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虎啸谷之战

早在一月中旬,接到南湖军求援后,大离便将最精锐的白羽军派出,赶往南岳城为南湖军解围,加上沿途加入的州军,当白羽军抵达南湖州边境时,兵力已达二十二万。

白羽军扩编后,兵力扩充至十七万,加上沿途收拢的五万州军,二十二万大军于二月九日抵达南湖州南部的连山州,连山州地处大离西部,北有南湖、南接望海、西通镇北,南联中州,是大离西部交通要道。

州内多山地,平原极少,地势险峻。虽修有不少官道,但相比其他州郡,还是相对难行,但无奈地理位置摆在那,属于花费时间最短的路线,只能从此而过。

大夏从南湖州出发,无论是想要拿下镇北关,还是往东攻打离京城,都绕不开连山州。

白羽军抵达连山州北部后,因为南岳城战局稳定,便在州府连山城停留数日,进行短暂的休整,然而,正是这几日的休整,几乎给白羽军带来灭顶之灾。

伍世伦统帅的二十万大军,一个多月来,都是以围困南岳城为主,顺带着稳固占领区域,保障后勤线,采用的办法和镇海战场类似,强征大离青壮入伍。

而南湖州仅有四郡之地,人口数量虽然较少,但足足三郡被伍世伦占据,从中征集了近十万新兵,达到了大军总数的一半,加上俘虏的大离士卒,伍世伦麾下的大离籍士卒数量超过十三万,而伍世伦麾下的大夏士卒数量不过才二十万。

好在这里边光是筛选出来的从属数量就达四万余,而且都是分散训练,虽然出过几次乱子,但都被镇压下来。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这批从属成为了大夏拥护,南湖的局势算是初步稳定下来。

利用新征召的四万多从属稳定住十余万大离附从军后伍世伦开始将主力部队中的莽族战士不断抽调,通过山路秘密转移至南岳城南部的山区。

至二月九日,军中已转移大军八万余人,而空出的营帐全部由可信度较高一些的大离士卒入住,未曾引起南岳守军的注意。

二月十三日,在鹏城海战爆发前几日,白羽军重新出发,留下两万人马护卫后勤线,二十万大军继续前行,在连山州边境的虎啸谷,被早已等待多时的大夏军伏击,大军损失惨重。

南岳城南部是广袤的平原,没有适合的伏击地点,反而连山州,地形复杂,尤其以虎啸谷最为险要。

虎啸谷连绵近百里,山谷两侧大多是高大的崖壁,难以攀行,中间开辟出一条宽达数十米的官道,供商旅行人通行。

伍世伦的大军在山中急行多日,连擅长山中行军的莽族战士都露出几分疲惫,更别说夏族的战士,若是白羽军没有停留,直接通过连山州,伍世伦根本没有机会伏击。

毕竟士卒疲惫,发挥不出多少战力,这样的状态去伏击白羽军,即使有地形辅助,胜算也不大。

自己带来的,都是最精锐的从属,即使勉强取胜,损失和收获也完全不成正比。

而正是白羽军几天的休整,让伍世伦也得到了宝贵的休整时间,几天的时间,让伍世伦带出来的八万大军,状态恢复大半,虽说还未到巅峰,但已不影响战力发挥。

恢复的更快的莽族战士主动承担起砍树和搬运石块的任务,将大量滚石擂木运至伏击点,做好了伏击准备。

而一万陌刀兵,则继续往南运动,看是否有机会切断白羽军的退路,就算不能,也尽可能拖延白羽军退出山谷的时间。

二月十三日,白羽军排着整齐的队列踏入虎啸谷。

南岳城未失,也未曾接到夏军绕过南岳城南下的消息,白羽军在自己地盘行军,自然不会派出太多斥候,只是简单的查看了一番,大军便进入虎啸谷。

二十万大军,以十人一行,每行间隔半米算,也得绵延十公里之长,更别提军中还有骑兵,以及随军携带的辎重帐篷等,整路大军至少得绵延六十余里。

为了稳妥起见,白羽军主帅将大军分为三部,前军五万为先锋,安排了白羽军最精锐的铁山战团为核心,确保前军无碍。

中军十万,全部为战兵,包括重组的第一战团和重骑赤羽,神射射声几个主力战团都在此列。

后军五万,由三万白羽军和两万州军组成,负责押运大部分辎重和保护后路。

三部大军,中间间隔五里距离,前后出发,当前军即将抵达谷口时,后军才刚刚进入谷口。

当白羽军前军斥候发现堵在谷口的大夏重步兵战团时,大吃一惊,飞快的派人回传中军,但已经来不及了。

下午三时,伍世伦麾下八万大军发起进攻。

一万重步兵都在略微狭窄,仅能同时并行百人的谷口,两万士卒分散在各处崖壁上,向谷道内的白羽军倾泻着滚石擂木,一万弓箭手不断将箭雨抛下。

遭遇伏击的白羽军反应迅速,放在大车上的重盾被迅速举起,大军退到山壁两侧,寻找掩体躲避箭雨和滚石,但即使反应如何迅速,依然损失不小,仅仅数刻时间,便有近万士卒伤亡。

