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时代变了。

“打起来了,赵家那些讨债的把赵家父子给打了。”

晚间,李秋梅兴高采烈的跑回来。

李卫国眉头一皱:“大晚上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到处乱跑些什么?”

李秋梅撅着嘴不服气道:“他们赵家那么欺负咱们,现在倒霉了,我看个热闹怎么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但是你爷爷那辈怎么说都是世交,这个时候去看人家笑话,岂不是显得咱们太不厚道了?”李卫国说着看向了李冬。

得,终究还是扯到自己身上了,李冬不由暗自翻白眼。

老爹这代人有着传统华夏式思维观念,别人对你不好,那是别人的不对,但是你自己不能懂歪脑筋去对付别人。

当然,这种观念并不是错的,相反很高尚,值得敬佩,秉承着这种观念的人,会活得很坦荡。

但是李冬不相信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世赵家不仅没有衰败,反而成了襄城县有名的富豪。

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他只相信自己。

“爹,我知道您觉得我把赵家祖宅改成养猪场太狠了,但是现在时代不同了,人心在变,再好的名声也挡不住人的贪欲,现在全村人都知道咱们家有钱,没了赵家可能还有王家、张家,我又不能天天在家里,我宁愿别人怕我,也不愿意你们在家里受委屈!”

李卫国闻言一声长叹:“唉,儿子到底是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

李秋梅眼前一阵恍惚,那个挂着鼻涕跟在自己屁股后头乱跑的臭小子,仿佛就在昨天,再定睛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比自己高半个头了。

“爹,除了养猪场,我还打算给村里修个学校,村里的学校还是二十多年前建的,眼看就要撑不住了,万一塌了就麻烦了。”

反正赵国栋那四万块钱修养猪场还剩下不少,这不义之财李冬也不打算用,还不如拿来为村里做点好事,只要这个学校在,村里所有人都要念他们家的好。

李卫国一听立马就差举双手支持了:“好,这个想法很好啊,走咱们这就去找村长。”

张翠娥却白了李卫国一眼:“你急什么?也不看看这都几点了。”

说完又担忧的看着李冬:“冬子,你这买卖也才刚刚上路,正是缺钱的时候,学校等明年再建也行,不急在这一时。”

李冬心下感动:“娘,您放心,这钱我已经预留出来了,不耽误买卖。”

“那就好,我儿子就是有出息。”

李秋梅好奇的问:“冬子,你这次才出去不到一个月,到底赚了多少钱?”

李冬调侃道:“咋?想让我帮你添份嫁妆?”

“好你个臭小子,我看你是皮痒了,站住,别跑。”

“……”

转过天,李冬一家正在吃早餐,隔壁胖婶家的二娃子跑了进来。

“冬子哥,赵国栋一家一早被押送到派出所了,现在好多借了赵家钱的都在赶过去,要求政府追回损失,可热闹了。”

李冬冲他笑了笑:“还没吃早餐吧?来吃点。”

“唉。”

这小子可一点都没客气,坐下来吃得欢实。

李卫国对李冬道:“赶紧吃,吃完了跟我上村长家商量盖学校的事。”

“嗯。”

二娃子狼吞虎咽的动作停了下来,诧异的看着李冬:“冬子哥,你要出钱盖学校啊?”

“嗯。”李冬淡淡的点点头。

“我滴个乖乖,你这是真发财了啊?”

“唉,冬子哥,你现在是不是比赵国栋家还有钱,哦,不对,他们家就剩下一屁股烂债了……”

面对二娃子没完没了的问题,李冬没好气的揉了揉他的脑袋:“吃饭还堵不住你的嘴。”

吃完饭,李冬跟父亲一起来到村委。

说是村委,其实加上村长、支书总共也才四五个人,见到李冬父子起初也没太当回事。

不过一听说李冬要出钱修建学校,顿时态度就不一样了。

“哎呀,要不我说还是老李有福气啊,你看冬子小小年纪不仅赚了大钱,还懂得回馈乡亲,将来一定是不可多得的栋梁。”村长一阵夸赞。

自己儿子被夸,李卫国自然很开心,嘴上却连连表示:“瞧您说的,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我们冬子小时候也是在咱们村学校上的学嘛。”

村长又问:“冬子,那你看是打算出多少钱来修学校呢?”

“嗯,一两万吧。”

“噗。”村长正喝茶呢,差点喷了李卫国一脸。

“一两万啊,怎么?不够吗?”

“够,够,够,可太够了!”村长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本他以为李冬所谓的修学校就是给弄点窗户,加点瓦,缝缝补补什么的。

没想到李冬居然一出手就是一两万,这么多钱,就是重新盖一栋红砖瓦房的教学楼都够了啊。

“那,冬子,你看咱们什么时候开始建呢?”村长搓着手问。

李冬想都没想:“当然是越快越好,趁着现在放暑假,赶紧建好,不耽误孩子们上学。”

“唉,好,这个好,那钱?”村长急切的看着李冬。

“钱随时可以到位,不过这钱我自己管,就不用入村里的帐了。”

虽然这笔钱李冬已经打算全部拿来建学校,不过他可不希望自己建的学校变成豆腐渣工程。

“这……”一听这话,村长一腔热血顿时被泼了一盆冷水。

“冬子,修学校不是那么简单的,你还是要相信组织嘛。”村支书劝解道。

李冬一阵冷笑,永远不要考验人性,因为这个世界上最经受不住考验的就是人性。

顿时场面就冷在当场了,很显然,村里不愿意放过这块肥肉,但是又不好明说。

在基层,县官不如现管,反正只要他们不答应,这学校就修不成。

至于万一李冬一气之下不修了,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反正都没好处捞。

相反修学校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多做多错,少做少做,不做,它不就没错了吗?

然而,就在此时,突然村委外头传来一阵乱哄哄的响动。

村长往外一看,吓了一大跳,只见外面的空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密密麻麻的站满了人。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