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名著阅读

模拟训练卷全年级买齐了,关于怎样使用的小组会还没开,袁诤叫了几个语文尖子生调查读名著的情况,结果比买资料还难办。

矛盾的起因都因为几天前开的成绩分析会。

期中考试成绩分析会加四校联考成绩比较会在会议1室召开,各种分析表雪片一般飞到陆陆续续进来的老师手中。四校成绩比较分析,全年级成绩分析,各班成绩分析,各学科成绩分析,预达目标与实际完成情况对比分析。物理、英语完胜,语文、化学排中间,政治历史垫底。年级总分前三名是李桔的6班、荣耀的7班和陈芷汀的4班。语文的单科比较,陈芷汀依然看重平均分和优秀率,岳晓明依然指望高分率领先,其他的三项争不过袁组长和陈芷汀。

会后袁诤到每个语文老师处收了一些试卷,加上自己班的,手算小题得分,得出结论:问题出在名著阅读上。这次考的是《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在情节概括上似是而非,含混模糊,一看就知道没有读完全本。

再结合学生读书情况调查,问题相当严重:优生都没有读完必读名著。

这怎么得了。从初一到初二,因为买名著是家长和学生自愿,想必事关孩子考学,也就是孩子的未来,父母自然不会心痛那百十来块钱。到了初三才发现,很多家长还是把孩子的学习当作老师的事,老师不查,不硬行规定,能省就省了。

必须买名著。必须人手一套。

现在不读,还待何时?

问题又来了。

首先怎么买。去书店买不就得了?

错!书店是全本,精装,原价,不打折。若要买全套,得几百块钱。每个学期为几十块钱的资料费都要和家长斗智斗勇,一下子要他们出几百块钱,除非袁诤不想做了。袁诤不会为学生读名著的事搭上自己的前程,而且家长的问题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说不定正有人等着家长的不愿意呢。

谁啊?

山寨版书商。

几乎是袁诤把平均分优秀率排第二的罪魁祸首定到名著头上的第二天,物美价廉的一套名著就送过来了。整整一套80元钱,据说还有辛苦费。

买不买?

肯定要买啦。岳晓明首先赞成。不过,他又提出,这一套虽然便宜,但也太差了,他见过有一套贵20元,但质量好很多。

“不行。只要上了三位数,家长那边就成问题。”

“打完折后只要90元。”

“再别说打折了,一听说有折打立刻我们就成了怀疑对象,学校领导又要请我喝茶了。”

“别的学校怎么没问题?肯定都得买全套啊。”

“我们学校老字号,正规,对待家长投诉更重视。初一初二我不想惹事,爱买不买。现在初三了,不买书不读书,考不上他自己也着急,我们才能够顺势而为,动员他买。不愿意买的自己去借,有本事借全套。”

想不到方组长也有老谋深算的素质啊。

袁诤亲自去征求向南海主任的意见:

“我们跟兄弟学校交流初三备考经验,聊到名著阅读时得知,他们的学生人手一套必读名著,我们因为担心违反资料订购的原则,没有敢统一,现在要补买,怎么操作。”

向主任再次向她传达了常规指示。

“我已经向你强调了‘三不’原则:不许统一买教育局指定外的书籍和练习册,不许统一收学生的钱集体订购,不许向学生推荐某一个书店用以购买书籍或练习册。”

向主任复述后说,“只要不违反规定,怎样操作你自己决定。”

袁诤松一口气。“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老师们自己考虑,总之学生要人均一套书在手。这个学期必须读完初三必读名著,下个学期复习重读初一初二必读名著。”

“大家记下书商电话号码自己想办法吧。那就——散会?”

陈芷汀希望组长讲得再清楚一些,结果大家记下号码立刻就散了。坐到办公室陈芷汀才想起自己还有事没有说。

她对每三年一次的购买名著现象有意见,没表达出来,这会儿想想,开会是研究怎样读名著过名著关,不是征求意见会。还好没留下大家说看法。年年名著有10分,老师再能出题也出不了全书,书还是得学生自己读。爱读不爱读是一回事,况且优生必须过一遍。叫来薛靓靓,让她以自己的名义传达处理。

“听明白了吗?”

