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章怕起民变释放侠士

四十七章怕起民变释放侠士

众人结伴去逛汴梁

却说小英雄袁尚武本是出自正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狠狠打击了地面上的恶势力,故而,也就帮了他官府的忙,这州官魏大人也正把不得呢!当案犯袁尚武自动去投案自首时,这位魏老爷就特意吩咐属下,暂且把他先关押起来谁也不许为难他。随后,那卖唱的张老汉和孙女兰妮又来告状,而他们爷孙们才为真正的原告,魏大人一见满心欢喜!他就秉公执法,对案件进行了审理,结果,才使一切真像大白。也因为案情太重大了,关乎着数条人的生命而不同一般,所以,他就只有先把袁尚武关押南牢,其他人等暂时都没有羁押,但他规定,并让人通知了所有涉案人员,都要随时听从传唤。魏大人一方面向上司行文申报,一边又把人证、物证、口供、证词,以及睢州黎民百姓递交的万民册签名,一并归档后并把副卷向上呈报,他就单等着上司的批文了。

此案呈报到开封府,那开封知府姓粟,名为粟清原,也是为人正直,又以清廉著称,还能秉公执法,不寻私情,曾多次为黎民伸张正义,被老百姓赞名誉为好父母官。由此也让人们回想起了,过去千百年来,在我国多种戏曲里,传唱着那包青天的故事,可以说至今黎民百姓,妇孺皆知。

相传,北宋年间,有一开封府尹,名叫包文正,他为官清正廉明,主持公道,刚正不阿,秉公断案,严明执法,不惧权贵,为民伸冤,深得民心,才被人们称为“包青天”。说他铁面无私,有御赐三口铜铡,能替黎民百姓做主,其中就有陈州放粮铡国舅;秦香莲进京寻夫铡陈仕美;后又铡郭淮、铡包勉等,被人们编成戏曲一直传颂。

如今,开封知府粟清原大人,本和睢州袁氏家族里的袁绍岭为同窗好友,他接到睢州呈报的公文案卷后,就立即派人去调案卷正本和押解一干人犯。粟大人又从头经过了慎重地审理与核查,且又和睢州公堂上的审理事实完全相符一致,没有什么异议时,他认为恶棍丁黑逵一伙人犯罪事实清楚、无误。并且,还手段恶劣,屡屡为非作歹,情节严重,罪恶滔天,民愤极大!则是一伙欺压百姓,十恶不赦的罪人,应该依法惩治。则就根据他们一伙人所犯下的罪恶事实,秉公而断!就判决:凡是被打死、打伤者,都是罪有应得,究由自取,官府不予追究。同时,也对他们这伙活着的人,给预了改正的机会,先暂不加管束,而且还要以观后效,如若再犯和有不法之举,定要严刑制裁!有诗为证:

飞蛾投火自寻死,自种苦果自己食;

如果下次做坏事,官府一定严惩治。

开封府伊粟大人认为小英雄袁尚武的行为与做法,实属助老扶弱正义勇为之举,虽然打死了人也是正当防卫应无罪释放,并且官府还要予以表彰!赞扬他是热血勇为的好青年。对于这场官司的审理与最后判决,睢州的黎民百姓尽都是欢呼和拍手叫好的!这件事情还在睢州地面上,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宣扬开了,一时间还刮起了一阵,伸张正义和扫邪恶地浪潮。然而也就在小英雄袁尚武被释放,回到家里的当天,就连睢州衙门里的人都去表示了慰问!城里的老百姓一连几天,人们都是敲锣打鼓放鞭炮,自发地表示庆祝。有些人还亲自登门拜访到他们家去看望,并还送去了一块金字匾,在上边题写着“惩恶扬善”四个大字,有些人还为他捐钱捐物,但都被袁子明和妻子李氏婉言谢绝了。要说官府对于小英雄的无罪释放,说白了也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而对于小测武和他们袁家来说,可就如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前边说过,在明朝中后期,当时,全国各地的形势都比较混乱!边境上且又动荡不安!特别在民间,不光是地痞流氓黑恶势力猖獗,同时,还有穷苦百姓时常举事起义,及杆子土匪搔扰官府什么的。也就直接影响了社会治安,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所以黎民百姓就不满意,以致至于直接威胁了朝廷的统治,这才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也与他们袁氏家族里有做官的权势大、关系硬,能够在官府里说上话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封建社会里权力都大于法,也叫有权可通天,若在上面走后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你就是生气也挡不了,关于这一点到啥时候都一样。再者说,那些恶徒们的家人和他们的亲友,也确实不愿意看到出现这种局面,但也是无可奈何,他们对子女管不了也没有啥办法。常言说自家養的狗吃不吃屎咬不咬人是啥样,当主人的最清楚,要说人们都是望子成龙,凡是当父母的谁都想让自己的儿女成材,或能够出人投地。可是教育不好或方法不当,往往都会事与愿违,你想好他偏不争气!故而才有人说:“一般娇儿无孝子,父母严格出英才!”而古往今来也正说明了:

