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第二次东夷之乱

第三章 武王伐纣 第三节 第二次东夷之乱

?为了转移纣王的视线,姜子牙再次派出使者前往东夷。``WWw.?超速首发``鉴于第一次东夷叛乱时人方承受了商王朝的绝大多数打击,这次姜子牙还特意联系了位于淮水地区的虎方。武王二年春,东夷人方连同南方的虎方再次叛乱,连兵进逼商王朝在东夷地区的驻军。?

燕历八年七月初,正在休养的燕国迎来了一位纣王的使者。这位使者言申是我的老熟人,曾经在我的手下领过兵。?

宾主见过礼,言申拿出了纣王的命令。接过竹简,缓缓展开,原来是纣王要求燕国出兵南下平定东夷的第二次叛乱。这可不是个好差事啊。摊开地图,可以看到从燕国到东夷的人方和虎方,要穿越半个河北省和几乎整个山东省。这一路上少说也有七百公里。再考虑到道路条件和沿途的东夷势力,这一次可算是碰上头彩了。原以为封到燕地之后,基本和中原就没有什么联系了,当初我对纣王所说的那些“可从北方威胁东夷”之类的不过是为了封地的借口罢了,想不到纣王还真看得起我啊。?

将言申送下朝堂,我招集手下大臣开始商议出兵事宜。不一会,六卿齐集。这六人里,只有瞳和疾是我的旧部下,其他四人都是燕地最先投靠我的世族首领。这四人分别是燕云、子城、伯许和司掘,是燕地世族里现存七家里最有实力的四家的族长。虽然我将燕地所有土地收归国有,但作为补偿,那些投靠我的世族首领大多在朝堂之上占有一席之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燕人,燕云四人是打心眼里不愿意出兵东夷的。先不说这样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看着自己的族人死在遥远的南方这些人心里也很不好受。这时人们的乡土观念很强,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乡。因此,我在燕国征兵很不顺利,建国这几年来的几次打劫人口行动用的还是我当初从朝歌地区带的老人。经过这些年的征战,已经有将近四分之一的战士再也回不到故乡了。所以,我很早就开始着手改革兵制,现在东夷人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我怎么会不把握呢??

见礼之后,燕云就开口了:“君侯,我等以为,这几年我燕国屡经大战,国力疲敝。此次王上来使让我军南下平定东夷叛乱,路途遥远。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实在是无法承担啊。还望君侯上表王上陈述详情,请王上免去我军南征之令。”燕云已经快七十的人了,说话时不断咳嗽,让人不忍。?

伯许和司掘也都赶忙附和,均言我军实力不足以南下。只有子城端坐不语。其实子城也是左右为难。作为子姓的商汤后人,于情于理他都应该支持南下。但是毕竟早在数百年前他这一支就迁到燕地了。虽然名义上他还是纣王的远亲,可是这几百年没见的远亲,感情上就不是很亲密了。尤其这些年他的族人被我用各种名义——比如作为大商王姓,应该为他人作一个表率——征召了不少,使得子城不愿意再有大的兵事。矛盾之下,子城只有缄默不语了。?

而瞳和疾就不同了。作为我一手提拔上来的重臣,他们两人可谓唯我马首是瞻。见我对燕云三人的话没有表态,两人马上知道了我的意思。瞳先说道:“燕大人所言有理,但我等身为大商臣子,王上有令,岂能不尊?况且我军虽连年征战,但并未影响百姓生产。而自君侯改革农事以来,虽前年大旱,我燕国仍年年丰收。以我国之力平定东夷虽力有不逮,但东夷现有飞廉将军坐镇,王上也很有可能出兵,我军只是协助,又有何不可承担??

疾接着说:“且我等大商之臣,自当尽忠于大商。今东夷复叛,扰乱王畿。我等蒙王上大恩无以为抱,此时正是为王上分忧之时,怎可以种种借口推诿?”一番话说得义正词严,震得燕云等哑口无言。?

这时我才慢悠悠地开口道:“诸位且安。我燕国虽连年征战,但身为大商臣民,自当为王上分忧。只是如今我燕国尚有许多忧患,亦不可擅动。不知子城贤卿有何高见??

