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5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5)

干石斛12克

炒远志10克三诊:前方连服5剂,睡眠较好,但仍不实,心烦口干,均见轻减,舌苔薄白,已无厚黑之象,拟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化裁,并施针灸治疗,以期速效。

【处方】

川黄连5克

陈阿胶10克(另烊兑服)

桑枝

寄生各18克

怀牛膝12克

双钩藤12克

朱寸冬

茯神各10克

干石斛12克

炒远志6克

杭白芍10克

炙甘草5克

合欢花10克

茺蔚子12克

夜交藤15克

生枣

栀仁15克

6克另:生鸡子黄2枚(分2次调下)。

四诊:又服5剂,睡眠比前更好,口渴心烦均减轻,头尚晕,小便有时黄,原方再服3剂。

五诊:服药后睡眠已达7小时之多,头晕见好,精神转健,自觉右脚有血往下行之感,手微酸,右臂痛,再予丸方,仍配合针灸治疗。

【处方】

绵黄芪18克野党参60克地龙30克

净桃仁60克川红花30克蕲蛇肉60克

川桂枝30克全当归60克明玳瑁30克

明天麻30克酒川芎30克杭白芍60克

白蒺藜60克大生地60克天冬30克

五味子30克干石斛60克麦冬30克

何首乌30克真黄精60克东白薇30克

金狗脊60克川黄连30克酸枣仁60克

磁朱丸30克云茯神30克怀牛膝60克

远志肉30克夏枯草60克条黄芩60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本方可服半年,感冒发热时停服。

【解读】

本案为素患原发性高血压,突然脑卒中后,虽经抢救,生命已保,而半身不遂,口Y,语言不清,未能恢复。经服温胆汤加减采取化痰通络之法,使其血络通畅,实虚调节,诸症逐次减轻。再进安神,清虚烦之法,得能安睡。精神逐渐恢复,使正气充沛,气血和谐,血压恒常,症状当可指除。丸药用补阳还五汤加减,以补益气血,通调脉络,巩固疗效。患者服丸药半年,经追访知食睡均好,精神旺健,已能扶杖行动,语言清晰,谈笑如常。嘱再配前方以冀痊可。综观各诊,辨证精细,用药恰当,通补各有先后,温清皆有比例,步骤分明,理法井然。

磁朱丸——秫米(见第164页)。

桑寄生——桑枝(见第182页)。

紫石英——紫贝齿(见第164页)。

朱茯神——朱寸冬(见第26页)。

阿胶——黄连(见第260页)。

生枣仁——生栀仁(见第164页)。

何首乌——白蒺藜(见第44页)。

桃仁——红花

桃仁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红花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桃仁破瘀力强,红花行血力胜。二药伍用,相互促进,活血通经、祛瘀生新、消肿止痛的力量增强。

桃仁、红花伍用,出自《医宗金鉴》桃红四物汤。又名元戎四物汤。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前腹痛,或经行不畅而有血块、色紫暗,或血瘀而致的月经过多、淋漓不净。

天冬——麦冬(见第92页)。

二、中经络

范某男39岁

平素血压高,经常觉头脑发胀、昏晕,看书更觉不适,视物模糊。就诊前3周,突觉语言、咀嚼时口唇活动不便,逐渐加重,右侧口眼Y斜,饮水顺嘴角漏出,后头皮有时疼痛。经针灸及理疗,稍见好转,效果不甚显著,拟加用中药治疗。

舌苔薄白质略红,脉象弦细而数。

【辨证立法】

平素肝阳亢盛,故有血压增高,头脑晕胀,视物模糊诸症,阳亢风动,风痰窜扰经络,气血阻滞不通,遂致口眼Y斜,拟用平肝息风,活血通络治之。

【处方】

双钩藤12克

制全蝎5克

全当归6克

节菖蒲6克

炙甘草3克

白僵蚕5克

蒺藜12克

酒川芎5克

地龙6克

北防风5克

生蒲黄10克(布包)