“嗯。就是,不是老师要买的,是我们中考必须要有,所以你建议同学们购买这套名著,如果有同学想买单本,也可以,但要贵很多,是吧?”

“对。还要明确,其他班都买的是这套,所以我们也买这套,明白吗?一是便宜,二是简缩本,看得快,知道吗?”

“知道了,老师,我清楚了。”薛靓靓的小脑袋瓜点得像啄米的小公鸡。陈芷汀忍不住笑了。

“3班课代表怎么回事?好像这个学期来得少。怎么啦?”

“刚开学她就扭了脚,都是我带的作业,现在她是——她不让我说。”

“什么话能不告诉老师?”陈芷汀瞪一眼薛靓靓,知道她是个没心眼的女孩子,瞒不住事。

“不是的。她有点生张老师的气,不想遇到他。”薛靓靓在说这话时盯着陈芷汀看。

“噢——”陈芷汀看薛靓靓的样子似乎很盼望她追问,再看看自己桌子上成堆的作业,不问了。3班课代表不来拿作业,但能及时交作业,有欠交作业的名单贴在下发的作业本上要课代表去追缴,也能追上来,就不多问了。等到明白为什么薛靓靓希望她追问,才知道问题出在自己这。都是多嘴惹的事。

两个班加起来够五十本就送老师一套。陈芷汀打开赠送的书翻开看,纸质非常薄,书页边上已经写好了点评:

“请注意有关保尔的动作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刻的……”

“这个比喻多么生动啊!充分证明了……”

陈芷汀叹口气。这还怎么看书啊?书里提前写好了评议。搞研究的写写也就算了,比如金圣叹评《水浒传》,给中学生读的书,这样写有什么意思?好好的名著压缩了一大半,价钱还不低。也不知卖书的钱归了谁,改编者嘛?这样赚钱可真省事啊。这种阅读有点像看魔术表演,大幕打开,报幕员登台,提前告诉你,魔术师会在帽子里变出一只鸽子两只兔子。谁还有兴趣看魔术?小孩子不爱读名著也难怪,剥夺了他初读的乐趣,没有兴趣和悬念做引导,小孩子哪里会对这堆枯燥无味的砖头感兴趣?可是不写这样无聊的评语有时也不行。

比如说冬妮亚,你要是问学生保尔喜欢她嘛?喜欢!她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跑步快的白富美!保尔为什么与她分道扬镳?保尔没有钱。引导有什么用?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发展到教材分析的高度和阶段,老师的讲解也得看过专家的分析才能说得貌似头头是道。让学生根据自己读过的故事情节来谈对人物的看法感受,多数学生选保尔和冬妮亚谈恋爱一节:

保尔为了见冬妮亚拼命赚钱,终于买了身新衣服,可见他是一个爱慕虚荣、一心想追求白富美的无业游民……

保尔因为有仇富心理所以去参加革命……他最后不理冬妮亚了是因为冬妮亚嫁给了官二代,他羡慕嫉妒恨……

参考答案是什么?

冬妮亚有着强烈的个性和追求享受的小资产阶级情调,考虑个人多一些,渴望富足而舒适的生活,与保尔在思想境界上产生了极大的分歧;保尔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与初恋情人冬妮亚产生了感情上的裂痕,不得不牺牲了与冬妮亚的爱情。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他经历了考验,逐渐摒弃了庸俗的肉欲享受,上升到崇高而纯净的精神境界,成为一个勇敢无畏的、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永不放弃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忘我的工作热情,自我奉献的品质……

陈芷汀念答案时到了“庸俗的肉欲享受”时,很怕几个调皮鬼追问,好在答案比较长,调皮鬼也怕写不全,顺利过关。回到办公室,又重复这几个词问岳晓明怎么讲的,岳晓明哈哈大笑:

“我怎么没发现?是我没读出来吗?还是删了?我要再仔细看看全本,把每一个字缝都看看。”

“你以为自己是鲁迅啊,还狂人日记呢!书中就没描写过这种内容,也不知做题人怎么分析出来的。”

岳晓明又是一阵哈哈大笑:“我说陈老师啊,你也情商忒低了吧,还真以为我会为这个破答案去重新看一遍钢铁?简直了你!”

