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 章别胡说,小心告你

以天,天师,圣,王,天下为结构的天道体系废弛,于是接下来以天子,礼,儒,法,大一统为基本结构的人道体系兴起。

以人为天,势必就需要把人拔的和天一样高。所以,在汉儒中,出现了和先秦之儒不一样的趋向,那就是儒家思想的神学化。孔子被赋予神格,被汉儒称之为素王。汉朝皇帝也要和天之间,进行天人感应。天人感应论一出,顺理成章的,灾异说就出现了。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文化运动的总工程师,董仲舒所提出的灾异说认为,皇帝就是天本身,天就是皇帝本身,如果皇帝德厚,那么天下就会祥瑞太平,如果皇帝德薄,那么天下就会昏乱祸殃。既然天就是皇帝,天德就和天子之德互相等同。那么同理,反过来也成立,如果出现了地震,是天德不顺,那么也说明是皇帝缺德。

这个反过来也成立的推理,把汉武帝气坏了,差点砍了董仲舒。天什么时候地震,什么时候洪水泛滥,谁能控制得了,终有一天被缺德。

“是啊!董仲舒的思想问题出哪了呢”?陈永仁认真的问道。buhe.org 非凡小说网

这便是以人为天的体系必会出现的缺陷。在以天为天的天道思想里,老子说,天之所恶,孰知其故?老子认为,人只能合天顺道,只能根据天地出现了什么状况,然后再相应的进行善谋,善应,善利和善胜。这就是莫知其极而无不克的思想。

在《道德经》中,老子是这样阐述他的福祸观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天道福祸观认为,天地的造化运动,万物的演化运动,并不以人主观的好恶损益为转移,人的心智,是无法穷尽一切损益福祸的,更无法控制天地造化只出现福,不出现祸,所以说,其无正也。因为对天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它所垂降的天象和造化,是福还是祸是利还是害,那只是人类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自己所作出的理解而已。

在独尊儒术的人道福祸观里,以人为天,根据天人感应和灾异说,如果天下出现了灾祸,那么就是皇帝缺德。儒生们,为了维护皇帝这个至高的天和他完备的天子之德,就必须得穷尽天地福祸和利害,尽力的让天下不出现祸殃,以免让皇帝陷入被无辜缺德的尴尬境地。怎么才能让天下不出现祸殃呢,只能事先预决占验,在祸殃发生之前来规避它。

汉儒一分为二,分成了经学和纬学,经学负责经世济国,纬学负责预决吉凶。孔子既叙六经,以明天人之道,知后世不能稽同其意,故别立纬及谶,以遗来世。这便是纬学的由来。纬,是谶对经而言产生的概念。谶纬常见连读,谶是什么呢,「亡秦者,胡也」、「大楚兴,陈胜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包括后来的推背图,烧饼歌,这些都是谶言。

在华夏文明的以天为天的纪元里,那些能够同于大道,合于天伦,可以提挈天地的真人,比如岐伯,广成子,神农,黄帝,伊尹,老子,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之为天师。天师和圣王们,才可以以国家官学的形式,为百姓以天道立教。

但是在汉朝以人为天的华夏文明纪元,这样的真人,不复存在。因为真人本身,就是以天为天才会出现的天道掌握者。以人为天的人道时代,最高的圣人就只能是周公和孔子,他们同样以国家官学的形式,为百姓,以人道之礼法立教。

到了东汉,神学化的汉儒,谶纬之学成了国家显学,装神弄鬼的那一套,最终把整个国家的祭祀体系和官学体系,都折磨的千疮百孔。这时候张道陵应运而出创立了天师道,来化解谶纬之害,这便是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道教起源。

