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回 战长平诈敌易将 坑赵卒白起施谋

第一百零三回战长平诈敌易将坑赵卒白起施谋

回前词《江城子》

攻坚难破老将营,施反间,计策灵。引导易帅,母训谏言明。愚王不听忠贤劝,智识欠,意孤行。

纸上谈兵战长平。本少谋,却骄盈。妄自尊大,喜握军权柄。何晓诡道藏风险!捐头颅,士卒坑。

话说当时楚王病重,却给被长时质在秦国的太子熊完,找到了回国的借口,其师傅黄歇便暗中施计,说服秦应候范睢,使秦王答应先派其回国探王疾。而后便利用楚使回国之机,使太子偷潜出秦国归楚,黄歇自己却承担了欺君罪责,差点被秦王怒杀,却被范睢劝住,经过权衡利弊,才将黄歇放回楚国,果真让太子继位。黄歇成为新楚王的大功臣,便被拜为国相,赏赐城邑土地,号为春申君,建城扩邑,招揽门客,成为一时的显赫人物,并与平原君相通好,还为强楚扩疆备兵,成果非凡。此刻秦兵攻韩,蚕食其地,攻破野王坚城,即为如今河南焦作沁阳,其古城遗址尚在县城附近。使韩国南北断绝往来,上党之地孤悬在北,很快会被秦国侵占,韩国守将冯亭不愿降秦,便将其地献于赵国。赵王欣然接受其地,为西部御秦扩大了纵深地域,想法并未错,却显掉于轻心,派军镇守行动迟缓,在秦兵进攻中处于被动,竟能坚守对峙。

秦将王龁攻不动赵军,确因老将廉颇难对付,只好报与秦王,秦王即用范睢之计,实施反间诡谋,派人携金惑言赵王左右,以便换掉兵道娴熟老练的廉颇。即散布流言说:“赵将唯马服君最良,闻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其为将,则诚不可当!廉颇已老而胆怯,屡战俱败,失亡军卒三四万人,今日被秦兵所逼,不日将出降矣!”赵孝成王先闻听赵茄等被杀,已连失三城,便派人赶往长平,力催廉颇出战对敌,不可失了赵军锐气,也是不懂军战之言,廉颇却主张坚壁之谋,不肯发兵出战,赵王已疑其怯战。这时闻听左右传反间之言,便被蒙蔽欺骗,信以为实,也是年轻尚欠智识所致。遂召赵括前来,即探询问道:“卿能为我击秦军乎?”赵括道:“秦若使武安君白起为将,尚费臣筹画,如是王龁不足道哉!”赵王听后不解,便问为何因。

赵括便说道:“武安君数将秦军,先败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再攻魏,取大小六十一城,又南攻楚地,拔邬郢,定巫黔,又复攻魏,走芒卯,斩首十三万。又攻韩,拔五城,斩首五万,又斩赵将贾偃,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战必胜,攻必取,其威名素著,军士望风而怵,臣若与对垒,胜负居半,故而尚费筹画。如王龁新为秦将,乘廉颇之怯,故敢于深入,若遇臣,如秋叶之遇风,不足当迅扫也!”赵王听后大悦,即拜赵括为上将,赐黄金彩帛,让其持兵符往代廉颇。并为其增强兵二十万,赵括便调度将尉,大阅其军,然后车载金帛,归家见其母亲,言说赵王委任为上将,派其前往长平率军,替代廉颇与秦兵抗战之事。其母亲便急说道:“汝父临终遗命,戒汝勿为赵将,汝今日何不辞之?”赵括即道:“非吾不欲辞,奈朝中无如括者!”其母看是难于劝止,不禁顿生忧虑,乃上书赵王。

其书秉言谏道:“己儿赵括,徒读父书,不知通变,实非将才,愿王勿遣!”赵王见书后,感觉非常蹊跷,别人知儿子拜将,都会万分高兴,唯独赵括母亲不悦,还上书劝谏拒遣,却不明何意,便召见赵括母亲,亲自叩问其因。赵括母亲道:“括父赵奢为将,所得赏赐,尽赏与军吏,受命之日,即住宿于军中,从不问及家事,与士卒同甘苦,每遇事必博咨于众,不敢自专。今赵括一旦为将,即刻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大王所赐金帛,悉归私家,为将者岂能如此?括父临终,曾戒本妾道:‘括若为将,必败赵兵’!老妾谨记坚信其言,请大王别遣良将,切不可用赵括!”赵王听后,还似信非信,以为是其母怕其子,会战场遭祸受害,不愿让其率军征战。于是坚语道:“寡人意已决矣!”赵括母亲道:“大王既不听妾言,尚若兵败,妾身一家,请无连坐。”赵王即便应诺许允,此事便算定下了,赵母归家后,知儿心已定,告诫无用,心中担忧不已。

