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海螺珠和海鲜

两家医馆虽然没有开在同一个地方, 但他们也是竞争关系,他们都担心学徒会将他们的秘方给泄露出去,互相都提防着, 真正从这两家医馆学到东西的学徒, 几乎没有。

这两家医馆都是家族传承式的, 除了留在长宁县守着的, 其余子弟几乎都离开长宁县了,以至于长宁县这么大一个县城,县里的大夫却少的可怜。

何顾承心里也在琢磨着, 这个事儿倒是个问题, 肯定是要解决的。

老百姓关心的, 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地的问题解决了,吃的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想要落户安家盖房子,县衙里面也有一些规章制度, 只是一些条款还需要再细化一下。衣食住行之外, 便是生存的保障了。

大夫就是提供这个保障的人。若是一个县城里面,人多, 大夫少,那确实无法给人太多的安全感。只是,大夫这一类的人群并不是那么好培养的。往往一个人,打小做学徒,十年都不一定能够学成单独出诊。

而长宁县目前来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能够吸引来别的医者。更何况,长宁县最近才经历过大的变动,人家一时间也不敢来, 深怕受到牵连。

如此,外公在这儿开医馆,收学徒,也算是帮了他大忙的。

别的暂且不说,光是打破那两家的垄断,这就是最大的意义。

医疗卫生事业,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极其重要。若县城一直维持着只有两家医馆的局面,万一出现一点儿状况,可是会出大问题的。

顾益丰看着外孙,抬起头,说道:“之前还拦着不让我来,现在知道我也是能起到大作用的了吧?”

“是,外公,之前是我不对。”

小桃儿就站在后面,跟老婆婆站在一块儿,看着他们爷俩,微微抿唇笑着。

老婆婆说道:“这位顾大夫,是你们外公?”

“嗯,相公他自小跟外公一起长大的。”

“听你们口音,是外地人吧?咋想起来到这儿来的呢?我们当地人,要不是因为顾着家顾着根,也是想离开这里的。”

小桃儿愣了愣,看着何顾承,说道:“因为他有自己需要完成

的事业。”

她相信,何哥哥一定会将这个地方建设的很好的。等他们离开的时候,这里肯定会大变样!

很快,他们就到了铺子门口,老婆婆打开门,“你们进去瞧瞧,看看可还满意。不是我说,就这两边街道,你可再找不出比这还大的铺子了。”

铺子确实很大,除了诊室和药房之外,感觉还能用屏风帘子隔出几个小间出来,身为一个医馆,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人,留出几个小间也确实不错。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上了。

小桃儿在铺子里走了两圈,然后走到顾益丰的身边,问道:“外公,您觉得如何?”

顾益丰点点头,说道:“不错,挺好的。”

商量好租金的问题,双方便定了契,之后还得抽个时间去衙门备个案。两边都没有问题之后,老婆婆当场就把钥匙交给顾益丰了。

拿着钥匙,顾益丰觉得高兴极了,在长宁县有了个铺子,他马上也要有自己的医馆,这算是他在此地事业的开端。因为有了事业,他才觉得自己算是落了根,心里有了归属。

临走之前,顾益丰还对老婆婆说道:“两天后我去你家复诊,看看孩子情况,最近这天气也不算热,你们注意着,不要叫孩子贪了凉。”

小孩子都怕热,可过了那个度,也是不成的。

今儿个出来一趟,算是办成了一件大事儿。

“接下来,还得打药柜,去谈药材的渠道,还有其他一些需要装修的地方,现在应该还开不了业呢。”

“不急,不急。”

这些东西,顾益丰是打算好好弄得。

不过,这些都是可以交给别人的活儿,他只需要时不时的盯一下就可以了。最重要的,还是药材收购来源,他在这儿人生地不熟的,也不认识什么药材商,这个事情,还得交给外孙去搞定。

何顾承也明白外公的意思,点头说道:“行,外公,这事儿我帮您打听打听。”