陈芷汀瞪他一眼。刘汉林老师极少参与他两个的斗争,此时也笑道:“每个人眼里都有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刘老师你跑题了吧?”

岳晓明脸上的表情有一丝不屑。陈芷汀又瞪他一眼。刘汉林老师有点脸热,略微表现一点才学就遭岳晓明讥讽,他还有一点尴尬。现在的年轻人,没大没小。不置可否地站起来去取热水。

“道不同不能与言。你竟然听不懂我的戏谑,刘老师呢,更是无法理喻。说来说去还是老张能够古今共谈。”

“行了吧,天天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自己连起码的礼貌都不懂。这样怼刘老师。我看你和老张叫什么——好像有一个新名词形容你们这种关系。”

“基情四射。”

“激情?你俩有什么激情?”

“白——吃(痴)!”

道不同不能与言。陈芷汀继续看学生的名著阅读的订正。虽然课堂上讲得很慢,也给学生一字一句抄下来了,但真正理解的没几个,大都是照猫画虎,照宣记录,病句错字数不胜数。

“摒弃”写成“并且”,“庸俗的肉欲享受”写成“用素的肉鱼享受”,这什么意思?“肉鱼享受”还分荤素?“钢铁”有几个写成“刚铁”,这算小事……拿起几份超越正常思维的答案准备跟岳晓明分享,忽然领悟到肉欲享受真能分荤素,比如说柏拉图的精神恋爱,比如自己偶尔梦到的情境……神思恍惚了一阵,继续看学生的名著订正。

拔高主题、提升人物思想境界、剖析人物心理语言行动,只能靠老师根据教材的意思来解答,然后让学生背答案。想当年她读书时,凡是看课外读物都要先看序言,以免受到不良影响。语文老师说,如果不先“打预防针”,一定会受到文学作品中偶尔泄露的不良思潮的影响,会导致对作品大方向的把握出现偏差,这种偏差,极有可能直接影响语文成绩。对于喜欢看课外书的她,这话可是“如雷贯耳”,响彻她读高中的三年时光。直到进入大学,才算渐渐消弥了余音。

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书,写***主席教育自己的侄女王海容,她认为读书要先打预防针才不会受影响,***很生气,教育她说不能形而上学,不要打预防针,“要钻进去,深入角色,然后再爬出来”,而现在学生的名著读本,连预防针都不屑于打了,明明白白下好药,片片有针对,描写景的吃“景物描写作用”之药片,描写人的吃“人物描写作用”之药片,叙述故事情节的吃“怎样概括主要内容”之药片,虽然不能保证药到病除,全拿满分,也有七八分的神效,后遗症是让学生烦名著恨名著考试之后扔名著踩名著之病情全方位爆发。

她非常喜欢看加拿大作家西顿的动物故事,家里有一本旧版书,偶尔见到就拿出来翻一翻,可爱的小动物能让自己的心立刻回归柔软和愉悦,里面的故事反反复复给女儿讲了多遍,等到有了新版本,一口气全部买下,倒杯青茶坐在阳台上看书,风轻日暖,正是读书好时节,却只换来一声长叹——

到处都有编者的牙秽:分析理解——理解分析。

赌了一口气立逼着裘江带自己回去退书,书店职员毫不客气地告诉她,全都是这种版本,老师推荐的,学生都买,你不买没所谓,看你孩子到哪买书。心虚地回来问女儿,果真全班都买的这种书。女儿为妈妈没买错欢呼雀跃。裘江横扫她一眼的力量比店员犀利十倍。

而现在,她的作法,或者是他们这些语文老师的作法,比之以前,不知是进步还是倒退。

“理解要背,不理解也要背;自己会答题要背标准答案,防止漏答得分点,自己不会答题更要背。”

一言以蔽之:背多分!