豪门光出败家子,家中敬神偏遇鬼;

儿女若要不争气,父母跟着流眼泪。

人们好说儿大不由爷,其实一个人学坏容易要学好却困难,无论到啥时候,一些恶徒们只要一经结伙成帮,他再想退出来改邪归正做好人,也就不那么容易了。再说他们又不是小鸡、小狗,淘气了不遂心意就把它杀死,可他们是人!况且又不是三岁小孩,他们都已经长大了,是父母生父母养的不假,但做为父母也不能一天到晚,总跟着和看着他吧!他们背着你干坏事当爹妈的也确实管不了。而虎毒不食子,你说话他不听,甚至把你气得咬牙恨,作为父母亲你又能把他们怎么样?当老人也真的没办法,于是就只好随他的便。所以无论是过去和现在,生活中都不乏有这种情况,至今,世上不養爹妈的也多,可是父母不要儿女,或生下来就丢弃和送人不养的,只是特殊情况和极个别。

据神话故事里传说,古代的鬼母就时常,把自己生的孩子当点心吃,像这种情况,在人间一般是没有的,可说是见不到。换句说,无非是孩子刚生下来时,有什么残疾及特殊原因,不排除有个别父母一狠心给处理了,一般绝大多数人都不会那样做的。因为不光从良心上过意不去,觉得要受到谴责,而且还怕被别人嗤笑,在众人面前会永远抬不起头。

但是又把话说回来了,比如孩子们的成长,往往都是和家庭的培养教育,及父母的影响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爹妈往往都是对子女们溺爱有佳,不光是惯吃喝,一切顺从孩子的劲。哪怕就是他们做错了事,也不批评教育,甚至上天也给他们搬梯子,哪怕是要星星月亮,也想方设法为他们摘。这样一来,就对孩子们的培养教育搞不好,以至于惯成了好吃懒做,不求上进,不愿刻苦努力,一切都过于贪婪。所以,对孩子们的成长不但没有帮助,且还非常有害,因为是当父母的为他们学坏,提供了温床,关于这一点也无庸置疑。要说父母疼爱、呵护、关心孩子也无可非议,但不能够过分娇惯!倘若溺爱得过分,总是一味地宠他,久而久之,就会把他们宠出毛病来!等孩子长大了以后,就会骄傲自满,固不自封,趾高气扬,刚愎自用。甚至还可能是天马行空,忘乎所以!以至与天爷老大他老二,今后不定给捅出啥漏子来,到时候再后悔,或伤心落泪也就晚了。

古人曾说:“养不教,父之过!”是说孩子大了不争气学坏,有很多都是在于父母亲的责任,因为孩子出生后自小就在爹娘身边,他们跟着你学习模仿,所以爹妈就是他的最早启蒙老师。常言说良田不锄长荒草,小树不修难成材,特别是儿童的早期教育,又非常重要,一般小孩从三四岁开始,一直到十四五岁,在这段时间里也正是,小孩学知识和接受新事物的时候。有人说这一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如果在这一阶段里,抓不紧或荒废了对孩子的教育,让时间白白浪费过去,以后将是空缺难弥补,就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地损失。

实践证明,凡是捣蛋和不听话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心中一般都是有数的,然而,也少不了有许多的苦恼与伤心。甚至有些父母心似槁木死灰,早对儿子失去了信心,既然摊上了这样的不肖子孙,做父母的也没有办法。这次,对于官府的处治判决,那些死伤者的家里人也都自认倒霉了,他们谁也不敢说什么,这可能也算是个,惨痛的教训和给予他们的回报吧!后人有诗曰:

子不学,非所宜,前途都是靠自己;

