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公主(龚朱)呢(求追读求票票)

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红城门东侧,曾是明、清两代皇室家庙,旧称太庙。

建国后,经总理提议,第一次政务院会议批准,将太庙移交首都市总工会管理,辟为职工群众的文化活动场所,“首都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匾额则由主席命名并亲笔题写,于1950年4月30日揭幕,1950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是劳动人民的“学校和乐园”。

王援朝背着吉他过来时,现场已经人山人海。

稍一打听,就来到了后殿,大家唱的地盘。

他在人群里来回穿梭,因为他背着个乐器,所以大家很友善的给他让开了道。

没有什么意外,看到了那个让他难以忘记的容颜。

也没有什么意外,人家大概是没记住他,一边低着头和旁边的同事?队友?认真说着什么,一边间或抬头跟大家打个招呼。

他王援朝都挤到最前面了好不好?!!

他在家也照过镜子,明明一张脸很帅气的啊。

这会人家明显在工作,而且这边人多,他又不能太直白的去打招呼,毕竟,双方都不知道姓名呢。

用公园里游客大爷的话说,跟小姑娘搭讪的,多了去了。

不过,只要知道对方的工作单位,就不怕了,哼哼。

王援朝的双眼如同雷达在现场扫描,很快就寻找到了在指挥众人的角色,高低是个领导。

他挤了过去。

“领导,我也想为大家唱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我会弹吉他。”

“吉他?你背的这个玩意?”

王援朝连忙将吉他包卸下来,打开,拿出吉他,给面前的领导展示。

这位领导和父亲王全年龄相当,四十来岁,仔细打量了一番吉他,还小心的伸手拨了一下弦。

确认了弦会响,他道:

“那你就跟他们伴奏的坐一起吧。”

王援朝没想到安排的这么利索,当即爽快应道:

“好咯!”

“等等!”

“领导有什么指示?”

“这样,活动两点钟才开始,你先弹一首,热热场。”

领导倒不是怕这小伙子滥竽充数,这吉他,一看就不是便宜货,那帆布箱,就值不少钱。他是怕这位万一瞎几把乱弹,破坏节奏,那就是工作失职了。

王援朝也不抗拒,问道:

“那领导,我弹什么曲目暖场合适?”

果然,那领导眉梢一扬,道:

“那你,都会什么啊?”

那边乌央乌央坐了不少伴奏的热心群众,既有首都音乐学院的师生,也有专业的歌唱演员,还有一些纯粹的兴趣爱好者。

大家都是,会的就伴奏,不会的就歇着,有时候一個乐器伴奏,有时候几个乐器合奏,有人唱,伴奏都不会停。

“《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唱祖国》《红梅赞》《我为祖国献石油》《在首都的金山上》《我们走在大路上》……”

王援朝说了一串当下的流行曲目。

那位领导一听,嗬,小伙子还蛮能耐的么!

“那就《我们走在大路上》吧!”

《我们走在大路上》,著名作曲家李劫夫创作,发表于1963年春天,是一首很新的爱国主义歌曲。

但这首歌,气场强大,还真不适合木吉他演奏。

王援朝感觉得换乐器了,木吉他的限制太多了,不如手风琴,什么歌都能弹啊。他不自觉的看了一眼那个弹手风琴的姑娘。

对方正好也看了他一眼,表情微变,这会该认出他来了吧!

不过领导下了要求,当然不能拒绝。

那就给大家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吉他版吧。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