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土改雏形

“二殿下,关心则乱,现如今我们已经远离京城,最重要的问题是提升自己实力,以应对接下来不可控制的局面。”

朱慈烨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正如诸葛青山说的那样,关心则乱,自己一伙人既然已经决定了远离京城那个深渊之中,就不能再闷着头傻傻的钻进去。

至于说,自己这位皇兄遭遇的刺杀,朱慈烨已经在心中默默地为南方那些个以商起家士族们狠狠的记了一笔。

“二殿下,我们现在的底牌,就是我们身后的这三千名精锐骑兵,虽然精锐,但少,太少了,所以,我建议,我们每到一城,便招募兵士。”

说着诸葛青山敲了敲面前的书案,面色严肃的继续道:

“而现在的关键就在于,就算我们有着从京城贪官污吏那里抄来的金银当做军费,可是我们却不能保证招募的那些士卒愿不愿意跟我们走,以及他们军心和战斗力的问题。”

诸葛青山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其实,这个问题,是所有除了朝廷官军外所以私军的共同问题。

简单总结一句话就是,为什么跟着你干?跟着你干能得到什么?

对于那些在自己家乡生活了数十年的青壮年来说,虽然有军饷,但想让他们跟着自己的队伍,还是挺难的。

但是对于朱慈烨来说嘛,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有些事情反倒变得简单了。

“军心倒是好解决,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至于战斗力,我们这一路上也遇见了一些乱匪,虽然这些乱匪的实力固然柔弱不堪,但用来练兵,却是绰绰有余的。”

“二殿下说的不错,那么,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怎样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跟着我们南下。

殿下,某虽不才,但有一二想法,不知二殿下可愿听否?”

“那么客气干嘛,直说就好。”

朱慈烨被诸葛青山忽然的客气搞的有些不自在,虽然认识这个书生时间不算太长,但朱慈烨对他,已经算在自己人之内了。

“多谢二殿下信任。”

诸葛青山对着朱慈烨抱了抱拳,心中有些感动。

自己果然没有跟错人,二殿下果然是位明君。

“殿下,某认为,当今世道,一处城镇,一处山村,必然有一两个豪强,而这一两个豪强中,则必然会有一个是乡民敢怒不敢言的存在。

大明经过二百载的发展,穷者俞穷,富者愈富,很多良田都被这些地主豪强侵占。

普通乡民一旦遭遇天灾便会颗粒无收,颗粒无收便会找豪强借粮借种,但借终归要还,还不起,就只能用自家田地来抵,以此循环,地主田地越来越多,农民则沦为佃农,世代为地主服务。

而我们,只需要狠下心来,像对待贪官一般,把这一两个豪强拿下,把他们的田地分归普通农民,便能瞬间得到他们的拥护,如此便有了立足之地。”

诸葛青山娓娓道来,将整个方案说的有理有据,而一边的朱慈烨,则是瞪大了眼睛,有些激动,又有些惊讶,激动的是此人的想发居然和自己不谋而合,惊讶的则是,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套用人家方案,毕竟,土改嘛,打土豪,分田地,这教科书上都写烂了,但诸葛青山却是自己想出来的,这就有些恐怖了。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能有这种想法,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角度上,他的思想已经超过大多数人了。

想想看吧,闯王李自成为什么能够将部队像是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拥兵数十万。

不就是因为那句话吗。

迎闯王,盼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为什么迎闯王,不就因为人李闯号称不拿你东西吗?

为什么盼闯王,不就因为人李闯号称永不纳粮吗?

大明朝赋税那么重,和人家不用赋税的李闯一比,你说,人农民占那边?

但说实话,大明朝赋税重吗?怕不是如此吧,只不过政策被人玩坏了罢了。

朝廷推出的均与政策,简单来说,有多少地,出多少赋税,这样一看,是不是对普通百姓挺公平的,毕竟普通百姓没有那么多地,自然就不用交太多的税款,地主豪强地多,那他们就多交一点。

但是,人家能愿意吗?

你让我交给就交啊?咋不上天呢?

这是大部分地主豪强的内心想法。

正所谓,政策是死的,人是活动。

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偷税漏税的方法被这些豪强们研究了出来,而他们一实施之后,他们是爽了,但那些官员却不爽了。

为啥?简单来说,就是朝廷给的收税指标没达到呗?没达到怎么办?轻则斥责,重则杀头,如此严重的后果,那这官当的还有个屁意思。

本来当官就是为了贪污一点的,结果这还没贪上呢,自己反倒摊上事了,怎么办呢?还能怎么办?加税!向谁加?农民呗!

地主豪强惹不起,农民也惹不起吗?

兜兜转转,最后看似公平的政策却是掏空了农民的钱包,你说人能不造反吗?

并且到这里,整个政策算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陷入了一个非常恶劣的死循环。

这样就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朝廷的赋税越来越少,这种死循环之下,也难怪大明王朝会落得一个凄惨的下场了。

虽然李自成曾经永不纳粮这个政策短暂的拉拢了底层民众,但在本质上,他还是更加看重那些地主豪强,所以得到更大的利益之后,他便果断的放弃了农民的利益,这也就导致了他的灭亡。

而想要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采用后世教员的做法,那无疑是优解发。

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改,夺取民心,这便是精髓之处。

这个时代的农民还不像后世那样,在这年代,他们还是很单纯的,谁能让他们吃饱饭,他们便向着谁,这是一股潜力巨大的力量,根本不是那些地主豪强能比得上的。

在朱慈烨眼里,那些地主豪强,早就跟韭菜差不多了,现在各地的韭菜都熟透了,就等着他去收割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