儿女都为父母养,就看努力不努力。

且说小英雄袁尚武被判无罪释放以后,虽然说是回来了,但袁子明和妻子李氏的心情可还是闷闷不乐!也不知为什么总是高兴不起来!或许是好了伤口没忘疼,还把苦处记心中吧!现在暂且不表。然而时隔不久,官府为了加强社会治安,就在全国各地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在睢州地面上,还在乡村民间成立了维护社会治安义勇队。与此同时,州里也成立了治安义勇民团,吸收了一些年轻人参加,抽调习武之人当教练,忙时参加农业劳动,闲时集中训练习武。如果那里发了案子出了事,都可随叫随到及时配合官府破案,帮助捉拿罪犯,如果发生了自然灾害又能组织他们去抢险!凡是一切大的行动,都由官府直接领导和操纵。小英雄袁尚武因为武艺高强,也被聘为义勇队的教练,由此也在当地兴起了一股习武之风,一时间,才引起了一阵子的练武热!有道是:

自幼习武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尚武从此出了名,也为家乡树旗帜。

这以来,不但稳定了睢州地面上的社会秩序,同时,也让老百姓有了安全感,为周边地区做出了示范,经验还曾在一度推广。袁尚武组织训练活动,不光一身作责,身先士卒,而且还能够鼎新革故,开展创新,所以成绩斐然,官府极为重视!咱们在此一笔带过,以后就不再重提了。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却说这年冬去春来,正月过完,二月便到!虽然已是春暖花开季节,但在豫东平原上,还是常刮北风,天气有些干冷干冷的。这日,但见有几位年轻小伙子,从睢州西门出来,便往西北一路行去!观他们的年龄也都差不多,最大的也不没有二十岁。每个人肩上都背个小包袱,看样子好像是他们要出远门,而人群中就有小英雄袁尚武。原来,一行人要去东京汴梁看热闹,其他几位也都是小尚武的要好朋友,他们名叫袁宗仁、袁宗义,还都是袁家族里的人。另外还有林文轩、白玉虎、腾天龙等人,居都是家住睢州城里。

书中说过,地处睢州西北方向,约有一百多里路便是闻名遐迩的开封,那里为中原复地,旧时称东京汴梁。其历史也年深久远,可说在中国历史上,又是屈指可数的“九朝故都”。据史料记载,从战国魏到五代梁、晋、汉、周和北宋,皆在此建都。金自宣宗后,亦都于此,号南京。特别是北宋年间,这里又为京城,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商贸繁荣,则是最鼎盛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就反映了当年的面貌与繁荣景象。

恐怕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明太祖朱元彰取得了政权做了皇帝以后,就建都于金陵,他临死前把政权交给了孙子,结果,就引起了儿孙们争权夺利的内讧。他的四子朱棣与侄儿朱允炆争权,叔侄对垒,经过四年战争,最终朱棣取得了胜利。当时他就火烧了南京的皇宫,后就在北方的大都重建皇家宫室,从此明王朝的京师,就迁到了那里,史称北京。以后,人们就称南京为南都,北京为京师,也叫“北都”,亦称南城和北城。为了加强政权巩固,朝廷就在南北两城和开封三地,分别设立了兵部和军事派出机构,管理军队。由于开封地处两都之间,人们又称之为“中城”。

这里也是明王朝,穆宗皇帝隆庆的哥哥恭亲王隆德的封地,然而他一生尚武,喜爱与武家交朋友,也特别喜欢打擂比武的赛事。按照以往习惯,这里每年一到春上,就要设立擂台进行武术比赛!说是由民间自发,实际上每次都少不了,官府的介入和在背后操纵。而且每年的比赛,都少不了恭亲王的参加,几乎上他都是亲自坐阵,场场必到!不光参加观看,有时还亲自选秀,为国家挑选人材。所以,虽然不是官府主办,但每次都少不了他恭亲王,在幕后指挥和操纵!有诗为证:

周王爱武好张罗,民间热闹他掺合;

为国荐才愿操心,回回摆擂他忙活。

中原,历来都是人口稠密,人才荟萃,是各路英雄豪杰聚集的地方,特别是以嵩山少林为代表的北方武术流派,又在广阔的中原大地上较为盛行。而睢州也距嵩山少林寺较近,又是武术之乡,曾出过不少高手,故而,每年去看热闹和参与,竞技的人都有许多。要按照要求,凡是在擂台上,经过比试武功好的,最后都有可能会被官府,征招录用去当差。小英雄袁尚武一伙几人,俱都是投过师学过艺的,他们各人都有一身好功夫,其他几人虽然不及袁尚武的本领,可都也不是好惹的。

这次,他们结伙同去开封,打算主要是看热闹,先长些见识,并不准备上台比武!结果到了那里一打听,才知道情况有变。原来,今年的擂台比赛,挪到了离开封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几个人这次来本就是为了,游玩和看热闹的,既然到了开封,哪有不看就走的道理,于是就决定在开封先逛上几天再说,要好好地游览一下这千年古城,来个一睹为快!若是不然,才真意撼呢!……

