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伙食问题

第二天一早五点半,早已在长时间的征战过程中形成十分严密固定生物钟的高兴一早便起床,在将军府那宽阔摆放着各类兵器的演武场中锻炼起来身体,先是沿着演武场的边沿跑步十圈,一圈大概三百八十米,微微有点出汗后他随手拿起身边的一张硬弓,放他个二三十箭,以此来锻炼臂力。

最后再提起一块大约四五十斤重的石锁,提起放下数十个来回,做完锻炼后高兴便骑马去蛇山脚下跃马场的大营巡视。

来到大营门口,守营士兵查验完高兴的令牌便放高兴入内,这是高兴的规定不论是谁,要想进入武昌军的军营必须手持特制的令牌,还要有营房内相熟的人前来接应方可进入。

长七里,宽五里的阅马场大营按照统一的样式修建,高兴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到了日后持续扩军,营房数量不够的问题便把营房设计成上下三层的楼房样式,本以为这种建筑样式对这个时空的工匠来说难度很大,没想到把匠头一叫来人家直说:只要钱够了,绝对没问题。

高兴听完大喜,大手一挥拨给了阅马场营房三十三万两银子的建造费用,这个时空还没有钢筋,这些古代工匠用陈年的毛竹晒干之后切成大小均匀的竹片捆扎在一起,形成坚固的框架外面在砌上煅烧得绯红的红砖,楼层之间也是用晒干的竹子相隔。

之所以这样用料实在是江汉平原少木多竹,虽说要是派人外出寻木肯定也能寻到毕竟西边的大别山还有不少的原始深林,但高兴本着省一点是一点的抠搜精神坚决要求用竹子代替木头,毕竟开采竹子的成本相较于木头少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大营内共设有三个校场,每个校场都足以容纳一万人,主校场梗死可以容纳三万人,营房内的地面都已使大约三吨多重的石碾子辅以石灰与河沙压得严严实实,武昌城外四个城门外也设有校场,一部分士兵每日都会去城外训练日落后方才归营。

早上七点整,校场之上喊杀声震天,前方高台之上招入军中的十余个镖局镖师,武林中人带领着数万战士一招一式的练习武艺,一眼看不到头的方阵中时不时还能听到不同得武器碰撞到一起的声音,好不壮观!

高兴看着一片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满意地点了点头,在营房中四处闲逛,走入路旁的一栋宿舍,夏秋之交的江汉平原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所以营房的地基建得颇高足有五尺,走进营房一个房间里大概有六张上下铺,都是用竹子打造的。

晒干后的毛竹不仅更为坚固而且夏天睡上去也更为清凉,一个隔断刚好住上一个班十二人,一层楼大约能拜上一百张床,能睡二百多人,这样算来一栋楼至少能住三百来人,而像这样的营房阅马场大营内还有一百五十余栋,高兴的目标是建造三百栋目前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征集了两千多工人也只将将完成了一半,不远处的工地上还有许多工人忙碌的身影。

在营房内转了半个时辰,来到了饭点,大营内修建了不下十处食堂,每个食堂内外加起来足以容纳两千人同时就餐。

高兴也想看一下自己不在武昌之时,军需官们有没有背着他克扣军饷,武昌军内负责日常开支的军需官也就是前朝的掌簿主要负责人便是大管家王三会的入室弟子黄维,此人对于精算记账这方面造诣不在王三会之下,难得的是其人老实忠厚,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

高姓混入拿着各自的碗,排队等待领取早餐的人群之中,等了十几分钟终于轮到他了,伸出去雪白的瓷碗,食堂的雇工将竹勺探入粥桶之中探了探将满满一大勺煮得滚烫得白米粽舀到高兴碗中,又到一旁领了一块刚出生婴儿脑袋那么大的白面馒头,还有一枚鸡蛋,一小勺咸菜。

数万将士每日都要保证一个鸡蛋,这对与于古代的生产力来说无疑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高兴下令在军队中成立后勤中心,四处收购民间的鸡蛋,还在城外吴里界大办养鸡场,雇佣附近的农民进场干活,鸡粪就地利用,肥地种菜。

高兴创办的三个养鸡场还有两个养猪场,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粪便,用粪便肥过的地种菜不但各种素菜的长势十分喜人,而且还生了许多蚯蚓,用蚯蚓当饲料的鸡更容易长肉,下蛋也更多。

领完早餐之后高兴便找了一个人多的地方和别的普通士兵一样蹲在墙角狼吞虎咽起来,这群用餐的士兵应该是新入营的新兵竟没有人能将高兴认出来。

吃完后高兴便将碗送到食堂中专门回收洗碗的池子里,围着洗完池有十几名中年妇女带着袖笼不停将回收的碗筷清洗干净,一旁还有一口绞盘水井,两个汉子不停打上来干净的水,用来洗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