子城见我把球踢到他脚下了,不好继续沉默,只好硬着头皮说道:“下臣以为,我燕国虽屡经大战,但实力尚在。只是东夷离此路途遥远,一路之上我军容易遭到袭击,且粮食不济。”说到粮食,子城忽然精神起来了。作为主管农业的官员,子城是极为负责的。?

“现我燕地尚有存粮二十万斛,秋收之后可再收五十万斛左右。如在国都五百里之内,我可保军粮充足。但东夷离我蓟都有两千里之遥,军粮恐难以为济啊。所谓三十余一,为供应我军五千人马一月,只需耗粮一万五千斛,而加之路上损耗,一月则需耗粮四十余万斛。以我燕国之力,难以支持大军长久征战,还望君侯三思。?

虽然子城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我已经铁了心要出征了。“子城所言极是。但王上有忧,我等作为大商子民,怎可无动于衷?至于路途遥远,路上军粮损耗极大,我有一法可解。路损原因不外乎路途遥远、无路难行、运输不便等导致运输时日长久。今我军可行军开路,整修道路,沿行军路线修建一康庄大道,以便我军粮草运输。且从今而后,军粮均以马车运输。如此,则可减少粮草在路上的损耗。不知子城以为如何??

子城坐在席上默默盘算。良久,子城恭敬地稽首拜道:“君上所言甚为有理,子城佩服。?

我又环视了一下其他几人。燕云等见到子城已经同意了出兵,也就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了,只得有些不情愿地点头称是。这样,出兵的事算是定下来了。我在心中暗暗一笑,后面才是我这次出兵的真实意图,嘿嘿。?

我佯装大喜,命人上酒。底下六人这下可高兴了,尤其是瞳和司掘两个好酒之人。自从到了燕地之后,我就下了禁酒令,任何人不得随意饮酒。商人本就好酒,这下可就不好受了。不过我在颁布法令或者达成某项决议的时候都会命人上酒以示庆贺,而且上的都是上好的高度酒,所以六卿等大臣最盼望的事情之一就是我颁布法令或庭议决事。瞳和司掘已经坐不住了,不住地朝门外张望。我暗暗好笑,也不说破,就先让他们高兴一下吧。?

酒上来了。我举起酒爵,众人一阵期待。只要我说了祝酒词,他们就可以开怀畅饮了。只见我把酒爵高高举起,然后又缓缓放下,看得底下众人心脏一阵狂跳。?

司掘急得顾不上礼节了,跳起来就问:“君侯何以不祝酒辞?”瞳也是紧张地盯着我的嘴,生怕我说出不允许喝酒的话。?叹得底下六人神色数变。?

瞳小心翼翼地问道:“君上有何忧烦??

我又长叹了一口气,这下连最少饮酒的燕云都紧张起来了。看看火候差不多了,我假装烦恼地放下酒爵,说道:“方才我突然想到一事,故此失态,让各位见笑了。?

六人这下可是真慌了。以往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一般这酒是喝不成了。燕云赶忙问道:“君侯还有何事烦恼?如今出兵之事以定,军粮之事亦有法可解,何事可忧?”燕云是六人里年纪最大的,知道我还是要卖他一个面子的。?

我正等着你这句话呢。我又叹了一口气,这才幽幽说道:“非是别事,还是出兵一事。虽说我等已决议出兵,奈何眼下无兵可出啊。”兵事一向是我亲自负责,瞳和疾只负责带兵打仗,其他各种事宜都是我一手控制,连这两人都不知道详情。所以,燕军数量除了我和招兵的人,整个燕国可以说没有其他人知道了。?

司掘这时已经坐下了,闻听此言,急忙说道:“无兵?君侯何不招兵?”哈哈,就等你这句了。借口已经有了,还是你自己说的,等会不要后悔哦!?

我装出大喜的表情,高兴地说到:“司掘所言甚是!只是如今燕国已定,百姓安居乐业,却无人愿意为国出力,如之奈何??

司掘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酒,想都没想就回到:“谁人如此大胆?为国效力,乃人臣之责。前君侯为百姓改革农事,使得诸人得以安乐。今君侯有忧,竟敢抗令?虽用强亦可!?如此,我欲颁布《兵源法》,以振军威,诸位以为??

