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章皇上传旨剿灭匪患

一百零四章皇上传旨剿灭匪患

朝廷大军兵发山西

却说当今天子听了首辅王锡爵的言语之后,心中气愤,神情颓废,则愁眉苦脸道:“据朕所知,先前不是由户部已经拨了一些钱粮,怎么最终还闹成了这个样子?”

王锡爵大人回答说:“怎奈几省同遭荒旱,朝廷赈灾所拨粮款也是杯水车薪,是不起多大作用的,就挡不住还要饿死很多人,所以才出现了这种局面。其表现有三,第一,是妇孺老幼全都造反,也是从来未有过和历史上罕见的。第二,那些地方到处都是山区,不适应大兵团作战,官军无法施展能力和进去追剿,而敌人又采用了什么游击战、麻雀战,才致使官军伤亡残重。第三,黎民百姓一致奋起,男女老少纷纷响应,形成了人民战争,则使官军陷入了,只能被动挨打的地位!臣以为朝廷应该采取有利措施,不然的话将会是养虎为害,后患无穷。”

此刻,皇上的脸色也特别难看,不知他是头疼还是没有主张,只见他一手捂着前额太阳穴和半拉脸,一手紧攥拳头只捶龙书案,一个劲地闷了老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而且脸上豆大的汗珠往下滚。朝堂上的一些文武大臣们,人人都是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吭声和敢于插言的,也或许是在这个时候,谁都不想表明自己的主张和想法。等过了好大一会儿后,皇上才结结巴巴地道:“我说老爱卿呀!朕问你有没有良策和什么好办法?”这便是:

祸事来临才问计,屎憋肛门想厕所;

皇上无奈找大臣,眼看上轿才裹脚。

王锡爵大人说:“以为臣的所看这属天灾人祸,而饥民造反自古常有,朝廷就是派兵镇压,也不能大批屠戮民众,干灭一些绝人性的事”。

皇上问:“若以你的意思呢?”

王大人回答:“臣以为对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一切事情则要从长计议才是,不然的话全国就会大乱”。

皇上道:怎么个从长计议法?你可谈出你的见解吗!”

王大人说:“这具体的我还没有考虑成熟,但总的来讲臣以为也很简单,比如说小不忍会乱大谋!所以目前只有先稳定局势,然后再寻找机会慢慢图之。也就是说,要对叛乱者进行各个击破!但总的原则,应该是首恶必办,对一般民众则要从宽处理,要尽量做些争取工作,力求少杀多教育”。

皇上又问:“其具体方法呢?”

首辅王锡爵大人说:“臣以为:根据历史经验和以往证明,若用大军进剿就好像用拳头打跳骚——有力使不上!因为匪徒盗贼们可能会长期,躲进深山里不出来,坚持与朝廷大军周旋和捉迷藏。换句话说,就是光在山沟里到处打转悠,让官军看不见摸不着,更是打不上,不能最终消灭他们。如果是派兵少了不光是杯水车薪,弄不好还要被他们一点点地蚕食吃掉!所以派兵既不易多,又不能很少,需要恰到好处才行。”

皇上道:“如此说来,应该如何才好呢?”

王大人说:“现今,朝廷就应派出一支,上万人的精干队伍,必需要有一个文韬武略,智勇双全,有勇有谋将军统帅,说穿了就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而且还要抓紧时间,尽快率领人马深入到山区,先找到和摸清匪徒们的巢穴驻地,再与敌人展开运动战加游击战。简而言之,就是要找到敌人厮杀、决战、拼命,要死死咬住对方不放!与敌人拼实力、拼消耗、同时还包括拼耐力和拼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句取得较好效果,不然就难易有收获。”

皇上道:“你认为让谁去最好?”

王大人说:“以臣看来,只有一人担当此任最合适!”

皇上急切地问:“他是何人?”

王大人回答:“也正是虎威将军靳东方!”

皇上道:“为什么?你的理由!”

王大人说:“据我所知,此人自幼熟读兵书,文韬武略,不光武艺超群,又能未雨绸缪,知人善断,一生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经历了无数战阵,曾为朝廷立下过汗马功劳!这且不讲。更重要的一点,他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虽是暮年,还壮志不已!并且他还是山西太原人,不光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又了解那里的地理环境,所以,老臣认为能担此重任者,也非他莫属。”

皇上听了龙心欢喜!随后就大声问:“虎威将军可在?”

