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学问之道

房乔带着自己的妻子还有学生,快步走出国公府,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刘公公,而刘公公则是微微朝着外面撇了撇,于是心里就有数,果然是陛下来访。

等到他再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便快步上前,不曾开口,就要下跪行礼。

而那道身影似乎听到了脚步声音,转过身,一手虚抬,嘴上说着:“房乔啊,不用多礼,朕今天是微服私访,些许礼数就免了吧。”

而跟在房乔身后的房妇人则是侧身使了一个万福,至于王季凌则是低头弯腰作揖行礼。对于这一幕,李靖只是轻微的撇了一眼。

此时房乔起身又侧身道:“陛下这边请!”

李靖点了点头,便率先抬脚,一步跨出,其余人等都是紧随其后。

对于这边,皇帝李靖倒也不需要什么人来领路,毕竟先不说这边皇帝来过很多次,就说朝廷对于各个品级官员的府邸,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而如房乔如今当朝一品,算是最高规格,里面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多达二十间房屋。

只不过魏国公府被特批,允许多出一进,在长安城中,有这份殊荣的曲指可数。

李靖熟门熟路,直接朝着书房走去,一路上的下人都早就跪在路的两边,丝毫不敢抬头,等到众人走过,才缓缓起身,各忙各的。

皇帝一行人,刚刚踏入书房,房妇人就已经把茶水奉上了。

而李靖假装没看见,等到房妇人退出书房,李靖偷偷的松了一口气。他可是知道房妇人因为当年的事情,可是心底埋怨他呢,要是别人,他那管那么多,但是在他很是器重,又有从龙之功的重臣这边,还是要照顾一下的。

毕竟作为一个皇帝,你是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这不是你为所欲为的理由,毕竟李靖内心一直相信荀子的一句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此时书房中只有四人,皇帝大臣,宦官书生。此时李靖坐在了房乔起先的位置,刘公公则静静地站在李靖的身后。

就听李靖道:“房乔,这里不是朕的御书房,也不是金銮殿,无需什么君臣礼数,坐吧!”

房乔拱手道:“谢陛下!”等到房乔坐下,王季凌则是站在了房乔的身后。

李靖看了一眼房乔身后的王季凌道:“房乔,这位年轻俊彦真有些眼熟,不知是?”

这个时候有先生在,自然不需要王季凌说话,所以此时的他只是静静的站着。

房乔道:“他是我的一个学生,叫王季凌,是开元六年的进士,此次从边关返回,偶得一首诗,于是前来希望让微臣评点一番。

只是没想到能够恰逢陛下私房,出于私心,微臣便斗胆留下,还望陛下不要怪罪才好。”

听到这里,王季凌哪能让老师担待责任,于是走出一步,便跪了下来道:“此间事,全因学生一人之错,还请陛下不要怪罪先生。”

李靖哈哈一笑:“起来吧,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人之常情罢了,而且人们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你家先生能够如此,朕肚子里难道还装不下一条鲤鱼吗?”

房乔对着王季凌严声道:“愣着干嘛,还不快谢恩!”

王季凌闻言赶忙道:“谢陛下不怪之恩!”

这一幕刘公公都看在眼里,便有些明白,为何房乔为何能够一直如此受宠。这不仅仅是能力的问题,君臣有别,恪守本分,这一点同他一样。

就算再受宠,再受重视,也要明白有些规矩,陛下可以宽容,但是作为臣子却不能不遵守,否则一次次,总会把皇帝的耐心,耗的一干二净,到那时失宠也就罢了,就怕自身的性命都难以保住。

而此刻李靖听到王季凌的名字,突然想起了什么,显得有些惊喜意外,便开口道:“王季凌,就是那个写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那个王季凌?”

房乔笑着答道:“陛下真是慧眼如炬啊!他确实就是那个王季凌。”

这次李靖再次抬头看着王季凌,微微点头,算是记在了心里。按照老话说,这就算是简在帝心了,以后虽说不一定能够多么的飞黄腾达,起码混了个脸熟了不是。

“房乔,不知道这次他又有什么样的佳作?”

“回陛下,就是书案上的那篇!”