话都说到这了,诸人都是久经考验的老狐狸了,哪能还不知道我的真实意图?只是话头是自己说出来的,司掘也不好自己打自己嘴巴,只好点头答应。这样,我颁布了《兵源法》,从此燕国的兵源就有了保障,为我以后的军事行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今日决议二项,实乃大喜。举爵!请诸位满饮此爵!”我这回是真正地开怀大笑了。六卿也都迫不及待地举酒。对于这些憋了好久的酒徒而言,眼前的美酒比什么都重要。我得意地看着众人喝干爵中之酒,喝道:“再满上!今天我们君臣不醉不归!?

燕历八年七月十一日,在祭祀过天地之后,我统率五千兵马向南进发。这五千部队可都是精锐部队。要不是害怕东夷沿途的骚扰,我还真有些舍不得动用他们。要知道这五千人可都是百战老兵,有些还是我的第一批武卒,沙场经验丰富,损失任何一人都是我所不愿意的。但是如果调用渤海盐场的三千部队,先不说那些人经验不足,在经过长途行军之后能否保持足够的警惕性,就是经验丰富我也不敢轻易动用。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我是时刻不敢忘记的。?

回头望了望蓟都,隐约还可以看见妲己站在墙头。这次出征,我只带了瞳,疾要负责守备蓟都和渤海盐场,其他四卿都是文官,不谙武事,来了也没用。妲己则要在我离开的这段日子里监国,也不可擅离。不过好在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出征了,众人虽不舍却也知道我勇力过人,在战阵之上,只有我找别人麻烦,没人敢找我麻烦,倒也放心。?

从蓟都南下不到两百里,就已经看不到人烟了。经过这几年的不断劫掠,出了燕国之后的将近两百里已经没有一户人家了,人口都被我打劫到燕国去了。直到靠近大河(今黄河)的时候,路边才逐渐有一些小国出现。为了军粮运输的便利,这一路我们走得非常慢,每天行军不到五十里,言申几次催我,都被我用整修道路的借口搪塞过去了。其实也不是搪塞,我们的确在整修道路。只是这一带以前我就来打劫过,路都是修过的,现在只是做一下维护罢了。?

过了大河,路就不好走了。倒不是没有路了,只是这些小路无法让大军通行罢了。这时候的行军速度更慢了,不仅要开路,还要防备东夷人的袭击。当然,砍伐的树木还要运回蓟都。这一切都让言申急不可待。不过路途难行,他也不好说什么就是了。其实我是一点都不急的:走得慢,到达战场就晚,参加的战斗也就会少很多;路修得好一点,粮草的损耗就要少一点;路修好了,以后我南下打劫东夷人口也方便不少。等到周朝建立了,这里是齐国的地盘,到时我三天两头来捣乱,看你如何发展。打着这些算盘,我一路跋山涉水,渡过济水之后,终于来到了人方的势力范围。?

这时已经到九月了。看着田里成熟的庄稼,我很是高兴。虽然一路上行军缓慢,军粮运输也很充足,不过可以打劫别人的粮食我还是很兴奋的。这大约就是人的劣根性之一吧,自己的总是比不上别人的好。当然我不是这样的人,但是这样做可以节约燕国的国力,我绝不会吝啬别人的血的。一声令下,大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留,想来蝗虫也就只能做到这样了。?为了大肆劫掠粮食,我将部队分散开来。这就给了人方以可乘之机。九月十七日,小雨,人方一部的三千兵马袭击了我的主营。这个时候的主营,只有不到一千人。连日来未遭抵抗,使得燕军对四周放松了警惕,原本应该派出的斥候、望哨由于下雨的原因留在了营地。因此,当人方的部队抵达大营外不到一里的时候,才有人发现。这时已经晚了。虽然我的留守部队凭借营寨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是卒不及防之下,还是造成了惨重的损失。整个战斗持续了不到一个时辰就结束了,燕军仅有不到百人逃出大营。当第二天我满载粮食而归的时候,迎接我的是满目疮痍。躲在不远处的幸存者见到主力回营,这才跑回来告诉了详细经过。?