这是她最不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她最不喜欢的一种教书方式。本来考名著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读名著,然而学生没有阅读时间,时间都用来写作业了;而且就算有了阅读时间也不爱看这类名著,有的看不太懂,有的看懂了,遇到做题又不懂了。文言白话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初中学生读着吃力,很多字不认识,优秀学生猜猜跳跳还会读完,大部分学生走马观花,遇到几个生僻字、拗口句、大段落的描写,兴趣就淡了。读原著没有养成查字典释疑的好习惯,读减缩本和白话本又没太大用处,因为考的是原著。虽然有电视剧可以弥补,了解故事情节、评判人物形象、理解与教材同步的作品主题,都可信手拈来——前提是有时间并且愿意看,但影视形象与文学语言有一段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距离。纯粹美好的文学作品可以用语言激发学生在大脑里创造一格一格的空间,存放他想像出来的属于他自己的人物、环境和故事,而影视作品则直接阉割了这种能力,把每一本书都制作成一盘秀色可餐的菜肴,端到读者面前,读者变成了观众,观众变成了吃货,评价作品变成评价还原度,或者演变成追星和追剧。至于哲理散文类,学生更不爱读,《培根随笔》《朝花夕拾》多数学生说看不懂。书信就更别提了,大家都不怎么写信了,让他读信?好在《傅雷家书》的阅读好完成,学生读的过程中结合写书信功效不错,联系傅雷先生让学生谈自己的家庭教育,随时演变成拉仇恨。于是考查名著变成了淘金运动,能够真正看完看懂必读名著的,几乎都是很优秀的孩子,为兴趣也好,为考试也好,为父母老师的督促要求也好,总之他们有一定的意志力坚持读完。这样的学生在每个班里不到10%。符合金字塔的分配原则。读完仍然不会做题的可以启动第二套方案,推理分析加猜测,总之把题目全部完成就算达成目标;第三套方案就简单了:老师替学生读,读完出练习卷做好答案让学生背。三套方案相结合,优生理所当然地成为优秀,老师却变得不太爱看书了。不爱看书会出题、会做题本来也可算是优秀教师,却又会冷不丁地被中考打败。

大约是前年吧,中考试卷一传出来初三的语文老师就呆了,他们劳神费力找信息估方向,纯黄金的纯度都猜该考外国名著了,而且与专家保持着同频道的猜猜猜。

猜你千遍不厌倦,猜你的感觉像初恋。

稳中求进的学校普遍撒网将《繁星·春水》都练了,就是没有老师去估《朝花夕拾》,因为当时有传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将要退出中学课本,老师们受此影响都忽略了鲁迅先生——有这样坑人的嘛!

所以专家敢跟老师叫板——你能猜着算我输——但这也不叫事,因为按进度复习《朝花夕拾》也过了两遍,叫事的是都没想到考了“鲁迅先生的两次摇头”,不对,是几次摇头。

范爱农说“……你看不起我们,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请问鲁迅先生摇了几次头?简述他摇头的原因。

语文老师傻了。候考的体育馆里一片寂静。

砸碎枷锁翻身解放坐等学生考试结束天南海北畅所欲言的大堂一时之间陷入不可知之境。

这是怎么啦?钢铁在童年的时候去找鲁宾逊和汤姆·索亚共同研究昆虫记,已经背了个滚瓜烂熟,108位好汉陪着骆驼祥子去取一本正经也八九不离十!

——摇了几次头?

没有人敢准确地回答这道题,感觉可以答出一二的也不敢说话,怕错了招来嘲笑和攻击,于是上网查原文,两次,一次是绣花鞋,一次是让座,于是大家都冒起冷汗来,既然都开始冒冷汗,一忽儿就明白过来:你不会我不会学生不会,那就扯平了——对的对的,当这道题不存在,大家还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突然之间暴躁的老师拍手笑起来,瞬间敌对的兄弟学校也瞬间友好了。都没押到!都没有类似的信息!拍拍胸握握手,大家还是好朋友。

相比现在的学生,她读高中时可以算作是“有思想”了,偷偷看课外书还担心“受影响”,主动自觉地提前给自己“打预防针”。早恋是不对的,然后偷偷看有关爱情的书,羡慕他们的山盟海誓;坚定信仰,无限热爱,然后偷偷看爸爸收藏在书柜顶端的不合时宜的书籍,其中有几部外国名著,虽然不太懂,还是看得津津有味。也许就是因为不太懂,只喜欢文字的新奇,看完就忘了……现在不行了,小学生都比她们那会早熟。想到这些,自己也觉得好笑。

初中生必读名著不是固定下来的,每年都有点小变化,因而成套出的书也在每年定下考试范围后有小变动。共十二本。十二本名著的考试范围每年换两本,一卖就全套,单买得去书店,价钱贵很多,而且是全本。学生看简缩本看惯了,一看全本就怕,宁可买全套的简缩本。就说《简爱》和《钢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吧,全本是简缩本的三倍厚,可怕!

