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报国疆场上四

第250章 报国疆场上(四)

关内的舆论不断,对于各方的反应,舆论都有不同的平叛,无论张学良怎么样的狡辩,一顶不抵抗的帽子,是牢牢的扣在了他的头上。

位居在甘肃的孙兴华,再次成为舆论的宠儿,黄埔第一骁将的称呼,再次出现在各大报馆上面。

南京国民政府需要孙兴华这样的人物,来当作他们最后的一块遮羞布。

1931年九月二十四日,甘肃抗日先遣队,在章古台镇与日军78联队展开激战,评价着抗日先遣队强大的火力,在与78联队激战一昼夜后,78联队拼劲全力突围而出。

根据战后的统计,日军在这一次的作战之中,伤亡大二千余人,一个联队几乎被抗日先遣队全歼。

甘肃抗日先遣队取得的战绩,让关内所有人大跌眼镜。

如果之前张学良的撤退,一部分还可以理解日军作战能力强,东北军为了保存实力而退居关内以备再战。

但是甘肃抗日先遣队取得的战绩,让关内所有人都清楚了,东北的日军战斗力不是达到不可战胜的地步,东北军的撤退,纯碎是丢失国土。

中国自古就有宁失千军,不丢寸土的古语,一时间,张学良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成为全国舆论打击的重点。

对于梁浩抗日先遣队取得的成绩,国民政府私下嘉奖大洋十万块,同时授予抗日先遣队司令梁浩职务少将军衔,以示嘉奖。

抗日的事情,国民政府明面上是不能支持的,否则就是和日本彻底交恶,但是实际上面,政府对这样的事情,是必须采取鼓励的办法。

日军在吃亏之后,立即调集重兵对抗日先遣队采取围歼,这次日军混成39旅团不敢大意,汇合了东北军三个步兵团的兵力之后,以近万人的部队,再次对梁浩的抗日先遣队展开围歼。

1931年九月二十五日,国联理事会开会讨论日本对中国东北侵略事件,中国代表施肇基要求国联派中立委员会监视日本撤兵。

“我知道,如果对日宣战,自然少不了你们这支不败之师。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你们现在必须在甘肃,威慑一部分人。政府迁都洛阳之后,我会抽调部分的中央军,参加到对东北的作战。这次我叫你来,是为了商议一下,我们如果对日作战,能够有几分胜算。”蒋校长的表情严肃了起来,看着面前的孙兴华说。

孙兴华犹豫了一下,如果是自己的部队加上中央军的部队出战的话,对东北的日军胜算应该大一些,如果算上地方部队的话,恐怕胜算要低一些。

地方部队和中央部队有隔阂,互相根本就无法配合。更何况地方部队训练差,武器弹药也不行,无法和武装到牙齿的日军相比。

“日军在东北有四五万人,加上朝鲜的部队,大概有七八万部队可以投入到作战之中。如果校长能够抽调十五个精锐师,取得东北的作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孙兴华严肃的说了一句。

但是孙兴华的要求,却让蒋校长倒吸了一口冷气。

十五个精锐师,已经超过蒋校长的想象了,他根本就无法抽调出这么多的部队,更何况一点,那就是一些人不会允许蒋校长把这么多的部队集结起来,例如广州的汪精卫。

“还要加上一些地方部队,中央军无法抽调出这么多的部队,只要政府迁都到洛阳,一部分的地方部队还是可以调动的。”蒋校长无奈的说着。

孙兴华也只能够点了点头,毕竟这些事情是他无法决定的。

就在这一天,九月二十八日,沈阳地方治安维特会发表“独立宣言”,成立宣布沈阳独立,同日建立伪政权。接着,东北各地相继发表同类宣言。

蒋校长把孙兴华召集到南京,已经说明了一个问题。

1931年十月一日,黑龙江省。

担任洮南镇守使的张海鹏在洮南宣布独立,同时自认边境保安司令,这个官和当年张作霖起家时候的职务一样大。

同日,在日军的策划之下,张海鹏派遣部队对黑龙江省展开攻击,不过在当地守军的反击之下,只得灰溜溜的退回来了。

日本人一看张海鹏的部队,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只得暂时取消对黑龙江省的攻击行动,派遣了一个守备大队,一个战车中队的部队进入到了洮南,对张海鹏的部队进行训练,然后让他们继续当炮灰。

就这样,日本人在洮南训练张海鹏的部队。

而此刻的黑龙江省,却是一盘散沙。

黑龙江省省主席万福麟,可是他去北平了,让洮昂铁路总办万国宾(万主席的儿子)代行省政,军事交给警务厅长窦联芳。

万国宾留学德国,攻读铁道管理,铁路方面是个人才,可是不懂政治,更不懂军事,又是二十多岁,正是爱玩的年纪,什么事不管,一问就说:“这事找谢参谋长去。一定要认真对待,拿出最佳方案,从大局出发妥善处理——二饼?和了!”

省警务厅长窦联芳,也是个人才,特别是写得一手好字,可什么事也是不闻不问,整天就是练书法。九一八后,年近花甲的窦联芳混身脑袋疼,肚子迷糊,难见人影。

于是黑龙江省的事情,全部压在黑龙江省军署参谋长谢珂的肩上了。

不过此刻的谢珂倒是放松了不少,因为抗日先遣队,已经来到了黑龙江省。

甘肃省政府主席孙兴华,也以个人的名义,捐赠了黑龙江省一批武器弹药。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