐池便道:“如今我们与赵对敌,还打魏军旗号,这要突然改变,就不怕说咱是背叛吗?魏国可会兴师问罪否?”看似还是有些担心。

王栩便微笑道:“旗号暂且可不改,却能与那姬恒暗自通络,共同对付赵军,待时机成熟后,再打出中山国旗帜不迟。因我军多为中山兵卒,守将中魏人已寥寥无几,多是亲将掌控军伍,何时变更,自可酌定。如今之势,魏国恐是已鞭长莫及,自秦军反击攻取河西之地,魏国先君之威早已无存,此地近于赵国,且东西南三面被围,唯赵国为劲敌。而如今魏国西面防秦,无能力对付赵国,必然会联络东边齐国相助,共击赵国,那时赵兵必然全力应对,此地诸城便会空虚,使我有机可乘,复夺中山故地自会容易。若弄得好,还会有所扩张地盘,或使中山复国成为真实。”乐池便道:“若是魏国以我中山之地,相让与齐国,以此吸引齐兵攻赵,那我们岂不是又成强齐属地,若再对齐兵交战,却要更加困难了?”说的也是心存顾虑担忧。

王栩便道:“从中山地势上看,齐国要想占据,必然与赵为敌,情形却与魏国相似,就不如在边界地方,夺得赵国数座城垣合算,且易守住。所以我料齐国,不会去易就难,而会喜我中山留存,还可作为牵制赵国一方,更能两面夹击赵国,由此今后当联齐抗赵,方为稳妥之策。”乐池听后,觉得师爷眼光独到,说的很有道理,深谋远虑,顿时消除了自己的顾虑。于是说道:“还是师爷看的透彻,想的深远,孩儿定当遵从所嘱。”王栩又道:“这中山之地民众,看来还是很恋故国,属本地民风使然,要么这姬恒新君藏于深山,还能很快组建起数千人队伍,真是国破思昔荣,恨不能复国。如若在这中山立足,还得借助他的威望,自掌兵权不放,才是上上策!依赖哪个大国,都不是最好选择,而当灵活决策才对。就看这位君主和你智慧如何了!”说完也是长抒了口气,显然还是露些担忧。

乐池便道:“那么我即写信,说明我们的意愿,赞同联军抗赵,对复国之议,可再商谈确定。如何?”王栩点头赞同,并笑着说道:“那姬恒信中所许,愿将其亲妹嫁你为妻,我看倒是件好事。凭空便娶得一门好媳妇,也就省却了我为你操心喽!你娘本为国臣之女,自是高兴赞同,或许是你命中的福运所致,却能以联姻亲缘,可固君臣之谊,未尝不为良策。我看可答应此款,料那姬恒也会高兴,再观其与我军配合之情,定下今后策略,也是当今大利之事。”乐池听后也很高兴,连忙说就照师爷说的办。于是将此事告知母亲,灵芝自是赞同联姻之事,也为儿子能娶,一门君亲媳妇高兴不已。乐池便不再犹豫,迅即给姬恒写了回书,也算接纳了新国君的建议,促成了两支军马的联合,形成一致对外的格局,对赵军形成了潜在威胁。

这正是:时局无常易变化,三军苦斗争高下。智士道破解困计,新君诚听信无诈。魏帅年少难识断,自有师爷明晰纳。暗联复国蕴良谋,赵兵临危当惊吒。

且说那使者接到了乐池的回书,还格外得到了优厚赏金,心中很是高兴,也感谢乐池的格外关照,与来时的忐忑不安之情,发生了截然不同的逆转。于是暗自返回西面太行山中,向那姬恒新君主顺利交差,述说了本次入灵寿城,见到乐池小将军的过程,说其:“帅府威严谨肃,实为兵家大才,初始尚有疑惑,对我并不轻信。经祥问新君主细情,我便坦然回答,说新君为老君主储君,早在围城之前,便离开灵寿到深山躲避战祸,也是预防不测,并有贤明国臣辅佐。如今已是成年承继国祚,臣民宾服,智谋超凡,率众复国,当有一番大的作为。送信只为与将军相商要事,并无虚诈之举,请将军勿疑!这才打消其顾虑,方能欣然看信,遂后写了回书,让我秘密带回,交给君主阅看。”说着奉上乐池的回信,看此事办的还算顺利。

