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出兵秭归

关羽给了廖化充分自由,没有安排任务。

不论是出兵的时间,还是用兵的方向,全都由让廖化自己决定。

赵累的部队随行入蜀,赵累和周仓两人,一内一外,保护关羽的安全。

关羽军的主力没有办法入蜀,只能留在上庸郡。

留守上庸的关羽军由王甫统一协调指挥。

由于刘封和关羽的矛盾,将士们会换防到房陵,至于粮草筹集工作,将会由王甫和刘封对接。

王甫的任务很重,他还得协助邓辅保卫房陵,同时,做好接应廖化的准备。

第二天,关羽带队出城,准备入蜀。

孟达、申耽等很多上庸兵的将领都来到城门送别。

送别的仪式比入城的仪式简单了很多,也冷清了不少。

刘封称病,没有到达现场。

送走关羽之后,廖化回到营区。

他的第一个命令,就是要求士兵们好好休息。

尽管廖化曾表示过,他会去荆州,要给孙权制造麻烦。

但是,廖化却并没有立即行动。

他准备训练士兵,搜集粮食,等到将士们充分做好战斗准备后,再开始南下。

拖延出兵时间,还有一个好处,可以让吕蒙军撤到更远的地方,给自己更充分的战略回旋余地。

只不过,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廖化还没做好动手准备,上庸城这位年轻的副军中郎将却有了想法。

关羽上午离开,中午,刘封的‘病’就好了。

上庸城中传出了刘封亲自统兵进攻秭归的消息。

传闻很快被证实,不仅仅是上庸兵,关羽军也要参与战斗。

廖化当然也收到了刘封的征召命令。

他不得不取消将士们的休假,命令苏由组织将士做好战斗准备。

根据传令兵的要求,廖化立即前往城主府,听取刘封的最新指示。

廖化并不是唯一接到命令的关羽军将领。

由于关羽刚刚离开,很多部队还滞留在上庸,没来到及动身房陵。

这些军队都得到了刘封的征召,统兵将领也被集合到城主府。

关羽军的将领们是最后得知消息的,到场的时候,城主府里站满了房陵兵的将领。

刘封和孟达似乎对是否出兵的事情产生了争议。

刘封的语气不容置疑,“子度,你不用担心,救援关羽的时候,我和吕蒙交过手,他的军队已经是一支疲兵了,咱们上庸兵却养精蓄锐了很长时间,这一次出击,我很有取胜的把握。”

“再说,我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多年,对于战场厮杀,有充足经验,如果形势不好,我会立即撤军,你可以放心。”

孟达明显没有被说服,“少将军,咱们的主要任务是守住上庸,既然已经成功接应关将军撤回了上庸,那么,咱们没必要把精力放在荆州上。”

“荆州已经丢失了,上庸面临着孙曹两军的进攻压力,这时候,咱们但求无过,不求有功。”

“我军刚刚夺取上庸郡,现在郡中的形势不稳,不如,加固城防,积攒物资,等到主公东征的时候,咱们再出兵配合,那样岂不是更好?”

刘封摆了摆手,“你不明白我的真实想法,我之所以决定主动带兵出击,也是存了以攻代守的想法。”

“吕蒙回到江陵,徐晃驻防襄阳,一旦两路出兵,咱们的防守压力太大了,这种时候,咱们只要重创一支敌人,那么,接下来只需要面临一个方向的压力。”

刘封明显是在诡辩,孙曹两军现在已经是进攻乏力了,上庸地形复杂,敌人根本无暇西进。

刘封集结重兵进攻吕蒙,一旦失败了,上庸的防守兵力必然会受到损失。

即使成功了,刘封也很有可能遭到吕蒙军的报复。

廖化觉得,这位少将军力主作战的真正原因,不仅仅是为了立功,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

孟达是个精明的人,明白刘封态度之后,他看向申耽,眼神里带着求助神色,“义举,你也说两句。”

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看向了申耽。

申耽似乎有些紧张,张了张口,却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申氏兄弟新降,申耽又是上庸地区的豪强,他的立场很尴尬。

一号人物和二号人物发生争执,站哪边都容易得罪另一个人。

刘封有些不耐烦,“申将军,说说你的看法吧”

申耽语气缓慢的说道:“孟将军说的有道理,现在出兵进行一场大战,并不是最好的时机。”

“即使咱们不需要担心曹军的偷袭,但是,这一次南下作战也很难取得太大战果。”

“关将军麾下有数万大军,可是,被吕蒙偷袭荆州,全军覆没了,不仅丢失了整个荆州,残兵败将只剩下几千人。”