圣上的话音刚落,就听在武将班部中,有人瓮声瓮气地答应了一声“臣在!”接着就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人。但见他长得肩宽厚胸,大块头,方面大耳,鸭蛋眼,看年纪已有五十多岁。头戴乌金盔,高挑簪缨;身穿乌金铠甲,勒甲绦,十字袢;足蹬软靿战靴,威风凛凛!原来,他并非别人,而正是兵部右侍郎,曾被先皇封为虎威将军的靳东方。只见他走到品级阶前跪倒,口称:“万岁,万万岁!请问陛下,召唤臣有何吩咐?”

皇上道:“我说靳爱卿!你这不是多问吗!方才朕与王爱卿的谈话,我想你也听到了,现在,天下连年灾荒,盗贼猖獗!因此,就有不少人肆虐横行,心怀不轨,对朝廷有敌意。也就伺机而动,联合民众造反,引起了国家动乱,当前时局非常堪忧!朕知道你的老家在山西太原,如今那里的刁民在造反,他们对抗朝廷,但不知你有何感想?”

那靳东方回答道:“臣不隐瞒观点讲,我经常都在为国家担忧!但臣只是一介武夫,深感才疏学浅没有大用,不知这次陛下让俺干什么?”

皇上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你是孤王的肱骨大臣,理当为孤家我分担忧愁才是,此次朕想让你领兵,前去山西境内剿匪平乱,但不知你意下如何?”

虎威将军靳东方闻听之后,又再次叩头道:“臣屡受皇恩,也正无法报答!眼下国家有难,保卫和巩固江山社禝,也是匹夫有责。又何况臣拿着国家俸禄,也深得皇上信任,所以臣愿听从皇上差遣,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就是肝脑涂地,臣也在所不惜!”他的这番话实际就是:

情愿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面不寒:

臣子忠君出本意,马革裹尸不回还。

当今天子一看,虎威将军靳东方是慷慨激昂,回答得非常爽快!而且还有视死如归的决心,皇上听了满心欢喜!便随口问道:“靳爱卿你没意见?”

靳东方回道:“臣不但心甘情愿,还愿立下军令状,此领兵前去,也义无反顾!我决心不彻底剿灭顽匪,誓不罢休!”

皇上说:“很好!很好!看来你真是孤王的坚强臂膀,朕现在就封你为,戡乱领兵大元帅,让你挑选两万精兵,不日出发,前去山西剿匪平乱,不得有误!”

虎威将军靳东方答应道:“为臣情愿领旨!但是还有个小小要求。”

皇上说:“你讲!”

靳东方说:“我想请陛下给我配一名得力助手,实际就是任职我的先锋官,因为这次出征剿匪非同小可,而部队就需要有一个,特别能干的人率领先遣军,走在前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需为大军前进铺平道路。”

皇上道:“朕准奏!凡是朝廷的文臣武将,都任你挑、任你选,哪怕是龙子龙孙,都由靳爱卿你说了算,你看谁合适就让谁去!你就尽管开口”。

靳东方回说:“臣也不要你的龙子、龙孙!就单要你的贴身侍卫,大内高手,御林军副领班袁尚武!”

皇上听了靳东方的请求心里猛然一惊!心中暗忖你还真会挑捡,怎么会看上他?说实话你要别人朕都不怜惜,如今要他我还确实舍不得。因为他跟随朕多年,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坦荡做事,忠于职守,谨慎小心,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出过差错,也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况且,他还救过朕的命,也从来不炫耀自己。皇上深思了良久,心说方才我已经把大话都说出去了,再说不给孤王乃一国之君,言必信、行必果,我说过的话就得承诺和兑现。也只有这样,孤王我才算贵为天子,金口玉言,能够让人服气,不然的话,就会失信与臣子和民心,全面权衡了一番后,也就只有答应了。便说道:“那好吧!朕就忍痛割爱,让你把他带去!其实也是让他跟着你,去锻炼锻炼闯荡一下,到外边见见世面,以增加才干也是好事。再者说,光整天让他待在宫廷里不见阳光,总围住朕转也不是办法,你带他去我也放心,朕就依你,希望你要经常关爱他!”这正是: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山西平叛,上下一统。

臣下要求,皇上答应;

