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挺进安陆求收藏推荐

这十日,共征集到了三百六十多名擅长冶炼的匠人,再加上之前一路召集到的五百多名各种匠人,高兴安排五百士兵先行将这一批近千人的能工巧匠送回武昌城。

并且修书一封,告知父亲在武昌城外,汉水与长江的交汇处择地修建军工厂,妥善安置这些匠人,力求尽快能让武昌军工厂正常运作并且力争在一个半月以内产出武器。

分兵三千由先前在武昌战役中英勇战斗的景庆,赵学文,高天培负责统领,驻扎在大冶境内的各处交通要道,和商业重镇。

一个小小的大冶县,高兴却留下三千大军驻扎,足以说明高兴对此地的重视毕竟就连武昌城高兴也只留了四千士兵驻扎。

又在大冶北部与老家武昌县接壤的地区停留,整训了一日,傍晚时分从武昌方向驶来的大量运粮船舶陆续到达了江边,由于沿途一路不断招募新兵这种快速的扩充兵力给后勤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人吃马嚼,一日光是大米就得消耗,九百余石。

时间就要来到寒冬,粮食价格已在不断地上涨,得亏高兴和父亲高和对粮食问题极为重视,早在夏日与秋日就派人四处收购了大量的平价粮食。

如今在汉口码头,修建了十三个大大小小的粮仓,每个粮仓储粮十万石到三十万石不等,总计储存粮食达到了三百六十余万石。

而且还不断有新购的粮食入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兴可不喜欢打无准备的丈,就算武昌城被封,高兴也要确保城内数十万百姓五一饿死。

民以食为天,高兴目前的势力只能说是勉强在三大势力的夹缝中生存,如今南明,大顺军,满清三股庞大的势力纠葛颇深,一时间高兴这个小将倒是没有人注意或者说是注意到了却没有精力。

入境陕西,河南一带,自延安到开封狭长的战线中,满清与李自成两大军事集团正在进行反复而残酷的拉锯战,潼关失守,被围困,李自成将遭遇他人生中最大的滑铁卢——“关中缺粮“。

历史上李自成就是因为严重缺少粮食,不得已在兵力占据上风的情况下带着剩下的二十余万人困马乏大顺军精锐南下湖广。

高兴站在长江边,看着远处无数被征集而来的民夫,蚂蚁搬家似的将停泊在岸边运粮船之上的粮食通过跳板搬运到岸边。

拉纤的纤夫就在岸边垒起了土灶,生火做饭,等待着船东的召唤,对于身体上的劳累,他们更为惧怕因为自己的懒散而导致家中挨饿。

高兴对于武昌军的后勤保障制度也做出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武昌军征用民夫必须给予公平的酬劳,不得拖欠;对于拒绝随武昌军出征的民众一律不得使用暴力手段强行征;对于随军出征途中因为疾病或者是战乱而受伤的民夫按照武昌军普通士兵的标准进行赔偿;对于按时按量将军粮与辎重运送到指定地点的民夫给与物质奖励(包括但不限于金银。)

这一套后勤保障制度一经公布立刻在武昌府引起了一股争先报名当民夫的热潮,毕竟在普通老百姓看来如此好的差事就是撞破头也难寻找。

此次不但运来了十万石粮食,还运来了许多军械,诸如刀,枪,剑,盾,甲,足以再武装五千人的新兵。

原来,高兴的武昌军政府一直在组织城中的匠人,为武昌军打造军械,特别是搜寻到数十名原北京工部军械局的逃难军匠后。

这一进程大大地加快了,这一群原来时工部军械局的工匠,技术水平果然没法说祖祖辈辈都是替老朱家的京营打造御用武器的,从小就对这些东西耳熟能详。

明末各种官方制造武器的质量问题,纯粹是大明有限责任公司的领导能力还有组织问题十分严重,从上到下,上到皇帝,下到匠人本身,都想着损公肥己。

比如说给一把战刀的预算从国库拨出来的时候是五两银子,经过上上下下无数双手,用在武器本身的时候可能连一两银子都没有。

这就不难解释,天启一直到崇祯年间每当工部铸造的红衣大炮在京郊试炮的时候,没有能愿意充当实验炮手,就连炮匠本身也是躲得远远的深怕炸到自己,毕竟没有人比铸造武器的工匠本人更了解摆在面前武器质量如何之差。

崇祯五年,工部于德胜门外试炮,三试不响,匠人前往视之,忽响,震死匠人三。

遍阅明史的高兴,自然很清楚其中的头头道道,因此高兴将武昌军的军械打造转变为集体负责制与绩效制度相结合的新型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若是打造出来的军械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则按照军械上所刻的匠人名字进行处罚,其实这种实名制早就出现了,洪武皇帝修建南京城墙之时便下令城墙墙砖之上必须烙印有制砖匠人的名字与住址,一旦城墙出现质量问题便能够轻易找到第一责任人。

但是高兴将这一制度进一步的加以完善,他将打造不同军械的相关军匠分为不同得部门。

每五个打造武器的匠人变为一组,若是这一小组中只要有一位匠人所打造的军器存在质量问题,同在一小组的其余四人都要承担连带责任。

而绩效制,解释起来就是每月将每一个五人小组所打造出来的军械数量和优良率进行评比,每个部门的前十名给与三两到十两银子不等的赏赐。

并且会对在生产军械过程中发明新技术对于提高产量与质量有所帮助的能工巧匠进行一次二十两银子的奖励。

在这种集体负责制的约束与绩效制的鼓励下,武昌军所装备的武器质量不说是与南明军队抑或是李自成的大顺军相比,就算是这个时代武器质量最为优异的满清正黄旗也就是鞑子皇帝的亲兵比起来也是不逞多让。

第二天一早,天还未透亮,驻扎在大冶与武昌县边界的武昌军便拔营启程,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向西前进,力求占领嘉靖的老家安陆。

除去留守各地的军队,此时高兴直接统率的军队依然有一万五千余,沿着长江边上,万五千余人列着长长的队伍,顶着朝阳,五人一行沿着长江往远处铺开,旌旗招展,无数丈五长枪上系着的红缨随着江风飘展开来,形成一道红色的河流与一旁的长江平行。

旁边的江面之上大大小小百余艘,辎重运输船只在岸边纤夫的吆喝中逆流而上,仿佛占据了整个江面。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端坐在枣红色高大伊犁马之上的高兴跟在队尾,看着这壮观的行军景象不由得吟起诗来。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