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护国道教

“停!”

阳球叫停后,带着属下准备出大门恭迎天子。

华耀在马车停下,下车的瞬间又将礼服的颜色调换为明黄色。

站了没有三十秒,二辆载着人的马车前后脚到达。

第一辆马车上跳下来曹操和夏侯惇、夏侯渊。

第二辆马上跳下来孙坚、文聘、刘备和关羽。

“咦?”华耀看到刘备和关羽两个有点意外,“你们俩个小的怎么也跟着来了?”

刘备和关羽互相看看,不好意思说自己二人撵路,想跟着年长的同学出来长见识。

他们今日下午放学后就一起回了城里的住处,与母、与父团聚。

而孙坚和文聘则是应华耀的旨意出宫来寒士馆住一晚,明日休沐在洛阳城玩一天。

华耀见了他们二人的神色,自然知道小孩子的好奇心特别重,也不会去责备他们。

“好吧,既然来都来了,就让你们也长长见识,不过,过后小心夜里睡觉做恶梦哦!”

“不会!”关羽肯定地道。

刘备也摇头。

阳球此时也领着属下出来了,见到天子,大家都齐齐上前见礼,“拜见陛下。”

“免礼!”

华耀带头在前面,首先进了司隶衙门的大堂,一眼就看到了趴伏在地上,背上都是一片狼藉的张角和张梁、张宝三兄弟。

几个孩子见了此等场景,都有小小的吃惊。他们总算是明白了陛下先前为什么要说,“小心夜里做恶梦。”

华耀坐上高堂书案后的椅子,看着堂下吩咐道:“带下去,泼醒他们后再带上来。”

反正还得等贾诩手下的人带着张道陵过来。

衙役拖死狗一样的拖着张角三兄弟下去。

暂时无事可做,华耀扫了一眼文牍,随即将之挪到边上,招呼曹操几个,“你们几个过来看看这件案子的前后经过。”

几人看过后都有些义愤填膺,曹操眼神冷冷地看向后堂,恶狠狠地咬牙道:

“这个张角三兄弟属实太过可恶了,他们在外那么做,不是败坏了陛下的名声!”

孙坚等人都忍不住点头,看看堂上依旧波澜不惊的陛下,觉得天子气度俨然,稳重大气。

夏侯惇、夏侯渊不出声,只兴奋又崇拜地看看天子,又看看他们的大兄曹操。

华耀注意到了他们的神色,看过去对他们微笑颔首。

两兄弟激动得手足无措,眉飞色舞的灿烂一笑。黝黑的脸,雪白的牙,还是两个调皮捣蛋的少年。

看此时古灵精怪的他们,谁能想到他们会是历史上三国时期的魏国名将呢?

时势造英雄啊!

不多时,两个身材魁梧的灰衣人带着被黑布蒙了眼睛,麻绳缚了双手的张道陵到来。

“拜见陛下。”二人也是见了天子先行礼。

“免礼。”

华耀让二人起身之后,打量了一眼跟着跪下了的张道陵,吩咐:“给他松绑。”

张道陵听着年轻清越的少年声音,感觉到中气十足,看来天子的身体健康。

等到被去掉了眼睛上的黑布,又解放了双手后,缓了缓,睁眼就看向了高堂之上。

着明黄色九龙袍的少年天子正淡然地看着自己,威压弥漫。

张道陵被煌煌天威震慑,又重新拜下叩首:“道人张道陵,叩见陛下!天子万年,大汉万年。”

道家想要成为显学,想要立足朝堂,想要恢复在文景二帝时的荣光…等,都离不开天子的支持。

华耀笑了,很满意张道陵的识时务,抬手道:“张卿起身!”

待张道陵起身后,略带歉意地对他道:“这次让人冒昧的请汝来洛阳,是想听听你们正一道的道义和张角太平道的道义。”

随即,扭头吩咐:“将张角三兄弟带上来。”

华耀俯瞰着被拖上来扔在地上的张角三兄弟,声音平和的问道:

“张角,说说汝凭《太平经》而创太平道的道义为何?”

“道义?汝何以知?”张角又震惊又疑惑不解。

他刚刚才凭经文摸索而成的道义文章,犹未曾宣传出去,连两个弟弟不知道。

于是,张角不由挣扎着抬头望了一眼陌生声音的来处。

只见高堂之上端坐着一个九龙环绕,气势非凡的少年,斯明光烁烁,神姿玉秀,恰如梦里赶来救他一命的护佑之神。

怔愣失神之下不由脱口而呼:

“太一神?”

张角颤颤巍巍的跪起身,虔诚地跪拜下去、叩首,“下民张角叩见太一天神,多谢天神护佑。”

张梁、张宝有点不明所以,不解的抬眼匆匆望了一下上面,又赶紧低下脑袋,跟着大兄跪拜叩头。

他们不信上面坐的太一神,但若是以假乱真,以跪拜叩头能救命呢,怎样也行啊!

庭杖太难挨了,剧烈的疼痛让人刻骨铭心,不如被一刀了结。

他们的举动引起满堂惊诧,人人都目光如炬地看向高堂之上的少年天子,纷纷惊叹佩服!

