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病急投医冬天买扇

齐王接了任三司副使,兼领交子务的圣旨,本是非常欢喜。但不久就传出秦王出任京都府尹,并被天子赐婚的消息。可齐王没听说过和谷还有一个女儿叫马兴毓的,忙又让人去打听,才知道所谓的马兴毓,就是原来秦王府的马兴毓,是和谷新认的新生女儿。齐王顿时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一是自己以性命为代价,前门驱走晋王这只狼,后面又来了秦王这只虎;二是他父皇竟然骗了他们母子。要是当时知道天子口中的马姑娘,就是和谷亲生女儿马兴毓,他母后一定会想办法反对,何况现在和谷由参知政事升为宰相。如今圣旨已下,这马兴毓也的确是之前秦王府的马姑娘,皇后还拿什么反对?

齐王府原本有三个亲信属吏,现在翊善张文定外放,记室朱训被流放,记室程燧居然直接一声不吭地回家了。老师、原宰相范文也辞官回原籍。齐王思来想去没有主意,便一面差人去潞州请程燧回府,一面差人准备车马,去新任参知政事杨位府上请教。齐王心想杨位是自己老师、原宰相范文亲传弟子,是范文心中接自己衣钵的人选,自然会与他齐王亲近。虽然此前杨位位置不是很重要,因此齐王平日与杨位来往不多,但现在齐王能想到的、可商量的人中,够分量的就是杨位。当然,冯京肯定算一个。不过冯京今时不同往日,齐王还没蠢到以皇子的身份,去公开与枢密院使冯京来往。

杨位宅邸此时也是宾客盈门。杨位接到齐王要来的消息,忙一面命人辞谢了宾客,一面大开中门,准备迎接齐王。倒不是杨位张扬,而是因为齐王是大张旗鼓来拜访的,兼任礼部尚书的杨位,必须按照礼制迎接,心里其实对齐王的沉不住气,有点不以为然。

等齐王的车驾到了街口,接到府里仆人禀告的杨位,穿着朝服立即去宅邸门口候着。等齐王车驾进到府前,杨位走前两步,躬身道:“参知政事杨位恭迎齐王驾临寒府。”

齐王府仆人忙掀开车帘,驾好下马墩,齐王方缓缓从马车上下来。齐王看到杨位,忙回礼道:“杨相公如此隆重,小王如何敢当?”

杨位也道:“我还是参政,当不得王爷一句‘相公’。王爷里面请。”

两人又谦让一番,方是杨位在前引路,齐王稍后一步,一起迈入杨府正堂。双方分宾主坐了。

齐王道:“恭喜杨尚书荣升参政。”

杨位也道:“恭喜王爷荣任三司副使。”

等府里侍女上完茶,杨位问道:“王爷此来,不光是为了恭喜我吧?”

齐王笑笑,改了口道:“杨参政真是好眼力。小王要兼领交子务,实在没有章程,所以才来贵府向杨参政请教。”

杨位打了一个哈哈,道:“王爷可是上错门了,我只会之乎者也,对经济之道一窍不通。王爷该去计相张利平大人处才是。”

齐王道:“杨参政谦虚了。世间事一通百通。”然后,小声道:“本王特来求教,不知我父皇如此任命是何意?是否有意要立二哥儿为太子?”

杨位闻言沉吟不语,只是低头喝茶。

齐王急道:“还望杨参政看在我昔日老师范相公面上,指点一二。”

杨位道:“为臣者不该妄揣圣意。我只有几句话送给王爷:天生万物,运也;地能载物,势也;人之荣辱,时也。”

齐王默念了几遍“运也、势也、时也”,仍不得要领。但见杨位已有送客之意,只得告辞了出来。回到王府,心中郁闷不已。

而今日京都城中,最为热闹的便是和府。

和谷荣升宰相,位极人臣,又封国公,是大炎现今真正名副其实的“相公”。再加上亲生女儿马兴毓得陛下赐婚,嫁给皇子,和谷就是皇亲贵戚。这京都城里谁不羡慕?谁不巴结?

和府内堂中,原来的马兴毓,现今的马兴毓自顾自低着头想心思,心里一会是欢喜,一会是娇羞,一会是期待,和老夫人坐在一旁,也是满脸含笑,只是痴痴地看着自己女儿幸福的模样。把好动的杉杉可憋坏了,实在急得不行,道:“怎么都不理我?嫁人有什么好,我这辈子就不嫁。”

和老夫人闻言,笑骂道:“你这辈子不嫁人,难道要把家里吃空才罢?”

