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组建商业小朝廷二

听到朱慈烺的承诺,一众人等都是激动坏了,朱慈烺也知道不能厚此薄彼,便接着说道:“张姑姑、田总管,你们也一样,这个命令是针对咱们信王府和钟粹宫的所有人的。

‘功必赏,过必罚,误必惩,绩必奖,’有功劳就要封赏,有过错就得罚,有失误就得惩,有成绩就得嘉奖。

这应该成为咱们的一个准则,谁要是背地里搞些小手段,吃里扒外,损公肥私,孤也绝不会放过。咱们先小人后君子,有什么都放在明面上,这样以后也不会难相见。”朱慈烺缓缓说着自己的理念。

“是,小人等明白,一定按照太子殿下的吩咐去办。请殿下放心,谁要是敢阳奉阴违,别说太子爷您,就是小人也断断不会放过他的。”冯海林等人急忙回应。

“好,在座的谁比较熟悉酿酒行当的事情?”说完了粮食的事情,朱慈烺便开始说起了酿酒的事?

酿酒?一众人等又开始疑惑了,大明朝人口众多,接近两亿人,生活上的富足与娱乐项目的增多使酒文化逐渐发展流行。

虽然朱元璋建国初期,下了禁酒令,但是酒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发展,只是受到了一点冲击。所以之后朝廷便很快解除了禁令。

酒的流行推动了酿酒业的发展,明朝酿酒师在前代原先的酿酒蒸馏技术中进行了改良,使得酒的品类增多,像葡萄酒、大枣酒、荔枝酒、山西汾酒和绍兴竹叶青等等,都是当时比较普遍的酒。

所以他们想不到朱慈烺第一重视粮食,第二就重视酿酒,可是酿酒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利润啊?冯家贡献的产业里还有很多暴利的行当啊?而且京师本身并没有多少粮食,都要靠南方运过来,酿酒能赚几个钱?

冯铨家的酿酒坊是一个叫伍修洁的人负责的,听到朱慈烺的问话,他赶紧站出来跪下说道:“小人伍修洁,目前负责源升号酒坊的事儿,还请太子殿下吩咐。”

“好,咱们的酒坊规模多大?地位如何?”朱慈烺发问道?

“咱们的酒坊在京师算是中等偏上的,全力酿酒的话,一天可以酿造四五百斤?只是目前京师粮食匮乏,酿酒行当普遍都很萧条,好多酒坊都放不出工钱了,就是咱们酒坊也好久没酿酒了。”伍修洁有些不知所措苦着脸说道。

“好,如此甚好。”朱慈烺闻言大喜,就是这种时候才好挖人,行业萧条,一般的小酒坊生存不下去,大的酒坊也会因为生意萧条而裁员。

伍修洁有些奇怪,都这样的情况,怎么太子殿下还要叫好?其他人也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

“伍掌柜,等下您回去以后,立即发动人整个京师招揽酿酒师傅,能找多少是多少,但是要招有真材实料的,可不能滥竽充数。

找了以后要签个长期的合作协议,至少十年吧,签了的人,可以先发一个月工钱。对了伍掌柜对酿酒也很了解吧?”朱慈烺想也没想就说道。

“啊,要那么多啊?回太子殿下,小人家里也是世代酿酒的,这在京师小有名气的京师之黄米酒就是我家独创的。”伍修洁小有得意地说道。

“好,伍掌柜、张姑姑,你们跟我进来一下,其他人也找地方先坐着休息一下,来人给大家上茶,上些水果点心。”朱慈烺一口气做了吩咐,然后告罪一声,进了里间。

这里是王府的一处书房,朱慈烺说道,我有一个酒方子,以后咱们就主要酿造这种酒。我说,你们两人来记录。

两人不明就里,不过朱慈烺说什么他们就干什么,这才是懂事的人儿做的事。于是赶紧坐到桌前,铺开纸笔,准备记录,只是双手颤抖,有些激动。

“嗯,以后咱们这个酒主要卖往草原和辽东,甚至卖给建奴也不是不可行。北方的酒,就是要度数高。

孤想了几个名字,你们记一下,‘二锅头、烧刀子、闷倒驴、老白干’。以后,你们要是有什么好的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提?”朱慈烺缓缓而谈。

“啥,只做高度白酒?还要卖给建奴?”要不是眼前是如假包换的大明皇太子,伍修洁都要怀疑他是不是建奴的探子了?可是哪有这么小的探子啊?