听刚刚铺子主人家的意思,他们家男人似乎就是个采药人。听她们担忧的语气,似乎还是进的深山。

不知道他们采来的药材,是直接卖给药铺,

还是先给药材商,再由药材商统一贩卖给药铺。

确定了铺子之后,他们又在这条街边转悠了好一会儿。小桃儿买了不少东西,有家店里在卖珍珠,还有几颗十分珍贵的异色海珠,远远看着就叫人惊艳,近看竟也没有瑕疵。

“进去看看吧。”

小桃儿想着自己手里有银子,便点点头,“那就去看看吧。”

店里主要就是经营珍珠的,小桃儿转了一圈,确实有看中的,但最让她感到惊喜的,还是在店里发现了一对海螺珠做的耳坠,粉色的海螺珠,两只的形状刚好差不多,用银丝掐丝技艺缠住顶上和下面,又另外坠了几颗小米珠珍珠,看着就小巧可爱。

小桃儿一眼就相中了。

何顾承见小桃儿是真心喜爱,便将耳坠买了下来,“算是咱们新到这个地方,买给你的纪念品。”

“这么一说,好像还挺有意思的。以后每到一个地方,都买一样用来纪念的东西。以后等咱们老了,翻出来看一看,那会儿指不定就开始坐着回忆往昔了。一样东西一样回忆,挺好的呢”

人的记忆有时候就是那么奇怪,它就在那里。可若是没有触及那个景,你便不会生出那个情;没有睹到那个物,便也不会思念起那个人。

当一段记忆,有了承载的物品,回忆起来,便总是格外的清晰。

买珠子的时候,何顾承也跟店里的掌柜聊了不少,得知这里的掌柜就是这个店的老板的时候,何顾承便问道:“你在这儿做这么珍贵的海珠生意,好做吗?”

“唉,说实话,是真的不太好做。生活在这里的人,大部分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买这些?但我这个店,也勉强能挣点银子,以前那几家有钱,各家公子小姐们出门,都拼命的攀比。你买个五十两的珠子,她就要一百两的。”

说着,老板也笑了起来。

他这门生意,竟也成了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生意了。

罢了又问道:“你们也是想做这行的?”

“那我可要劝你们,别做这行,我这两天都在观望呢,若是不行我也要改行的。”

“哈哈,我们不做这行,我们刚刚租了个铺子,准备开医

馆。”

“医馆好啊,医馆好。能有个手艺,安身立命可就容易多了。”

出了卖珍珠的店子,小桃儿也没有什么继续逛下去的心思了,外公的铺子都已经弄出来了,他现在就没有什么心思去逛了,三人一合计,便索性回府了。

不过他们这一趟出来,收获确实也足够大。

光是异色珍珠,就买了三颗,还有一对海螺珠的耳坠,小桃儿当场就将这耳坠戴起来了。没办法,实在是太喜欢了。

回去的路上,外公一直都闷着没有开口。

小桃儿看出来他的心情有点儿不好,便问道:“外公,你怎么了?”

“没事,就是没有想到,这儿的百姓,生活这么不安稳。”

他之前只听说岭南这边的百姓生活的苦,但顶多就是因为跟其他地方交流不便利,基本生活应该还是能自给自足的。但现在他才发现,与外面的交通不便利,恰恰给了某些贪婪的人机会,才会造成此地百姓生活如此糟糕。

小桃儿说道:“何哥哥来了,总是会带来一些改变的。人力有限,但只要何哥哥留下了改变的开头,后续总会有人一步步完善起来。”

回去之后,小桃儿也没有点餐,只让全氏看着做,她则拿起笔,写起了日记。她写的很杂,几乎就是来到长宁县这段时间的所行所为所思所想,重点还在今天的所见所闻。

东西还没写好,晚饭就已经做好了。

何顾承见她还没有放下笔,便说道:“饭不吃就要凉了,先去把饭给吃了。这个放着,明天再写也是一样的。”

“行吧,等会儿你帮我看看之前写的东西,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帮我改改。”

“好。”

