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双假肢4

第一部分 第四章 一双假肢(4)

龙飞咂巴砸巴嘴,说:“我听说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先生也喜欢喝酒。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一位出身微寒的士人,据说陶侃的母亲为了招待一位客人,不惜剪发去换酒菜。后来通过那个客人的推荐,陶侃才逐渐显达,以功封长沙郡公。可是在那‘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时代,这位长沙郡公也仍被人瞧不起。到了陶渊明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生活艰难,而陶渊明却性情刚直,看不惯官场中尔虞我诈,胡作非为,因此终身不得志,只做了州祭酒、县令等小官,而且时间都不长。他在仕途上的最后一站是做彭泽县令。所以当这个小官主要是为了归隐之后有酒喝,有饭吃。上任后就下令叫手下人利用公田种糯米,作为酿酒的原料,以后陶渊明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弃官而去,种下的糯米,也颗粒未收。辞官以后,他过着躬耕的生活,偶有名酒,无夕不饮。当时有个名气很大的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曾邀陶渊明去作客。陶渊明回答说,如果东林寺内可以饮酒,我就去。寺庙里是不能饮酒的,但慧远却破例答应了陶渊明的要求。晚年的陶渊明生活越来越贫困,受灾时经常断炊,但他仍然少不了喝酒,友人来看他,留下钱周济他,也被他拿去买酒喝。”

凌雨琦叹道:“陶渊明真是一个有骨气的文人,他借酒浇愁,借酒洗去庸俗之气,真是可叹可敬!”

龙飞又说下去:“宋代朝廷推行酒类的专卖政策,取得大量财政收入,因此,饮酒之风极盛。苏轼的酒量路人皆知,他自认为天下人饮酒没有超过他的,可是他却实在没有多大酒量。他不仅爱喝酒,还动手酿酒,他写过一篇《东坡酒经》,专门讲他的酿酒法。遗憾的是他造的酒味道不那么好,在黄州时,大家喝了他酿的蜜酒,常常拉肚子。他还把一个酿桂酒的方子,刻在石头上,埋在罗浮山的一座桥下,说谁要是找到了,如法炮制,喝了可以升仙。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出身名门,是一位贵族小姐,十八岁与太学士赵明诚结婚。她能饮酒,她的词中有‘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种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正是心满意足、无忧无虑的醉酒!以后她失去了心爱的图书、金石,同时也失去了志同道合的丈夫,‘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甚至‘谢他酒朋诗侣’,表达了她辞乡别土、国破亡家的哀愁……”

凌雨琦听到此处,慨然道:“女才子原来也有喜欢喝酒的,看来酒能通才气,酒能提精神,酒能扬斗志,酒能胜胆怯,酒真是好东西!”

“什么酒真是好东西?!小凌,你又逗老龙喝酒,他身体虚弱,嫂子看见了,还不打你的**?!”一阵风进来,路明急匆匆地提着一个大皮包走了进来。

“路明,有什么收获吗?”龙飞着急地问道。

“果然不出你所料,那个棺木里没有死尸,只有一堆烂梅花,还有这么一个小匣子。”路明拉开大皮包,把那只粉红色的脚形匣子拿了出来,放到桌上。

“粉红色的脚!”龙飞叫道。

路明打开匣子,现出了那条诗幅。

路明念道:“雨雕阁楼月,亭下梅花开。宝刹卧绣鞋,瑞影随笔来。……”

龙飞沉吟道:“这诗倒是一首好诗,藏尾诗,月开鞋来。深更半夜,绣花鞋在行动!还有什么线索吗?”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