我坐在中军大帐里反思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的所作所为,试图总结这次失利的原因。想来想去,好像主要原因都在我身上。首先是没有意识到分兵的害处:在东夷地区,周围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是我们的敌人,我为了劫掠粮食却大肆分兵,犯了兵家之大忌。其次,没有建立严格的士官体系。由于轻敌,仅仅是下雨就没有派出侦察,这是留守部队被击溃的主要原因。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再次发生,必须建立严格的中低层士官体系,做到无将而兵不乱、遇袭而兵不乱、胜败而兵不乱这三不乱。只是如何才可以做到这些呢?我想找个人商量一下,这才发现整个燕军乃至燕国只有我自己可以和自己商量事情。摇头苦笑一下,我决定仿照近代兵制来重组部队。?

十九日,大晴。天气不错,不知道是不是老天也在帮我呢?我站在临时搭建的一个土台子上,宣布了改制方案。没有任何反对意见。这些年来的征战,早已把我的不败形象深深地刻进了这些士兵的心中,没有人会认为我的想法是错的。虽然这让我很是虚荣了一把,可心底还是隐隐有些不安。没有人不会犯错误,哪怕他是神,这次主营被袭就是我的责任。当然普通士兵不会这样认为,在他们看来,那些东夷人只敢乘我不在的时候来偷袭;失利,不是我犯错了,而是那些东夷人太狡猾。改制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后面我又用了三天时间完成第一师第一旅的建制编组。瞳担任第一师师长兼一旅旅长。我同时也将渤海盐场的三千部队编为第二师,只是这些就要等我回去再说了。?

清点了一下手中的部队,出征时的五千人马只有四千一百多了。我从中又挑出最精壮的五十人组成了我的警卫营。瞳作为师长,也有十人的警卫。再次启程,只是这次我小心多了,不但广派斥候,全军行进时都小心翼翼:兵车五十乘在中间警戒,步卒分布两侧;弓上弦,剑出鞘,投矛手则是紧紧将短矛握在手中。事实很快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二十四日,斥候发现东夷大约七千部队集结设伏。将计就计,我派五百轻卒进入埋伏,佯装败退;又摆了一个两翼靠后中间凸出的月牙阵,将兵车全部放在左翼,战阵中间则是厚甲武士和投矛手,弓兵和部分轻卒则安排在右翼,另外再安排三百精锐埋伏在战阵前方一里的森林中。一切就绪,就等东夷大军的到来了。?

五百诱敌部队果然不负我望,成功地将东夷的伏兵引了过来。这五百轻卒都是我精心挑选的擅跑之人,东夷的兵车硬是没追上。虽然有几人被弓箭所伤,还好没有大碍,军医简单包扎了一下就又投入战阵了。东夷人很快就跟了过来,看到我军已经有所准备,知道偷袭是不可能了,急匆匆地摆好车阵,一通鼓响,高速杀了过来。?

兵车的确是这时的主战坦克,虽然防御不好,但是胜在速度快,冲击力强,一般人很难射中兵车上的士卒。普通步卒对上兵车部队,和面对死神没有太大区别。可惜燕军有个人知道覆盖射击。不错,这个人就是我。站在中军的一辆兵车上,默默地计算提前量、风向风速,我开始下令:?

各排的传令兵大声地将我的命令传了下去。虽然可以用鼓声指挥,但是传递消息速度太慢,也太复杂,还是用传令兵较好。为此,每排均设有一名传令兵,专门挑选了嗓门大的士兵担任。?

先不说这些,还是让我们把目光重新投向战场。右翼的弓兵听到命令,拔出一支插在面前的箭,轻轻地搭在弦上。?各弓兵连一排的士兵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强弓,然后轻盈地引弓靠弦。虽然动作还不是很整齐,但是作为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一般士兵,能达到这种程度已经让我很满意了。?我投出一只铜矛。这支矛在空中轻巧地滑出一道美丽的弧线,落在中军前方五十米的地方。?

“嗖嗖嗖……”数百枝箭划破长空,落向铜矛所在。虽然士兵们对此很不理解,但是遵守命令的习惯还是让他们射出了手中的利箭。?

我满意地看着钉满利箭的土地,再次下令:“全体举弓!?阵前五十步!连射三箭!?

眨眼间,近千枝利箭沿着美妙的曲线落在了冲到阵前的东夷兵车上。伴随着一声声凄厉的惨呼,东夷的士兵们一个接一个从兵车上落下,旋即又被后续的兵车碾过。?

