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风风火火闹元宵求推荐收藏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宋,欧阳修

时间一晃便来到了正月十五,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城中的老百姓结束了一年之中最为忙碌的春节,对于高兴来说则是刚刚结束了一年之中最为残酷的一场苦战,在这场抗击南明黄得功的阻击战中武昌军士卒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伤亡,同时也让高兴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以及向外扩张的紧迫感。

还是那一身青色儒袍,平底布鞋,高兴悠然在武昌城内的大街小巷内,不过多久便来到了城内专门售卖文房四宝的一条街——“状元街”,相传此街名称之所以名为状元楼是因为南宋的一位状元曾经寓居于此,为了纪念这位下凡的文曲星当时的武昌县令便将此条街道命名为----“状元楼”。

平时笔墨飘香的状元街在正元十五这个喜庆的节日里,高兴却是难以看到往日两侧的商家争先恐后将自己家商店引以为傲的笔墨纸砚往街道中间堆放,取而代之的是两侧都竖起来了许多竹竿,竹竿之上都是悬挂上了五颜六色的彩灯,彩灯争相往天空之中戳去,仿佛是要把头顶的天空也捅开一般。

街道上相较于平时更是显得人潮汹涌,许多市民皆是将家中的男女儿童领了出来,选购一盏合适的彩灯,便宜的彩灯有四五文钱的,贵的有几两银子一盏的,便宜彩灯不过是在用竹条拼搭的外围糊上一层彩纸,自然是用不上多大的成本。

而贵的灯笼则各有各个的讲究,有的是用上好的檀木或者是紫檀作为框架外围拼接上琉璃用作灯罩,粉饰以各种稀奇古怪的饰物品有的是十二生肖有的是蛤蟆还有的是仙鹤,看上去十分花里胡哨,总是您老家里要是没个百八十万贯钱别把目光朝这边投。

除了街道俩旁兜售彩灯的商家之外,还不乏有卖冰糖葫芦还有臭豆腐,糖人这样各种各样的名小吃,高兴还看到了有一些来自附近农村的手工艺人趁着十五佳节城中居民都迈出家门这一难得的时机将自己制作的拨浪鼓还有各中用竹子还有藤条制作的小玩具挑在肩膀之上在城内的大街小巷中四处叫卖。

“拨浪鼓咯!”

“竹蚱蜢咯!”

“糖葫芦咯!”

“竹蜻蜓咯!”

各种叫卖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高兴此时正奋力地挤在一群人中想要看一看前面在做什么竟如此热闹,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进来却是看到一个光着膀子地的健壮艺人拿起一碗火油毫不犹豫地一股脑全吞入口中随后又在口里打了几个转,突然只见艺人将右手上的火把举了起来将口中的猛火油嗖的一声全喷到火把之上,形成了一条又粗又长的火龙,惹得围观的老百姓一阵阵惊呼!

高兴也是带头喝彩起来,继续朝着街道深处走去,高兴发现往日街道上难以见到的小娘子今日也是纷纷三五成群走上了街头,只是不知在这些修长到足以将脚罩在其中的襦裙中有多少女子有着一双”三寸金莲“呢?

高兴虽然十分重视武昌城内的卫生还有整洁,但是对于在城内四处摆摊还有走街串巷的贩夫走卒却是十分包容,从不允许城内的巡防队员驱赶这些进城讨生活的苦命人,就算是有的人在武昌将军府也就是高兴家门口摆摊贩卖高兴也从不会允许手下驱赶。

回到府上,偌大的武昌将军府却是一片萧瑟,没有往日里的匆忙与烟火气息。原是高兴让府中的佣人们都回家过节去了,就连府上的厨子高兴也在今日都放了回去陪家人过节。

今日整个将军府只有高兴还有父亲高和以及一个原本是北直隶南逃的老妪却在渡江时和自己的家人失散,只好在武昌城内四处乞讨,被外出购菜的高小妹遇到后收留在高府之中做些洒扫的活计,好在人也勤快虽然年纪大了,但手脚也还算伶俐,干起活来十分痛快,完全看不出来年过五十的样子,为人也稳重因此成为了将军府的佣人头子。