赵括自信其能,趾高气扬,认为是自己大展宏图之日,此去定会立大功,荣耀无比,心中得意,不由得喜上心头,却不知战场凶险,失慎必败,遂率军出邯郸,直望长平进发。这时范睢所遣门客,仍在邯郸城内,备细打听清楚,尽知赵括向赵王所说之语,赵王已拜其为大将,又增派二十万大军,择日起程,便连夜奔回咸阳报信。秦王便与范睢计议道:“看来非武安君白起将兵,不能了此事也!”范睢也赞同此说,秦王便暗遣白起为上将,王龁为副,传令军中秘密行事,以欺瞒赵将。遂下严旨道:“有人泄漏武安君为将者斩!”也是要与赵军展开决战。赵括率军到了长平关,老将廉颇无奈,验过符节,即遵赵王命,将军籍交付赵括,嘱咐小心应付秦军,不可轻敌冒进,赵括自道晓得,心中并不以为然。廉颇交代完后,便率亲兵百余骑,自回邯郸去了。赵括也不细致了解军情,便将廉颇约束指令,尽行更改,各军垒合并成大营以稳固。

这时冯亭在军中,暗中知晓廉颇之计,固守成效显著,只等秦兵懈怠后,乘隙破敌,便多次固谏,赵括只是不听,竟然一意孤行,依照自己谋策行事。其想当然按兵法所说,却不懂应变之道,乃取败之术也!冯亭焦虑无奈。赵括又将自己所带将士,易换旧将,调整军伍,使之统一行动,发令道:“秦兵若来,各要奋勇争先,如遇得胜,即行追逐,务使秦军一骑不返!”拟为采取进攻策略。秦上将军白起暗到长平赴任,既入军中,闻知赵括更易廉颇之令,便先遣三千将卒,出营前往挑战,欲看赵军战力如何?也是先行试探,赵括遂派万人出战来迎,秦军大败奔回。白起登高壁上监望赵军,对身边王龁道:“吾知所以胜之矣!”看是心中已有计策。这时赵括看胜了一阵,不禁手舞足蹈,产生了轻敌之念,便派人至秦营下战书,白起便让王龁签批:“来日决战!”便命退军十里,复回到王龁前时设营所在旧屯之处,显示出有不敌赵军之假象。

这正是:老将深谋怀兵韬,固守待机出妙招。攻坚难破报王相,阴施反间计略高。易帅诈举空谈客,母上谏书意阻挠。赵王不听忠言劝,寄望新锐击敌骁。

却说秦军故意输了一阵,却看明了赵将军伍的弱点,针对施策,以破敌阵。而赵括则大喜道:“秦军畏我矣!”便在军中设酒肉饱餐,以励士气,传令道:“来日大战,定要生擒王龁,与诸侯做个笑话!”显是将秦军藐视不屑,轻敌之态尽然。而秦将白起安营已定,即大集诸将听令,命将军王贲王陵率万人列阵,与赵括更迭交战,只要输不要赢,引得赵军来攻秦壁垒,便算一大功劳。再唤大将司马错司马梗二人,各领兵一万五千,从间道绕出赵军之后,绝其粮道。又遣大将胡伤引兵二万,屯于左近,只等赵军开营出逐秦军,即便杀出,要将赵军截为两段。又遣大将蒙骜王翦,各率轻骑五千,伺候接应,白起与王龁坚守老营,将一切部署妥当。这正是:“安排地网天罗计,待捉龙争虎斗人。”也是将赵括算计的精准无误,做到百战不殆。

再说赵括吩咐军中,四更造饭,五更结束,平明列阵前进,刚行不到五里,便遇到秦兵,当两阵对圆,赵括便命先锋傅豹出马,与秦将王贲接战。两下约斗三十余合,王贲败走,傅豹紧追不舍,赵括急遣王容率军帮助,又遇秦将王陵,略战数合,王陵又败,赵括见赵军连胜,自率大军来追。冯亭又谏道:“秦人多诈,其败不可信也,元帅勿追!”赵括不听,继续追奔近十里,来到秦军大营壁垒前,只见王贲王陵绕营而走,而秦军壁垒始终不开。赵括传令一齐攻打,连打数日,秦军坚守攻不进,赵括便派人催取后军,命其移营齐进,只见赵将苏射飞骑来报,说是:“后营被秦将胡伤引兵冲出截住,缠打激烈,不得前来。”赵括听后大怒道:“胡伤如此猖狂,吾当亲往击之!”即使人探听秦军行动,听回报说:“西路军马不绝,东路不见动静,看是无人阻截。”赵括便挥军从东路,急速回转。

