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发财的想法

财富随处可见,要么我们缺少一个发现财富的眼光,要么我们走得太急,与财富擦肩而过。

有时候,有些发财的念头,就像一个个微弱的火光,会从我们的脑海中走过, 如果抓住了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忽略了它,就与财富擦肩而过。

尚云曾经看过一个故事,讲的是财神爷和福禄爷的对话。

一天,财神爷和福禄爷下棋,福禄爷抱怨财神爷:“哥们, 你掌管着天底下的财富, 可你总爱干一些帮富不帮贫的事。你今天给我说说, 你为什么总爱把财富赐给那些有钱人,而偏偏不愿意赐给那些贫穷的人?”

财神爷对着福星爷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从兜兜里面掏出来一块黑不溜秋的银子疙瘩,扔到了凡间的一条大道上。

大道人来人往,不一会儿,走过来一个乞丐,乞丐衣衫不整,带着打狗棒,忙着走路,被那个黑不溜秋的银子疙瘩碰了一下,差点跌倒。

乞丐对着碰他的银子疙瘩,吐了一口浓痰,骂道:“他妈的,人倒霉了,走路都被石头碰!”

乞丐骂骂咧咧着绕过他心目中的“石头”,继续沿着大道向前走去, 唯恐耽误了他要干的正事——讨饭。

乞丐走过后不久,走过来一个骑马的富人,富人的马跑得快,马蹄子碰到了那块黑不溜秋的银子上。

马蹄子疼,减缓了速度,富人低头看马,看见了挡在路上的石头,有点像银子, 便勒住马缰绳,翻身下马, 抱起石头仔细一瞧, 喜上眉梢,原来真是一块非常非常大的银子疙瘩。

富人大喜, 抱着银子疙瘩, 感慨道:“谢谢苍天大地赐予了我财富……好运气从此便开始了,今年一定能够赚来更多的钱。”

富人说了一大堆感谢的话, 带着银子疙瘩,骑着马,离开了。

财神爷对福禄爷说道:“老弟,你瞧瞧, 不是我不给贫穷的人机会,而是机会来了,贫穷的人总看不见。”

种植紫苏发财的尚云,总在寻找着新的致富机会。他的目光不能一直盯着紫苏,随着紫苏种植面积的扩大,紫苏会逐渐变成一个寻常的产品。

面对他流转的一万亩耕地,尚云决定不再去种植紫苏,种植紫苏就交给其它农户,他必须要踏出另一条路来。

紫苏种植的事,他交给了便民农业服务公司去做,紫苏国内外的市场开拓,也交给了便民农业服务公司去做,他要做的是去寻找新的致富之路。

除过和赤城县签订了五十万亩紫苏订单外,尚云和他的便民农业服务公司并没有和其他人签订订单种植紫苏合同,但西原市的农户还是自觉种起了紫苏。

尚云通过种植紫苏发了家,无形影响了人们的种植,大家都相信在最近几年内,紫苏即使降价,也会保持在一斤十元以上。

惊蛰过后,天气越来越暖和,地下冬眠的虫虫开始钻出地下,开始了在新的一年里的活动。

常言道:“惊蛰一声雷,百虫纷纷被惊醒。”,虽然西原市的春天来得迟,响雷总在清明以后,但大地已经苏醒过来了,大山渐渐变绿了。

尚云走在他流转来的耕地上,看见了露出地面的草,虽然刚露出地面,但密密麻麻的。

这种在春寒中首先钻出地面的野草,名字叫黄蒿头头,不用种,满山遍野都有,每年秋末后,成熟的黄蒿籽随风飘荡,落到耕地上后,惊蛰前后,便沾地而生了。

漫山遍野的黄蒿,曾经是山里人烧炕的柴草,每年秋末,当庄稼收割打碾过后,人们总会用镰刀砍一些黄蒿,背回家作为烧炕柴。

其实黄蒿也是一种药材,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能加快人体内多种毒素分解和代谢,抑制毒素对人体细胞产生的伤害。

山里人在野外活动,避免不了会被虫子和蜜蜂咬伤,一旦发生这样的事,山里人总会就地取材,直接涂抹适量的黄蒿,使中毒引起的肿痛症状得到缓解。

黄蒿除了能够治疗虫子叮咬引起的肿痛外,外用还具有祛风止痒的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恶疮、疥癣以及皮炎、湿疹等皮肤病。

可以直接把黄蒿煎成汤,用来清洗患处,也可以把新鲜的黄蒿研碎后取出汁液,直接涂抹患处,两种办法,都能够达到治疗皮肤病的作用。

比起成熟后的黄蒿来,刚露出地面、没有起苔的黄蒿幼苗,医疗作用更好更广。

刚出苗没有起苔的黄蒿名字不叫黄蒿,它有个中药名字叫茵陈。

茵陈是一种中药,具有清利湿热、疏利肝胆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黄疸、风疹、湿疹、胆囊炎、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等疾病,茵陈还可以帮助扩张血管,促进机体血液循环,有效降低血压,对心血管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茵陈还能保护肝脏,促进肝细胞再生。

茵陈的用途如此广,为什么不值钱?

尚云觉得,不但茵陈,而且许多中草药,它们的价值是非常大的,但它们的价格却偏低,原因在于,它们的量很大,但市场利用率并不高,人们习惯用西药,而很少用中药,造成了中草药市场的低迷。

从神农尝百草,到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总在不断地利用山里生长的草药为人类治病。

人们常说:“中药治本”,但中药作用缓慢,当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越来越重视的时候,治本的中药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

山里的那些草草,一定会救活一个个人!

尚云望着贴地而生的茵陈,想着能不能把这茵陈变成钱。

他上学时,也用铲子铲过茵陈,一斤一元钱,非常费力,也见不了几个钱,不如挖秦艽和柴胡。

尚云拨通了西原市最大的中草药收购商袁粉岭的电话,他想了解一下茵陈的价格。

对这个帮助他赚到第一桶金的袁老板,尚云一直心存感激,两年来,他一直和袁老板保持着联系。

袁粉岭也特别看好尚云,经常给自己的孩子讲尚云的故事,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自强自立。

袁粉岭告诉尚云:“今年的茵陈市场价比往年好,一斤3元,市场缺口也大,包括农村山里大量生长的秦艽和苦豆,都是抢手货,但价格并不怎么好。”

一斤只有3元?一个青壮年铲茵陈,一天到晚也弄不了一百三十块钱。现在小工的价涨了,一天管吃管住最少一百三十元钱。

铲茵陈,还不如去打工。没有青壮年会铲茵陈的,留守的大爷大娘会铲一点,但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更重要的一点是,那些茵陈,要么长在荒山荒沟,要么长在还没有耕的地里,生长零散,而且长势不好。

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专门去铲茵陈,一天到晚也弄不来多少钱。

如果像种药材一样去种茵陈,一亩地会收入多少钱?

被农民当成害的茵陈,尚云想去种,当这个想法冒出尚云的脑海时,尚云也笑自己太幼稚了。

面对冒出来的怪想法,幼稚的人要么一笑而过,要么会考虑,如果按照这样的怪想法去做,会做出什么样的怪事,还会让身边的人怎么去看待自己。

尚云已经走过了幼稚期,经过两年多的打拼,他的思想已经接近成熟。

施肥,旋地,精耕细作,整块去种植茵陈,究竟是一件幼稚的想法,还是一件成熟的想法呢?

尚云望着一块块大地,陷入了沉思。山风轻轻地吹过,一个个幼嫩的茵陈在笑吟吟地生长着。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