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除后患挑拨离间封国公心生羡慕上

隆平府内,张士诚的书房内,窗下的长案上放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宣纸、名人字帖,墙上挂着许多名人字画······,张士诚坐在黄花梨的椅子上,手中拿着拿着刘福通的信,对坐在下面的史椿与张士德言道:“这是小明王给我写的信,你们都看看。”

说完张士德上前接过信,回到座位打开,仔细地看起来。

张士诚继续言道:“信中言辞激烈,很是嚣张。大概意思就是让我们放安份些,他的属下朱元璋就在集庆。还说他的势力现已占领了黄河一带,大有赶走元朝势力,一统天下之势。劝我们还是识时务些,若还想继续享受荣华富贵,还是对他俯首称臣的好。”张士德将信看完,顺手将信又递给了史椿。

张士德看着自己的兄长言道:“小明王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真正说了算的还是他们的丞相刘福通。朱元璋攻打集庆时,刘福通就曾想利用郭天叙与郭天爵两兄弟与朱元璋鱼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可他没想到郭氏兄弟俱是酒囊饭袋,双双死于集庆之战。刘福通是设计不成,如今又想借我们的手,除掉朱元璋这股既不听话又威胁到他势力的诸侯。”

这时候史椿也看完书信,也嗅到了阴谋的味道言道:“都督(张士德)的分析有理,刘福通的内部是面和心不和。这个朱元璋原在郭子兴麾下,郭子兴原是听命于刘福通的,可现如今却是朱元璋说了算,朱元璋表面依附小明王与刘福通,实际却是以他们为屏障,发展自己的实力。刘福通给我们来这样一封信,故意挑起我们与朱元璋的矛盾,这明摆着是给自己的手下找麻烦?再有就是探子来报说他欲封朱元璋为吴王,被朱元璋给拒绝了,看来这个凤阳小和尚志不在小,可见是触动了刘福通的底线。”

张士诚坐在椅子上,闭目听着二人的分析,随后缓缓点头言道:“我与你们的看法一致,刘福通这是在利用我们,来达到打击朱元璋,同时削弱我们势力的目的。”

说完张士诚起身言道:“虽然对方的意图明显,但是我还是要敲打敲打这个朱元璋,他超乎我们的预料,提早拿下了集庆,既然当初我小看了他,现如今我们就需要及时止损,不能任由他朱元璋在我眼皮底下,这么嚣张下去。”

张士德起身言道:“大哥此话有理,他们前几天刚拿下镇江,正有继续向东南扩展的势头,我们是该出手打压一下这个西北的邻居。”

张士诚点点头言道:“那我们就也去攻占镇江,让这个凤阳小和尚看看,到底谁厉害!谁才是这里的老大!刘福通根本就罩不住他,这个小和尚还是早早归降了我们的好。”

史椿也赞同起身提议道:“主公,属下以为,可以把刘福通的信给朱元璋看看,即使他知道刘福通有算计他的心思,我们可以再给他加一把火,让他们之间的裂缝再大一些。”

张士诚听完史椿的提议,大加赞许道:“好!就依你所言,让人把这封信给小和尚看看,好好恶心恶心他。”史椿拱手应是。随后,张士诚又吩咐张士德调集军队攻打镇江。

镇江城,朱文正带徐达到郊外,演示他的火铳,随着‘砰’的一声,百步之外的鸟儿应声落下。

徐达拿过朱文正手中火铳,火铳大约长十二寸多,重量也就五、六斤,拿在手里倒是方便。

徐达端详半晌言道:“嗯,到是个不错的暗器!”

在徐达看来,这火铳与袖箭作用差不多,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不过一对一打仗的时候是有点儿用的,不过用处也就到这儿了。

朱文正听到徐达的评价,连忙纠正道:“我想用它来装点一个几百人的队伍。”

两人走在树荫下,徐达质疑地看着朱文正言道:“你的意思是,要将它带到战场上?可它与弓箭的作用差不多,又没有大炮的杀伤力大,重要的是,它可没有弓箭的连续发射能力。”

朱文正连忙陪笑道:“属下的意思是,这个火铳可以填补那些臂力不足之人的缺憾,毕竟军中不是个个都是大力士,都能做到百步穿杨。有了这个火铳我们相当于添了许多可以百步穿杨的弓箭手。”

