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北方,燕王的震惊

封赏的事情,看似只是在祭典上的一个插曲。

但转眼,也已经是传遍了各方。

头七祭奠结束之后,智弘大师与朱元璋告别,回归皇觉寺去了,一路之上,甚至于还在念叨着所谓心学之类的话语。

朱允熥也对此留了个心眼,或许今后,也可以向这位怀有大智慧的智弘大师,讨教一二。

毕竟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智慧,汇集百川之流,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而朱元璋,也是回到了养心殿批阅奏疏。

正是晌午过后,詹徽等大臣祈求觐见。

待得太监传达之后。

詹徽、傅友文、杜泽三人面色十分激动的走进了养心殿。

才一见到朱元璋请安之后,便是纷纷启奏道:

“启禀陛下!!依照吴王朱允熥殿下的治灾办法,收效甚大!”

“不错!现在淮河与黄河的水灾,已经渐渐的平稳,虽染距离稳定还有一些时日,但已经是颇有成效了!”

“如今不少流散出去的灾民们,更是纷纷返回户籍所在地,踊跃的加入了治水的行列当中,这,这放在历年以来,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三人太过于激动,以至于是说得唾沫横飞,满脸的胡须颤抖不已。

毕竟,治理洪灾,稍有不慎,那些流民就有可能会聚集起来闹事。

小则是流传各地,成为匪患。

重则便是起兵造反!

这在历朝历代,治理黄河决堤之事,都是颇为让历代帝王头疼的大事!

所以当初朱元璋才会如此头疼,因为稍微处理不好,那可不是赈灾能解决的问题了。

但说一千道一万,这也只是因为当地的百姓活不下去了。

这才不得已,去干一些强盗之举罢了。

但现在,朱允熥的办法颇有成效,以至于是少了不少的麻烦。

流民之患,更是祸如洪水滔天一般。

能够解决此等大事,简直就是难以置信!

此刻,詹徽甚至于直言道:

“尤其是吴王殿下用来分辨灾民的办法,那可真是绝了!成效巨大,更是颇为惊人呐!”

三位大臣也深知。

治理水患,往往都是极为复杂,且难以处理的事情。

可原本这叫他质疑的办法,却成了一举多得的好办法,成效还如此惊人。

实在是让他忍不住的赞不绝口。

而朱元璋听到这些,更是心里偷着乐。

眼角缓缓的眯起。

................

与朝堂之上的喜悦不同。

远在北平。

一处演武场内,一个中年的汉子手中舞动着朴刀,刚猛的招式挥舞得赫赫生风,一招一式中,更是带着无穷的杀意。

他的目光北望,眼中更满是杀机涌现。

在这边疆之处,常年有南下的异族战乱。

对于这汉子而言,这里,可不曾有什么欢喜可言,更无太平的日子。

而不远处。

一黑衣僧人,却是微笑着鼓掌。

那中年汉子不是别人,正是北平的燕王朱棣。

而那和尚,则是如今还名不见经传的黑衣僧人姚广孝。

待得朱棣舞刀结束之后。

姚广孝便开口说道:

“听说,淮河、黄河两地的灾情解决了。”

听闻此言的朱棣,眼角不由得抖动了几下。

“如此短暂的时间之内,便解决了如此大事?”

朱棣何尝不知道这水患的灾害?

重要的不是水患引起的伤亡。

更多的,而是在水患之后的处理。

稍有处理不好的时候,那些流民,可就会引发大祸!

但现在,居然这么短的时间就解决了。

这简直听起来,就好似天方夜谭一般。

不可思议。

“我这父皇,手段可真是厉害啊!”

朱棣眯起双眼,不由得感叹道。

可,姚广孝却是笑着摇头:

“燕王殿下,此事,非当今圣上解决的。”

可谓一时激起千层浪。

姚广孝的话,更是让朱棣愣在原地,满脸的疑惑。

不是父皇?

“朝堂之内,谁还有这么大的本事!”

他想了不少的人,诸如詹徽、傅友文,甚至于是儒生刘三吾、齐泰等人,都想过了。

可,姚广孝在听到了他的猜测之后。

只是接连摇头。

“你这老和尚,就喜欢卖关子!”

朱棣颇为无奈的摇头说道。

此刻姚广孝不由得感叹一声,随之略有深意的说道:

“此事,是皇三孙朱允熥解决的。”

朱棣听后,更是满脸的震惊之色。

“他?!”

印象之中的朱允熥,在朱棣的脑子里面,只不过是个话语不多的孩子。

可,怎么就有如此本事!?

“还有,那朱允炆,如今成了淮王了。”

姚广孝的话语略带几分玩味的笑意。

这让朱棣更加狐疑。

淮王....

这可比他这燕王要厉害不少。

“这又是为何?”略带忿忿不平之意的朱棣更是询问道。

随后,姚广孝便将朱允炆跪求智弘大师的事情,一一说了出来。

“如此手段表达孝心,并不能改变朱允炆那懦弱的本性。”

朱棣轻笑一声,话语中更是带着几分不屑。

可很快,喜欢卖关子的姚广孝便接着说道:

“可我们圣上,却又封了朱允熥为吴王呢。”

这下朱棣却是绷不住了。

手中的朴刀,更是一下子掉在地上。

咣当一声,虽然不大,却好似一声惊雷一般,让朱棣愣在了原地。

吴王...

朱棣都差点跳脚了!

这吴王代表什么,他可是心知肚明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