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兰若寺

在深夜的匆忙旅途中,我们不期而遇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袭击。有趣的是,当我们四人迈入这片鲜为人知的山脉,沿着曲折蜿蜒的山径走了足足十几里地时,四周竟毫无避雨处。怪石嶙峋,怪异的岩石形态随处可见,而裸露的岩壁似乎在嘲笑我们的无助。偶尔能瞥见一两株巨大的树木,但它们多数枯萎死去,即使有几棵树勉强长出了新绿,却也远远称不上葱郁。如此,那些如黄豆般大小的雨滴毫不留情地砸在我们身上,不断的雨势沉重得仿佛能压垮人的精神。

徐凤年心中不禁涌起困惑,这片起伏不平、低矮的山脉,带有一丝不可名状的诡异。他游历过无数山川,却从未目睹过如此荒凉与败落的景象。若是在那些阴森的荒冢古墓中,或许还能对这等荒凉之地有所心理准备,但在这里,这场大雨的寒冷刺骨与其他地方不同,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突如其来,一块高过人头的石碑映入眼帘,石碑上布满了枯萎的藤蔓,三个若隐若现的大字勉强能辨认出来:兰若寺!

赢君惊讶得几乎说不出话来,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倩女幽魂》里的兰若寺吗?

在徐凤年的催促之下,赢君不得不摒弃心中的沉思,加快步伐继续前行。

他们穿行在被岁月侵蚀的石碑之间,走上一条铺满了形态各异的卵石小径。小径两旁,排列着一些寺庙里常见的小型石塔,它们像是一排排沉默的守卫,伫立在那里。这片曾经的圣地如今已荒无人烟,昔日的僧侣不知去向,恐怕已经成了树精的猎物。不曾有人照料的石路和石塔被厚厚的枯叶和折断的树枝掩盖,四周流淌着一股深沉的荒凉与颓败之感。当他们深入石塔的林海,远远望去,一座破败古老的寺庙在苍劲的树木环抱中若隐若现。参差不齐的树根蜿蜒交错,绿意盎然的树冠几乎笼罩了整个天空,弱不禁风的夕阳余晖也难以穿透这片森林的幽暗,使人不禁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凄迷与寂寞。

忽然,一阵阵凄厉的狼嚎声破墙而出,远远传来,打破了这沉寂而又压抑的氛围。

他们继续前行,穿过了那片石塔森林,目之所及,一座经历了无数风雨侵蚀的古刹渐渐展现在眼前。这座古刹已经破烂不堪,大门歪斜地挂在门柱之间,仿佛随时都会倒塌。一块半悬半落的匾额摇摇欲坠,上面的“兰若寺”三个字依稀可辨,字迹中透露出沧桑的历史。

就在此时,一阵摇晃不定的铃声在空旷的寺庙内回响,清脆而幽远,在这份寂静中显得尤为突兀,添上了一缕神秘与不安的色彩。

赢君轻轻推开了半掩的寺门。随着沉重的木门吱嘎作响缓缓开启,一阵冷风呼啸而出,似乎连同那古老空间的孤寂和阴冷一同涌现。接着,一串清脆的铃声飘散而出,宛如山谷中的回声,在周围的寂静中悠扬。跨过门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被杂草和鸟粪斑斓的院子,院子尽头,一座庄严肃穆的大殿矗立着,仿佛与世隔绝。原来,那铃声不过是风中摇曳的风铃所发出的。赢君缓步进入大殿,只见殿内尘埃落满,除了佛像前的一片地面似乎被人定期打理,保持着一丝不染的清洁。

随着赢君沉浸在废墟的诡静之中,他忽然感觉到一种微妙的不对劲,本能地迅速转身。

“谁在那里?”赢君的直觉异常敏锐,然而他并未察觉到有人悄然接近,直到那人在门口故意弄出了一些响动,他才意识到有人的踪迹。

门口站着一位浓须饱满、肩上扛着木盒的魁梧男子,他正默默地盯着赢君,眼神透出深度审视和一丝难以捕捉的关心。

这个人是燕赤霞,一个在二十八省中名声显赫的总捕头。他无法忍受朝廷的内乱,选择退隐江湖,在偏僻的兰若寺寻找内心的平静。

“这里并不安全,最好还是迅速离开。”燕赤霞平静地说道,他的话语中蕴含着深沉的忠告。他打量赢君的时候,心里不禁一叹,面前这位年轻有为的俊才若是在兰若寺这样的地方消逝,岂不是珍珠投入尘埃,才华被埋没。基于这份惋惜和责任感,他不由自主地向赢君提出了善意的忠告。

徐凤年轻轻一笑,抱拳行了一个礼,展示了自己的自信和谦逊:“阁下过于谦虚了,我是徐凤年。我自认还有些力量。感谢您的警示,但我还不知道您的尊姓大名。”他笑得开朗,坚定地迈步走入这片混乱的土地,正是被这种不安的魅力所吸引。

燕赤霞对徐凤年的请求不屑一顾,只是冷哼了一声,用充满轻蔑的目光扫了他一眼,冷冷地讥讽:“又是一个自视甚高的蠢货。请教?真是可笑!”话音刚落,他便迅速转身,迈开步伐,毫不留恋地朝外走去。其实,若不是出于一丝善意的提醒,燕赤霞早就会对徐凤年不闻不问,毕竟他并非圣人,无需对每个人都施以关怀。

旁观的温华轻声嘟囔:“真是个怪异的人啊。”

与此同时,赢君等人并没有对燕赤霞的贬斥放在心上。他明白,尽管燕赤霞表面冷酷,内心却充满热情,能在初次见面时给予警告,已经是极为难得的了;毕竟人生相遇如同流水,怎能期待每次都能结下深厚的友谊。赢君转身,沿着庄严的大殿往后走去,在寒气逼人的氛围中,他感受到四周仿佛有无数星河般灿烂的气息,然而那背后却隐藏着无穷的悲哀。在这圣地,不知多少生命曾经哭泣,最终却未能获得解脱。

大殿后的庭院宽敞,两边是僧人曾经日常修行和起居的朴素阁楼;院子深处则是供奉着形态各异菩萨和佛祖的侧殿,透出一股肃静和威严的气氛。寺庙的一侧还毗邻着一片宁静的湖泊,湖中央建有一个精致的亭子,想象中,过往的僧侣在此吟诗作画,享受着平和与宁静的时光。

徐凤年走进寺庙,面对一尊尊雕塑精美的菩萨和佛像,他恭敬地鞠了几个躬,表达着他的虔诚与敬意。

讽刺的是,即使是这样一个圣洁的地方,这些精致而庄严的庙宇,供奉了无数充满慈悲的佛祖,最终却沦落为恶灵和妖怪的栖息之所。面对这一切,人们不由得感到一阵唏嘘与哀叹。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