说完朱文正走到徐达跟前继续劝说道:“刚才您也看到了,这个火铳的威力还是有的,只要人多就能摆开阵势。我研究过元朝的军队,之所以没有将火铳完全运用起来,最大是缺点便是填充火药需要时间,我想用多人接替式轮流的方法,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火铳的威力是不比大炮,可它轻便易带,将士带着火铳,长途跋涉上战场也很方便。不用像大炮那样,还得专门运送。”

徐达听着朱文正头头是道的分析,点点头言道:“嗯,听你说的挺好,不过行与不行,还得试试,不能一下子就给你装备几百人。”

徐达转过身对朱文正言道:“我只能给你装备一百人的钱粮,多了没有。所需材料你自己张罗。”

朱文正一听徐达同意了,当时心里已是乐开了花,心想自己昨天晚上想了一夜的腹稿,总算没白费,今日都说出来了,而且还达到了目的,一百人正好到了他心中的预期值。至于刚开始谈的时候他要几百人,不过是故意漫天要价,就是怕徐达到时候就地还价。

目的已达成,朱文正满脸笑容地对徐达拱手言道:“是,谢大帅!我一定带人好好干!”

徐达见朱文正答应的这么痛快,嘴边抹过一丝颇有意味的浅笑,言道:“你小子,刚才故意管我要这么多人,心里早打好算盘了,是不是?”

朱文正直起身故作无辜的样子,言道:“叔(徐达虽只比朱文正大四岁,但人家是朱元璋的把兄弟,他辈儿最小,只能这么叫。),您若是这么说,那您就给我几百人的装备,如若不然,我还真就赖上你了。”

徐达被朱文正给气笑了:“哎!你这不让人说话是不是?给你装备这么多人不都得用钱粮换,银子是大风刮来的?有钱也得用在正道上,上来就大刀阔斧的干,万一不成,岂不是浪费,还赖上我?开始不讲理了!”

朱文正笑道:“谁让您方才说我是早有预谋的,我这叫通情达理!好不好!”

徐达失笑道:“好好好,你顾大局、明事理,我争不过你!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一个月以后我要看你的训练结果,倘若是不行,别怪我到时候,在众将士面前不给你面子。”

朱文正连忙站好恢复到严肃状态言道:“请大帅放心,我一定好好训练,不会让您失望!”

徐达拿着马鞭随手拍打到朱文正的肩膀,笑了笑:“好,到时候我领着全军将士来看你的成效,你可别给我丢人。”

朱文正一听徐达这么说连忙拱手严肃地回了一个“是”字。

徐达从朱文正的表情中看出了他的认真,会心地笑着离开了。

朱文正是军中名副其实的贵公子,最高统领的亲侄子,但他在军中从不搞特殊,这让徐达省了不少了心。

其实徐达为人处事向来谨慎,虽然他与朱元璋是发小,但他对朱元璋向来都是恭敬大于亲和,故而他对朱文正,向来是不敢让他冒险的。

朱文正与李文忠一起在军中历练时,二人从未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对他人趾高气扬过,甚至军中的低级将领大多都不知道他二人的身份。

这让上面的人省了不少心,毕竟他们的身份若是有无理要求,他们也不能总去找朱元璋处理。

好在二人都甚是懂的规矩,都明白从军没有身份,只有拿功绩说话。这次带朱文正出来徐达还担心,朱文正脱离了朱元璋的视线会不好管教。

可近一个月的时间相处下来,徐达在他身上看到了朱元璋影子,朱文正这个人平时桀骜不驯一些,但处理起正事儿来却从不马虎。

应天城内,朱元璋刚刚收到小明王重新敕封他的诏命,封他为吴国公,封马秀英为一品诰命夫人。

前来送信的还是上次来的那位使者,使者念完诏书走到跪着的朱元璋与马秀英跟前:“国公爷、夫人,快快请起吧!”二人听到不给封王了,都起身恭敬地接过诏命。

使者见二人接了诏命,心里的石头总算是落了地,心想这次回去总算可以交差了,遂上前轻笑道:“小明王知道二位是淡泊名利,他老人家也不好强求,然国公爷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小明王掌管偌大的朝廷,不能赏罚不分是不是,这样会寒了众将士们心的,这一次,还望国公爷不要推辞了。”

朱元璋双手捧着诏命,恭敬地对使者言道:“小明王厚恩,属下惶恐,日后定尽心竭力辅佐小明王,成就大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