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报告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生而七漏,头上圩顶,而又因其母曾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注解:据说孔子生来相貌奇丑,可以总结为“七露”:双眼露白,双鼻露孔,双耳露轮,嘴露齿,所以谓之七露。眼睛、鼻孔、耳朵为双,嘴为单,三双一单总数为七。孔子生下来时,头上还有凹陷,又因为孔子的母亲曾为生子在尼丘山祈祷,所以,孔子名“孔丘”,字“仲尼”。

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49年),孔子三岁时,叔梁纥病逝。叔梁纥死后,颜徵在被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阜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昭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之本领,所以称自己虽然已经十五岁了,但志向在于做学问。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去世。这一年,季氏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被季氏家臣阳虎拒之门外。

鲁昭公九年(公元前533年),孔子十九岁,为了能够经常回到祖籍地宋国祭拜祖先,便迎娶了宋国人丌官氏之女为妻。

这天,陈嘉正坐在桌前,他的对面并无一人。陈嘉正对着北家的大门,看着那隐隐的孔子的雕像。

陈嘉道:“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解:

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便初步确定了做人处事的原则,四十岁才完全不怀疑我三十岁所确定的人生原则,五十岁便知道了此生的人生使命,六十岁时面对流言蜚语心里不起波澜,七十岁为人处事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原则。”

随后,陈嘉便是一生叹息。

随后陈嘉站了起来道:“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注解:

孔子说:“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三代杰出人物当政的时期,我孔丘未能赶得上,但我有志于此。

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大家的,选拔贤能之人当政,相互讲究信用,建立和睦关系。

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

使老年人得到赡养,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幼年人得到抚养,鳏寡孤独者及身体残疾之人皆得供养,男子有正当职业,女人都适时出嫁。

爱护财货却不必藏于身边;能竭尽其力却不必为自己。因此阴谋诡计不会兴起,偷窃作乱无人去做,所以出外可以不关闭大门。这称为大同世界。

今天大道衰微不显,天下为一家私有,各人只亲近自己的亲人,只慈爱自己的儿子,挣财出力只为自己,天子诸侯世袭认为理所当然,建城郭挖沟池用以保护自己,将礼制仁义作为纲纪,用以摆正君臣关系,纯厚父子关系,使兄弟和睦,夫妇和谐,并以此设立制度,划分田里,尊重勇敢有智之人,将功劳归于自己。所以阴谋由此而生,战争由此而兴。

夏禹、商汤、周文王、周公是由此而出现的杰出人物。这六位君子,无不谨守礼制。以此显扬仁义,成全信用,暴露过失,效法仁爱讲究礼让,向民众昭示伦常。如有违反礼制者,当官者被罢职,民众把他看作祸殃。这称为小康世界。”

陈嘉道:“以直报怨,也不错。”

注解: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北家主张的是以直报怨,可以比作,你打我一拳,那我自然礼尚往来回你一掌。

陈嘉道:“孟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解: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跳越北海,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是真的不能。给年长的人弯腰行礼,对人说:‘我不能办到。’这就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不属于挟着泰山跳越北海一类;大王没有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这是属于为长者弯腰行礼一类。

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天下就可以在掌心中随意转动。”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这里交代下,孔子的弟子曾子(七十二贤之一)著《大学》;曾子的弟子也就是孔子的孙子子思著《中庸》,子思的弟子孟轲著《孟子》。

孔子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弟子当中有大军事家,大政治家,大外交家,大商人。在春秋时期,总共几百万人口的社会,他的影响力足以推翻一个国家取得政权,但是孔子并没有那么做,他选择教育育人,当时社会已经足够乱了,孔子不想再给百姓添加负担。

如: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解: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的方法。孔子回答说:“祭祀礼仪方面的事情,我听说过;用兵打仗的事,从来没有学过。”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

解读:

卫灵公问孔子关于领兵打仗的问题,孔子含蓄地说他不懂。孔子的学识博大精深,并多次谈及兵事,弟子中也有大军事家,他并非真的不懂。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孔子是反对战争,提倡以礼治国的。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