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论道

凌霖安排研制的新式武器远超这个时代,热武器的使用,必将彻底的颠覆大唐的军事思想,改变大唐周边的军事平衡。

李承乾对此很是感兴趣,提出让凌霖先行组织实验研发,费用他从朝廷申请。

这个十多人的科研队伍,是大唐自然科学的种子、火炬,是大唐即将诞生的科学研究院的奠基者。

凌霖给这个工坊直接命名为兴唐自然科学研究院,自任命为院长。确实,没有人能取代凌霖担任这个角色。

安保队伍在秦天英的精心训练下,单兵个人素养、技击搏杀、以及野外生存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达到了凌霖的训练要求。

队伍五人为组,十人为队,二十人为班,进行了多种攻防、伏击、反伏击、护卫、营救训练,全部表现优秀。

配合采用锻压钢精心特制的三棱短刃、强力袖珍弓弩等兵器,单兵能力远胜中等的士兵、武者。

等到新式火枪、手雷的研发成功,配备后,一个队可以轻松击败百人的队伍,甚至做到以一抵百。

凌霖给这只队伍命名为“鹰隼”,寓意像雄鹰一样敏捷、凶猛,翱翔大唐,傲视群雄。

兴唐自然科学研究院的工作按部就班的开展着,工匠们按凌霖的图纸和改造的设备,一遍遍试制标件、组装测试。凌霖按时过来查看进度,指导问题的解决。

鹰隼也开始执行护卫任务。尤其是对兴唐科学院的安保,是鹰隼的一级安保工作。

秦天英给凌霖安排了精干的五人小组,一有出行,随时出动。特殊情况随时增调人员。

一切都理顺了,凌霖也难得闲了下来。

品茗、静思,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呆在书房,有时在府里的小花园,默默的长思。

梁伯有时在想,少爷的沉稳、老练、成熟,还有一个个奇思妙想,以及沉思时给人的孤独,嗯,是一种失落的感觉,真的不像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

梁伯对自己生出这个感觉有点奇怪,不禁摇摇头,可能是凌霖父母过早离世的原因造成的吧。

书房里,茶香萦绕。这是凌霖让梁伯从杭州郡采购的龙井鲜叶,在当地按凌霖传授的方法,加工后运到长安的。

上次给天香酒馆烧制窗玻璃时,凌霖专门又烧制了一些玻璃茶盏,有盖杯,还有长筒杯。此时用来泡龙井,恰到好处:开水冲浮,茶叶舒展,颜色青绿,茶汤浓郁,香气清醇。

凌霖品着新茶,又有了穿越前的感觉,那世的她,也是一个爱茶的人。

“公子,太子殿下来了!”玲儿急匆匆跑了进来。

凌霖从沉思中起来,赶紧出门迎接李承乾进来。

“这是什么茶?”李承乾自从喝了凌霖的炒制茶,也迷上了清茶的味道。

“这是今年新采的杭州龙井茶,昨天才运到的。太子殿下好口福!”凌霖笑着道,“正准备给您和陛下送些过去,正好您来了,也省得我跑一趟了。”

“那你今天真还得跑这一趟。”

看着凌霖不解的目光,李承乾不再卖关子,“父皇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进宫。造纸、印刷,还有炭笔,让大唐的平民学子也能读书了,父皇夸你功惠万民;还有你的大作《三国演义》,父皇也赞不绝口,他想见见你。”

其实,当李承乾代表李世民给凌霖等人庆功酒的第二天,所有的情况就传到了李世民那。“贾公公,你说凌霖说的那些真的能实现?”

“奴才不知。”

李世民很感兴趣,也很是不解。凌霖讲的一些比较笼统、抽象,处在大唐时候的李世民感觉像是天方夜谭,也许只有仙人才能实现吧。

但凌霖的才智、学识,以及超出年龄的超强能力,又让李世民满怀期待:这是个不世之才啊!

本来派宫里的公公传旨即可,但考虑到凌霖没有官职,加之对凌霖才学的器重,让李承乾感到亲自到府,方显得重视,同时也可拉近两人的关系。

玲儿泡好了龙井,凌霖亲自奉上。

看着透明茶盏的黄绿色浓醇茶汤,青绿茶叶舒展沉浮,茶香浓郁,味觉、视觉、口觉都得到了非凡的触动。

李承乾端着茶盏,爱不释手。

“这是玻璃做的茶盏,先闻再看后喝,最适合泡龙井茶。”凌霖介绍到。

凌霖安排玲儿准备好给皇帝陛下和太子殿下的新茶,还有玻璃茶盏,一起交给了随从。凌霖带着鹰隼护卫,骑马随李承乾往皇宫而去。

恢庆宫,唐朝李世民皇帝贞观三年之前办公、居住之地。唐代是中国古代建筑成熟时期,这时期的建筑,在继承两汉以来成就的基础上,吸收、融化了外来的建筑影响,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看着眼前恢弘的建筑,凌霖不禁感嘅古人的智慧:崇尚自然,天人合一。整处建筑既体现出封闭性的“空间”艺术布局,也反映出统治者高高在上的统治思想。

此时,太极宫由太上皇居住。李世民朝会议政在太极殿。平时办公召见大臣在恢庆宫萃华殿居多。

凌霖随李承乾入内拜见。

行礼后李世民赐座,凌霖奉上新炒的明前龙井和玻璃茶盏。看着玻璃茶盏冲泡的绿茶,李世民很是喜悦。

"凌霜,有心了。这水晶茶具和龙井茶朕很喜欢。还有前几次乾儿送来的清茶,听说都是你制作的。好!好!"