朱慈烺知道,历史上的北京酿酒技艺的第一次飞跃,发生在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次辉煌的所谓的“康乾盛世”。

那时候,北京的酿酒业有了很大发展,以高粱为原料的烧酒行业,以其成本低、度数高、储存时间长、贩运方便等优势发展更为迅猛。

京师前门外赵氏三兄弟创建的源升号酒坊——二锅头酿酒工艺的发源地,在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号”酒坊的酿酒技师赵存仁等三兄弟为纯净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酿造出了“二锅头”,在老北京也称之为“二雷子”。

知道历史的朱慈烺才不管他们在想些什么,而是继续说道:“这个酒与众不同,今后必定很有大的市场,我跟你俩说一下具体流程:

这个酒其实就是烧酒,用小麦、高粱、玉米等等,还有辅料,如玉米秸、玉米核、麦麸子和米糠什么的,这个伍掌柜应该比孤懂,具体配伍你们去琢磨。

将这些东西按一定的比例经过粉碎后加水,蒸熟,再加入酵母,搅拌均匀后入窖发酵,一般要5天后酒醅出窖,这是第一锅。

出酒后,要把蒸锅中的料取出,经过扬场,把这些料冷却、松散开,而后还要加入少量的新原料和酵母,搅拌均匀后再入窖发酵,这才完成一个班次的工作。

5天后再取出用来烧酒,为第二锅,这时开始流出的酒才是真正的“二锅头”,其实就是“快曲”酒。

因天锅容积有限,火(古为炉火)或汽(今为蒸汽)不宜大,缓火蒸馏,并不断搅拌天锅盛水,控制流酒温度。

每烧一锅酒,开始流出的酒叫“锅头”,这酒的浓度比较高,可达到75度以上,数量少,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左右,而后浓度不断地下降,至25度左右断酒。

后面流出的就是“酒稍子”,“酒稍子”不能喝,只有10几度。流至1、2度,蒸馏结束,所得“酒稍子”,回底锅随下次蒸馏回收,5度以下提炼一种叫食用酒精的东西。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个以高粱为原料的烧酒行业,以其成本低、度数高、储存时间长、贩运方便等优势发展更为迅猛。以后可以将酒坊开到城外,降低成本。

天锅(锡鏊)其实就是冷却器,因器锡制,其状敞口圆形、二十公分以下,45度角向圆心倾斜,收缩至锥尖,类似鼓鏊,故名,内容冷水。

天锅(锡鏊)原理就是,当酒醅加热汽徐徐上升,遇之骤冷,变为露酒,沿锡熬外壁滴淌汇入下面承露盘,通过连接承露盘之锡管,如线泉般流出,淌突至蒸馏锅外藤条酒篓子。”

说完,看两人也记录的差不多,朱慈烺怕伍修洁不明白什么是天锅(锡鏊),还拿起桌上的一支笔,将天锅(锡鏊)的形状画了出来。

看着桌上的画,朱慈烺说道,“你们回去就按照这个做一个模型,记得是用锡来制作,然后回去就开始酿造这个‘二锅头’。

还有第一次和第三次的酒都不能喝,就按照我刚才说的那个办法,酿造一些高度的那个食用酒精封藏起来,我以后有用。

然后可以取一些60度左右的的酒,并把它装坛密封于地下,经过长时间醇化,那样的酒就更好喝,这个以后作为精品来卖。”kΑnshu伍.ξà

一次**代完,朱慈烺也有些累了,就坐了下来,说道:“张姑姑,你拿两万两白银的银票给伍掌柜,现在就回去招人,然后开始试造这个‘二锅头’吧。”朱慈烺想也没想就吩咐道。

张翠儿闻言一愣,随即苦笑,面露难色,她手里现在哪里还有两万两的白银啊?看着张翠儿的神情,朱慈烺也明白过来,说道,“张姑姑你去我房里拿吧。”看書喇

说罢,朱慈烺附耳告诉了她银票藏哪里,让他先去拿出五万两的白银来,然后带着伍修洁回到了偏厅,这里的人都等得有些不耐烦了。

见到朱慈烺再次进来,又都赶紧站了起来,齐刷刷的看着朱慈烺和身后跟随着的伍修洁,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甚是好看。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