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让朝鲜人想不到的礼物

朝鲜,汉城,南别宫

等送走昭显世子和凤林大君以后,朱慈烺便召集人员,让人出去散布消息,就说自己明日将前往德寿宫赏赐朝鲜国王,届时将有很多罕见的珍宝面世。

在有心人的散布之下,加上朱慈烺等人的到来也吸引了汉城市民,因此很快这个消息就蔓延到了全城,无论官民人等都在翘首以盼,看明日的赏赐活动。

吃完饭,朱慈烺便安排出去走走,于是在石敬岩以及他的几个徒弟的保护下,两个差备通事也跟随着一起出门。

当朱慈烺一行人化妆出了南别宫之后,虽然名义上是微服出行,可是实际上,朝鲜的保护官兵和幼军卫中军千户所的人都在周围散开保护着朱慈烺等人。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朱慈烺就没有真正的想去搞什么体验民生的花样子,自己也没必要作秀,就是单纯的想出去走走。

汉阳府位于汉江的北岸,故而得名汉阳,汉阳在高丽时代曾被作为高丽的南京,朝鲜王朝的创始人李成桂迁都后将汉阳改称为汉城,汉城的名字从此而来。

同时,由于汉城是朝鲜的王城,于是也被称为京城。至于后世那个被韩国政府改为首尔的汉语名称,其实也就是从与汉城英文发音相近的两个汉字读音直接英译过来。

其实自己骗自己,换汤不换药,说白了还是汉城的意思。在后世,汉城是南韩的首都,汉城也是韩国首都的乳名。

不过韩国人又给汉城取了个学名,叫首尔。只是不知道这今后半岛统一了,会不会再给它取个“东坡居士”那样的别号,目前还暂时无法肯定。

朱慈烺不知道,这个时候的汉城有多大,毕竟没有可以参考的文献资料,在随身图书馆内查询了半天,才找到一些少得可怜的资料。

后世最早的关于汉城人口的原始史料是世宗10年(1428年)《汉城府状启》有关汉城府人口的记录,当时记录汉城府府城内居民共有16921户、人口103328人;

都城外里范围内的居民共有1601户、人口6004人,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汉城的人口都大致保持在这个范围。

这个规模的人口,其实也就相当于同时代的大明朝的一个比较大的府城的人口,在这个时代也并不算很多。

不过,壬辰倭乱后,朝鲜王朝受到重创,几乎全部国土沦为战场,人民流离失所,战后百业萧条,全国1200万人口死亡了大概有200万。

尤其是日军入城前后,汉城遭到很大的破坏。在国王出逃前夕,城中宫殿、社稷、衙署、城门以及宫内珍宝、历代典籍、文物礼器全部被朝鲜方面焚毁,而宗庙独存。wǎp.kānshμ5.ξa

1593年4月,日本军队撤兵南下,临行前将城中人民大肆屠戮。是年11月宣祖国王返京时,宫阙俱烬,荆棘满城,都城内人口仅残留38931名,且多为妇女和老弱。

一直到17世纪,朝鲜王朝的国力才有所提振,由于实学学者主张一系列包括科举、税收、科技和农业技术的改革措施,朝鲜政治渐渐清明,粮食产量也有所增加。

到了1681年时,朝鲜人口数量逐步增至1090万人;1693年,增加到1230万人;1732年,人口增加到1360万。

汉城也是如此,壬辰倭乱后朝鲜正渐渐恢复,然而没多久又赶上后金的入侵,折腾完之后才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

公元1699年,汉城府人口急增到23899户、人口194030人,这几乎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省府府城的水平。

1717年,汉城人口首次超过20万,达到23万多。之后由于朝鲜连年天灾,加之人口饱和,社会发展趋缓,汉城人口有所下降,不过大体仍然保持在20万的水平。

朱慈烺在汉城走着,发现这个城市就是城中间的南北大街比较宽阔和像模像样的,其他的街道都很狭窄,日本和后金鞑子的入侵给朝鲜带来巨大的破坏。

一路上,朱慈烺发现,汉城大部分居民都是住在草屋里,和城外看到的一样,青砖瓦房还是比较少,看来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比较差。