“陛下喜欢就好。能让陛下满意是草民的福气。”

“造纸、炭笔、印刷都是你发明的,这是造福大唐千秋万代的创举,朕感谢你!”李世民喝了一口茶,惬意地说,“赏你什么呢,乾儿说你什么都不缺,不如入朝为官吧。”

“凌霖叩谢皇恩。”凌霖推辞道,“草民年幼,喜好琢磨钻研,不善交流处事。希望陛下收回成命。”

“这?”李世民没有想到凌霖无意仕途,也不再勉强。“你需要什么?给朕说,朕赏你!”

“谢陛下。霖父母皆故,孤身一人,钱财等物无所求,谢陛下美意。”

“那朕就如你所愿,虽不入朝为官,还望汝心系朝野,多发明创造更多有益大唐的物品。”

“霖定不负陛下所托。”凌霖拱手道。

“朕听乾儿说可以给军队制造以一当十、当百的火器,还有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行千里的车辆、以及能让我大唐百姓吃饱穿暖的作物?还有什么奇思妙想,都给朕说说!”

看着李世民急切的心情,凌霖梳理了一下思路,娓娓道来。

所谓火器,就是利用造鞭炮的火药,经改进后利用火药的冲击力把子弹,也就是钢铁造的尖柱喷射出去,其冲击杀伤力可以把目前士兵的三到五层铠甲击穿。在五百米以内杀敌于无形

大唐目前的弓弩射程在二百米,五百米,意味着什么,我能杀死敌人,敌人还够不着我。想想都令人兴奋。

大炮,简单说就是放大版加入火药的子弹。投射到五百到一千米的敌军阵营,爆炸开来,一炮可杀敌成百上千,敌人越密集杀伤力越大。李世民和李承乾脑补炮弹炸开敌人纷纷杀伤的画面。这是个大杀器啊。

还有手雷,也是缩小版的炮弹,由士兵投送,适合近距离使用。一枚炸开可击伤几十人。

至于其他的,还有许多,随着技术的发展可逐步研发,也不是一蹴而就。

皇帝和太子听的出了神,茶盏在手里端着,也忘了喝。

有一种作物,叫棉花,用它做棉衣,轻薄保暖。还有红薯,亩产在二百到四百石,南北方都可种植,特别是贫瘠的山地,都可种植,可生吃、熟食,可作主粮。那,那样的话,大唐就不愁吃饱穿暖了。

在大唐海岸的对面,还有一块比大唐大的多的大陆,物产丰富。沿海岸南下,还有许多国家,民智没开化,经济落后,但有许多大唐没有的物产。大唐发展外海航运,可以互道有无,也可以去海外开疆拓土。

陛下,大唐要发展,必须要有人才,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才俊,大唐特别稀缺。凌霖建议科举除了考四书五经招人外,还要招考一些精通算术、工艺、化学、物理、种植、天文、医学、造船等方面专业的人才。

同时,建议朝庭建立一所科学学院,吸收全大唐顶尖的各方面有专长的人才来任教,喜欢哪个学科,就可以报考到那个学科学习。必将带动一批人才的的呈现。届时,各行各样、百花齐放,必将掀起自然科学的大发展。凌霖做要的,是帮助大唐发现挖掘人才,制定顶层设计,规划引领发展方向。

自然科学发展了,可以造出不用人力的机器,它可以用予车辆、纺织、机械加工、粮食加工等方面替代人力。还有一些天上飞的飞机、地上的火车、千里通话的电话、不用油的灯等。总之,能想到的,今后都能制造出来。

还有医学,大唐的非正常死亡率还很高。如果每个乡村都有村医,每个郡都有几所规模大的医院,同时,抗病毒、抗感染的药品研发出来,将极大提高人们的寿命。人生七十古来稀将成为历史。

有了自然科学的人才,大唐应鼓励私人开办工坊,商品自由流通。朝庭只要把控方向即可。当然,火枪等武器要牢牢把控在陛下手中,严禁外传泄密。私人工坊的发展,将带来大唐经济的繁荣。

……

一席长谈,凌霖按他的了解,简单的为唐太宗构画了一幅自然科发展后的繁荣盛景。

李世民陷入了长考。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