姬恒即打开回书一看,只见信中写道:“中山新君亲启:前接贵使送来书信,知已立中山新君主,本将乃为中山国臣后人,本应相贺才对!却因恩仇不明,兵戈相向已久,只得问明贵主君之情。当看到信中所言,心自已然明白,观目下之情,当为谋策甚当,若能两军伍并合,共击驱逐赵兵,夺取所失诸城,以复原有国土,实乃吾之愿也!至于恢复国号,重打中山旗帜,与新主君重叙君臣之礼,和衷共济之邀,却因事关重大,难能短时议妥。不如先寻机攻赵,赶走敌军再定,也好暂能迷惑赵军,当会对我有利。否则易帜仓促,魏国先知,赵自防备,又岂能轻易得手?兵机所虑,还是隐秘为上。至于信中所提,君主愿将亲妹下嫁本将,自表诚意,确为善谋之举!本将若不领情,岂不拂了美意,只便应承即可,尚有待国土复归后相定,若何?请新君主斟酌,本将静候回音。”信末尾落款是“驻将乐池亲笔!”也算坦诚至真,非为虚假。

姬恒看过信后,不禁拍案说道:“真不愧将门之后!落笔磊落,其贤可见,看来此策成也!”于是又赏赐那使者,夸他办事稳妥,竟得了两方之赏,可见是富贵险中求,仗胆显才能,还是能说会道的好处。姬恒随后召集几位近臣商议,将乐池回信看过之后,均都感到惊讶不已,真没想到这位新国君,却有过人的本领及见识,竟能背着众臣将,干出这出人意料的大事。尽对这位新君的作为,甚为刮目相看,钦佩之至。当说到乐池信中所表,看是否真为实意,多数人认为乐池家风如此,均是一言九鼎之辈,不会暗藏虚假,定可相信为真。可也有人表示有疑虑,理由是兵不厌诈,可别掉于轻心,上了那乐家小将的当,到时不仅搭上君主亲妹,还会损兵折将,要谨防全盘皆输。姬恒听后经过细致判断,早已心中有了主意,实具明君之智。

姬恒于是说道:“虽然爱臣说的各有道理,可据我判断,那乐池将军却是磊落之人,无须对咱弄虚使诈,因为咱并未责其先人,也无讨罪之意。只是善用高待拉拢之策,又有联姻共荣美意,他如今虽有军伍在手,却无力镇服人心,又临赵军威胁,急需我们为之解困,又何能自损前程呢?若是真的做了亲姻,自有亲缘纽带相联,又岂能再与我为敌?其母恐也不会答应,听说乐池是个大孝子,又怎能违背母亲家妻意愿,做那有违道义之事呢?所以,我断定此书之意为真,只是需耐心等待时日而已。我们可暗中达成契约,促使其抛弃顾虑,安心对赵军发动攻击即可,只等赶走赵寇,再商定复国之事,便可顺理成章了。”其话甚为明断。

这几个近臣亲将听后,觉得姬恒君主说的有理有据,显然已是成熟,深觉极为赞佩,都为因有这样睿智的新国君高兴。其中有个智臣说道:“既是如此判断,确能道理服人,若是还不放心,不如先将那君妹公主,暗中送到简雍将军府中,跟随乐池母亲门下,自然妥当保护,不会受到伤害。也省的跟着咱们,在这深山僻地中受罪,我谅他乐池如何果决,也不会对个女子如何,更何况是他的未婚妻呢?这样还可让公主接近其母,暗中观察乐池情态,便可从中判断其意图如何,岂不是一举两得之事吗?”姬恒同诸人听后,都齐声抚掌说妙计,只是要同乐池商议妥当,千万不要被人知晓为妙,就看乐池能否答应,也算做个先行试探。

于是商定完此事之后,姬恒便相机不断派人,潜到灵寿城中联络,终于达成共识,并顺利将其小妹姬真,暗自送到了灵芝身边,暂且加于保护起来。原来此事乐池,也同师爷王栩及母亲商议过,都认为既是那新君主,愿意先将其妹送来身边,也可见其诚意,自也并无亏吃,还可栓牢这股盟军,可暗对占据城垣的赵军形成威胁。灵芝也是愿意想先看到,自己的儿媳是何等模样,以及品性如何,便极力劝乐池答应,王栩也觉此为利事,只是要做的小心些就是了。而乐池却不盲目高兴,还是觉得此事显些蹊跷,思谋再三,但也看不出有何疑窦,只好答应下来。后等到那姬春公主入家,果然是国君之女,长得美貌不凡,且懂文武之道,知书达理,实讨母亲喜欢,他也算十分满意,这样便暗自养在家中,姬恒便也答应让乐池暗统两军。

这正是:复国大计细筹谋,

两军相通转对头。

祥断书信真假意,

破除猜疑共聚首。

各析合兵对敌策,

君臣才智集思求。

小将美妻暂安护,

暗统军马解忧愁。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