收到斥候消息的前军,迅速备战,同时派人到中军汇报,请示如何应对,而中军遭遇伏击,一时间竟无法找到主帅所在,这么混乱的情况,白羽军主帅刘志显然不敢将帅旗升起,成为集火目标。

等斥候冒着箭雨找到刘志时,已经是下午四时,带着主帅将令的斥候再次回到了前军驻地,按照刘志将令,前军对拦路之敌发起进攻,打通大军前进道路。

而中军这边,刘志安排将官想办法收拢兵马,寻找道路,对两侧崖壁展开反击,而几个精锐战团,如赤羽、铁壁、射声等,想办法退出伏击圈,减少损失。

这样的地形下,位于谷底的白羽军,是无法展开反击的,即使是最精锐的射手,也无法对崖顶的敌军造成伤害,只能想办法找到上山的道路,才能发起反击。

通过箭矢和滚石的数量,刘志确认伏兵数量不多,只要挨过最猛烈的这一段,等滚石耗尽,仅凭弓箭手,是无法对白羽军造成太大伤害的。

不久,传令兵带回了消息,几个主力战团早在被伏击的那一刻,便迅速撤离,尤其是机动性极强的一万余骑兵,早已退出伏击圈,和铁壁、射声战团及其他几个战团汇合在一起,等待刘志的命令。

知道几个主力战团无恙,刘志心中大定,开始指挥大军逐步后撤,退出最危险的这段区域。

当好不容易带着大军退出伏击区域后,刘志清点了一下大军数目,整整少了两万士卒,其中白羽军少了近七千人,就连几个精锐战团,都有一些损失,让刘志心痛不已。

此时中军已经和后军联系上,后军已经按照命令,开始退回入口,若前军未能打通道路,大军得原路返回,退路不能出问题。

还未等刘志安排人寻找上山的道路,两侧山林里再次射出无数箭矢,大批士卒顺着绳索滑下,落地后迅速组成战阵,扑向还未整顿好的白羽军。

山道狭窄,不利于骑兵发挥,加上部队刚撤出伏击圈,军心未定,刘志只能派出建制稍微完整的战团前出阻截,同时命令部队继续后撤,退往入口处于后军汇合。

发起进攻的正是莽族战士,为了减轻负重,这次出来,大军大部分穿戴的只是普通铁甲,防护能力自然不如重甲,但对比普通的重甲,夏军穿戴的铁甲也仅仅损色几分而已,在装备上,依然是大夏军占优。

而换上‘轻便’的轻铁甲,莽族战士的战力更加狂暴几分,在熊灞、熊猛两兄弟的带领下,近万莽族战士迅速与白羽军接触在了一起。

作为大离第一强军,白羽军自然并非浪得虚名,军中士卒精挑细选,各个体格健壮,全军除射手外,全部配备优质铁甲。

为了保证白羽军战力,白羽军一周操练四次,训练强度不低,此外,白羽军的日常供应也远超其他大离军队,一周能保证一顿肉食,其他米面供应不限量,这也让白羽军的体能相比其他各军,超出不少。

埔一交手,莽族战士就感受到了不同,与其他大离军士相比,这次的对手明显更难缠,不但挥舞兵器的力道更足,彼此间的配合也默契无比,将小型战阵玩的贼溜,五个人好像一体一般,让莽族战士无从下手。

好在莽族战士们也不是吃素的,面对这样的对手,莽族战士们一改狂放的进攻风格,组成了战阵,与白羽军对攻起来。

十年下来,经过漫长的训练,莽族战士们也掌握了各种战阵,加上强悍的力量和更胜一筹的战甲兵器,逐渐取得了战场优势。

负责拦截夏军的三个战团,拼死抵挡两个小时后,折损近半后,才趁着昏暗的环境脱离接触,往入口退去。

激战两个多小时的莽族战士也体力消耗过大,加上夜色昏暗,不得不原地休整,等待命令。

负责为大军打开前进通道的白羽军前军,不知道主力已经逐步退往虎啸谷入口,接到命令的他们,开始调兵对堵在谷口的夏军展开猛攻,同时安排一个战团在后方警戒。

大离白羽军尽管精锐,但面对身穿重甲严阵以待的重步兵,无法取得任何战果,一批批战士冲上前去,被重盾后刺出的长枪刺穿,瘫倒在地。

夏军阵前的尸体,堆的都快有一人高,而大夏的损失却无比轻微,激战一个小时,夏军不过伤亡百余人,而白羽军则付出近三千人的代价。

眼见普通的战团无法取得进展,前军主帅,白羽军副帅邓伦不得不将唯一的重步兵战团调到前方,希望能有所突破。

第一站团在十年前被尽数消灭在了潞州,十年时间,大离才将第一站团重新组建起来,由于骨干都是从白羽军各部抽调的精锐,重组的第一站团战力丝毫不弱于之前,甚至更加强悍几分。