可刚行不上二三里,大将蒙骜一军从斜刺里杀出,口中大叫道:“赵括你中了我武安君之计,还不投降?”赵括大怒,挺戟欲战蒙骜,偏将王容出道:“不劳元帅亲出,且容某建功!”王容便接住蒙骜交锋厮杀。这时王翦一军又到,赵兵行军无阵相持,折伤颇众,赵括料难取胜,鸣金收兵,命令就便择水草处安营。冯亭又谏道:“军气用锐,今我兵虽失利,若能力战,还可脱归本营,并力拒敌。若在此安营,腹背受困,将来不可复出!如何是好?”赵括又不听,命军士筑成长垒,以图坚壁自守,一面飞报赵王求援,一面催取后队粮饷。谁知运粮之路,又被司马错司马梗引兵塞断,白起大军挡其前,蒙骜王翦等大军截其后,将其围困在半途中,秦军每日传白起将令,让赵括投降。赵括此时方知,秦将白起真在军中,不禁吓得心胆俱裂。

再说秦王接武安君捷报,知赵括被秦军围困,便亲自来到河内,命尽发民家壮丁,凡年岁十五以上者,皆令从军征战,分路掠取赵军粮草,阻截其救兵。赵括所率赵军,被秦军围困,竟达四十六日之久,军中无粮,为了活命,士卒自相杀食,也是悲惨至极,赵括不能禁止。万般无奈之下,便将军分为四队,傅豹一队向东,苏射一队向西,冯亭一队向南,王容一队向北,吩咐四队一齐鸣鼓,夺路杀出,如一路打通,赵括便招引三路齐走。谁知武安君白起早就料到,预选出军中射手,环赵垒四周埋伏,凡遇赵垒中出来者,不管是兵将便齐射阻击,四队军马,冲突三四次,惧被射了回去。又过了一个月,粮断无食,实在是难于坚持下去,到了生死绝境地步。赵括不胜其愤,精选上等锐卒五千人,俱穿重铠甲,乘骑骏马,赵括握戟当先,傅豹王容紧跟其后,进行冒死突围,欲与拼命。

王翦蒙骜二将齐上,赵括大战数合,不能透围而出,复身欲归长垒,因马蹶坠地,竟中箭而亡,赵军顿时大乱,傅豹王容俱都战死。苏射约冯亭共走,冯亭道:“吾三谏不从,今至于此,天也!又何逃乎?”便自刎而亡,也为死的壮烈,只有苏射拼死杀出,脱逃后往北面胡地去了。白起此刻下令,竖起招降旗帜,赵军已无将首,众卒难战,只好皆弃兵卸甲,自愿投降,免至被秦军杀死。白起使人砍下赵括之头,提到赵营招抚,营中军兵尚有二十余万,听闻主帅被杀,无人再敢出战,情愿降顺,甲胄器械,堆积如山,营中辎重,尽为秦军所有。白起与王龁计议,说道:“秦前已拔野王,上党在掌握中,其吏民不乐为秦,而愿归赵,今赵卒先后降者,综合来将近四十万之众,尚一旦有变,何以防之?不如杀死完事。”想法残狠至极。

这正是:新将历来喜谈兵,却无实战练倥偬。腹怀空论谋长短,不谙诡道却出征。易帅诈显赵王愚,贤母戒谏耳旁风。临阵未明敌情事,坑害万军留笑柄。

且说白起与王龁定下毒计,便暗将降卒民众分为十营,命十位将领统管,并配以秦军二十万,间杂混合其间,以便监督管理,也是实施阴谋准备,众皆不知。白起下令各赐以牛酒,好似善待降者,声言道:“明日武安君将选汰赵军,凡上等精锐能战者,发给器械,带回秦国,随征听用,其它老少不堪者,或是力怯无能者,俱都发回赵国。”赵军士卒听后,感到还有生还希望,心中不禁欣喜,只因听说秦军暴虐,以杀人头数目记功,如今却网开一面,如何不为之高兴呢?于是放松了戒备心。正是狡诈的白起,利用了人们这种麻痹心思,才为其实施阴险毒辣的阴谋,事先铺平了道路,使其能够轻易实现,一夜屠杀四十万众的罪恶目的,也真是暴虐过甚,创下令人发指的惨案。

