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万工渡口

滔滔大渡河咆哮着滾滾东流,高山峡谷孕育了大渡河的野性,但再野性的河流仍有温柔的一面,白沙坝就是展现温柔的地方。

白沙坝位于大渡河南岸,越西厅北端,大渡河在这儿准备休息片刻,水势减缓,回水造就一大片银白色沙滩,从南面高山而来的野牛溪在这里注入大渡河。野牛溪除了发洪水时水势较大,平时都可淌水而过,一座用圆木抓钉搭就的简易便桥横跨两岸,桥头堡坎上,两棵大黄桷树遮天蔽日,外面烈日炎炎,大树下却是乘凉好去处。在离大

树几十米的地方,有几间破败的土墙房子。房子里传出一个年轻人的声音:

”吴叔,你不要愁,三两役钱我还有,我出,我明天就回去,大后天就给你拿过来。”

叫吴叔的是个矮瘦的中年男子,虽说还不到四十岁,贫困的生活使他两鬓己现白发,看起来像个小老头。听到年轻人这样说,眼里放出惊喜,嘴里却反复道:“哪咋要得呢?哪咋要得呢?”

年轻人伸手握住吴叔长满老茧的手,柔声道:”吴叔,您救我一命,这是天大的恩,多少钱也还不了您的恩情,您现在遇到了困难,我又有能力,帮一帮不是应该的吗?你不要想太多,就这样定了,明天一大早我就走,大后天给你送钱过来,你好好照顾婶婶。”

”那就谢谢夏公子了,谢谢!谢谢!”这事太大了,吴叔不敢再客气,他不停地道着谢,一件大事终于有了希望,吴叔脸上挤出了点笑容,心里想大概是老天爷看到他的难处,把夏公子送来帮他的吧!

几天前,吴叔下河想为病中的妻子打点鱼补身体,看到被河水冲到岸边己无知觉的夏平,他尽全力抢救,就在他认为没有希望想放弃之时,夏平却突然咳嗽起来,吐出大量腹水。一条命就这样捡了回来。

吴叔把药端进里屋给妻子喝,他要把这好消息告诉妻子。夏平挑起水桶到河边挑水。经过几天休息,年轻人身体好,恢复得也快,在走之前,他想把缸挑满水,把柴劈好。

黄桷树下有妇女们淘米洗衣,也有小孩们嬉戏玩水,上游一点,有一弘浸水,那就是附近村民挑水吃的地点。

夏平来到取水点,一面用瓜瓢舀水进桶,一面想着自己的事。

不知是什么未知原因,栈道上被伏击的队长重生在一百多年前,光绪年间一个叫夏平的年轻人身上。也不知是平行世界?还是灵魂穿越?或是磁场扭曲什么的?总之一定是科学未解之迷。

队长不仅占据了夏平的身体,同时也继承了夏平的记忆。

夏平,蜀都府蜀都县人,现年十八岁,十六岁考中秀才,就在考中秀才之际,在外为官的父亲遭人陷害冤死狱中,官府和家族中的各种势力张开血盆大口,大肆侵吞夏家家产,为求自保,夏平加入洋教,成为洋教士的随从随洋教士四处传教。前几天和洋教士渡大渡河时发生了船难,夏平奇迹般生还。

这几天,吴叔一家精心照料着夏平,好不容易打点鱼回来熬成汤,吴婶一碗,夏平一碗,连他家八岁的幺姑都没得吃。

吴叔家太穷了,儿子前几年釆草药时失了踪,有的说遇到了野曽,有的说滚下了山崖,有的说被彝人掳了去。吴婶因此生了病,要不是还有小女儿幺姑牵挂,她可能早不在人世了。

偏偏在这时,应役差时间又到了,这不是官府的差,而是当地袍哥大爷陈猛陈大爷的差。

白沙坝属于袍哥陈大爷地盘,本属越西厅,是彝汉杂居之地,土司管不了汉人村寨,这儿就成了清政府管理的真空地带。汉人聚集区就成了豪绅袍哥的天地。

这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为了应付彝族人的袭击,舵爷们规定每户轮流派一丁壮出差役三个月,如没人可出银三两由袍哥找人应差,即不出人又不出钱,则会被赶出居住地。

吴叔家贫,没有差钱。家里没有多的男丁,又有病人和小孩,所以才愁闷非常。

夏平将水缸挑满,又去劈柴,吴叔把一双旧断耳草鞋给他接上好让明天穿。幺姑依依不舍:“哥哥要回来哦。”

这几天,幺姑为夏平端水送饭,照顾得最多,夏平俯下身抚摸着她的头说:“谢谢幺姑这么多天的照顾,哥哥很快就回来,回来时给你带糖吃。”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天亮,夏平穿上准备好的麻衣草鞋,披上床麻布衣揣上几个红苕,提一根棍子,给吴叔道别上了路。

今天要从白沙坝走到九襄场。九襄场有个小教堂,那里是传教士的驻地,夏平的物件。就放在那儿。

白沙坝到九襄最近的路,从万工渡口渡过大渡河到北岸万工场,从万工到富林,从富林到九襄,全程7、8十里路,时间很紧,夏平急行,半小时不到就赶到万工渡口。

脚下属越西厅,跨过大渡河到对岸就属雅州府清溪县。

清溪县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境内两大官,一条从九襄向西过飞越岭到定县,从定县到打箭炉,从打箭炉进入藏区,这就是著名的茶马古道。

另一条从九襄南下,到富林渡大渡河,经建昌,南云,甸缅到身度。这就是蜀身毒道,也称南方丝绸之路。

这两条官道穿境而过,清溪县也成为了“民族走廊”。

清溪县有两个最重要的渡口,一个是富林,另一个就是万工。万工位于富林下游十多里处。

蜀都平原方向进彝区的主要走富林,嘉定方向的就走万工了。

【作者题外话】:彝族解放前叫易人,倮倮。解放后主席说改成有米有丝的彝。为了读者读书习惯,我们直接叫彝族,这只是一本,不是历史书,所以不必太追求历史的完全真实。清溪县民国初年因与贵州清溪县同名,所以改成汉源县。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