朱慈烺随意的走进一户人家看了看,由于身后有官兵护卫,这家主人也不敢说什么。朱慈烺发现,这汉城的房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内分为寝室、厨房等。设置还是比较合理的。

同时,朱慈烺也发现了一个好玩的问题,那就是无论什么类型的朝鲜族传统民居,只要走进房屋,第一个感觉就是有很大的一个炕。

炕是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你看有的炕上亲友们在围桌对饮,有的炕上妇女们在做活计,还有的炕上孩子们在玩耍。

炕大,散热面积就大,屋里到了冬天就会显得特别暖和。朝鲜族民居外观都很美,屋顶坡度缓和,中间平行如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就是都是木质结构和草顶,这样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要是起了火灾的话,后果会比较严重,救火不及时的话,会很难扑灭,这一点在自己建设大明会馆的时候可要注意。

看了一会儿,朱慈烺便没有兴趣了,大体上就那么个样子,也没什么好看的,不过也是,见过了后世的繁华,哪里还对现在这个半吊子的小城有兴趣,便返回来自己居住的南别宫。

第二日,朱慈烺起来吃完早餐,便出发前往朝鲜国王居住的汉城德寿宫卽阼堂,为了表示郑重,早早的朝鲜国王就派出了礼曹判书金尚宪等大臣来迎接朱慈烺。

见到时间差不多了,朱慈烺一挥手,下令队伍出发。顿时幼军卫军士们抬起相关的礼物就出发,长长的队伍端着各种各样的礼物,朝着朝鲜国王居住的德寿宫而去。

两旁早已经围满了来看热闹的汉城居民,一个个儿睁大眼睛,踮起脚尖看着这些幼军卫士兵抬着的礼物。

首先是一抬抬的丝绸,各种颜色各异漂亮的丝绸,总计白生丝140斤、黄生丝135斤,红绸100匹,白麻布200匹,白绸430匹,缎270匹,生麻布150匹,天鹅绒50匹,白纱绫200匹,绢丝250斤,素绸40匹。

之后是各种各样不同造型的瓷器,都是来自大明的精美瓷器,其中青花碗300件,红绿彩盘54件,青花盘50件,饭盅和茶盅350件。1000件粗细瓷器。Κánδんu5.ζá

然后就是各种大明印制的书籍,光书籍就有几十抬,在中国古代,书籍是重要输出品。事实上,隋唐以来日本、朝鲜使节、学者、僧人、商人来华的目的之一就是求取书籍。

然后是些药材,中国药文化有数千年历史,药材在明代以前就有出口,在明代也是出口商品中的一一个重要类别。

明代日本、朝鲜都很重视中医药,进口大量中国药材。明代时朝鲜世亲王说:"药材等物,须赖中国而备之,贸易不可断绝”。

这次朱慈烺就带来了,朝鲜多次遣使到中国求取的人参、松子、五味子、葫芦、虎骨、鹿角、鹿脯、麻黄、甘草等药种子赠给朝鲜,准备使之引种栽培。

然后就是棉布,都是几十抬的分量。以及大明的特产蔗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蔗糖的国家之一,唐宋时制糖业已相当发达并已传至外国。

明代中国发明“黄泥水淋法”,制出来的糖,颜色接近纯白,是当时世界上品质最好的糖(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对此法有详细记述)。明代后期糖出口已相当大。

除以上各种物品外,还有五花八门的各类商品包括各种金属和金属制品,材质和形制不同的器皿,文具工具和武器,珠宝、古玩、艺术品,丝棉、麻、毛织品和服装,各种家具、日用品及各种食品。

当然了,这些东西都是一些大明的特产或者平时大伙儿都能见到的东西,只是珍贵程度不一样,可是就在这些人走后,接下来的人拿着的物品,就可是把在场的所有朝鲜人的下巴都惊掉了。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