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进淮安府卖盐

徐三郎站在旁边,也是高兴的屁颠屁颠。

眼前这一批盐应该差不多有六七万斤。

张乐平告诉徐钦,现在三天能出五千斤以上,一个月就能出五六万斤盐。

这足足有六七万斤精盐,能卖出多少钱来?

嘶…

粗劣一算,张乐平倒吸一口凉气。

这真的是暴利,难怪徐大人说是大生意!

这一年下来能赚多少银子哦?

自己在徐大人后面随便接个漏、喝点汤,也够下半辈子全家富贵了。

“属下参见徐大人,总办大人。”

警卫队长被叫进仓库。

“张总办,你安排人手现在就将这批盐,拉出其中五千斤到淮安府盐运属衙去试卖,测一测这精盐品级,才知能卖出多少钱。”

徐钦开口吩咐道。

“好勒詹事大人,下官早就提前打听好了。”

张乐平回复道:

“这几天我四处打听如何卖盐,淮安府辖地内的盐坊或是小型作坊,都是将盐运往淮安府盐运衙门售卖。”

那是当然,否则还叫食盐专买专卖?

“下官特意去淮安城里一趟,打算熟悉一下门路,可去了之后突然发现衙门口贴着告示!”

“大人,咱们运气太好了,刚要卖盐,这惠民告示就来了。”

“什么告示?”徐钦也觉得奇怪。

张乐平诡诈一笑,连忙抱拳回复道:

“告示的内容,说是近期如果能及时交盐,衙门旋即颁发制盐许可,听说以前都是先进行核验,待拿到许可凭证,才能制盐、卖盐。”

这是完全合规的啊。

食品药品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就是后世也是如此。

可淮安府这乐呵呵意欲何为?

徐钦闻言不禁眉毛一挑,心里暗自琢磨起来。

“对了大人。”

张乐平接着叙说道:

“告示上还写着,元年始初开始,这收盐的价格,比以往要上涨三成呐!”

“这几天我心里犯嘀咕,怎么自己一卖盐,就有这么好的事情来?”

嗯?

淮安府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还想什么呢?这叫瞌睡来了送枕头,别想这么多,先去盐运衙门走一趟,把盐卖个好价钱,再说不迟。”

徐钦故作轻松说道。

他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遵命。”

张乐平立马将五千斤盐装入麻袋,然后用两辆骡马车运往淮安府城。

押车的是五名护矿队员。

徐钦当然和张乐平一起去了淮安。

矿场交由朱义管辖。

“乐平啊,你这件事办得漂亮。”

徐钦年后开始直呼他的名字,显得格外亲近。

虽然张乐平的年龄,大了徐钦整整一轮,但听起来非常入耳。

能成为徐钦心腹,张乐平求之不得,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哪里哪里,这些都是大人指挥若干,运筹帷幄,才有的成绩,下官一定会继续努力,唯大人马首是瞻。”

徐钦听了很是满意。

古代人若是发了誓言,往往很守信用。

信守诺言这是为人做事之正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拼了命也要去维护。

“对了,我还没给你确定酬金吧。”

“给大人干活还谈什么价钱,您愿意怎么给就怎么来。”

张乐平嘿嘿笑道。

他本就是寒门子弟,家里兄弟多,全家砸锅卖铁供他一人读书,赴考。

目前只是一个从七品小官,俸禄又低,远不能回报父母兄弟们的付出。

他总在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报答父母兄弟们,让他们拥有自己的田地,房产和店铺等。

让张氏子孙们都能成为士族子弟,光宗耀祖。

有幸,他遇上了徐钦,这是他的运气。

徐钦当然明白:

这个时代的人,往往一出生就决定了自己命运。

大明眼下跟后世某个时期一样,也是以阶级成分论。

农户种田,农户的儿子也种田。

铁匠打铁,儿子自然就打铁了。

子承父业天经地义。

而像张乐平这样立志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只是大明朝制,朱皇帝不允许啊。

朱元璋他是个狂人。

从登基之日起,他就规定了每个人的户籍。

军籍,农籍,商籍…

统统世袭。

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朝廷早有明文规定。

商籍子女,犯人妓女等贱籍子女,一律不准考官。

虽然执行力是个问题,不一定能落实到下面。

因为大明朝政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想要改变户籍,对不起,拿钱开路。

但绝大部分普通老百姓,哪里有什么钱财,来改变自己的户籍。

所以,社会阶级的烙印,根深蒂固。

张乐平虽是寒门,但他家归属平民,叫庶族。

拥有逐级报考,谋取功名的权力。

相当于后世的公民,有公民权。

这比起那些商人,罪犯,妓女等贱籍,高出一阶。

所以,他好不容易抓到了这个能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自然是十分珍惜。

想到这里,张乐平从怀中拿出一个记事本。

“大人,这是矿场五百两银子的流水账,上面记录了各种花费,这里还有结余的…”

徐钦拿过来看了一眼。

上面详细记载着发放的工钱,建设工程的材料费用,还有买粮食等生活上的花费等。

以及结余的银子。

字迹工整,写得非常清楚。

“可以啊。”

徐钦夸赞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你。”

张乐平谦卑道:

“徐大人,这些都是下官应该做的,你看看要不请个帐房先生,做个流水帐。”

“现在暂时不用,过些日子吧,我从京师或淮安请一个过来。”

徐钦回复道。

张乐平点头称是。

他深谙这个帐房重要,这些不该他管的,坚决不能染指。

徐钦扫了他一眼,便将小本子甩了回去,笑道:

“好好干,后面还有更大的生意等着咱们。”

“不过这几天,你可以让工人们加班,给点加班费,多制些盐出来。”

“遵命。”

拉着盐的骡马车走不快,好在徐钦与张乐平一路聊着,也不觉在浪费时间。

等进入淮安城,夕阳已是西下。

古代衙门估计这时候快要收工关门了啊。

一行人加快速度。

等马队赶到盐运衙门,人家正准备关门。

徐钦他们去的是淮安府署盐运局衙门的属衙,叫盐储所。

盐储所,说白了就是收购和储藏食盐的一个部门。

“官爷,请等等…等等。”

一身便衣打扮的张乐平赶快上前,讨好道:

“官爷,我们是来卖盐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