“咱们的兵力远远没有关羽军巅峰时期强大,如果在这个时候反攻荆州,似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廖化能感觉的到,申耽已经很努力的在考虑措辞,避免让刘封感受到敌意。

申耽的立场和孟达差不多,观点也不会差太远。

虽然曾在酒宴上表态愿意出兵,但是,真到作战的时候,他的态度就不那么坚定了。

申耽也有私心,他已经是征北将军了,就算立功了,也没有太大的进步空间。

可是,一旦兵败了,说不定会承担连带责任。

而且,刘封和孟达不是本地人,一旦兵败,他们两个人可以丢弃上庸逃回蜀地。

申耽不一样,他的根基在上庸,家人和财产都没处转移,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他更关心上庸的安危。

刘封的脸上露出不悦神色。

申耽自然也不想得罪刘封,刘封毕竟是刘备的儿子,还是上庸地区的最高统帅。

申耽话锋一转,“少将军说的也很有道理,吕蒙军兵马疲惫,我军士气高昂,完全可以进行一次有限度的进攻。”

“只要保持足够的警戒,避免深入荆州,就可以在让吕蒙充分见识我上庸兵军威的基础上,避免遭到曹军偷袭。”

“咱们上庸兵不仅救回了关将军,还给吕蒙军带来了边防压力,在主公面前也可以有个交代。”

看着申耽,廖化心中暗骂了声老狐狸,对方完全是在和稀泥。

听完申耽的话,孟达大概也明白这名三号人物靠不住了,目光又在其他上庸兵将领中打量了起来。

大多数的将领没有表示意见,一些年轻将领不仅支持上庸兵,而且,愿意担当全军先锋作战。

上庸的将领靠不住,孟达又将目光看向了关羽军将领。

廖化有过前世经历,当然知道孟达不是个好东西。

孟达不仅背叛了蜀汉,为徐晃引路,成为了曹魏的帮凶,而且,孟达还在魏文帝曹丕死后反叛魏国,试图重新投靠蜀汉。

对孟达这种不忠不义的人,廖化不可能有好印象。

但是,孟达的观点明显比刘封靠谱。

廖化准备帮孟达一把,他不是申耽,不会和稀泥。

廖化:“少将军,孟达将军说的在理,现在确实不是出兵讨贼的好时机,希望少将军能够三思。”

刘封还记得廖化,知道廖化是关羽军将领。

听过廖化的反对意见之后,刘封立即进行驳斥。

“廖将军,你们是不是让吕蒙吓破胆子了,你没胆子不要紧,会有胆子大的人上前线。”

“这样吧,你的人负责押运粮草,咱们在秭归城里见。”

廖化也没有料到,刘封对自己的敌意这么大。

自己只表示出一个看法,还没有说出理由,刘封就把自己定性成了畏敌避战。

如果自己真的怕吕蒙军,那么,自己不可能在刚到粉水的时候,和赵累提出渡河作战的建议。

如果廖化真的想自保,那更不会在多次作战中亲自带兵冲杀在一线。

为了不影响将士们的团结,给主帅留个面子,廖化没有当众反驳,但他不适合继续提建议。

连廖化都说服不了刘封,其他的关羽军将领更不愿开口说话。

就这样,出兵的决定迅速通过,刘封给全军将士准备了半天时间,军议之后,黄昏就要出兵。

刘封以大军出动,后方需要有大将负责为由,留下了孟达守城。

但是,孟达还是得派出部队,随同刘封作战,听刘封的指挥。

廖化也被当成了反面典型,负责后勤。

军议结束之后,刘封第一个离开,随后,众将分头离开。

由于军务紧急,众人也没有闲聊的心,行动很迅速。

孟达却拦住了廖化,“元俭,会上的事情,我很感谢,少将军并不是故意不给你面子,你别往心里去,你的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

廖化眉毛一挑,孟达似乎打听过自己,他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防备这个人。

“孟将军言重了,都是为了公事,个人得失不算什么。”

孟达握住了廖化的手,“我的外甥李贤会带兵跟随少将军同行,孩子年轻,希望元俭你能多帮衬帮衬。”

“如果出现什么意外,我的人必然会支持将军。”

孟达的话似乎蕴含着深意,廖化倒也没细究。

拱拱手向孟达道谢之后,廖化加快速度离开。

后勤工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如果可以选择,廖化宁愿带兵上阵杀敌。

刘封的命令太急了,时间有限,廖化不想有任何耽搁。

大军进攻秭归,漫长的补给线会带来极大压力。

作战需要出动多少兵力,部队需要调集多少粮草,廖化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