之前写的是剪窗花和剪纸,小桃儿总觉得自己写的像是说明书,连说明文都算不上。人家说明文至少还会写的非常有意思呢。

晚饭全氏自由发挥,做了一个糖醋仔排,一个海鲜烩,一道茄子包肉,一道粉丝扇贝,再有一个菠萝饭。因为担心他们吃不惯菠萝饭,另外又准备了些饺子,若是吃不惯,就将饺子蒸上。若是吃的惯,这些饺子正好可以当做明天的早餐。

这样的准备,

全氏之前就请示过小桃儿了,饺子若是吃不上就放井里镇着,第二天当早餐吃。

原本小桃儿是想着,准备多了的饺子,就叫府里的下人们分吃了的。可是小桃儿觉得这样也不利于她管理,若是厨房的人有了这一次经验,以后准备饭食的时候,次次都多准备了,就是为了给自己和府里的人加餐怎么办?

倒不是不愿意给他们加餐,只是这种行为不好。

都说勿以恶小而为之,一开始是看中食物,胆子大了,其他事情也就做上了。

人的底线,总是一步步往下降的。

糖醋仔排上撒了一层白芝麻,看着就叫人有食欲,菠萝饭也是酸甜口的,若是不喜欢酸甜口味的人吃这些,估计就无法接受了。

小桃儿对这些不算喜欢,但也不排斥。

何顾承口感上没有什么偏好,只要是好吃的就行。

不过如果全是酸甜口的,那还真有些挑战他们的舌头了。好在还有海鲜烩、茄子包肉和粉丝扇贝,这些都是很鲜美也比较下饭的美味。

小桃儿吃着扇贝,内心十分满足。

想想从京城来到此处,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吃海鲜方便了。

当然,再过些日子,还有各种水果。

光是想想,小桃儿都觉得幸福。

菠萝饭这东西,外公和何顾承都是头一次吃,两人毫无意外的吃的有些多了,吃完饭就一块儿散散步,准备消化一下。

第二个,何顾承早早的就去了县衙,开始处理之前那些政策之后的事情。

土地分出去,要开始耕种,而刘景山他们,也代表官府招了一些人,每日干活儿结工钱,让他们按照之前的法子,继续堆肥。

大概是这段时间,官府这边招人做事,按天结工钱的活儿不少,街面上流窜的流浪汉倒是少了许多。

只是看着府衙账面上的银子越来越少,胡有为还是担心。再这样下去,银子什么的,就要祸祸完了吧?等到衙役们的工钱都发不出去,那可怎么办?是要出大事的啊!

见何顾承来了,胡有为就赶紧将这个情况说了一下。

何顾承问道:“账面上目前还有多少银子?”

“不到三千两

。”

“嗯?”

何顾承想过府衙会很穷,但没有想到会这么穷啊。

胡有为说道:“朝廷规定,收上来的税银按照八成上交中央国库,余下两成用在当地府衙自理。可是咱们这地儿穷啊,每年税银都收不上来了,税银交不齐,自然就不会余下多少银子自理。”

账面上之所以还剩下这么多银子,那也是因为前任县令走的突然,还没来得及贪下这笔银子。

可这么些银子,也经不住何大人造的啊。

春耕才刚刚开始,等到收成最少还有四个月,三千两银子称四个月,勉勉强强。若是再一直另外招人做事的话,这些银子肯定是不够的。

何顾承想着自己之前写的折子应该已经到京城了,折子里应该是向皇上哭过穷的吧?他还想将长宁县通往外界的那一条管道给修一修,最好是能够拓宽一些。另外长宁县通往勐海县的路,也需要修一修,这样往里往外的路通了,才能带来其他的可能性。

以前不管是官府还是朝廷,要修路的时候总是会征调壮丁,那是强制性的征调,不管一日三餐给的有多好,总还是免不了老百姓怨声载道。

更何况,他们提供的三餐并不好,有时候连三餐都做不到。

所以,此次修路,何顾承决定换个办法来做。

由朝廷监管,具体施工交给商家来,钱就由朝廷和商家各出一部分,而商家也是有好处的。这个时候的商税收的比较重,他们出银子这部分,可以用税额减免或者某项经营的优先权来抵。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