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没有人才,那就培养啊?这有什么的。”

长孙安业很是随意,这算什么问题吗?长孙安业一脸疑问。

“额,老哥,你是不是不明白培养一个人才是多么艰难的?不要说书籍难得了,只是读书识字所用的笔墨纸砚就是一大笔的开销,普通家庭就算是劳作一年那也是承担不起的。”

李世民苦笑。

“而且,一个人想要培养成才,那就需要看大量的书籍,而珍贵的书籍,大多都珍藏在世家之中,普通人根本就得不到。”

“一群鼠目寸光之辈罢了!

世家藏书就算是再多,难道还能比皇宫、国子监的藏书多?”

长孙安业嗤笑,那些世家啊,在他看来不过就是一群眼高于顶,目光短视的鼠辈而已。

“这倒没有,只不过世家中的藏书数量更多罢了。”

对于这点,李世民那是相当自豪地,就算是世家再势大怎么样,孔家人还不是投靠了皇家,孔家能作为孔圣人的后代延续几十代,那家族里的藏书就不是百年世家可以相比的。

“那不就行了,放心吧,你担心的数量问题完全不是问题,只要你能提供一本书作为原本,那我就能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

长孙安业轻笑,一点也不把李世民所提问题当成问题。

大唐的造纸术本就发达,书本难得不过是因为抄写费时费力。

现在只要自己提出活字印刷术,那成千上百的书本还是问题吗?

“什么?这怎么可能?老哥,你知道只是一本四书要抄写多久才能抄好吗?”

看着长孙安业那轻松的样子,李世民很是无奈,他没想到,这位大才竟然对于抄写一事如此地陌生。

小时候自己读书的时候,父亲就让自己将整本整本的四书五经给抄写下来,足足抄写了好几年,自己才凑够了一整套的四书五经,手腕都快抄废了。

“抄写?为什么要抄写?那么多字,一笔一划地抄起来,那要抄到猴年马月吗?这效率也太慢了吧。”

长孙安业很是震惊,就算现在是大唐,是封建社会,可真的用抄写的方法读书的话,这人也太傻了吧。

“不用手抄,那还能用什么办法?”

李世民愣住了,书难道不都是用手抄的吗?难道老哥读的书都不是手抄出来的?

“自然是用印刷术啊,老弟,你这走南闯北的,难道不知道那些大佛寺供奉,焚烧的佛经都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刷的?”

雕版印刷术,作为四大发明之一,在佛教盛行的唐代早已经出现,只是前往寺庙祈福的大多都是后院夫人,小姐,那些官老爷们反而不重视这个问题。

“印刷术?那是什么东西?”

李世民懵逼,这都是什么东西啊,自己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老弟,你可以去那些大佛寺看一看,雕版印刷术就是将文字翻刻在雕版之上,刷之以墨、印之以纸。一版雕出,则可以无限印刷。东市书店内,就有不少佛经,便是用此法制造。”

“虽然不如手写美观,但印刷数量增多,却也的确方便。”

“还能这样?!”

李世民闻言,顿时大开眼界。

“自然,不过这雕版不好雕刻,那些雕工都是一些不识字的木匠,他们大多只能照葫芦画瓢,所以错字挺多的,印出来的书法也难以入眼,所以,还是有不少弊端的。”

作为一个热爱古玩的发烧友,长孙安业自然对于原始的印刷术很是上心,就连那雕版,他都亲自上手雕刻了几板,惊心珍藏起来,准备以后入葬之时带着进入墓地,为后代子孙提供更多的历史文物研究。

“这些人真的是大胆,这么好的东西,竟然去印刷佛经,工部那些人也是,一个个只知道在衙门待着,都不知道进市井走走,这么好的东西,要是早知道的话,科举制度不就解决了吗?那还会耽误这么长时间。”

听长孙安业吐槽雕版印刷的弊端,李世民一点也没听见去,他现在的想法就是那些大人们居庙堂之高,难闻民间疾苦,实在是不该。

无意之中,就将对朝廷命官的不满给吐了出来。

听的长孙安业满眼的惊讶。

“老弟,你实话跟我说,你家族里是不是有特别大的官员在朝堂,你小子吐槽起工部尚书一套一套的,就不怕被人听去了,找你麻烦?!”

工部尚书,那可是实权的三品官,大唐称为大司空,手握大唐全能工匠,与兵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额,还行,也不是很大的官,不过是跟在一个国公身后,所以私下里聊聊并不碍事。”

差点露出马甲,李世民一个激灵,赶忙找补着。

“我们再说说这雕版印刷吧,要是这个雕版可以量产的话,那老哥说的翻倍还真能可能实现!”

僵硬地将话题重现转回印刷术上,李世民现在就想要得到具体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

“要是你就想凭借雕版印刷实现大唐读书自由的话,我只能说白日做梦!”

长孙安业一点也不留情,直接就给李世民一个狼牙棒。

“为何?!这种方法既然可以印刷佛经,那为什么不能印刷其他书籍?”

李世民不理解,也不想理解,好不容易看到一丝胜利的曙光,可自己壮志豪情还没有抒发呢,先是被小舅子给反问问倒,紧接着又被便宜大舅子给一棒子敲到泥里,真是不甘心!

“你知道一张书页的雕版光是雕刻就需要多长时间吗?我告诉你,一个熟练的工匠,成功雕刻出完美的一页雕版,足足需要半个月,四书五经那么多,要全雕刻下来,不眠不休需要将近两年,这还不算后期印刷过程中的雕版损坏,粗算下来,一本成功印刷出来的四书五经需要三年,三年,你觉得朝廷可以再等三年吗?”

三年,那都是长孙安业少算了,不要忘了,那些工匠也都是不识字的,光是培养这些工匠,那大唐就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想来这就是为什么雕版印刷会在大唐后期出现的原因。

初唐时期推广科举,经过百年的科举取士,大唐上下的识字率会呈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这些工匠渐渐地也都开始识字,雕版自然而然地也就发展到了印刷其他书籍上。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