杉杉急道:“娘亲,我也可以赚钱。去赌场转一圈,啥都有了。”

气得和老夫人作势要打,杉杉装作惊吓,躲到马兴毓身边。马兴毓笑道:“要不妹妹也和我一起嫁给王爷算了,这辈子我们姐妹就可以一直生活在一起。”

杉杉白了马兴毓一眼,道:“也就你觉得他是个宝!我瞧他啊,玩笑的时候还好,正经起来,跟爹爹一样是个老夫子。我才不要!”说完,站起来,背着手,学那老夫子模样。把和老夫人和马兴毓都逗得大笑不止。和老夫人笑道:“哪有小姨子背后这么编排姐夫的?”

后堂一片欢声笑语,前堂和谷却是强颜欢笑。《易·丰》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对熟读经书的和谷来说,是深入骨髓的警训。何况自己的准女婿秦王,还卷入了太子之位的争夺。

王奎是参知政事,自然坐在客座上首,挨着和谷。王奎见和谷只是满腹心思,摇着扇子,看着儿子和泰迎来送往。笑道:“俗语说‘立了秋,把扇丢’,怎么和相公还拿着扇子,要学诸葛亮——山人自有妙计?”

和谷苦笑道:“范相公方是诸葛亮,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王奎一脸正色回道:“和相公落人窠(kē)臼了。世间事何止三十六计?化敌为友便不是三十六计。”

和谷闻言,脸色凝重起来。如果不是阴错阳差有了秦王这个准女婿,和谷只是一心谋事。现在的和谷不得不为家人安危,开始谋人。但他没有直接接王奎的话头,只是淡淡道:“假道伐虢(guo)还是三十六计。”

王奎并没打算一下说服和谷,轻声道:“和相公,冬天买扇总好过冬天卖扇。”说完,起身告辞而去。

看着王奎渐行渐远的背影,和谷反复咀嚼王奎的话,心里暗道:王奎不愧是弄权谋的,对人心的琢磨真是花尽心思。确实这冬天买扇——备用,总好过冬天卖扇——不领情。

礼部也接到了筹办秦王大婚的圣旨。相比秦王府和宰相府的热闹,礼部侍郎周元看着圣旨就有些头疼。按照《礼记》的规定,皇子大婚肯定是要严格按照“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亲迎来办,但皇帝已经下旨赐婚,那么再做纳采、问名、纳吉就有些多余。

然而大炎立国以来,皇子赐婚是头一遭,到底该如何做,周元拿不准。齐王大婚是当今天子在幽州军节度使任上给办的,不能参考;秦王与清河崔氏不是赐婚,因此也不能做参考。参考前朝?倒是有成例,但万一犯忌怎么办?思来想去,只有去找参知政事杨位,他还兼着礼部尚书。

不过周元没有马上去找杨位,而是去司天监请司天监监正傅义看看吉日。司天监监正傅义看了半天,告诉周元,今年的九月初九是最适合大婚的吉日。

周元有了准信,忙去找杨位。

杨位也是位大儒,听了周元的禀告,道:“现在国库空虚,能省则省。既然天子下旨赐婚,纳采、问名、纳吉这三样,就参考前朝成例去掉。纳征和告期也合在一块。”

按照此时风俗,纳征是男女订立婚约后,男方家将聘礼送往女当家,是成婚阶段的仪礼,又俗称完聘或大聘、过大礼等。请期则是送完聘礼后,选择结婚日期,备礼到女家,征得同意时的仪式。虽说民间普通人家请期礼往往和过聘礼结合起来,随过大礼同时决定婚期,但这是皇子啊,总不能差过商贾富豪之家吧?周元狐疑地看着杨位:“杨相公,陛下就两个皇子。这大炎立国皇子大婚也是头一遭,会不会太简省了些?”

杨位摇摇头:“无妨。一边是天家,一边是宰相家,已经够轰动的。简省些,也好垂范天下。天下奢靡之风不可长啊!”

见周元还待要说,杨位道:“你这就随我去禀告陛下。”

天子得了杨位的禀告,倒是痛快,道:“既然礼部认为如此可行,那便如此。你们去办吧!”

杨位道:“还请陛下钦定正副婚使?”

天子问道:“这正副婚使有何要求?”

杨位道:“皇子大婚,一般正婚使从政事堂挑选,副婚使从陛下宗族中挑选。”

天子想了一下:“正婚使便有杨爱卿担任,副婚使有韩王担任。”

杨位躬身道:“遵旨。谢陛下。”

周元这才如释重负跟着杨位出殿,加紧去筹办。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