陈芷汀曾想让初三学生考完试后将名著传给下面的弟弟妹妹,或者传给下一届,她曾经在外出学习时听到一些学校有收集学生旧书的习惯,留给下一届学生用,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没有这种传统的学校,学生会在考完的那一刻处于发高热状态,见书就扔,就踩,就撕,还有学校把这一情境当作“壮观”来进行宣传,哪里还会想起留下来给学弟学妹用。就算留下来了,学弟学妹也不稀罕,重买新的,拿到书时高兴一下,写上大名,完成任务。至于以后看不看不是重点,重点是会不会答题。

岳晓明对这一结论有深刻体会。初二期中的名著考查是《骆驼祥子》,岳晓明没有让同学们背主题思想,最后一道题是“请你谈谈读《骆驼祥子》的深刻体会”。“岳氏”班级的学生是“真”的在谈体会,比如说:

有理想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不能半途而废(针对祥子最后放弃了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三轮车”的人生理想);

爱一个人就应该勇敢地在一起,不应该因为她的身世而嫌弃她(针对祥子没有娶做了暗娼的小福子);

一个人应该洁身自好,不应该随波逐流,靠老板,吃软饭(针对祥子与夏太太。很多学生问祥子跟夏太太怎么了,看不明白,岳晓明说删了,不清楚,总之关系不正常,看网评就可以了;陈芷汀借用了岳晓明的说法);

亲情是可贵的,我们不要在失去它以后才懂得珍惜(针对刘四连女儿虎妞死后埋在哪里都不知道);

……如此等等。

一分没有。

满分4分。

岳晓明据理力争,“见题答题,是不是?题目是‘请你谈谈’,就可以畅所欲言嘛,怎么可能用固定答案呢?不合理嘛!要改。必须改”!他叫嚣了半天,没有一个人同意他的歪论。

考什么答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不是你岳晓明能够说东道西指点江山的。

读《骆驼祥子》的“体会”考什么?——主题:

1、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它不给好人以活路”;

2、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的痛苦生活,寄予作者深切的同情;

3、回答了破产农民涌进城市之后的命运问题,表明城市贫民要做生活和命运的主人,“靠个人奋斗是没有出路的”。(任答2点得满分)

老师们也不是“教条主义”的执行者和贯彻者,将3点分解,至少要有两条不重样的内容就行。岳晓明争不过众口一词,只好认命。看看“陈氏”班级的答案,那叫一个整齐。语文第一的赵雅婷的答案就是三条标准答案的复制品。只有一个字:不服不行!

不对,是四个字。

你才不对呢!就是一个字“不服不行!”

好好好一个字是我服了不行!

关于考查名著的有关问题老师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的结论是,考名著的起始目的是为了卖书、卖复习资料,终极目的是为了考老师、考学校。袁诤不是伶牙俐齿的人,将教研室开会明确名著阅读的意义重复多次给老师们,用处不大。你们怎么说都行,反正学生必须看,必须会做题,考试必须能过关。

“咳!”

刘汉林老师在第二次有关名著阅读引发的紧张激烈的争论中偷空用力咳了一声,几个老师循声望过去时他笑了笑,坐正身子。这是要发言了。袁诤觉得大家跑题太远了,又扯不回来,干脆顺势征求刘老师的意见。刘老师等待良久。他成竹在胸地说:

“大家放心,考名著肯定是为了择优录取,因为名著都是经典,经典都不媚俗,注重品质,文字精粹、内涵深邃,愿意看并且能看懂的人绝对不是大多数,而且愿意看的人还得有从容的心态,否则读了也记不住。就拿学生来说,愿意看的占20%,能看懂的占15%,看懂并且能理解的不到10%,只有大约5%的学生能够从容欣赏并且深入领会。这就是金字塔尖了。我们逼着学生读读背背,扩大了20%,但扩不大5%,所以……”

“哇——”不等刘老师所以完,岳晓明一声惊叹打断了他的从容。

“刘老师,其实我一直不大佩服你,却原来是我小明看人低,你还真有料啊,不愧是老一辈革命家。一个字:服!”

