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松赞干布的心思

都是少年英杰

都是意气豪雄

在雁门关前摆开战场

让群星闪烁

让明丽的争辉成为明天的

传说

突厥大可汗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两位王子不愧为新一代的王国领军人物,面对强敌奋不顾身,只知向前不知后退,如果我草原联军的将领都象两位王子一样以大局为重,破隋朝大军何足道哉!契丹王子耶律出奇和我突厥宋相联军连续抵抗‘天下第一枪’罗艺率领的大军,毫无怯意,令朕心中甚慰。而吐蕃王子松赞干布也丝毫不弱,以半数于敌军的实力令他们隋朝那位号称天才的杨广太子屡屡受挫,虽然后来误中奸计,但没有常胜将军,只有百战英豪!从失败中这么快就站起,并有勇气面对隋朝杰出的大将秦叔宝,此举也令朕肃然起敬。不过,我宋相曾经向朕提过,他和契丹王子耶律出奇联手颇有心得,因此契丹王子,就将这一奇功相让松赞干布王子如何?”

“正是。”突厥丞相宋朝天走出人群道:“启禀大可汗陛下,目前敌军云集,兵力并不下于我联军,因此第三对手秦叔宝的雁门关既然吐蕃王子讨令,那么微臣愿与契丹王子再次联手,对敌隋朝太子杨广的征讨大军。不知均意如何?”隋朝太子杨广的征讨大军有二十万众,毫无疑问实力仅次于罗艺的三十万铁甲军,尤其此军刚刚战胜了吐蕃大军,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等五国联军,士气正旺,不是容易对付的敌人。宋朝天主动请缨,当然是配合突厥大可汗将吐蕃王队诱入圈套,同时他也的确愿意和契丹王子耶律出奇这个为人正直,虽然有年轻人意气却能征惯战的契丹少年合力作战,免得和禄东赞费尽心机舌剑唇枪。

跟随契丹王子耶律出奇来到的契丹三公主柳玥儿反而不太高兴,她是希望哥哥耶律出奇讨令对战雁门关的,这样她既可以见到心上人秦叔宝进行互通款曲,同样可以以自己三公主的身份给以秦叔宝的雁门关一定的帮助,这样秦叔宝的雁门关的日子会好过很多。但是由于突厥宋相的出面,很可能使她这一愿望成了泡影,这使她好生不快,但宋朝天是她好友玉观音宋璞的父亲,对她和耶律出奇犹如伯父一般,这次作战又是多方照顾,使她暗暗叫苦又无法责怪。

突厥大可汗略一沉吟:“好,就依宋相所言。有宋相和契丹大军联手对付隋朝太子杨广的军队,由吐蕃王子松赞干布对付雁门关,松赞干布王子你看如何?”松赞干布还没有说话,禄东赞大相知道这是最后一个机会了,如果这时候不能严词拒绝,必定会落入突厥大可汗的圈套而元气大伤。他急忙从人群中出来,向大可汗施礼道:“大可汗陛下,微臣有话要说。”“嗯,不知吐蕃大相有什么话,朕当然是洗耳恭听。”突厥大可汗并没有阻止吐蕃大相的说话,而是一脸笑容看着这个其貌不扬的禄东赞,心中暗想:这个禄东赞还真是对吐蕃忠心耿耿,竟然两次冒着被朕严厉斥责的危险出来,可惜他忠心的是吐蕃,如果能够归我突厥,我左有宋朝天,右有禄东赞,天下之事就容易多了。

吐蕃大相禄东赞说:“我吐蕃王子松赞干布虽然勇猛过人,血气正旺,一心为可汗陛下出力。但他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贸然请令,微臣以为不妥。”吐蕃王子松赞干布听到这句话,心中大急,他之所以不和吐蕃大相禄东赞商量就出来讨令,正是担心禄东赞出来阻拦。松赞干布并不是一个一味莽撞之人,他之所以出来讨令有以下的理由:第一,松赞干布事先对雁门关的军情曾经有过详细的了解,雁门关的确是不容易对付,他们士气高昂,将领身先士卒异常勇猛,在谋略上也是出人意料。在松赞干布看来,如果是他镇守雁门关的话,说不定早就挂了。但雁门关到底是疲兵,将领虽然厉害毕竟也是血肉之躯,经过了突厥大可汗多次的围攻他们的情绪必定不如之前兴奋。疲兵!这总是比较容易找到漏洞的。第二,松赞干布的“豹骑兵”“狼骑兵”是攻城拔寨最锐利的武器,“豹骑兵”勇猛善战,刀枪不入;“狼骑兵”不但身着护身而且行动灵便,未必不能出其不意,让雁门关的城池受到沉重的打击。第三,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松赞干布突然想到了几个人,如果能够有这几个人相助的话,说不定可以起到奇兵的效果。

这些话他没有和吐蕃大相禄东赞说,因为在大帐中是不能随意喧哗的。他知道突厥大可汗对吐蕃已经起了猜忌之心,不能让突厥大可汗对吐蕃再将猜忌加深下去,毕竟目前吐蕃的实力和突厥实力对比上的差距非常明显。别说是突厥兵力了,即使契丹王国的兵力也要比吐蕃胜过许多。吐蕃发展虽然迅速,但从兵力的数量,质量都不是传统强国契丹的对手。他觉得如果自己主动讨令,可以让自己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第一将突厥大可汗的不满稍微降低,至少是目前不会过于显眼的对付自己,否则突厥大可汗也会考虑到其他部落国家的情绪和猜疑。第二即使自己不讨令,突厥大可汗还是会派一个任务给吐蕃的,但这个任务绝对不会比对付雁门关更为轻松。是凭着自己的能力作战,还是和突厥大可汗一起?松赞干布自然愿意选择前者,否则和突厥大可汗一起的话,被算计的机会无疑将会多了许多。

吐蕃大相禄东赞不知道这位王子殿下的想法,他见突厥大可汗没有发作的预兆,心中反而有几分担心,但箭在弦上势必不能不发,只得说道:“微臣听闻大可汗陛下和雁门关数次开战都是不分上下,我吐蕃军队刚遭失利,恐怕难以担当大任,所以还请大可汗陛下收回成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