金殿派将,都须执行。

随后,当今圣上就让身边的王公公,去传宫中卫士副领班袁尚武上殿。

那太监王公公领了皇上口谕,立刻便到外面去喊四品带刀护卫,袁尚武上殿觐见皇上!其实袁尚武也就在殿外边。因为他为皇上的贴身卫士,皇上在金殿上会同百官,他也不敢远离了,所谓护卫,就得守护和保卫!然而他一听皇上传唤,来得也就就快。转眼之间,文武大臣们就看到王公公,刚从后面出去就又回来啦!并还带着袁尚武来到八宝金殿。由于小英雄是皇上贴身卫士,又经常跟随皇上外出,反正不论到哪里圣上总带着他,所以金殿上的大臣们,谁都对他不陌生。然而从他外表看,如今也是三十岁刚出头,他是仪表堂堂,一身正气,身高七尺有余,宽肩膀,蚂蜂腰,一派英雄形象。头顶金盔,身贯金甲,所谓金盔金甲,岂实都是黄铜的,背后背着两条打将钢鞭,你道:“他在金殿上怎么能携带兵器?”

大家可别忘了,他是当今皇上的贴身卫士,随时随地都在保护皇上的安全,别说在金殿上,就是在皇宫内院里也是同样,所以他的兵器时常就不离身。正所谓干啥指望啥,卖啥吆喝啥,任务保皇上,须得尽忠心,就是这个道理!他又是文武全才,可说文能安邦定国,武通三略六韬,具有经天违地之才,且还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无论到哪他都炙手可热,是一位难得的人才。太监王公公一直走到皇上跟前禀报说:“启奏圣上!宫中副领班四品带刀护卫,袁尚武来到。”

可能有人还会问:“兵部侍郎靳东方点袁尚武的将,并要让他和自己一同前去山西剿匪,却是为何?”

诸位有所不知,你别看这位袁尚武虽然不是多高职务,也不是什么将军总兵,又没有定啥官衔,只是一个御林军中的小头目,宫中的带刀护卫。可是,他要比一些有品级的朝廷大员,还要名头大和牛气得多!这事甭用我说,诸位可能全明白,凡是在官场中混过的人,都十分清楚宰相门前五品官。又何况他是宫廷里的人,还是皇上身边的卫士,皇上又对他信得过,他在皇上面前是红人,所以就不同寻常。要换句话说,哪怕是皇帝身边的一条狗,都要比下面的州官、知府面子大得多。再者说小英雄袁尚武,过去又曾经救过皇上的命,俗话说功高莫过与救主,当今圣上对他可不一般,说实在的,他又是皇上的心腹。在朝中,就是王爷、侯爷、阁老、宰相,对他都是另眼看待,而且侍卫们都有特权,平时就没有人敢招惹他!你想呀!若是给他过不去,也就等于得罪了皇上。

再说那虎威将军靳东方,他虽然只是一员武将,又称为一武夫,要说他学问也并不大,可是他鬼点子多、有头脑,也可说是大智若愚。他一生几十年,不光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同时也会趋炎附势,有着自己的一套人生处事哲学,也就是说,在官场里很会来事。所以,他是经过寒冬的蚂蚱,曾是挣扎过来精灵虫子,他在官又混了多年,成天耳濡目染受熏陶,各种经验都很丰富。他又清知道这位袁尚武,是皇上的心腹爱将,故尔就扯虎皮、拉大旗、也叫攀高枝,便点了宫中侍卫袁尚武的将。其实他心里想的是,常在河边走的人,一不小心就会湿了鞋,如果万一有一天,自己出点什么事,到时候,就好有人在皇上面前,替他说句好话,一切事情就好办多了!这就叫:

朝里有人好做官,倚仗有人给代言;

虎威将军有心计,才让尚武到前线。

他靳东方这样做其目的和想法,也不外乎有两点,第一,他知道小英雄和皇上的关系,如果到时候出点啥事,还能让袁尚武先抵挡一阵,或给他在皇上面前打圆场,说些好话什么的。因为皇上对小英雄袁尚武非常信任,他说出的话也有份量,这就叫关键时刻一句话,既可定生死、论成败。所以他抬举了袁尚武,就等于巴结上了皇上,则把小英雄当成了挡箭牌。第二,他与小英雄袁尚武共过事,两人也比较熟悉,这袁尚武又为人忠厚老实,没有弯弯绕和坏心眼,也值得他信任。而且智勇双全,武艺过人,在宫中也是数得着的,就是上了战场,也能充当他的强硬臂膀,所以他才要拉着袁尚武。

简单截说,就看袁尚武走到万岁跟前,也不像是那些文武大臣,见了皇上要跪地行君臣大礼,而他可没有。因为他是皇上的贴身卫士,常跟在皇上身边,就很随便自如,只见他一抱拳施了一礼道:“请问主子,您唤俺有何吩咐?”