当两边的重步兵撞在一起,局面顿时僵持起来,双方都是手持重盾长枪,身披重甲,如此狭小的区域,之间长枪不断刺出,但都难以对对放的重甲和盾牌造成损伤,除了一些倒霉蛋,足足一刻钟,双方死伤的人数还保持在两位数。

统兵的水波眼见战局僵持,也乐得清闲,反正自己的任务就是堵住谷口,不让白羽军通过而已,僵持就僵持吧,等谷里的伏兵完成任务,切断这些家伙的退路,自然有机会干掉他们,眼下正好让战士们轮流休息,养足体力。

下午四时一刻,当白羽军主力退出伏击圈后,埋伏在山壁两侧的大夏士卒2,顺着早已备好的绳索,逐一下到谷底,开始对白羽军前军进行合围。

对于伍世伦来说,白羽军前军属于意外之喜。

按照原定计划,一万重步兵堵住谷口,不让白羽军通过,两侧崖壁安排了三万兵马伏击白羽军,逼迫白羽军后退,待白羽军开始退却,第一波伏兵衔尾追击,尽可能杀伤敌军,将白羽军逼入在山谷中段的另一个伏击圈,那里也安排了三万大军。

之前白羽军通过时,这里的伏兵没有丝毫动作,就等着撤退的白羽军经过时给他们一个惊喜。

但可能是乱中出错,白羽军前军竟然没有按照预料中的那样后撤与中军汇合,反而对谷口展开了猛攻,即使中军主力已经撤离许久,这只前军竟然丝毫没有后退的迹象。

这就跟伍世伦创造了机会。

原本应该衔尾追击白羽军的三万伏兵,两个战团负责去主断后的几个白羽军战团,另外的两万人,全部去捅白羽军前军的屁股去了。

当邓论发现后方的夏军踪迹时,脸色大变,明白自己成了孤军。

反应迅速的邓伦,立刻调整阵型,改攻势为守势,全力防守,但前后夹击,谷道狭窄,估计等待自己的只有败亡一途。

若是有辎重,邓伦还可以龟缩防守,等待外部援军解围,但辎重都在后军,前军之携带了一天的干粮,食物和水都没有,如何能守得住。

邓伦颓然的坐在一块大石上,想不明白,明明接到的命令时全力打开前进的通道,为什么自己突然就成了孤军,难道中军已经全军覆灭?不可能,这才过去多久,中军十万大军,怎么也不至于如此。

“莫非我被人阴了?”邓伦不由的泛起阴谋论。

作为白羽军副帅之一,在刘志年纪渐长的现在,是接任白羽军的热门人选,朝中自然不少人嫉恨,难道是有人故意使坏,将撤退的命令按下?让自己死在这里,好扫清对手?

仔细想想,又不太可能,眼下国战正酣,能坐到高位的,都不会如此短视,五万白羽军丢了,对原本就处于劣势的大离来说绝对是雪上加霜,不可能有如此不智的人。

“到底是为什么?”邓伦仰天叹道。

造成这一结果的元凶此时自顾不暇。

刚刚摆脱追击的刘志,带着惊慌茫然的六万多大军,走了不到十里,又被两侧崖壁的滚石和箭矢打懵,狼狈的丢下近万具尸体,才脱离了伏击圈,接着又是数万敌军追击,整整一个下午,整路大军都在不断的狼狈奔逃。

这次几个主力战团也没有幸免,成为了夏军重点关照对象。

赤羽战团折损一千余人,射声战团折了近两千,行动缓慢的铁壁战团,干脆损失过半,还是抛下了好不容易穿好的重甲后,才狼狈的逃出伏击圈。

等到夜晚突出谷口,与后军汇合时,迎接他们的,是漫天的火光,被烧毁的辎重车辆遍地,大批的尸体躺在地上,显然,大夏军并没有忘记‘关照’后军。

下午五时,后军刚撤出谷口,便迎来夏军一万精锐的猛烈攻击,一万手持陌刀的大夏士卒,趁着后军阵型混乱,趁势杀出。

厚重的陌刀飞舞,带走一条条生命,等白羽军好不容易依托运送辎重的大车结成防御阵型时,大军已经损失五千余人,之后的几个小时,夏军不断抛出火把,将围成圆形的车阵焚毁,毁掉白羽军辎重的同时,又给白羽军造成一波伤害,到晚上七点,白羽军彻底稳住阵脚,才在火光中施施然的退去。

这一仗,白羽军伤亡上万人,运送辎重的车辆被毁掉大半,忙着抢救辎重的白羽军无力追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夏军撤离。

一个多小时后,中军狼狈的从谷口撤离,看到的就是白羽军抢救辎重的场面。

直到这时,刘志才面色苍白的想起了自家的前军,眼前一黑,差点晕厥过去。

事后清点一番,这一战,白羽军中军伤亡近三万人,三万州军伤亡一万五千余人,加上迟迟未归的前军,十七万万白羽军,折损近八万,近乎一半,几个主力战团也损失惨重,折损近半,好不容易重建的第一战团,再次覆灭,一战下来,二十万大军折了一般在虎啸谷,光是补充损失就得花费不少时间,更别提支援南岳城了。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