东汉产生的以人为天的天师道的天师,和以天为天的岐伯老子这样的天师,是不一样的。本质上,我们现在所理解的道教,它是人之道,非天之道,是人之教,非天之教,它是张天师家学的传承。以一家之学立教,这是华夏历史上开先河的第一次。这和孔子还不一样,孔子所述,皆为周朝官学,可以认为,汉儒是周朝官学的一个改版。所以,以孔子之学立教,就等同于以周礼立教,以周朝官学立教。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今天我们所理解的这个道教的根和源头,是汉儒,而非老庄,它只是披着黄老庄之道的外衣,行汉儒谶纬之实。黄帝老庄为代表的天道之学,从不论装神弄鬼之言。先秦诸圣的经典和官学正史中,也从不论鬼怪神巫之说。装神弄鬼,是汉儒谶纬之学的产物。汉儒中,孔子为素王,所以在道教中,也如法炮制,老子就变成了太上老君,都被神格化了。

进一步,结合了民间的一些俗学杂学私学传说,天师道又演绎出来了一套神仙体系。在儒家的祭祀体系中,自古以来,华夏的最高神是昊天上帝,他只是天的一个代称而已,并非真正的人格化的神。天师道有昊天上帝不崇,而把老子神格化,变成了和昊天上帝对等的至高神,那就是说明,一个国家里面,出现了两套不同的祭祀体系。这也说明了,天师道立教之时,东汉官学和官方祭祀体系,已经实质性的崩溃了。果然,东汉王朝没多久就衰亡了。

单从道家修炼上说,张道陵比后世的一些内丹士,修为是高很多的,这点从寿命上很直观的反映出来的。从他的道术源流上来看,方仙术,黄帝、神农、老子之道,易,医,等等,都很精通。

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这本书的思想来源有三部分,一是周易,二是黄老庄之道,第三是神农之道。后来的内丹士们,称这本书为万古丹经王。在这本书里面,开始出现了“丹”这个字。

丹是什么,本意是指丹砂,一种药材。在《神农本草经》里,药材主要可分为四大类,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金属药。

在先秦,尤其是到了汉代,很多炼丹术士认为,矿物药经过炼制,人服用之后可不朽,这就是被后来的内丹士们称之为外丹术的道术。

事实上,我们现代人所理解的中医,是古代圣人修炼道术的副产品。中医主要有两大流派,岐伯和黄帝是一派,神农是另一派。

岐黄派以道治身,神农派以兵治身。

中药能治病的基本原理,就是黄帝所说的毒药攻邪。药之所以能攻邪,就在于它有毒,在于它有偏性。人之所以会生病,是因为自身阴阳出现了偏盛,所以就需要用毒药阴阳的偏性,来纠正和修复身体阴阳的偏性。以药之毒,攻人之邪,这就是和用兵打仗一样了。

岐黄派和神农派,在张仲景那里交汇,形成了后世中医的基本面貌。以道治身,需要圣人才可以做到,以兵治身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所以后世的中医,基本上全是用兵派,这也给人们造成了普遍的认知误区,认为中医就是中药,中药就是中医,其实并非如此。有人说,中药有毒,所以中医不好,这是完全没常识的说法。既然是用兵,刀没刃,枪没尖,怎么打仗,药不毒,又怎么攻邪。

现代学院派中医教育,流水线式的培养医生,类似于在流水线上培养十大元帅。可想而知,这种流水线出来的人,用兵水平会怎么样。这些流水线上培养出来的傻瓜中医大夫,他们不要说修炼了,他们连易道医同源都不懂,连中医怎么来的都不知道。用药如用兵,对症致病,不对症致人,所以你让不会打仗的人去领兵,让不会辩证施治的人去治病,都是在合法的杀人。

庸医们破罐子破摔,最终只能像西医那样的跳大神,走向纸上谈兵派,拍脑门临床经验派和装神弄鬼派。现在很多中医大夫,都崇拜印度大猩猩,这是很可怕的事,说明当代中医已经出现了巫术和诈骗化现象。扁鹊六不治里说,信巫者不治。就是说,如果病人迷信装神弄鬼那一套,他的病是治不好的。而讽刺的是,现在的中医大夫,自己都信巫,且信的还是印度进口猩猩巫,不仅自己信,还喜欢劝病人去信巫。信巫能治病,还要医生干什么呢。这根本不是什么悬壶济世,这是扯他妈的蛋。

“呜呜呜”!秦忠你捂我嘴干嘛!别以为小爷不敢削你!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