皇上看了看袁尚武道:“尚武,你是寡人的侍卫官,还救过孤王的命,曾多次立过大功,也是朕最信得过的人,这些题外的话朕就不多说了,咱们还是转入正事。皆因连年自然灾害,也确实弄得民不聊生,现有各地传来快报,说是山西忻州、朔州、浑源州,以及陕北的刁民造反,他们搞起叛乱对抗朝廷,引起了国内很大动荡。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今国家是多事之秋,也是用人之际,孤王想让你出去闯闯,见见世面!方才朝议决定,经众位大臣建议,准备出兵平乱!朕派兵部侍郎靳大人统兵前去剿匪。结果,他就提议让你去当先锋,也不知你意下若何?所以,孤王想征求一下你的意见,你要如实回答朕才是”。

小英雄袁尚武一听皇上说出的话,也真有点纳闷,也似是莫棱两可,话里有话,他就深思了一下后,才回应说:“忠于皇上乃吾本份,报效国家匹夫有责!小子应谨遵圣谕,愿听从主子的召唤和差谴,哪怕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俺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

皇上闻听则微微点头道:“很好!你就跪下听封!”

“是!”小英雄袁尚武答应一声,不敢怠慢,则急忙走到阶前跪下。

皇上道:“现在朕就封你为:“剿匪平乱正印先锋,率领五千人马,要与靳将军择日出征,并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得有误。”

小英雄袁尚武大声应道:“小子遵旨!谢主龙恩!”随即又向皇上叩头。

接着,皇上又命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徐光启为参军,还让自己的弟弟,藩王朱翊鏐当监军,负责筹集粮草及军需后勤供应,并由户部派官员协助。同时,又任命天镇关总兵田运中为副先锋,等到大军一到就配合行动,并随队一起出征!这次,朝廷动用了大军巢匪,实际也是悉索敝赋,几乎是竭尽全力了。

且说那靳东方、袁尚武、徐光启和朱翊鏐王爷,几人领了皇王圣旨,离了八宝金殿,来到教军场上,元帅靳东方点了两万兵马,先锋袁尚武点了五千,共计是两万五千人马。这些都是大军主力战斗部队,可不包括专门押运粮草和保障后勤供需的人员在内,所以,光是能杀贯战的将领就有数十员。其中,有六位总兵,八名游击,十二名参将,若干名副将,上百名千总,其把总小头目就不必说了,真可谓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常言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翌日,准备就绪,立刻出征。

先锋官袁尚武即率领着五千人马打头阵,元帅靳东方率领中军大队,随后紧跟,接下来,便是藩王朱翊镠押运粮草在后的人员。朝廷官员不分文武大臣和平民百姓,都在一街两旁,目送着大军出城。官兵们离了京城,一字儿排开,一般都是三人为排,但也有四人为一排的,整个队伍浩浩荡荡,就像一条长龙,直奔山西而去!有诗为证:

数万人马齐出动,一字排开似长龙。

前边跑的是马队,后边紧跟步下兵。

刀出鞘来弓上弦,枪刀剑戟耀眼明。

长的杆子短的棍,铁尺马叉和流星。

铜盔铜甲马上将,铁盔铁甲是步兵。

五色彩旗空中摆,战鼓咚咚贯长虹。

人欢马叫去平乱,耀武扬威赶路程。

单说先行官袁尚武带领着五千人马走在前面,他们是逢山开路,遇水造桥,见龙锯角,见虎拔毛!大元帅靳东云率领官军主力,紧随其后!笔者还须简单截说。因为朝廷人马,这回去山西剿匪平乱,途中也非止一日,整体大军车殆马劳,可说全部人员都比较辛苦!这一天,他们便来到了山西地界!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