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烟草与良医

不待高兴开口,这个寻来的下人喘了几口气直接说道:“少爷,快回去看看吧,老爷在家中突然头发昏晕了过去。”

高兴立刻带头朝着巡抚衙门的方向跑了过去,穿过长长的回廊他径直走进后院父亲房间,只见大夫已经在屋内为父亲把脉,只见高和面色虚弱嘴唇发白的躺在床上似乎像是睡着了一样。

高兴不敢打扰郎中,静静地站在旁边等候,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大夫把完脉后,郎中从随身携带的药箱中取出来几根三寸长细长的银针从高和额头,太阳穴还有掌心,脚心这几个位置深深地扎了进去,只见扎进银针之后高和地嘴唇因为吃痛轻轻动了一下。

高兴将这个被请来的中年郎中带到屋外,作揖询问道:”郎中,我父亲为何会突然昏厥不醒?“

郎中抱拳恭敬答到:”将军,令尊年老,平日喜饮酒,喜食烟草,两者相加致使肺气浑浊,肝火旺盛,一时气短晕厥了过去。“

高兴担忧道:”那我父亲此病有无大碍?何时才会醒来?“

郎中自信地说:”将军不必担忧,小人已经给令尊大人施了银针,等一会再开几副药,小火慢熬两个时辰待到令尊醒来之后服用三日,症状会大为缓解,将军可有笔墨?“

高兴一听父亲没有大碍,一直提在嗓子眼的一口气终是松了下来。

佣人从书房中拿来纸笔,郎中提笔写到:”银花两钱,酒黄芩三钱,赤芍三钱,当归三钱,酒生地四钱,车前子三钱,茺蔚子一钱。“

高兴定睛一看,这郎中一手小楷写得铁画银钩忍不住开口问:”我看郎中写得一手好字,不知是否有功名在身?“

郎中施然一笑,答道:”小人名叫陈琦,世代在这武昌行医,如今到小人已传到第六代了。“

高兴拱手说:”原来先生出自医学世家,晚辈多有失敬,还望先生多多包涵。“

不料郎中连忙说:”将军不嫌弃小医已是我的福分,现在更是称我为先生,小医若还奢求更多却不是有些不识抬举?”

高兴转念一想,其实明清两朝由于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儒学的等级观念逐渐渗透进全国,好不容易在明代以前有所提高的医生地位再一次降到冰点。

古代中国像医生,工匠这种靠手艺吃饭的从业人员社会地位十分低下,甚至可与说是处于社会阶层的底端,唯一例外的朝代就是宋朝。

医生的地位在宋朝时期达到最高,主要是因为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和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崇,还以官府的名义设立医学馆,一度还出现过一些官场不得意的人,主动辞官下海行医,这在其它的封建王朝是不可想象的。

在宋朝时期,应该说社会上是能够比较客观认识到医生的重要性的。比如宋朝时期著名的文人范仲淹就曾经对于医生有过关于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医生是能够救百姓于极苦之中的高尚职业,并且将从政和从医相提并论,应该算得上是非常高的一种评价了。

当然,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知名人士对于医生的不同看法,并非是能够根本上改变他们地位的关键,而最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来自于官府的态度。

在北宋时期,中央曾经不止一次地组织过大规模官刻医书活动,因此整理了一大批的古代医学典籍。而如此大规模的官方活动,事实上也体现出了官府对于医生这一职业的重视程度。

而到了明朝,医生的地位是很低下的,人们普遍对靠技术吃饭的人不重视,认为他们只是靠奇技淫巧蛊惑人心。如果要说的再清楚一点的话,古代各朝均有六部,按照重要顺序排列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工部排在最末,可见地位之低下,而士农工商,工匠仅略好于最低贱的商人,所以医生在古代属于“贱业”!

高兴一听这位郎中居然出自医学世家,想必医术要比一般的江湖郎中要高超,正好军中也没有军医,顿时就升起了招揽之心,问询道:“陈先生,如今我武昌军中缺少军医,不止陈先生是否愿意来我军中,救死扶伤?”

陈朗中为难道:“将军如此抬举小人,小人自是喜不自胜,可小人家中老母尚在,父母在不远游,若是小人从了军,恐怕家中老母无人照料。”

高兴伸出一个巴掌道:“陈先生,这你不必担忧,本将军是爱才之人,若是先生在我军中行医,本将军每月支给先生五十两银子,足以让将军赡养母亲。”

说完高兴双手抱拳,深深作揖恳求。

这位陈郎中心中一想,如今兵荒马乱城中老百姓能看得起病的也是极少,自家年景也是越来越差一个月三两银子还得看运气,一想到两锭白花花的银子在想自家招手,陈郎中立马跪在地上:“高将军,看得起小人是小人的福分,何必行此大礼,实在是折煞小人了,今后小人一定将家传的本事都用在将军军中,若有半点徇私天打雷劈!”