闻言后,李靖拿起了一张,用俊秀楷书写就的两行字,看了起来。上书: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李靖看完这几句后,内心还是很受用的,毕竟平时听惯了当面的溜须拍马,是否真心的,他自己也分不清楚,但是眼前这些绝对不是提前安排好的,所以心里的感觉就和平时特别的不同。

李靖放下手里的诗稿,便开口道:“王季凌看你所作,似乎是去过边关?”

王季凌拱手答道:“启禀陛下,学生这几年确实都在边关,只是学生才疏学浅,也只是进了些绵薄之力而已。”

李靖微微点了点头又道:“朕也曾南征北战,那里是什么情况,朕也是一清二楚,大源有你这样的读书人,是大源之幸。”

而王季凌内心深处很是感动,没想到当今圣上,会如此评价他的所作所为,其实他自己没觉得如何,付出更多的是长年驻守边关的将士。

就在王季凌还要说什么的时候,李靖摆了摆手,于是王季凌要说出口的话又咽了回去,而一边的房乔也是扶着胡须,微笑不语,心里想着自己学生想要做的事情,差不多能够成功了。

李靖开口问道:“王季凌,朕问你,何为学问之道?”

王季凌没想到,陛下会在这个时候给他出题,这几年的历练使得他很快平复心情,随后看了自己老师一眼,而房乔则开口道:“季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仓促之间,想来陛下也不会太过为难你的?”

李靖听完后哈哈一笑:“好你个房乔,长瑾你听出来没,他这是在替学生说好话呢,朕也不为难他,只要他的回答让朕满意,朕就可以答应他一个合理的要求,如何?”

刘长瑾笑着回应道:“陛下,魏国公这是给陛下送人才呢,这位年轻俊彦既然是魏国公的学生,肯定不是一般人可比。”

房乔一听,便明白算是一场小型的策论,不过也算是一个机会,于是立刻道:“季凌,还不谢过陛下给的机会,谢刘公公仗义执言!”

王季凌闻言立刻行礼道:“学生谢陛下恩典!谢刘公公美言!”

刘长瑾微笑不语,而李靖则笑着道:“先别急着谢恩,你要是回答的不能让朕满意,朕可不会同意。”

王季凌略一沉思便开口道:“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皇帝听到以孟子中一句开篇,不算多么出奇,中规中矩罢了。

随后就听王季凌道:“然而,学生以为,如此还不足以言明此道。《易·乾》中有云: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君子之学必好问,不学不成,不问不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中庸》中又云: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学中有问,问中有思,学、问、思、辨、行各要素之间,本来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是故学必好问,问需有思,思而明辨,辨明笃行,行至有用。因而,学生以为知而能行,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方为儒家学问之道的最高境界。”

望着场中自己学生侃侃而谈,房乔老怀大慰,而李靖也不时的点头,等到王季凌言毕,李靖好不客气的大声称赞:“好一个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说吧,有何要求?”

王季凌没想到皇帝陛下如此雷厉风行,没有丝毫的推诿之色,但是这些却不是他能够随意提出意见理由,因此他只好看向一边的老师。

房乔可是官场老油条了,脸皮算什么,更何况这是陛下金口一开,他有何不能开口的,于是起身道:“陛下,如今王季凌还不曾补缺,他又心心念念凉州山崖郡杨柳镇的一位红颜知己,再加上他有边关经历,不如就让他去杨柳镇当一个县尉如何?”

李靖闻言,有些惊讶,他本以为会是什么大的要求,没想到只是一个县尉,不过他对于王季凌心心念念之人有所好奇,于是道:“哦,还有这样的事情!”

于是王季凌将自己因为失意后,偶遇红颜,最后两情相悦等事,全部说了一遍。

李靖闻言道:“女子痴情,男子有意。很好,情意值千金,县尉不足称。山崖郡应该还缺一个郡丞,就由他去吧。而且朕为你赐婚,就祝你与贤康丽,喜结连理,百年好合!”

能知道山崖郡缺一个郡丞,不是李靖对那边有多么熟悉,而是这些日子,对于寺庙选址一事,有一处就选在了山崖郡的杨柳镇,所以他才清楚。

王季凌此时哪里不明白,自己得了天大的恩典,于是立刻跪地,扣头大喊:“学生王季凌,谢陛下隆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