东京汴梁本为中都,虽然不及南北两京,但却不逊多少颜色。而睢州离此又不远,可乡下的庄稼人一般是来不到这里的,他们几个人年龄都不大,就更是没有来过。据说,也只有其中的林文宣,还是几年前跟着叔父,去那里卖过大蒜。再就是小尚武了,去年早些时候,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曾为保护逃难卖唱的一老一少,打死了人,摊上了一场人命案官司,后经开封府复审,也算是来过这里。而那时候他路过大街上,是坐在囚车里,可说是无有心思观看街景热闹的。虽然接下来又住过一段时间,而那是在开封府的在牢里,所以,他对汴梁城的情况并没有多少印象,或者说就不太了解。特别是繁华热闹的地方,以及美丽的风景区,就更不知道是啥样子。其他人则甭用说,他们都是在家乡住,也只是听老人说过,东京汴梁城比其它地方都热闹。

他们一帮人到了实地一瞧,果然是名不虚传,街道交织如网,几个人行走在大街上,眼睛全都不够用了,每个人看见啥都觉着新鲜。于是又一打听,今年的擂台比武之事,原来却挪了地点,把那赛事设在了,开封西南上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小英雄袁尚武心想,既然情况是这样了,既来之则安之,就先找个地点住下吧!等到逛完这里以后,再去那里看打擂也不晚。他把想法一讲出来,和他一同来的小伙伴们,也都是墙头草随风倒,人人全都表示赞同!于是就在开封南关,找了一家车马店住下来。因为他们人人家中都很穷,又不太富裕,每人身上带的盘缠也不多,就不敢摆阔和住舒适好的客棧,其价格便宜些也就正合口味。由于这里是千年古都,历来都是藏龙卧虎之地,街道也宽阔,建筑宏伟奇特,商行店铺则一条龙,是一家挨一家。其名胜古迹也较多,比如最著名的就有八大景观。这次来又是机会,他们先住下来休息了一夜之后,到了次日,就开始上街游览了。

然而,他们几人一连几天,游遍了整个东京汴梁城,也观赏了城内、城外的主要名胜。而在诸多的名胜中,要数古吹台较早了。据说,大禹在治水时曾住过此处,人们叫它“禹王台”。也是春秋时晋国乐师师旷,演奏的地方。之后,梁王又在此曾筑吹台,故又称之“古吹台”。

除此之外,相国寺也是我国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这里战国时,为魏公子信陵君的故宅。北齐天宝年间,修建国寺,后毁于兵火。唐代又重建,改名大相国寺。另外,还有延庆观,为元朝初年建造,是元万寿宫的斋堂,内有玉皇阁,亦称“通明阁”。人们都认为江南的风景好,又说苏、杭的美景甲天下,其中就包括女子长得很漂亮。而在这时,中都汴梁的美景和人的容颜,也决不逊色别处多少。

要说在中都开封,还有多处名胜古迹,也大都是始建于北宋年间,除了龙亭不能观赏外,其它几处全能看到。因为龙亭那里是被周王府,改作了他们家的花园,别人是进不去的。那里原为,宋代宫廷里御苑的一部分,上面覆盖着琉璃瓦,晶莹耀目,金碧辉煌,十分巍峨壮观。据说,殿内放有雕龙石墩,为赵匡胤的御座。周边雕栏围绕,殿前石阶分成三层,共有七十余级。中间嵌有雕龙青石,甚为精致。另外,龙亭前还有潘杨二湖。

其次,还有祐国寺塔,俗称铁塔,呈八角形,共有十三层,十数丈高,宏伟挺拔,犹如擎天巨柱。上面的琉璃砖雕,有飞天、降龙、麒麟、菩萨、力士、狮子、宝相、莲花等,花卉人物多有数十种。其工艺精细,俱为宋代琉璃砖雕艺术佳作。若蹬塔眺望,整座古城尽能收入眼底。

再说兴慈塔,因建筑在繁台上,亦称繁塔。平面呈六角形,为楼阁式砖塔,原为九层,明初时被摧毁。后在遗留的下面三层上,又加建了七级小塔,形成了独特风格,如塔檐下有仿木结构。建筑的砖雕斗拱,在三层壁面上,嵌有数十种佛像砖雕,其刻工精美,姿态各异,堪称宋代佳品。塔内有木质楼板和道梯,可登高眺望,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