杭白芍10克

干石斛15克二诊:前方连服4剂,自觉口角发麻,右眼看书时发胀模糊,后头处仍时疼痛,病属慢性,宜服丸药。

【处方】

白蒺藜60克石决明30克制全蝎15克

白僵蚕30克草决明30克双钩藤60克

杭白芍60克密蒙花60克酒川芎15克

地龙30克谷精草60克全当归30克

干石斛60克木贼草15克明玳瑁30克

细生地60克寻骨风30克明天麻15克

鹿角霜30克生蒲黄30克节菖蒲30克

炙甘草30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日早、晚各服1丸。

【解读】

口眼Y斜,有因外风、内风引起之分,外风宜散,内风宜息,而活血通络则相同。本案口眼Y斜即由内风引起,施师以钩藤、全蝎、地龙、僵蚕,平肝息风;以蒲黄、川芎、白芍、当归,活血通络,加防风以防外邪乘虚而入,用白蒺藜疏肝解郁,用节菖蒲化浊开窍,用石斛养阴清热。整个方剂配伍,主次分明,照顾周到。服药后患者觉口角发麻,药力已及患处。二诊更从平素肝阳亢盛着眼,加用石、草决明,玳瑁、天麻,密蒙花、谷精草,木贼草等药,加强平肝清热的作用,以从根本解除引起肝风内动之因。患者服丸药100天,口眼Y斜已完全纠正,而血压也恢复正常,头胀头痛,视物模糊亦随之而愈,已恢复工作。

钩藤——全蝎(见第43页)。

当归——川芎

当归甘温质润,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祛瘀消肿,润燥滑肠;川芎辛温香窜,行气活血,祛风止痛。当归以养血为主,川芎以行气为要。二药伍用,一气一血,气血兼顾,养血调经、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之力增强。

当归、川芎伍用,名曰佛手散,又名芎归散。出自《普济本事方》。治妊娠伤胎,难产,胞衣不下等症。《医宗金鉴》谓:“命名不曰归芎,而曰佛手者,谓妇人胎前、产后诸症,如佛手之神妙也。当归、川芎为血分之主药,性温而味甘、辛,以温能和血,甘能补血,辛能散血也。”明·张景岳云:“一名芎归汤,亦名当归汤。治产后去血过多,烦晕不省,一切胎气不安,亦下死胎。”

白蒺藜——白僵蚕(见第44页)。

石决明——草决明(见第47页)。

谷精草——密蒙花(见第236页)。

明玳瑁——明天麻

玳瑁为海龟科玳瑁的甲片,功专清热解毒,平肝镇惊,其质体坚硬重坠,以降为主;天麻辛温,以升散为要。二药伍用,一升一降,升降兼备,清热解毒,平肝息风,镇静安神。用于治疗高热惊风、癫狂痫证、头风头痛、头眩欲扑、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第六节癫

孟某男26岁

病史5年,发无定时,发则突然昏仆,不醒人事,面色苍白,口吐白沫,四肢抽搐,小便失禁,数分钟后甦醒,醒后头晕、乏力,平时睡眠欠佳,精神不振。

舌淡,苔白,根部稍腻,脉弦滑。

【辨证立法】

痰湿内停,阻塞中焦,升降失常,痰蒙清窍,发为斯疾。治宜建中宫、化痰涎、调升降、镇脑安神。

【处方】

紫石英15克

贝齿25克(同打先煎)

白蒺藜15克

僵蚕5克

节菖蒲5克

茺蔚子6克

云茯苓

神各10克

广陈皮6克

地龙6克

当归10克

磁朱丸12克

秫米10克(同布包)

清半夏10克

川郁金5克

川芎5克二诊:前方连服6剂,未见发作,殊感轻快,拟前方加力常服。

原方加酒生地10克,白芍12克,炒玉竹12克,明天麻5克,明玳瑁10克。

【解读】

癫是阵发性短暂性的大脑功能失调,神经细胞有异常放电,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意识改变或丧失,同时有阵发性抽搐、感觉异常或行为障碍。

癫中医俗称“羊羔风”。其发病机制:风、火、痰、气致使气机逆乱,阴阳失调,风痰上扰神明使然。

本案施师以二陈汤豁痰,紫石英、紫贝齿、磁朱丸、玳瑁镇静安神,郁金、石菖蒲开窍,川芎、当归、茺蔚子通血脉、调气血。

紫石英——紫贝齿(见第164页)。

磁朱丸——秫米(见第164页)。

云茯苓——云茯神(见第29页)。

白蒺藜——白僵蚕(见第44页)。

川郁金——节菖蒲(见第195页)。

明玳瑁——明天麻(见第279页)。

阿胶——龟甲胶——鹿角胶

阿胶补血止血,滋阴润肺;龟甲胶滋阴潜阳,益肾健胃;鹿角胶补肾阳,生精血。龟甲胶、鹿角胶合用,名曰龟鹿二仙胶。其伍用机制,明·李中梓说:“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精伤无以生气,气伤无以生神,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寿;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具,善通任脉,足于气者,故能伏息而寿。二物气血之属,味最纯厚,又得造化之元微,异类有情,竹破竹补之法也。”二药参合,一阴一阳,阴阳双补,通调任、督之脉,故能大补肾阴肾阳,疗虚扶羸也。再与阿胶参合,补阳滋阴、补血生精之力益彰,通调督、任二脉,补脑、缓急、抗癫的力量增强。用于治疗癫以及虚劳诸不足,症见疲乏无力、失眠多梦、心悸气短、遗精盗汗等。