大家全笑了,方芳和陈芷汀鼓起掌。陈芷汀也这样想过,但刘老师说出来了,就不要跟风说我也是这样想的。袁诤笑着对刘老师点点头,赶紧顺水推大船:“既然学生能读能理解都是塔尖了,我们老师不能落下,也读好书出好题,让塔尖上多站几个人……”

教学目标一明确大家也就安心了,把刘老师的理论在全班一宣传,20%以下的不跟较力气逼他们通读全书,逼迫读经典背片断及有关问题的答案,20%以上的学生要深刻动员读原著,看名著分析,深入理解,争取人人进入那稀罕的5%。老师们自己也翻书编题找信息,各忙各的一份事去了。

想想这些陈芷汀心略安定一点。买就买吧。让两个班的课代表自己登记收齐书钱,等袁诤叫来书商后各班课代表去交钱,书到了通知学生抱书回教室发下去,有问题找袁老师要电话自己联系。

岳晓明的两个班订的是90元一套的书,质量的确好一些。陈芷汀不想纠结这些事,也没问。

过了半个月桌子上出现一个信封,打开来看,是两张购书券,问袁诤,说是书商赠送的。陈芷汀觉得有点荒诞剧的感觉。要吧,券也是钱;不要吧,窃书不算偷,更何况是买书。

周日陈芷汀陪女儿逛新华书店,狠狠慷了一回慨,直接将真真看中的书全部买了回来,乐得真真直蹦高。然后去逛街,真真看中了一款品牌书包,价钱有点高,要搁平时会以钱不够打发女儿,可是刚才买书没有用现钱呀,自然不存在不够钱的情况。

真真那个高兴劲,包包明明背在身上,脸上却亮堂堂地发着红光。

“妈妈这是牌子货呢。”

“什么牌子不牌子的,打折货呗。”

“打折也是牌子!你什么都不懂。黄金打折也是黄金,土豆不打折也是土豆!”真真理直气壮,满脑门的自信。

不就是一个打折的名牌书包嘛,怎么比拿了全班第一还光彩照人?陈芷汀搞不懂自己女儿。想想每次和徐珊吃饭时小佰身上背的名牌,脚下踩的名牌,真真毫不在乎一脸漠然的样子,敢情都是装的?

连自己女儿都搞不懂,还想搞懂现如今的学生家长和同事领导?想想又泄气。

“陈老师,我们不收回扣,给学生也已经很便宜了,书商表示感谢送大家几套书也是应该的,你如果不想买书可以转给岳晓明。但是,能不能不要说出去……”

袁诤还是有点担心陈芷汀,叫她出去小声明示一番。

“不会说的。这有什么好说的,书都已经买了……”

袁诤用难以置信的眼光看看她,怕她反悔般紧紧握住她的手,“是啊是啊!”,袁诤的激烈反应恰如其分,陈芷汀却远远地脱离了电影频道的《投名状》,不仅如此,她还因袁诤的激动生出了小小的沮丧。

袁诤苍白的脸因为激动出现一层淡淡的红晕,拍拍陈芷汀的肩膀,点点头。她比陈芷汀低小半个头,微胖的中等身材,看着似乎不多事也不多话,不太像个语文老师。

备课小组会上袁诤提出名著阅读模拟卷的使用方法:一周完成一部名著,检测一次。《朝花夕拾》和《繁星·春水》放一起算一部。

初三语文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语文学习、复习进入正轨,陈芷汀又开始面对梁进发的问题。

她偶尔会想一下,如果不理她,事情会不会更简单一些?不帮她,就算有点内疚也没大碍,现在,越帮越乱,自己都不知道怎样收场。

还有裘江,最近回来的次数基本一周一次,这种规律是迷途知返还是做贼心虚?要不要像他接的那些案子一样找人跟踪他?陈芷汀做不出这种事,但想一想总可以吧。

她想要突破,可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她要怎样去突破呢?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