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那段历史

第一次远洋,郑和凭借着过人的才华,秉承着这个民族一贯的和平友好姿态,灭海盗,平内乱。

最终到达此行终点,古里国,也就是今天的阿三哥卡利卡特地区。

在这里郑和竖碑记载道:“去中-国十万余里,民物咸若,熙嗥同风,刻石于兹,永示万世”

这次航行不仅带回来诸多国家的使臣,更是开辟了大明朝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条航线。

与此同时,这条航线上诸多国家全部将那支庞大的舰队视为神迹,称之为天神国度驶来的海上城池。

原本已经被巨船震撼的毫无反抗之心的诸国,在郑和的安抚下纷纷投入宗主国的麾下,并派人不远万里去朝贡,也是瞻仰天国盛景。

每当讲起这段经历的时候,郑和总是不禁露出微笑,一边感叹这些化外蛮夷不知天威,一边又为自己国度的强盛而自豪。

只是赵乾想到这个时代四周上蹿下跳的那些弹丸之地,不尽唏嘘感叹,遗憾他们生在了这么好的时代,不然凭借大明朝那个脾气,如果他们还敢像现在这样蹦跶,估计坟头草都能编草席了。

除此之外,郑和此行还带回来许多吸气珍贵之物,有珍禽异兽,有宝石珍珠,还有香料特产等等。

这次远洋航行也让朱棣见识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从此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前后七次命郑和南下西洋。

具体这些珍宝运回来之后如何处理的,郑和没有细说。

但是赵乾却心中有了些许猜测。

要知道明朝最会做皇帝的,除了朱元璋就只剩下朱棣了,毕竟朱元璋是从草根崛起,又一生快学习,本身的手段和智慧都不缺,所以这个皇帝当的是游刃有余。

如果选择一个比朱元璋更优秀的,那可能就只有早逝的朱标有这个机会了。

至于朱棣,只不过是朱元璋随手教导了一点,远不及悉心培养的朱标。

即便是这样,朱棣也堪称比较有能力的皇帝了。

想到历史上明宣宗朱瞻基以及满朝大臣以海外珍宝堆积仓库毫无用处,远洋航行徒耗财力为理由永久停止了远洋舰队,并从此开始封锁海域。

赵乾就感到一阵揪心。

明朝还是那个明朝,穷都是一样的穷,甚至永乐年间比你宣德年间更穷吧?

为什么朱棣有那么多钱去六下西洋,到了你宣德年就没钱了?

只能说朱高炽就没有被朱棣教育好,再加上在位时间太短,导致朱瞻基这里已经断掉了皇室教育的传承。

赵乾用屁股想想也知道,郑和从海外弄回来的珍宝估计早就被朱棣偷偷摸摸卖出去换成钱了,要不然他哪来的那么多钱一边打仗一边造船下西洋,还大兴土木迁都建造如此庞大的故宫?

只不过为了避开言官口舌,特意做的隐蔽一些,哪怕言官知道了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结果到了朱瞻基这里,真就是傻呵呵跟着文官指挥棒走,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堆海外珍宝在仓库里吃灰,就不知道变通一下,偷偷卖了换成钱?

只能说儒家的教育真的厉害,培养傀儡是一把好手。

此时郑和已经讲述完成,距离上次远洋归来已近两年,此刻的他居然有些怀念那段海上乘风破浪的日子。

赵乾有了经验,再次主动出击。

“郑大人,由于历史久远,后世还有些许疑问请您解惑。

首先我们都知道远洋航行是一件非常危险和辛苦的事,您能不能跟我们讲述一下具体都有哪些?”

郑和双眼虚望着远方,似是回到了那个年代,口中说出的话却异常平淡。

“困难啊,咱家记得第一次出海就吐得昏昏沉沉,后来时间长了才熬过去。

真要说起来,这还都是小事,最怕的是遇到风浪,有时候海浪比船都高,眼看着就要被大海埋进去了,可每次都能从水里钻出来。

所以当时咱就对航海有了兴趣,特别是当风暴和巨浪一起袭来,船队一往无前的驶向浪潮巅峰的时候,咱作为一个缺了物件的人,都感觉到一股豪气在心里,有种征服大海的豪情。

再后来,随着第一次下西洋,遇到的问题就更多了,

许多人都没有熬过去。

第一次远航的时候,经验还不够多,许多船员都是新人,长时间飘在海上,不是风暴就是无尽的大海,

在甲板上晒到脱皮,在船舱里又格外煎熬。

咱是阉人,在宫里早就过惯了这种日子,以前也在海上飘过几次,算是熬过来了,可那些随船的官员哪里遭过这种罪?一路上投海的,自缢的,服毒自尽的屡见不鲜。

咱也想过要不把他们找个地方放下去?可不行啊,那是爷给的皇明,比咱所有人的命都重要,就只能看着他们一个个苦熬着,直到熬过去就好了。

随着在海上时间越来越长,有的人疯了,还有的人嘴里莫名其妙的吐血,有时候连着牙齿都吐出来了,整个船队都慌了,好多人都在说是外邪入体,要返航驱魔。

咱也不懂,船上的老把式说吃点菜就好了,咱也不知道行不行,一边诵经礼佛,一边让人去发豆芽,发出来了就给大伙吃。

过了几天这些人总算是好了,全靠佛祖保佑。

咱这一路上,打过海岛,迷过路,遇到风暴

又一次为了对抗风暴甚至把淡水都扔了,又在风暴中迷失了方向。

迷航之后要是找不到航线,整个船队都能渴死。

好在佛祖保佑,三天以后看到了南洋的海岛,算是救下了整个船队的姓名,没有辜负万岁爷的旨意。

……”

尽管郑和说的平淡,可从这平淡的话语中,赵乾仍然能够感受到那是怎样的艰难与危险。

“那郑大人?您知道您这几次下西洋所带来的深远意义吗?”

郑和神色如常的看了赵乾一眼

“咱不知道什么深远意义,咱只知道能够完成爷给的任务,有个好的交代才有意义。”

他的这个回答,一时间让赵乾有些感叹。

一个封建时期的人物,心中对于名利看不透,也看不懂,一心只为了完成皇帝给的任务,就这么简单的一个理由,却做出如此一番伟大的事业。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