当日午夜前,白起突下一道密令,召集众将听令,对十位管营将军道:“听闻赵卒有反叛迹象,当以霹雳手段铲除,尽皆坑杀之,以彻底消除后患。当要在起更时分,凡是秦兵,均以白布一条裹头,凡首无白布者,即系赵人,当尽灭之!”众将奉令行事,便去暗中准备,做的人不知鬼不觉,决不能泄露此谋。到了半夜时分,赵国降卒民众正在熟睡,绝未想到秦军有如此残狠,因而未作任何准备,身边又无刀矛兵器,自然失了反抗能力,只好是束手就戮。当时秦兵预先做了准备,按时一齐发作,冲进赵卒睡觉的营帐中,趁着天色微明的曙光,看到未带白布的人就杀,见着乱跑的人就扎,真是如砍瓜切菜一般。赵卒猝不及防,顿乱作一团,任由秦兵砍杀干净,门外又有蒙骜王翦率骑军巡梭,凡跑出军营者,皆被捕获追杀,一个不留性命,四十万军民,竟一夜被屠尽,真是惨绝人寰。

当时现场尸首叠压,头颅乱滚,竟无下脚之地,简直惨不可言,死人流出的鲜血,与黎明前的太阳相映照,悲鸣惨嚎之声响彻云霄,当地山谷成了人间炼狱。待到天光大亮,哭嚎叫骂声渐已平复,山沟还是不得安宁,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已成丹赤色,以致后世传名为“丹水”之说,皆为此惨案所留。武安君白起还不解气,让聚敛赵卒头颅,集中在秦垒之间,谓之“头颅山”,因以为台,其台崔巍高大,被后人称之为“白起台”,以示念记,台下即为杨谷也。后来大唐玄宗皇帝巡幸至此,凄然长叹,命三藏高僧,设水陆道场,念经七昼夜,超度被坑杀亡卒魂魄,因命为“省冤谷”,此是后话。史家有诗云:“高台百尺尽头颅,何止区区万骨枯!矢石无情缘斗胜,可怜降卒有何辜?”是对此残暴行径的谴责,令人唏嘘哀叹。

这就是战国时历史记载中,最为有名的长平之战,也是极端残酷的大战之一,杀人数量为战国之最,前后斩首降虏共有四十五万人,连王龁先前降者,并皆诛戮。当时双方参战者,以及上党当地和西河内百姓,共有百万之多,是历史上罕见的宏大战争,也为秦赵两国之决战,自此后赵国青壮之人锐减,走上衰败之路。白起让且留存的年少者,计有二百四十余人,放归邯郸,使之宣扬秦国之威,赵国面临灭顶之灾,其帅将赵括虽死,但却留下千古贬名,后世称之谓“纸上谈兵”,此成语保留至今,真成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值得一说的是,本作者曾驱车前往,到长平古战场实地考察,因闻其突然挖出人骨无数,为古时两千多年所埋,系为坑杀赵俘的原址,定要前去亲眼目睹为意。果然看到旷野丘坡之中,建有一片广阔的彩钢瓦大厅,四周道路两旁竖立墙牌,皆有“长平古战场”,宣传文字图案,只见战车骏骑,奔腾欲飞,铠甲刀剑戈矛,坚挺林立。此地与其它旅游点不同,凸显出气氛悲肃,萧杀静穆之感,进入大展厅后,映入眼帘的便是,镶有玻璃幕墙隔栏内,即为叠罗数米厚的白色人骨,头颅与身骨迭压无隙。看是放置死人之洼地无疑,也不知有多广地域,或是大战埋尸场也!真是惨绝人寰,触目惊心,深感古时征战的暴残之象,领悟到和平生活之幸运,应当享受珍惜。景区内还有山丘层塔,据传为白起指挥台,也为唐玄宗祭祀凭吊之处。

纵观长平之战其因和结果,是秦国东侵战略的必然,因前在其北面,曾打过阙与之战,赵奢率赵军突袭秦军救韩,取得了大胜,威震列国,而其子赵括却惨败长平。这好似是历史的巧合,其实说明一个道理,就是有其父,不一定就有其子,世间常论,未必正确。秦国先击弱韩和近魏,早晚会对强赵下手,太行山本为国中屋脊,是突破挺进中原的障碍,秦赵两国必有一战,在此地决战胜负,自是历史之必然,只为早晚而已。此战奠定了秦国灭三晋之基,为后来统一六国长策实施,取得了关键性胜利,也使白起走到了顶峰。

这正是:秦赵大军战长平,

金戈铁马刀锋迎。

惨搏激斗悲风卷,

碧血挥洒伤残情。

将帅成名万骨枯,

层叠高垒鬼魂城。

四十万虏皆坑尽,

灭绝人性害生灵。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