高兴赶紧将郎中扶了起来,替他拍干净身上的灰尘笑道:“本将军能得到陈先生这样的人才,才是三生有幸,陈先生若真是再世华佗,我以后也会重重有赏。”

郎中脑壳直冒冷汗,华佗最后可是给那曹操砍了。

郎中接着说道:“将军,左良玉此贼在武昌之时,曾经因为咳血把全城的名医都绑到侯府给他看病。”

高兴一听顿时来了兴趣:“哦?还有这档子事,不知左贼所患何病?”

“痨病!左贼患有严重的肺痨,小人观其体表常年潮热盗汗,咳嗽,咳血,形体明显消瘦,疲劳乏力,干咳,食欲不振,形体逐渐消瘦,皆是肺痨之症。”

郎中的诊断更是坚定了高兴的判断,历史上明年春天左良玉即在东进至九江的时候,在船上咳血不止而病故,看来后世史书上的记载是正确的,左良玉长期患有肺痨即肺结核。

“原是如此,多谢先生告知,本将还有一事想请教,不知先生对烟草作何了解?”

陈琦略一思索开口答道:“烟草久服则肺焦,诸药多不效,无病之人频频熏灼,津涸液枯,暗损天年,最烁肺阴,今人患喉风咽痛、嗽血失音之症甚多,未必不由嗜烟所致。”

高兴看郎中口干舌燥吩咐下人送来一杯清茶,郎中接过茶水小酌一口接着道:“烟草实乃百害而无一利之物,然其易上瘾,小民若久吸则心瘾难戒。”

高兴点点头,对陈琦的回答较为满意。

补充道:“商人逐利,一亩之收可以敌田十亩,今天下烟草广而种之,欲禁之实难,前明崇祯爷颁布诏令吸烟者死,然天下吸食烟草者却愈众,禁烟实用宜疏不宜堵册。”

烟草原产美洲,何时传入中国已不可考,一说是万历年间由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厦门,一说又是嘉靖年间由远航的葡萄牙水手带来,但可以肯定的是烟草一传到中国便疯狂的种植开来,似乎烟草这种东西颇合中国人的胃口,明代后期一度出现了一些地方种粮者寡,种烟者众的情况。

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把烟草归入火部,并引张景岳之说,谓“烟草味辛气温,性微热……此物自古未闻,近自我明万历时,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地土皆种植之”。

当时的北京城更是吸烟成风,男女老幼无不吸食烟草,妇女腰挎烟袋者众蔚然成风,由于古人对烟草危害性完全没有认识大多数人把烟草看作一种保健品,在清代更是诞生了关于烟草的学问,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一本关于烟草的著作名为《烟草谱》中间记载:“烟草,新噎,宣,行气,辟寒,闽产者佳。”

说明当时南方特别是云南和福建的烟草品质在全国已经流行开来,笔者见识浅薄只知道云烟,各位读者大佬若是知道如今南方哪里的烟草品质最好可以评论区留言!

中国禁烟史上力度最大,且明确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也是在清代。清朝前几位皇帝均视烟草为“妖草”。皇太极入关前,烟草已在关外流行,时为后金首领的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九年曾检查大臣“不遵烟禁犹自擅用”的问题。天聪九年即公元1635年,系明崇祯八年,皇太极禁烟甚至比明朝崇祯皇帝早4年。

古代“禁烟令”虽然多,但从来没真正禁住过,如禁烟最严格的皇太极,仅因“禁不止”,竟然主动撤销禁烟令,只要求民众自种自吸,不要再到朝鲜去购买即可。如果说古代禁烟最彻底的,大概非太平天国莫属。《天条书》明确规定:“凡吃黄烟者,初犯责打一百。枷一个礼拜;再犯责打一千,枷三个礼拜;三犯斩首不留。”

高兴一想到这些心中想吸烟虽然有害但如今民间吸烟成风,现在吸烟还是以烟枪,烟壶,烟袋,若是自己能搞出方便携带的卷烟这一划时代的产品来,岂不是不愁销路?

“蓝楼,红楼,软珍,硬珍,芙蓉王,娇子,云烟.......”

一想到后世烟草局那天文数字般的利润,高兴差点口水没流出来。

陈郎中看着,站在屋檐下独自发呆的高兴没有打断他的思考,识趣的退下了。

高兴缓过神来,看着远处远处江边小山上的“黄鹤楼”,遐想联翩......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