高父经过两个月的针灸疗养,中风的症状明显地改善了,先前下地也难现在拄根拐棍也能在院中踱步了,之是看上去颤颤巍巍的有些不是十分稳固。

高兴烧火,高和掌勺,张老妪在院子里四处捡起院落里四处树上掉落的枯枝败叶码放整齐,这就是高府的“元宵”,日落天边一抹橘黄,这也是古代老百姓吃晚饭的时间,必须得趁着天还没有完全黑下来,还有一丝余晖赶紧解决战斗,以免浪费宝贵的灯油。

今日的饭菜相较于平日里显然更加丰盛许多,高父掌勺的手艺还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不过一个时辰七菜一汤便整整齐齐的摆上了小圆桌。

高和看着小院中还在继续忙碌的张老妪热情邀请道:“张老妹,今日十五赶紧过来和咱们爷两一起吃个团员饭罢!”

张姨急忙摆手推脱道:“老爷,贱身哪能和老爷还有少爷一起吃饭,老爷可别折煞老奴咯!”

高和朝着高兴瞥了瞥眼,高兴立刻心领神会上前将张姨的小臂拉着朝着屋内拉来,张姨一看实在是推脱不过,也只好从了高兴,扭捏地坐在圆桌旁。

看着满桌子好菜,张姨却是一丝兴奋的神采都没有,却是突然衣衫泪下自顾自地掩面小声啜泣起来,高和父子二人一看这阵势也是明白了过来,准是张姨思念失散的家人。

高和开口安慰道:“大妹子,今日是十五,咱们三就高高兴兴地过个元宵,别去想那些神伤的往事,我相信若是老天有眼定会让你和家人再相聚的。”

张姨急忙将眼泪擦干举起面前的酒杯回应道:“老爷,少爷今日都是老奴不对,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哭哭啼啼实在是不成体统,我先干为敬!”

高兴,高和父子两一看想不到这平时老实巴交的张姨竟还是一个如此豪爽的女子,纷纷举杯。

三人觥筹交错,喝开之后才知道原来这张姨原本是北直隶一富商家庭出身,年方十五便嫁入邻县的一个举人家中,虽说家庭不太富裕,当夫妻两琴瑟和鸣日子倒也过得恬淡舒适。

崇祯十六年秋,鞑子从喜峰口入关一路劫掠至京师,鞑子兵锋过境之时,千里荒芜,小儿子和老伴也被鞑子兵掠了过去,杳无音讯。

又过了一年闯贼自西安誓师北进,不过短短三个月便直抵北京城下,作为县里有头有脸的士绅张姨家中也是被反复拷饷足有五次之多,最后实在是家财散尽,无力维持,让闯军把祖传的宅子也是夺了过去。

一家人这才彻底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随着逃难的大部队一道走上了南逃的漫长旅途,谁知道在渡江之时被那个狡诈的船主骗了,争斗之中儿媳妇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还有两个孙女都是落入了江水之中,张姨运气好抓到了一张浮木这才捡回来了一条命。

说到情深处,张姨却是自顾自的大笑起来,这时天已全黑,城内四处都是燃起来了五颜六色的焰火,将整个武昌城都是映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原来这是高兴下令武昌军火厂的火药工匠特地为元宵节制作的焰火。

武昌城内的老百姓哪里见过这阵仗,一个接着一个的焰火窜上天空,发出刺耳的爆炸声,随之而来的也是硫磺浓重刺鼻的味道。

府中方才还在喝酒的三人看着这绚烂的一幕也是愣住了,这仿佛神迹一般的焰火普照大地,驱散了每个人心中那浓重的黑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