暗暗叫了声可惜,,我下令停止射击。假如这些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刚刚的箭击就应该是三个排轮流射击,造成持续打击。没关系,只要有时间,这些士兵会学会这些的。我看着阵前一阵混乱的东夷人,冷酷地下令:?三击!?

数百枝投矛带着死亡的问候,向着那些停留在原地的车兵飞去。这些仿制的古罗马投矛,在击中敌人之后,矛头会折断,这样敌人就无法利用这样投矛来打击我军了。又是一阵血雨飞溅,连续遭到箭雨和投矛打击的东夷人终于认识到留在原地不动是一个极大的错误。可惜兵车转身不利,这些东夷人只有咬咬牙,硬着头皮冲了过来。?

可惜这时离我军战阵已经不远了。抓住接触前最后的机会,弓兵和投矛手再次问候了一下这些车兵,同时也阻止了兵车的高速冲击。当这些兵车撞上我的中军时,速度慢到可以让我军步卒随意砍杀战马。?

这时,东夷人的步卒也冲上来了。我不慌不忙地指挥中军缓缓后撤,右翼则开始上前接敌。很快,东夷人的步卒也享用了车兵刚刚享受过的大餐。随着右翼的前进,东夷人的左翼逐渐被压向中军,而这则使得东夷的中军更加混乱。看看时机差不多了,我下令左翼的兵车部队高速突击东夷人的步卒。五十乘兵车绕了一个圈子,一方面是加速,一方面是改变方向,从东夷人的右翼高速插了进去。这个时候的步兵是没有办法阻挡高速奔驰的兵车的,就像冷兵器时代的步兵永远挡不住奔跑起来的重骑兵。就像一把匕首插进了柔软的**,东夷人的战阵里溅射出无数血花,在秋日的阳光下是如此的动人心魄。?

东夷人开始慌乱了。我决定在胜利的天平上再加一块砝码。放倒车上的一面白旗,这是向伏击部队下达的出击命令。不一会,伏击部队冲出了山林,杀向东夷人的后军。带领这支伏击部队的是我的警卫营营长布击句。他是我来到燕国后才发现的人才,为人勇武果敢而又不躁进,颇有将才。为了培养他成为我手下的大将,我先将其提拔为我的车右,之后又任命其为车长,这次改制又将他生为我的警卫营营长。布击句这次也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得到出击的命令,布击句没有立刻冲锋,而是先观察了一下东夷人后军的状况,发现东夷部队的后军虽然有些混乱,但是士兵还没有惊慌失措,倒是右翼和后军的结合处,士兵不知所措,四处逃散。抓住敌人的弱点后,布击句果断地率领三百勇士直扑东夷右翼和后军的结合部,一击将右翼彻底击溃,然后驱赶溃乱的士兵向后军逃去。很快的,东夷人的后军也崩溃了。随着兵车再次冲杀回来,东夷人彻底溃散了。?

我一向是“痛打落水狗”主义的信徒,见此机会怎可放过?一声令下——哦,是一通鼓响,这时的士兵已经注意不到传令兵的声音了,还是训练不足啊——全军突击。虽然比不上下山猛虎,不过此时的东夷人恐怕连只狗都怕,燕军还是轻易地杀了个痛快。为了震慑东夷各部,防止他们对我的骚扰,我破天荒地没有阻止屠杀。很快,战场上还活着的东夷士兵已经不多了。虽然有不少东夷士兵逃了出去,不过我已经没有力量再去追击了。其实以四千对七千,能取得这样的大捷我已经很满足了。如果经过严格、艰苦的训练,我完全有把握用这四千人马击破东夷一万大军。?

战斗持续了不到两个时辰就结束了,我军杀敌五千余人,不过只抓了七个俘虏;自己的损失有三百多人,其中阵亡的只有不到百人。想来东夷也是轻敌了,又被我识破了埋伏,士气受了打击,再加上我竟然不打车战,出其不意之下,才会有此佳绩。?

经此一战,之后的行军顺利了许多,东夷各部再也没有前来骚扰。十月三日,我率军到达了纣王大军屯驻的诸城。这里,已经深入人方的腹地了。看着低矮的城墙,我默默地想到:八年未见,不知道纣王现在如何呢?车旁,我的士兵们正在向着诸城的城门前进。?

小弟还有一本书《灵界臆想》,还请各位不吝点击一阅,不需要投票。谢谢各位支持。?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