人乳为阴血所化生。味甘、咸,性平。本品能润五脏,益气血,补脑髓,清烦热,止消渴,泽肌肤,悦颜利肠。用人乳炖化上药者,意即增诸药的功效也。

根据临床观察,在治疗癫时,有些患者服药之后癫发作次数增加,为之正常现象,嘱其继续服用,方可取效,切不要半途而废。

第七节癔症(脏躁)

谢某女26岁

半月前因夫妻争吵,遂有行动异常,感觉错位,语无伦次,哭笑无常。手指颤动,汗出甚多,睡眠不安,大便干结,小便时黄。

【辨证立法】

恙由情志不舒,气机紊乱,阴阳失调,乖气逆乱,以致睡眠不稳,哭笑无常,治宜调理气机,镇脑安神。

【处方】

紫石英15克

贝齿24克(同打先煎)

浮小麦30克

酒川军3克(后下)

陈皮炭10克

大枣10枚

磁朱丸12克

秫米10克(同布包)

枳实炭5克

青竹茹6克

清半夏10克

生铁落30克(布包)

朱茯神10克

全瓜蒌18克

风化硝3克(同捣)

炙甘草6克二诊:前方连服6剂,大便干象已除,日行1次,躁动之象已止,惟有时长叹悲泣,守原方进退。

【处方】

紫贝齿25克

石英15克(同打先煎)

首乌藤15克

白蒺藜15克

明玳瑁10克

炙甘草6克

浮小麦30克

龙胆草3克

野百合12克

焦远志10克

清半夏10克

大枣10枚

磁朱丸12克

秫米10克(同布包)

朱茯神10克

节菖蒲5克

炙黄芩6克三诊又进6剂,状如常人,嘱上方每周服2剂,以善其后。

【解读】

癔症又名歇斯底里,女性较多,常因社会心理因素引起情绪波动而突然发病。近年来国际上将其分为分离性、转换性两种。分离性以精神障碍为主,转换性是以躯体功能障碍为主。中医称之为“脏躁”。多由情志不舒、思虑过度、损伤心脾、五志化火、腑气不畅、浮火妄动、上扰心神使然。

紫石英——紫贝齿(见第164页)。

磁朱丸——秫米(见第164页)。

全瓜蒌——玄明粉(风化硝)

《内经》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玄明粉咸寒,清热通便,润燥软坚;瓜蒌质润黏腻,润燥通便,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消痈肿。二药伍用,相互制约,相互为用,以瓜蒌之缓润,制风化硝荡涤通下之势,共奏清热润燥、通便泻下之功,尚无腹痛之弊。用于治疗大便硬结不通等症和习惯性的便秘。

施老习惯全瓜蒌、玄明粉伍用,治疗习惯性便秘,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大便硬结、腑行不畅等症均有良效,且无肠蠕动亢进引起的腹痛等不良反应。据多年来使用之经验,均服1~2剂而解,可谓药到病除矣。

注:玄明粉又叫元明粉、风化硝,就是芒硝经风化失去结晶水而成的无水硫酸钠(Na2SO4)。其制法是:取芒硝溶于水中,加1/10的萝卜片共煮,滤其不溶物,溶液放冷,析出结晶,然后,将结晶收集,晾干,用纸包裹,悬挂在通风处,待其风化成白色的粉末即成。因其系芒硝经风化而得,故又名风化硝。本品味辛、咸、苦,性寒。入胃、大肠经。功专润燥软坚、泻下通便,可荡涤三焦、肠、胃之实热。

清半夏——青竹茹(见第15页)。

枳实炭——竹茹(见第271页)。

陈皮(橘皮)——竹茹

橘皮辛温,理气健脾,和胃降逆;竹茹甘寒,清热止呕,下气消痰。二药伍用,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

陈皮、竹茹伍用,出自《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治疗久病体弱,或胃有虚热、气逆不降而致呃逆或干呕等症。清·张石顽曰:“呃逆在辨寒热,寒热不辨,用药立毙。”张氏之说,颇为重要。丁香、柿蒂,陈皮、竹茹同可治疗呃逆,前者适用于偏寒性者;后者宜用于偏热性者,临证不可不辨,否则投药无效。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