个个的心里都在想,“陛下风姿,似天神下凡也!”

此时,华耀清越如冷泉溅落的声音又响起,“张角,讲讲汝如何得到的《太平经》?

如今创立的太平道道义,以符箓行招摇撞骗之事,目的为何?”

张角跪坐着,背脊传来的彻骨疼痛让他不敢撒谎,只能将事情的起始发展娓娓道来。

“我自得到《太平经》已有五年之久,但其内容太过深奥。

大部分的经文,我根本读不明白,如今也只学了些皮毛,会画一二种符箓而已。

这才刚开始宣传,以不知道有无治病功能的符箓救人,是为欺骗一些走投无路的黔首而已。

所谓的道义,也只是我在读简与道听途说中慢慢摸索,先自欺欺人的编了一篇说辞哄骗黔首。

推太一、黄帝和老子为天上的至上神,让黔首们认为黄帝时的天下是太平世界。

在这个太平世界里,既无剥削压迫,也无饥寒病灾,更无诈骗偷盗,人人可得温饱,可有妻妾儿女,可有经书读,可入仕当官。

创立太平道的目的,是因为我不满宦官、士族把控举荐入仕的通道,祸乱官场又大肆兼并土地…

而天子也不作为,致使许多人生子而不敢养,山地、沟渠有数不清的婴儿尸骨…

大量失地的黔首成为流民,天下迟早会大乱。既然天下要大乱,不如由我来掀起大乱的开篇。”

言已到此,张角认为自己必死无异,说不定会诛几族,干脆放开了,大胆的吐露心中不平,不吐不快也。

“孝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一项错误的政策。

儒家为唯一的显学,这错误之策如今造成士族的权势过大,威胁皇权。

先帝为了压制士族,大力提拔宦官,又施行党锢,可惜…

然新登基的少年天子却解除党锢,打压宦官,士族势力进一步澎涨,大汉必亡于此。”

张角的大胆言辞震惊住满堂之人,包括华耀。

不过,华耀的震惊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很快便醒过神来冷哼一声言道:

“哼,汝大言不惭,又危言耸听!有朕和朕的心腹肱股之臣在,大汉想亡也不可能。”

“陛下言之有理!”

张道陵首先站出来支持,“天子英明神武,改良农具器械,豫州的开荒屯田有些成效…

且今,羌乱已平,又有司隶校尉、洛阳令等协助整顿吏治,覆灭了先帝时的几大乱政宦官,大汉已呈现了几分清平之象。”

阳球虽然刚正,不喜阿谀奉承之人,但听了张道陵的话也还是有几分心喜。

曹操、孙坚、刘备、关羽等伴读们则纷纷若有所思。

华耀听完这番话,并不得意,淡定地看一眼张道陵,又看一眼张角三兄弟,思忖片刻,斟酌着言道:

“张道陵,张角,汝二人,一个欲兴正一道,一个欲兴太平道。

朕知道尔等的目的,也不过是为了让道家学说成为显学之一,为了让道家之人站上朝堂。”

“陛下圣明!”张道陵、张角见皇帝的神情,探知到少年天子并不歧视、厌恶道家。

“圣明?朕若不允许,尔等已经要造反了!”

“老道不敢!”张道陵有些诚惶诚恐。

“正一道的道义是为了护佑大汉和大汉子民,太平盛世时退,天下将乱时出。”

“汝说是便是吧!”华耀不欲与他争辨。

道家学说想成为显学不可能,儒家学说已成气候,而且的确有助于筑固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而道家在文景二帝时期那么好的政治环境下,也没能够整理或创立出合适的治国思想理论。

这只能怪谁?只能怪当时的道家之人不能与时俱进。

反而让董仲舒这个儒生在武帝时期,以儒家思想结合当时社会的需要,又融合各家思想…

系统地整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这主张能够被雄才伟略的汉武帝所采纳,说明什么?

说明“天人感应”和“大一统”学说,解决了武帝当时关于大汉如何才能长治久安的烦恼。

从而才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华耀算是从后世而来的,结合几千年的历史来看,汉武帝没错。

那么儒家学说发展到现在,有了士族与皇权相争的情况,又是哪里出了问题?

肯定是原来的理论又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社会环境需要。

这需要重新整理一套思想理论出来,以巩固皇权。

想想大汉现在的状况,华耀都想骂一句脏话了。

“格他老子的,老子都想不管不顾的造反!”

心情郁闷的华耀,右手食指点着书案,暂且抛开整一套理论的事情,凝神沉思。

如果道家的人能够忠心为自己办事情,而且还办成功了的话,最后将道教封为国教都行。

想到这里,华耀看了看大堂两侧的衙役,又看了看张梁、张宝两个蠢货…这里不是说机密的地方。

扭头再看了看滴漏,哎哟,时间已经不早了嘛。

华耀心思一转,站起身对阳球说道:“张梁、张宝两个继续关押在这里。而张道陵和张角,朕先带走了。”

阳球愣了一下,随即,微微点头,带走就带走吧,这里面的事情是大麻烦。

他也累的很,忙了一整日,早想休息的。

很快,华耀便带着一众人乘马车离开,包括看着不情愿丢下两个弟弟的张角,去了寒士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